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直言: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

2021-02-07 教師E家

每次考試後,孩子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信以為真。

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

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沒有問題,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

可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卻被忽視了。

多少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積懶成笨」。

孩子並非不聰明

只是懶得學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學就只想玩,丟下書包完全不管作業,還得三催四請才不情不願拿出作業本。

好不容易坐下來了,卻遲遲下不了筆,不是拿著筆抓耳撓腮,就是對著書本發呆。

問他怎麼回事,他卻說:

「媽媽,我不會做。」

多少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產生懷疑:我的孩子就這麼笨嗎?

「今天才學的知識,現在就忘了?」

「老師上課不是講過嗎,怎麼就不會做了?」

老師想說,孩子並非真的不會,而是懶得學會。

上課的時候,老師把新知識都詳細地講解了,孩子聽懂了,也就以為學會了。

可若缺少課後的複習、思考和作業,只是「聽過」的知識不會被真正吸收。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越聰明的學生,越懂得課後學習的重要性。

平時輔導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習慣了「陪讀」,有的始終在旁邊指點督促,有的實在看不下去,直接動手幫孩子完成作業。

家長的過度幹預,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錯了有人幫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勞,考差了還有人幫自己找藉口。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不會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也就習慣了偷懶,不動筆,不動腦,也不學習。


習慣了偷懶

孩子真的會變「笨」

懶惰是一種壞習慣,會嚴重耽誤孩子的學習。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卻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懶惰容易發現,深層次的懶惰卻無跡可尋。

孩子認真聽課,回家後也一直做題,為啥成績就是上不去?

別的孩子也沒我家孩子努力,為什麼別人總拿第一,我家孩子卻不上不下?

……

面對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

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曾經有清華大學教授大膽評價:

在中國,至少有一半學生在「假努力」!

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勞任怨,實際上學習時懵懵懂懂,成績一塌糊塗。

他們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為方法不當、效率過低,導致最後只有6分的收穫。

不是學習時間越長分數就越高,不是不停補習就能脫胎換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時就是勤奮。

「偽勤奮」對於孩子的傷害,是很嚴重的。

請觀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做題不徹底,過於依賴參考答案;

學習沒有針對性,做題貪多求全;

不懂歸納知識點,學過了就忘了;

付出的學習時間越多,收效卻越小。孩子飽受「偽勤奮」的折磨,就因為沒找對方法。

沒有目標的努力,沒有計劃的奮鬥,都只是作秀。


一味縱容

是對孩子的莫大傷害

從教多年,越來越發現教育的一個真相:

沒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懶惰」拖垮的孩子。

家長不正當的教育方法,正是縱容孩子懶惰的根源。

每次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家長的應對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

家長態度溫和而要求嚴格,給了孩子尊重與必須遵守的底線;

家長態度強硬而要求嚴厲,給了孩子底線,也施加了很大壓力;

家長態度模稜兩可,給了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

家長完全不管,給了孩子不努力、不學習的理由。

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正在導致孩子越學越「笨」。

一定要明白:

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指望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是最難實現的願望。

有教學20多年的語文老師這麼說:

「在小學的時候,家長、老師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極其依賴大人的時期,也是他們學習態度與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懶惰,都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做支撐。

為了避免孩子在「懶惰」的坑裡越陷越深,我們不能再縱容孩子了。

培養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請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培養一個優秀出色的孩子,請為他指明前進的方向。

4

多少孩子因為積懶成笨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習慣

偉大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差異,歸根到底,就是習慣的差異。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積懶成笨」的困擾,家長、孩子、老師要一起努力:

家長要學會真關心——

把錢花在刀刃上,教育不能盲目從流,適合孩子才好。

用檢查代替嘮叨,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

狠得下心來管教,不縱容,不偷懶,守護孩子的成長。

孩子要學會真努力——

積極主動,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把學習當做最重要的事;

積極思考,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請教;

積極學習,多動筆,多閱讀,多練習,認真對待每次作業。

老師要學會真輔導——

提高課堂效率,儘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聽懂學會;

高度關注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和家長商量對策;

傳授學習方法,幫助孩子更高效、更專注地學習。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難免帶點絕情。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不逼他一把,他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最後,小E想說: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正確教育、督促與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成才。

文末右下角為小E點亮「在看」讓更多家長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優秀的習慣。

相關焦點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就信以為真。 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 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沒有問題,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 可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卻被忽視了。
  • 班主任提醒: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再忙也要讀一讀)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就信以為真。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沒有問題,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可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卻被忽視了。多少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積懶成笨」。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的原因,不都是粗心,而是……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就信以為真。  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  多少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積懶成笨」。  01  孩子並非不聰明  只是懶得學習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學只想玩,家長三催四請不情不願拿出作業本,卻遲遲下不了筆,對著書本發呆。問他怎麼回事,他卻說:「媽媽,我不會做。」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 ...班主任提醒:「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 初中生成績不好,根本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附提升建議,轉給孩子)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考試考差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本來會做的,一不小心做錯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所有家長看看並轉給自己的孩子。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1.
  • ...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再忙也要讀一讀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 孩子考不好不是因為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家長必讀)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考試考差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本來會做的,一不小心做錯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 粗心只是「不小心」?老教師直言:不解決2個問題,很難提高分數
    「這次粗心丟分,下一次一定要注意!」、「可惜了,要不是因為粗心一定能多進一名!」每次考試結束在復盤結果的時候,常常能夠看到此起彼伏的嘆息聲,有的是怪自己在考試的時候沒能多讀一遍題目,導致漏掉了其中的關鍵詞,而有的則是惋惜自己沒能解題的時候,寫得更仔細一點,說不定就能拿到全部的分數。在很多時候,學生或者是家長會把粗心歸結於不小心,而潛意詞就是,只要稍微多注意一點,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出現。但是粗心是真的只要能夠輕易糾正的嗎?
  • 班主任提醒: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因為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家長必讀)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老師提醒:期中考試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再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作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不是。那麼所謂「粗心」做錯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就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並不是。
  • 期中來臨,老師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轉給家長)
    對於考試,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 孩子粗心老出錯?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孩子平時作業做錯了,當你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1.
  • 孩子考試後總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正的原因是這樣!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
  • 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1.「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夠嗎?2.「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3.「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就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並不是。
  • 【Jessica英語課堂】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而是這4點!(轉給家長)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平時都會做的題,一到考試就出錯,老師卻說不是心理素質的原因
    沒有考好,其實孩子內心也是非常沮喪,平時上課也挺積極的,儘管沒有家長的督促,該生的作業也能完成得比較好。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自己也總結了原因,學習總結上寫了兩條:一個是考試運氣不好,第二個是太粗心。但在我眼裡,該生的自我反省是比較敷衍的。期中考試的語文卷子,較於期末考試都是比較簡單的,以基礎知識點的考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