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邁瑞醫療」)提交了更新的預披露招股說明書(下稱「招股書」,下同),繼續其衝擊創業板的IPO之路。邁瑞醫療在過去幾年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也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老齡化社會對醫療器械需求不斷增加。不過,貿易戰劍拔弩張,海外收入佔總收入近一半的邁瑞醫療,其前景讓人擔憂。
另一方面,三年前曾經在美國私有化退市的邁瑞醫療,這次在IPO上市中,高估值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另一方面,邁瑞醫療的商譽和無形資產共佔淨資產近三分之一,過去頻繁的併購活動,讓這些資產存在大幅減值的風險。
海外收入佔近半壁江山
招股書稱,邁瑞醫療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研發、製造、營銷及服務。歷經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總部設在中國深圳,在北美、歐洲、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的超過30個國家設有40家境外子公司;在國內設有17家子公司,超過40家分支機構,形成了龐大的全球化研發、營銷及服務網絡。
邁瑞醫療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22億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八個項目:包括光明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南京邁瑞外科產品製造中心建設項目、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等。上述項目總投資額66.26億元,預計使用募集資金淨額63.4億元。
經過多年市場布局與開拓,公司產品已經出口至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期內,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43.04億元、45.16億元和51.43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72%、50.00%和46.02%。公司未來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國際市場的拓展情況。其中,2017年公司產品對北美市場出口達到14.5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13.03%。
「公司已經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業績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將持續投入營銷資源並進行品牌推廣。但是由於海外市場存在政治、經濟、貿易政策、匯率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對公司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這裡稱為「不確定因素」以外,邁瑞醫療在招股書中,並未提及貿易戰對公司具體經營的影響。
對此,深圳某券商保薦代表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於貿易戰的潛在影響,是擬上市公司的風險因素之一,以後每家出口佔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在招股書中可能需要更詳細的風險提示。
貿易戰影響幾何?
貿易爭端對邁瑞醫療究竟影響幾何,業內人士都覺得邁瑞醫療近年來產品銷售形勢不錯,不過貿易戰潛在影響目前尚不明朗。
「目前,全球主要的醫療器械進口國都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或與我國籤有互惠貿易協定。在相關貿易協定的框架下,公司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在進口政策方面對中國的醫療器械未設置貿易壁壘和限制,也未曾與中國就醫療器械產品發生過重大的貿易爭端或貿易摩擦。」邁瑞醫療招股書作出如此表述。
深圳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邁瑞產品主要是治病救人用,如果未來關稅大幅提高,對於美國等海外患者來說醫療成本也會提高,不過目前來看影響不大;目前來看邁瑞醫療在國內國際的增長形勢都不錯,銷售任務大多可以提前完成。
申萬宏源醫療行業分析師杜舟表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總額為102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28億美元。中國對美國的醫藥醫療行業出口總體的體量小,並且主要存在於原料藥及低端醫療器械耗材行業,其中一部分還採取貼牌合作銷售模式。
「中長期看,美國對中國醫藥生物及醫療器械行業提升關稅的貿易戰,醉翁之意不在「現在」,而為了打擊「未來」中國的醫藥產業升級及出口。對美器械出口佔比較重的企業也需要重點關注風險。」杜舟稱。此外,中國對美國進口藥物及器械的潛在可能的政策變化,加上中國自身醫藥企業創新能力及產品質量的提升,也許會加速國產優質產品進口替代的進程。
光大證券醫療器械行業研究報告也稱,市場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擔憂引發大跌,風險偏好急劇下降。貿易摩擦主要對出口佔比較高的科技製造企業影響較大,尤其是大量出口到美國的科技製造企業可能面臨經營決策的重大調整。
商譽、無形資產佔淨資產近三分之一
招股書稱,邁瑞醫療曾在發展過程中進行多次併購,主要包括收購美國Datascope的監護業務、Zonare、武漢德骼拜爾、深邁瑞科技、北京普利生及上海長島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上述併購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合併成本超過取得的被購買方於購買日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應確認為商譽。
邁瑞醫療稱:「併購是公司的成長策略之一,公司在過去數年進行了多起併購。2008年,公司併購美國Datascope 的監護業務;2011年至2013 年,公司併購深邁瑞科技、蘇州惠生、浙江格林藍德、長沙天地人、杭州光典、武漢德骼拜爾、上海醫光、Zonare、Ulco、北京普利生;2014年,公司併購上海長島。」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商譽帳面價值分別為13.14億元、13.89億元和13.20億元,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0.63%、10.71%和9.15%。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0.63%、10.71%和9.15%。這些商譽資產組合包括:生命信息與支持產品、醫學影像產品、體外診斷產品等。其中,生命信息與支持產品主要系收購Datascope監護業務、深邁瑞科技及Ulco 時產生;醫學影像產品主要系收購Zonare 時產生;體外診斷產品主要系收購蘇州惠生、長沙天地人、北京普利生及上海長島時產生。
然而,截至2017年底,邁瑞醫療股東權益合計為66.54億元,也就是說2017年底的商譽佔據淨資產的19.8%,逼近相關要求「紅線」。另外,公司無形資產主要由土地使用權、電腦軟體及信息系統、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客戶關係等構成。報告期各期末,無形資產帳面價值分別為8.9億元、8.38億元和8.49億元,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20%、6.47%和5.88%。
由此可見在2017年底,商譽和無形資產合共佔邁瑞醫療淨資產的近三分之一。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顯示: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採礦權等後)佔淨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不過邁瑞醫療需要登錄的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並沒有這一項規定。
2017年年底,上海悉地工程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其中商譽和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很可能是這家公司無法通過的重要原因。發審委稱:「發行人申報材料後,存在對報告期內財務報表進行調整的情況,2017年對報告期內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後,2016年末商譽和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佔淨資產的比例由調整前的22.24%調整為19.46%。並要求發行人回答,財務報表的上述調整是否是為了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對此上述問題,保薦代表人表示,過去舊的會計準則裡面商譽是屬於無形資產的,現在把兩者分開看待了,然而兩者加起來還是最好不要超過兩成;其實創業板並沒有對無形資產和商譽的相關規定,這也可能是邁瑞醫療選擇創業板上市的關鍵原因。既然商譽跟無形資產佔比都這麼高,那麼根據謹慎性原則,邁瑞醫療可以考慮做更多的撥備,不過這會對公司利潤有所影響,可能影響募集資金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