檢察日報:自己造謠又闢謠,網絡公共信任受損如何追責?

2020-09-07 澄城檢察

梁某發微博稱曾遭羅某強姦,後不得已與對方戀愛,引發強烈關注。近日,梁某委託律師發布一則聲明,稱羅某並沒有強姦自己,向公眾和羅某及其家人道歉。羅某稱這段時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據悉,公安機關已展開調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已受理羅某與梁某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9月6日澎湃新聞)
事件反轉如此巨大,讓不少持續關注該事件的網友直呼「這是把公眾當猴耍」「愚弄網友」,更有不少網友提出,要依法追究梁某的法律責任。如果聲明屬實,梁某的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羅某的權益,也對網絡公共利益造成了不小影響。正如羅某在其公共聲明中說的,「此事佔用公眾輿論資源,再次表示歉意。」羅某在聲明中雖然表示,「放棄對梁某的所有刑事控告」,但在類似的網絡謠言、網絡侵權事件中,如何彌補事件給網絡公共信任帶來的損害,值得思考。
在羅某事件中,侵害方與被害方主體明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例如,公開道歉、澄清事實、賠償損失等。可在網絡環境中,公共信任受損後,卻很難通過法律途徑進行修復。因此,不少網友也呼籲——別讓網絡維權變成現實版的「狼來了」!
其實,面對網絡公共信任受損,並非無計可施。
首先,要做到「清者自清」。謠言最害怕的就是真相。謠言不會因為「被重複了一千遍」就變成了真相。所以,面對網絡謠言、網絡侵權,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時間委託律師發布公開聲明,並就謠言、侵權行為尋求司法救濟,以求儘快公開真相。此外,網絡服務提供者也有義務協助被侵害方儘快減損。民法典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絡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另一方面,對相關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也要加強。世界各國對網絡謠言、網絡侵權行為的態度都是一致的,要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根據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即屬侮辱罪的嚴重情節。但侮辱罪屬於親告罪,被害人放棄控告即意味著侵害方將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筆者也不贊同簡單通過刑事手段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但對於一些性質惡劣,且嚴重影響公共信任關係的行為,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對其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例如此次事件中,公安機關已經介入,相信不久就應有調查結果。
個人權益受損,如何挽損追責,主動權在被侵害方。但面對公共利益的損害,如何修復公共信任關係,如何構建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則需要行政執法、司法機關再主動些。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鞏宸宇)

相關焦點

  • 自己造謠又闢謠,網絡公共信任受損如何追責?
    近日,梁某委託律師發布一則聲明,稱羅某並沒有強姦自己,向公眾和羅某及其家人道歉。羅某稱這段時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據悉,公安機關已展開調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已受理羅某與梁某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
  • 「微了解」自己造謠又闢謠,網絡公共信任受損如何追責?
    近日,梁某委託律師發布一則聲明,稱羅某並沒有強姦自己,向公眾和羅某及其家人道歉。羅某稱這段時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據悉,公安機關已展開調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已受理羅某與梁某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
  • 【普法課堂】自己造謠又闢謠,網絡公共信任受損如何追責?
    近日,梁某委託律師發布一則聲明,稱羅某並沒有強姦自己,向公眾和羅某及其家人道歉。羅某稱這段時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據悉,公安機關已展開調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已受理羅某與梁某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
  • 網上聲稱被強姦後又改口,網絡公共信任受損,如何追責?
    近日,梁某委託律師發布一則聲明,稱羅某並沒有強姦自己,向公眾和羅某及其家人道歉。羅某稱這段時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據悉,公安機關已展開調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已受理羅某與梁某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  事件反轉如此巨大,讓不少持續關注該事件的網友直呼「這是把公眾當猴耍」「愚弄網友」,更有不少網友提出,要依法追究梁某的法律責任。
  • 網絡公共信任受損,如何追責
    近日,梁某委託律師發布一則聲明,稱羅某並沒有強姦自己,向公眾和羅某及其家人道歉。羅某稱這段時間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半年搬家3次,工作換了3個。據悉,公安機關已展開調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已受理羅某與梁某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
  • 【網絡闢謠】公共遊泳池很危險,可能會懷孕?
    【網絡闢謠】公共遊泳池很危險,可能會懷孕? 點藍色字關注「網信豐潤」俗話說得好:「造謠張張嘴
  • 女子被造謠出軌,「追責到底」警示了什麼
    杭州女子吳女士(化名)取快遞時遭偷拍並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當事人向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獲受理。14日,吳女士發微博稱,自己拒絕接受嫌疑人郎某某、何某某及他們親友的道歉。對於前述兩人的刑事責任,她將「一追到底」。
  • 【網絡闢謠】河北男子造謠「石家莊死了200多人」被拘!
    【網絡闢謠】河北男子造謠「石家莊死了200多人」被拘!來源丨保定網警巡查執法原標題:《【網絡闢謠】河北男子造謠「石家莊死了200多人」被拘!》
  • 每日一詞:"造謠"和"闢謠"用英語怎麼說?
    謝娜近日曬出與張碧晨合影,霸氣闢謠不實傳聞。對於「造謠」和「闢謠」的行為,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呢?
  • 實用乾貨:「造謠」和「闢謠」的英語表達
    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網絡上就出現了很多關於此次疫情的新聞,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不切實際的謠言在網上傳播。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謠言」有關的英語詞彙。快來一起get吧!2、start a rumor 造謠「謠言」是rumor,「造謠」就是所謂的開始一個新的謠言,所以我們使用動詞start。
  • 「造謠」和「闢謠」英語怎麼說?
    謝娜近日曬出與張碧晨合影,霸氣闢謠不實傳聞。對於「造謠」和「闢謠」的行為,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呢?1.造謠謠言:rumor /'rm/但「造謠」可不是make a rumor!make只能表達 「編造出謠言」,想表達 「編造並傳播」 謠言,地道的說法是 「start a rumor」。
  • 評論員觀察|治網絡謠言要打「七寸」
    近期,杭州的吳女士取快遞時被人偷拍視頻並造謠「出軌快遞小哥」,成都新冠肺炎確診女孩趙某被人造謠中傷……這些網絡造謠事件都對當事人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引發人們廣泛關注。俗話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網絡謠言違法成本極低,但治理成本卻極高。
  • 江蘇省網絡闢謠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同時還發布了江蘇省網絡闢謠十大典型案例。  當天,江蘇網信部門還通報江蘇省網絡闢謠十大典型案例,提醒廣大網民增強網絡安全意識,不信謠、不傳謠。  江蘇省網絡闢謠十大典型案例具體為:  1、網傳 " 江蘇醫療隊行李在武漢丟失、當地用貨車運送醫生護士 " 等消息不實  2、徐州市教育局關於奇葩家長給老師送特製錦旗的聲明  3、造謠 " 南京五名小學生手拉手跳樓 " 男子被治安處罰  4、" 口罩迷藥 " 謠言闢謠  5、千萬流量爆賺 20 餘萬!
  • 網絡維權反轉頻現,如何追責?
    9月6日,梁穎又在自己的微博中澄清此事並對羅冠軍及家人道歉。 而在事件反轉之前,梁穎的一面之詞足以讓羅冠軍「社會性死亡」。 近年來,網絡維權常常上演劇情反轉,網友的「站隊」總被利用。在驚嘆反轉的狗血之餘,更應反省的是,公眾應如何行使網絡輿論監督?
  • 被造謠「出軌」當事人刑事自訴立案:「給全社會一個答案」
    「立案的時候,這件事在我心裡已經真正過去了,對量刑沒有過多訴求」,吳女士表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件不是個例,目前社會上很多人在做相似的事,造謠的成本低,多數人認為這種行為不構成犯罪,刑事自訴立案可以對不法之徒和不良居心者起到震懾作用,法院的立案,證明造謠者的行為是違法的,希望可以告誡每個人,造謠誹謗屬於違法行為,不但傷害別人,自己也要承擔刑事責任,「最終結果不單是給我的答案
  • 想讓自己的不幸更有意義!杭州28歲女子被造謠,果斷追責到底
    1、她決定不做隱身人許多人不明白,杭州市28歲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之後,為何一定死磕到底?然而,仔細一想,正是因為有著像她一樣的勇敢的女生,才阻止了更多不幸!但是,這一步的代價,只有她自己懂得。致敬所有敢於為自己的名譽扳回一局的人!致敬像她一樣,願意為了正義,付出這樣多的精力之人!
  • 檢察日報|全國人大代表胡春蓮:讓奉獻者不再心寒
    > 為落實好十九屆四中全會「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要求,2020年9月,最高檢結合各地實踐經驗,印發《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穩妥辦理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生物安全、婦女兒童及殘疾人權益保護、網絡侵害、扶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公益損害案。
  • 「造謠,闢謠」英語怎麼說?並不是make a lie!
    對於造謠,我們英語可以這樣表達。1.rumor 謠言,流言對於「謠言,流言」,我們可以直接用rumor來直接表達。2.cook up a story 造謠同樣能表示「造謠」的,還有cook up a story。這裡的cook up與我們日常的料理沒有關係,一般表示「編造,策劃」的意思,一個胡亂編造而沒有任何證實的故事,當然就是「造謠」They cooked up a story to fool their neighbor.
  • 獨家講述丨被造謠「出軌」當事人刑事自訴立案:「給全社會一個答案」
    吳女士表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件不是個例,目前社會上很多人在做相似的事,造謠的成本低,多數人認為這種行為不構成犯罪,刑事自訴立案可以對不法之徒和不良居心者起到震懾作用,法院的立案,證明造謠者的行為是違法的,希望可以告誡每個人,造謠誹謗屬於違法行為,不但傷害別人,自己也要承擔刑事責任,「最終結果不單是給我的答案,更需要給社會一個答案」。
  • 公共危機事件後的社會信任修復研究
    如何及時修復公共危機事件導致的社會信任損害,是社會治理體系創新與完善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一、公共危機中的社會信任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本,信任與風險是糾纏在一起的,公眾會受信任違背行為的影響處於信任脆弱狀態。在齊美爾看來,「信任如果不能像理性證據或個人經驗那麼強甚至更強,就很少有什麼關係能夠支撐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