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性本善」,這是諸多80年代的學生上學時課本外必學的三字經。從步入課堂開始,思想品德之類的書籍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懂得謙讓。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可是人的本性是否真的向善?
組成地球繁雜的生物體系之一的人類和諸多生物一樣,本性是人類和諸多生物生存的根本。獵食、爭奪、貪婪這些本性激發著所有生物生存的本能。
本性是天生的,生下來就存在的東西。放任一個人去成長,人類會循著本性的驅使,去嫉妒、去爭奪,去殺戮時,是否為「惡」?
人的本性如果是善良的話,那麼為何還有那麼多的殺戮存在。如果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話,那麼思想品德豈不是多此一舉?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不需要經過後天的引導和教育讓人們從善。都像一張白紙,就不會有負面的經歷和成成長環境在上面不斷的添加五顏六色的惡。
若人的本性為善,何來道德一說,什麼事情都向著好的一面持續發展著。不用去考慮會有人謀害自己,不會去考慮利益的大小被他人利用、迫害。若人的本性為善,就不會有法律去約束人類向善,沒有宗教去教導人們向善。
人類用後天的學習,約束著先天的平衡,當這個平衡點被打破,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的只有本性。
不要刻意去掩蓋自身的本性,雖然都喜歡好的一面。不要忘記人類的本性。因為那對任何人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