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膽小、怕生、不合群?你卻不知道這樣的孩子有多賺

2020-08-27 父母育兒經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有個五歲的小女兒,我們坐在沙發上喝茶聊天,小姑娘就在角落安安靜靜地讀兒童繪本,不吵不鬧,乖巧極了。

我真心誇讚,朋友卻愁容滿面。

說孩子太內向了,話少,不愛交朋友。

別的孩子都喜歡扎堆兒玩,她卻只喜歡一個人在家拼樂高,聽故事。

朋友擔憂地說,不知道這種不合群的性格,會不會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要求每個孩子外向,是對內向孩子的不公平」

朋友這番話,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部國產紀錄片——《零零後》。

片中,有一個名叫一一的三歲小女孩,也是這樣的個性。

在幼兒園,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只有一一獨來獨往,一個人發呆,睡覺,看畫冊,悠然自得。

中午吃飯,一一吃得慢。

其他小朋友陸續離開,獨留她一人在桌邊。

但她不緊不慢,絲毫不受影響。


連老師和小朋友們做遊戲,一一都不靠近。

自顧自沉浸在她小小的世界裡。


老師問一一:「你喜歡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嗎?」

一一搖頭:「我不喜歡。」

老師問:「為什麼不喜歡呀?」

一一說:「我不喜歡小朋友當我的爸爸呀,媽媽呀(指過家家),而且我走到哪兒,他們就跟到哪兒,我不喜歡。」

老師再追問,不到三歲的一一竟然說:「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老師擔心一一內向的性格,不利於長大後融入社會。

於是反覆告訴她,人都是需要朋友的,你也需要找到一個好朋友。

兩個月後,一一身邊終於出現了一個叫萌萌的小女孩。

老師正高興,卻發現,萌萌只是一一用來展示「我有朋友了」的工具!

兩個孩子在一塊兒,一一仍然自己玩自己的,萌萌坐在旁邊發呆。


就這樣,在老師和家長憂慮的目光中,文靜、內向、不愛交朋友的小女孩一一,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十三歲的一一,眉清目秀,氣質沉穩。


她熱愛閱讀,彈得一手好鋼琴,學習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

媽媽說,一一是自我驅動型的孩子,父母對她的成績並沒有要求。

但她自己非常在意,每次考試前都會定下目標,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一仍然享受獨處,但她也有了三五好友。

暑假還會回幼兒園做義工,陪小朋友們玩。


聊起小時候老師要求她交朋友的經歷,一一說:

「要求人變得外向,這件事肯定有它的意義。

因為人們能夠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但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說,這對內向的人有點不公平,因為這是在要求每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

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點。

比如,我能夠更安靜地思考,沉澱。

這也是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光憑這番話,就足以證明,年僅十三歲的一一,擁有多麼強大的思辨能力和清晰完整的表達啊!

「每個內向的孩子,都是一座巨大的寶藏」

一一說的沒錯,要求每個內向的人變得外向,並不公平。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不是缺點。

家長和老師總誇獎外向的孩子:活潑開朗、落落大方、能說會道、古靈精怪……

而形容內向孩子時,卻往往是:沉默寡言、文靜有餘、膽小羞怯、格格不入……

在大人眼中,外向象徵著積極,勇敢,自信,有領導力。

而內向卻意味著被動,怯懦,自卑,不合群。

很多家長,看孩子內向,千方百計要扭轉這種性格。

孩子從小被要求,會來事兒,有眼力見兒,嘴甜。

參加聚會,孩子必須在一群人面前表演節目,否則就是「扭扭捏捏」、「不大方」。

仿佛只有這樣,日後才能融入社會,受人尊重,在職業道路上,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然而,這其實是一種極深的偏見。

要說不同,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最大的區別,只是獲取精力的方式不同。

外向的人在人群中獲得能量,內向的人卻通過獨處為自己充電。


心理學家發現,內向的人有其獨特的優點。

比如,做事更嚴謹,學習更專注,擅長分析,習慣反思,也更能夠理解他人。

內向的人就不適合當領導嗎?

當然不是。

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領導者,內向的領導者往往能為公司賺取更大的利潤。

首先,他們穩重,做決定前會更加小心謹慎,因此能避免許多重大失誤。

其次,他們平和、包容,善於發現下屬的優點。

知人善任,才能把團隊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騰訊CEO馬化騰,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話少,靦腆。

他自己也說,20歲的他,是一個非常內向的程式設計師。

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獨自坐在電腦旁是他最舒服的時候。

那時,所有人都不認為他會辦企業、當老闆。包括他的父母。

無論怎麼看,他都不像一塊當領導的料。

可是如今,騰訊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商業帝國!

馬化騰說,他能走到今天,靠的是集體智慧。

他發現了一群有才華的人,把他們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各顯神通,才有了現在的成績。

既然團隊協作都沒問題,單打獨鬥就更不在話下。

內向的人本就習慣獨自思考。

因此,許多依靠個人奮鬥的職業,比如作家,音樂家,科研工作者,內向者更是佔取了極大比例。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每天長跑和寫作,已經堅持了三十多年。

外人常以「自律」讚美他,但他卻說,這不是自律的功勞,而是因為這兩件事,符合他的天性。

常人看來枯燥、寂寞,他卻能從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秩序。

在人際交往中,外向的人呼朋喚友,開朗健談。

內向的人或許有些慢熱,但他們喜歡有深度的交流,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都是能交心的摯友。

內向並不代表離群索居,內心封閉。

內向只是另一種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帶孩子走出內向的「陰影」」

不過,任何一種性格都是雙刃劍,有光明的同時,也會有「陰影」。

內向的孩子可能出現什麼問題?

比如羞怯——不敢主動表達自己,不敢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是敏感——因為心思細膩,所以格外在意周遭人的看法,容易被他人的評價影響,從而陷入自我懷疑;

甚至孤僻——由於太習慣獨處,自己和自己玩已經很有趣了,導致不願讓第二個人進入他的世界。


在這種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

首先,你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正向、愉快的嘗試。

比如陪他認識新的朋友,讓他在遊戲中體會與人互動的快樂。

但是,記得關注他在人群中的狀態。

內向的孩子大多不善言辭,性格柔和,在一群孩子中,容易處於弱勢地位。

如果被傷害過幾次,可能會更加抗拒與人交往。

因此,父母適當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給他暢所欲言的機會。

可以先從熟悉、親近的人開始,培養他的表達習慣。

記得耐心傾聽,積極回應。

你的鼓勵,是他勇敢表達的最大動力。

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時間,千萬不要急於求成。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世上沒有一個純粹內向的人。

幾乎所有人,都會在外向和內向兩種狀態間,反覆遊移。

就像開頭提過的小女孩一一,隨著年紀增長,她很自然地不再只和自己玩。

不光和萌萌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還擁有了一群新的小夥伴。


「別讓偏見毀了孩子的獨特」

內向本是一種特質,一種天性,無所謂好壞。

但我們的偏見,卻讓其變成了一項缺點。

內向的孩子最大的劣勢,就是所有人都在告訴她,你這性格不太好,你要開朗一點,活潑一點,外向一點!

久而久之,孩子也開始認為自己的性格不好。

越想改變,越難改變,直到陷入一個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厭棄的怪圈。

為什麼內向的孩子容易自卑?

——都是被大人說出來的。

這個時代的人啊,總在追求活成某種標準答案。

不單單是性格,還有外貌,學歷,收入,情感狀態……

要不高不矮,要不胖不瘦;

要活潑開朗,要能說會道;

學生時代要成績優異,畢業後要有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

要在適婚年齡步入婚姻,要在育齡生養孩子……

我們用這種標準要求自己,也同樣要求下一代。

達不到標準,第一反應是譴責自己,覺得自己有問題。

但有沒有人想過,這份標準,真的合理嗎?

有多少本該熠熠發光的特質和天性,因為不符合標準,變成了必須被改正的錯誤?

別忘了,是成千上萬個渺小但不同的個體,組成了這個豐富而廣闊的世界。

當所有人都變成一個模樣,世界該有多無聊。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複製誰,而是為了成為自己啊。

紀錄片的最後,記者問一一,為什麼能夠不被他人的評價影響,一直做自己?

一一笑著回答,既然再怎麼做,也沒辦法所有人都喜歡你。

那為什麼要在意那麼多?自己開心就好了。

是呀,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同,欣賞自己的獨特,揚長避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出僅此一份的精彩人生——

才是我們生而為人,存在的意義。


-作者-

燈燈。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怕生、不合群?恭喜你,賺到了!
    對於這位「虎爸」的「雷霆教育」,不少網友都很憤怒,覺得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 可是,還有網友在評論中表示支持「虎爸」,因為「孩子內向是病,得治!」 你家有「內向娃」嗎? 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孩子的內向是缺點嗎?
  • 孩子害羞膽小不合群,不是怕生,這幾大原因是「導火索」
    導讀:孩子害羞膽小不合群,不是怕生,這幾大原因是「導火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害羞膽小不合群,不是怕生,這幾大原因是「導火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膽小又怕生人?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幫助孩子的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膽小又怕生人?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幫助孩子的在如今充滿競爭且合作的社會中,會經常發現膽小怕生的孩子,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很多做法不夠正確,才造成孩子的心理緊張,表現出來就是害羞、膽小。
  • 孩子膽小、怕生、靦腆、不合群...父母這樣做,幫他收穫自信
    有些家長最常見的做法是不停推孩子:"去,去加入,去一起玩呀!"如果推不動,甚至還會得出結論:"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膽小",或者說"我家孩子太內向太不合群了"。
  • 還在擔心孩子膽小、怕生、不合群?「原生有機育兒」了解一下!
    前幾天,閨蜜航航媽帶孩子到我們家做客。 一進門,閨蜜就頻頻示意航航向我們問好。 可航航看起來很怕生,任憑媽媽怎麼說,他就是低著頭不說話。 不久,一個人就躲在角落裡靜靜看書。 閨蜜忍不住嘆氣,「他這內向的性格,我真怕他以後吃虧!」
  • 孩子不合群、怕生怎麼辦,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焦慮: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興興,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形單影隻,沒有小夥伴,顯得特別不合群。孩子不合群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1.孩子比較怕生,這類孩子由於個性比較沉默孤獨,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2.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久而久之變不想參與集體活動了;3.孩子由於自身的某些缺點
  • 怎樣糾正孩子怕生、膽小的毛病?
    問:寶貝2歲了,在眾人面前不敢大聲說話,總是害怕同齡的孩子。請問我該怎樣糾正她怕生、膽小的毛病呢? 解答:2歲寶寶正是依戀家人的時候,孩子對陌生人的認知意識增強了,會區分親密程度,並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識,膽小的孩子表現尤甚。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膽小,一般安全意識強的孩子會顯得膽小,但這也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 寶寶膽小、怕生、不合群該如何教,4招解決
    寶貝爸爸媽媽們,你是否曾經看到寶寶有這樣的行為:看見陌生人就躲起來寶寶不喜歡其他小朋友?寶寶曾經被嚇到過?寶寶天生性格就像家裡某個成人?許多幼兒都有「不愛交往」表現,讓家長很沒面子,擔心孩子不懂交際人緣差,在社會上吃不開。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寶寶這個行為背後的秘密。
  • 寶寶怕生膽小怎麼訓練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發現有一些寶寶在家的時候是非常活潑開朗的,而且膽子也比較大,可是一旦碰到生人,就會顯得非常膽怯,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那麼寶寶怕生膽小怎麼訓練?對於生性內向害羞、膽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有時看到陌生人時會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儘量不讓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驚嚇而畏縮。
  • 孩子有點怕生人,家長要避免這3點,不然孩子可能會越來越膽小
    當時姐姐就納悶了鑫鑫在家裡的時候比一個男孩子還要頑皮,怎麼一出門就變得這麼膽小?這還是不是我女兒?回到家裡姐姐就開始問鑫鑫:「你怎麼會被一個比你還要小一歲的弟弟欺負,你就不會還手嗎?」沒想到這件事發生之後鑫鑫一整天都開心不起來,即便是在家裡也不會像之前那樣調皮搗蛋了。其實在家裡調皮搗蛋的孩子,到了外面不一定就會不怕生。
  • 孩子膽小、怕生?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家長該學會
    文|淘媽我們大人經常會用內向或外向去形容一個孩子,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雖說這兩種性格本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是相對來講,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人歡迎一些。而那些內向一點的孩子,總會被人貼上膽小、怕生的標籤。那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家長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應該學會。
  • 為啥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教你3招讓孩子人見人愛,提高社交能力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忙著四處搜羅合適的幼兒園,孩子上學之後,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和課堂狀況,擔心孩子會不會在學校受委屈。靜靜上了幼兒園之後,媽媽發現她的性格發生了一些變化,平時很活潑開朗的靜靜,自從上幼兒園後就突然間變得安靜下來。
  • 寶寶膽小、怕生?家長在平時要避免這些行為
    、怕高、怕水、怕見生人等,擔心孩子膽小的性格會妨礙他今後的發展,那麼寶寶膽小該如何是好呢?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初生的嬰兒並不知道什麼是害怕,但為什麼孩子慢慢變膽小了呢?,長大後容易形成膽怯、畏縮不前的性格寶寶膽小性格形成的原因1.寶寶出生後,性格有異,有些孩子生來適應能力差,容易對新環境感到陌生,不願與別的孩子接觸,適應的過程較慢2.近年獨生子女較多,孩子常獨自玩耍,家長對寶寶過於遷就和溺愛,使孩子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遇事膽小退縮
  • 「小明,快叫阿姨」,孩子怕生膽小,怎麼辦?
    生命因愛而生,世界因愛而美後臺經常收到爸爸媽媽們這樣的諮詢:「老師,我的寶寶在家很活躍,出去碰到人讓打招呼就躲,別人一抱就哭,很膽小,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通常我們說這種現象是孩子的認生,也可稱為對陌生人的焦慮。
  • 孩子靦腆怕生,經常陷入社交風暴,父母應該如何解救孩子呢?
    文/小熊育兒日記現在很多父母都非常看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因為社交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孩子在社會上總是靦腆不敢說話,那麼是很難獲得他人認可的。現在有很多父母開始抱怨,為什麼孩子這麼靦腆呢?而且在班級裡也不合群。的確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很多小孩都是那種特別靦腆,容易害羞,又怕生。
  • 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怕生,原來全是因為家長,大師教你兩招搞定
    導讀: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怕生,原來全是因為家長,大師教你兩招搞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膽小、怕生,原來全是因為家長,大師教你兩招搞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怕生不願社交?原因有三,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孩子很快也學會了,做媽的自然高興,但又很快給擔心上了,原因就是帶孩子外出見到人,孩子不願意開口叫長輩,媽媽催得急了,孩子甚至不由自主躲到了大人身後。「你看,這孩子這麼怕生,不知道長大以後會不會有出息?」我的這位朋友就這麼提前陷入了擔憂中。孩子怕生不願叫人,不是個別現象。
  • 孩子膽小、黏人還怕生?其實這都不叫事兒,父母真正要重視的是它
    但你也需要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黏人,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沒必要刻意地訓練他「不黏人」。因為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患得患失,更加的想要黏住你。糖豆在3歲之前也是如同狗皮膏藥那樣黏我,有時甚至不能與我間隔超2米。
  • 孩子膽小,不合群,沒自信,背後原因是什麼?這點容易被父母忽視
    但也有一些父母很著急,因為自家孩子看起來和自信不沾邊,朋友小範就是這些媽媽中的一員。小範的兒子今年5歲,看起來總是很膽小,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總要先看看媽媽的臉色,如果媽媽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或是眼神很凌厲,馬上嚇得不敢說話。而且,孩子把這種表現也帶到了幼兒園,和老師、同學溝通時,都特別膽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時,也顯得非常不合群。
  • 孩子總是怕生,教你這幾招,讓孩子成為社交小明星
    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可能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困擾。一個怕生的孩子會過於怯懦,這不僅會使父母在別人面前感到非常尷尬,更會讓父母擔心孩子將來會如何融入集體,與他人正常交往,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送孩子上學成了阿麗最頭疼的事情,孩子知道媽媽要送她去幼兒園十分的牴觸,據老師反映,孩子在課堂上也是悶聲不吭,也不願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一個人呆呆地坐在角落裡。阿麗心想,如果孩子繼續這樣下去,以後可就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