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遊客都知道廈門有個八市,而且這些年來風頭正盛,很多明星都來打卡。那麼有第八市場,應該也有第一、第二等等這些市場啊,今天來說說廈門二市。在廈禾路上,坐公交車會聽到「二市」站,但實際上,現在的二市已不復存在,原址建了美仁宮大廈,大廈底部保留有一個市場,算是二市的延續。一邊的溪岸路花鳥市場原本是自發形成,後來成了規模,也成為廈門人買花必來的地方了,尤其是在春節來臨前,這裡可以說是僅次於八市的熱鬧場所。
這一帶也是老廈門的發源地,廈門城遺址、中山公園、百家村、華新路都圍繞在此,抽出大半天時間來走走逛逛,感受那些經典美味和街巷風景。
天河西門土筍凍,大概是這一帶最出名的美食了。土筍凍作為遊客心中排名第一的廈門小吃黑暗料理,卻是本地人的最愛。爽脆的蟲子,冰涼的膠質,其實是大補呢!
大概是太久沒來天河西門土筍凍,現在的物價飛漲到簡直不敢相認,大的土筍凍10元一個,章魚160元一斤,感嘆本地人都要吃不起本地小吃了。跟老友點了一份20元4個的中土筍凍,淺嘗輒止,繼續掃街。
金寶油蔥粿,前些年的「硼砂」事件讓它的名氣受損不少,但其實並不妨礙老廈門人對它的喜愛。6元一碗油蔥粿,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甜辣醬、香菜、菜頭酸等配料可以自己選擇加不加,作為本地人,當然是要統統都來了。沒有桌子,門前幾個小板凳蹲著吃就是了。這一碗手掌大的油蔥粿,不僅飽含著是廈門古早味的傳承,還有那些生活中的人情味。
還有蒜蓉枝、麻餈,也是令人懷念的廈門味。
二市這一帶有很多小巷子,都是通連的,當然如果不熟悉的不建議亂走,可能會有迷宮的感覺。好吃的都藏在街頭巷尾,這句不假,比如這家連招牌都沒有「菜媽街韭菜盒」,如果不是從小在這邊長大的老友帶著找到,遊客大概是沒這個口服。
不僅沒有招牌,就門面也非常不顯眼,據說周圍人都直接叫「菜媽街韭菜盒」,主要就是韭菜盒,3元一個,餡料很足,趁熱吃超級好!
廈門老別墅區華新路,一度也在網上熱炒,這兩年有所降溫,這一帶的老別墅區最早有咖啡館,有書店,但隨著「不在書店」的關門謝幕,這裡仿佛只剩下新人拍婚紗的價值了,也是令人不禁唏噓不已。
華新路的老別墅群再往上的路口,有幅壁畫,其實是個不錯的打卡點,卻剛好被紅綠燈和變電箱擋道,可惜了。
陳化成祠和廈門城遺址,大概很多老廈門人都不知道,藏得真的有點深,保護現狀也是一言難盡。600多年的古城牆如今只剩不足百米,被厚厚的樹葉覆蓋,雖然說有人打理的痕跡,但對於這樣 的古蹟似乎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才對。
「抵得住倭寇入侵,卻擋不住歲月的侵蝕」,這句話在廈門古城牆身上再真實不過了。其實這段老城牆距離文藝小資的「華新路老別墅」也就幾百米的距離,中山路也近在咫尺,卻如一位老者,無聲的守護著這片土地,終將歸於塵土。
從古城牆遺址下來,才發覺多年來一直吃的公園對面西北拉麵樓上居然有一座清真寺,有些風景真的要換個角度才能看到。
廈門作為最早開埠的沿海城市之一,多元宗教融合,在這邊不僅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也有天主教的福音堂,以及各種閩南宗祠廟宇。
廈門不僅有八市,這個本地人買花必來市場邊上,充滿古早味,更多美食美景等你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