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就信以為真。
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
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沒有問題,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
可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卻被忽視了。
多少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積懶成笨」。
孩子並非不聰明
只是懶得學習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學就只想玩,丟下書包完全不管作業,還得三催四請才不情不願拿出作業本。
好不容易坐下來了,卻遲遲下不了筆,不是拿著筆抓耳撓腮,就是對著書本發呆。
問他怎麼回事,他卻說:「媽媽,我不會做。」
多少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產生懷疑:我的孩子就這麼笨嗎?
「今天才學的知識,現在就忘了?」
「老師上課不是講過嗎,怎麼就不會做了?」
老師想說,孩子並非真的不會,而是懶得學會。
上課的時候,老師把新知識都詳細地講解了,孩子聽懂了,也就以為學會了。
可若缺少課後的複習、思考和作業,只是「聽過」的知識不會被真正吸收。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越聰明的學生,越懂得課後學習的重要性。
平時輔導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習慣了「陪讀」,有的始終在旁邊指點督促,有的實在看不下去,直接動手幫孩子完成作業。
家長的過度幹預,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錯了有人幫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勞,考差了還有人幫自己找藉口。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不會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也就習慣了偷懶,不動筆,不動腦,也不學習。
習慣了偷懶
孩子真的會變「笨」
懶惰是一種壞習慣,會嚴重耽誤孩子的學習。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卻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懶惰容易發現,深層次的懶惰卻無跡可尋。
孩子認真聽課,回家後也一直做題,為啥成績就是上不去?
別的孩子也沒我家孩子努力,為什麼別人總拿第一,我家孩子卻不上不下?……
面對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曾經有清華大學教授大膽評價:
在中國,至少有一半學生在「假努力」!
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勞任怨,實際上學習時懵懵懂懂,成績一塌糊塗。
他們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為方法不當、效率過低,導致最後只有6分的收穫。
不是學習時間越長分數就越高,不是不停補習就能脫胎換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時就是勤奮。
「偽勤奮」對於孩子的傷害,是很嚴重的。
請觀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做題不徹底,過於依賴參考答案;
學習沒有針對性,做題貪多求全;
不懂歸納知識點,學過了就忘了;
付出的學習時間越多,收效卻越小。孩子飽受「偽勤奮」的折磨,就因為沒找對方法。
沒有目標的努力,沒有計劃的奮鬥,都只是作秀。
但是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 解決方法
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並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能做對。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可以有哪些變化?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素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所以考試訂正時,這類題目,不妨再變形或者深究一下,舉一反三,這時會發現同學們又疑惑或者糊塗了。所以,學過,並不等於是學會,更不等於融會貫通。
✎ 解決方法
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思。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你是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
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而概率因素導致平時錯誤率越高,考試時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為考試時題目的類型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
✎ 解決方法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的做題,建立錯題本。
好吧,我們再回到那位跳水運動員這兒----如果半年後他參加比賽,他現在就需要各項體能的訓練,基本動作的反覆練習--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動作也需要練得無比熟悉猶如本能,然後才有可能走上賽場。即使這樣,也不是萬無一失的。
所以放棄「粗心」這樣的說法吧,放棄「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的計劃,獲得真正提升。
獲得提升的,決不僅僅是成績,還包括審視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策略,行動力,意志力。
✍ 慢慢讀題
拿到試卷後,讀題速度要慢,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讀,細細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據標示在題目的圖上。
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
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確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就能正確運用所有的已知條件啦!那麼看錯題目,看漏條件這些事故,就徹底跟自己拜拜嘍。
✍ 演算工整
解答數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草稿紙嘛,又不用給別人看,所以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亂成一團糟。
相信孩子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遇到複雜題目,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
然後費勁仔細觀察這些方程,找出隱藏的關鍵信息,才能解出題目。
這時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乾淨醒目,那麼發現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信息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生挪錯數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 回頭檢查
做完一道題目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來發現結果的數很難看;或者解出來要求的時間竟然是負值。
這時候就需要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那麼,乾淨整齊的草稿紙就發揮了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方便檢查!
✍ 深挖根源
有些題目老師稍稍一點撥,孩子就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啦。這些看似粗心導致的錯誤,其實是概念不清晰。
那麼,這時候不能一改了之。應該抓住小問題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運用類比,對比等方法,把相關的知識統統過一遍,徹底理清楚。
✍ 專心做題
平時練習題目,作業要重視,把它們當作考試題目看待。做題的時候先把電腦,MP3關掉,然後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
之後再去聽音樂,休息。慢慢養成專心做題,專注做事的習慣,粗心自然就會遠離孩子。
✍ 信心、決心、耐心
粗心是一種壞習慣,每一個人經過努力,都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需要的是自己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同時耐心的堅持。
慢慢的就能把這個壞毛病,用細心的好習慣去替換掉。細心的習慣一旦養成,粗心將徹底離開孩子。
家長們看完文章之後什麼感受呢?以後孩子粗心可不是理由,理清「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計劃,獲得真正的提升。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不逼他一把,他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最後,老師想說: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正確教育、督促與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成才。
點擊下面相應模塊即可進入該內容連結,方便同學們學習英語:【課文+單詞mp3】人教版(7、8、9 年級)上冊
【課文+單詞mp3】外研版 7~9年級(上、下冊),寒假預習正當時
【中考1600詞】單詞聽讀匯總,背單詞也太方便了
【單詞+課文mp3】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5),寒假預習必備
高考英語3500詞彙A-Z (mp3語音版)
【乾貨】4000 英語核心詞(Book1) 合輯(視頻+文本+音頻)
【乾貨】4000 英語核心詞(Book2) 合輯(視頻+文本+音頻)
精彩動畫合輯:205集 Fairy Tales (英文童話故事)
Hello China 《你好中國》英文版(全100集合集),學習英語好資源!
BBC經典紀錄片| Life(生命:1-10全集)觀看入口,學習英語好資源
史詩紀錄片《地球脈動》(1-6全集)觀看入口:獻給大自然的禮讚
BBC · 紀錄片 | 《行星地球》(1-9集)觀看入口,學習英語好資源!
視頻 | 大自然在說話英文版全12集觀看入口,學習英語好資源
寒假福利!英文動畫版《西遊記》108全集觀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