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聚焦 走上幸福路 日子有奔頭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三農聚焦 走上幸福路 日子有奔頭

  在我省田野鄉村,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將一個個村莊連綴成片。一條條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為農民們帶來了便捷的出行,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帶動了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省不斷補齊農村公路建設短板,全面推動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農村交通「最後一公裡」。「十三五」以來,我省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四好農村路」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建立起了責任以縣級政府為主體、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體、養護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監管以交通行業為主體的管理養護新格局,鋪就了一條條富民幸福之路。

  群眾出行便捷通暢

  12月4日,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辦南部的太乙宮公交首末站,一輛輛公交車整齊停放。

  「這裡是長安區太乙宮公交首末站,今年5月開工建設,10月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極大改善了周邊的公共運輸狀況。」長安區客運公司職工田雯告訴記者,太乙宮公交首末站北臨環山路,總投資600萬元。該站結合秦嶺翠華山休閒、娛樂、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特點,按照標準化、規範化、現代化的建設思路,融入節能、環保等理念,在總體色調、設施配備及景觀綠化方面與秦嶺山水保持協調,配建3000平方米停車場、175平方米管理用房、20個充電樁車位及車輛檢修臺,每天可供約100輛純電動車進行充電,同時可滿足729路、739路、740路3條公交線路車輛停放、調度及發車需求。

  近年來,陝西加快完善便民惠民的交通運輸服務機制,推動交通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建立農村客運發展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收益、可持續」。全省農村運輸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提前實現100%鄉鎮和100%的建制村通客車,有效解決全省996個鄉鎮、1.7萬個建制村群眾出行問題。建制村通郵比例達到100%,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9%,為全省特色農業、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運輸保障。

  據了解,我省已提前實現了100%建制村通客車和通郵,農村公路的跨越式發展,徹底改變了我省農村地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出行窘況,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將加快完善便民惠民的交通運輸服務機制,全力推動交通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建立農村客運發展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收益、可持續』。」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夏曉中說。

  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曾經的「空心村」,因為道路再次「活」了過來。

  12月4日,在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民宿、咖啡茶座、休閒廣場、鄉野風光,一幅優美的關中鄉村美景。

  就在兩年前,因為交通不便、生活環境差,長安區王曲街道南堡寨村的村民們陸續搬走,村莊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2019年,長安區以南堡寨古村落修復保護為載體,打造佔地38平方公裡、涉及10個行政村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

  道路通,百業興。為破解區域內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長安區實施唐村產業園區道路及供水、供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全長4.47公裡的唐村產業路,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空心村」重新煥發活力,帶動區域內3萬多名農村群眾走出了一條鄉村產業因路而興、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農村公路的有效連接,催生了新發展、新經濟、新業態。長安區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持續優化路網結構,建成了一批帶動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旅遊、助力群眾脫貧的示範路。這些路像一條條玉帶,把城鄉、景區、產業帶、農戶迴環聯通,實現「農村公路+脫貧攻堅」「農村公路+產業發展」「農村公路+人居環境提升」「農村公路+全域旅遊」的「農村公路+X」多元融合發展,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全面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承載著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託,肩負著三秦百姓全面實現小康生活的夢想。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農村公路+X」融合發展,為農村產業優化升級增強了內生動力。我省農村公路總裡程突破15萬公裡,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更加便捷,城鄉聯繫更加緊密,為我省特色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交通保障,促進了農村經濟實力整體提升。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投入500億元,新改建、完善農村公路4.5萬公裡,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4.8萬公裡、危橋改造和橋涵配套工程4.6萬延米,全省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15.4萬公裡,形成了通村暢鄉、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農村公路網。目前我省所有縣(區)均建立了農村公路質量監督機構。2020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抽檢單點合格率為91.2%,關鍵指標合格率為92%,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質量穩定可控。

  「今後,我們要加快構建暢通便捷的農村公路網,加大縣鄉公路改造工程投入力度,加快設施提檔升級。因地制宜升級改造技術等級偏低的縣鄉公路,提升通行能力;以促進產業開發、服務農民增收為重點,加快建設產業路、園區路、旅遊路,逐步改善市級以上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礦產資源開發區等鄉村重要經濟節點的對外交通條件。」夏曉中說。

  帶動產業蓬勃發展

  長安區五臺街道西堯村是一處美麗的花園鄉村。乾淨整潔的道路,牆上的裝飾畫,路邊的花壇和長椅,牆角處的盆栽,來到村莊,如置身於美麗的花園中。在村內的友善街上,掛著「街長制」公示牌,明確列出包街村幹部、監督員、保潔員等,分工明確。

  就在3年前,西堯村村道是粗糙的水泥路,巷道泥土裸露,汙水橫流,雜物佔道,村民生活環境堪憂。12月4日,五臺街道辦事處主任伍媛媛告訴記者,從昔日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到如今整潔文明的示範村,西堯村巨大的變化得益於長安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花園鄉村的融合發展。

  「在花園鄉村建設中,我們對村內道路進行高標準提升,在道路兩側修建汙水管網,栽植景觀樹木,安裝太陽能路燈,繪製主題文化牆,實施戶改廁和垃圾分類,使群眾生活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我們還探索推行『街長制』,對道路保潔、巷道綠化、垃圾分類等方面進行常態化管理,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大改善。」伍媛媛說,「如今,我們的村莊變成了景區,民居變成了民宿,還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掙錢。」

  像西堯村這樣的花園鄉村,如今在長安區已經實現了全域覆蓋。「四好農村路」把歷史、文化、景區、農家樂、精品民宿連成了多條農旅、文旅線路,繪就了一幅環境美、業態新的美麗鄉村畫卷。

  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推進農村公路多元化養護管理,全面推行「村負責、鄉管理、縣考核」管理模式,實現通村公路「有人管、有人養、有錢養」。據了解,目前全省農村公路列養率和經常性養護率均達到100%,全省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達到75%以上,農村公路危橋數量逐年減少,安防設施逐步完善,路況服務水平持續向好,通行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文章來源:陝西日報)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未來15天,幸福生活有保障,日子安穩有奔頭,福氣進宅的3個星座
    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星座主題是未來15天,幸福生活有保障,日子安穩有奔頭,福氣進宅的3個星座。第一,金牛座金牛座的人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憨厚,但其實他們很活躍,金牛座寶寶們永遠不會讓別人為自己擔心,他們也不會選擇被動的態度面對生活。
  • 瀘水市:幸福新家園,小康有奔頭
    幸福新家園,小康有奔頭。供圖 「居民在哪裡,支部就要建在哪裡」12月8日一大早,社區衛生監督員文又鳳扒就來到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將巡查衛生情況時撿到的身份證交給高德蓉。搬遷戶開幹益,搬遷前住在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俄嘎村高山,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包穀飯,一年四季見不到幾個錢,日子過得很是窮困。搬遷到和諧社區後,社區黨總支、管委會根據開幹益的身體狀況,安排他當社區物業管理員,一個月有2500元的收入。開幹益的兒子、兒媳婦和女兒去外地務工,生活條件有了大變化。
  • 借力十裡水果長廊 三水區南山鎮天橋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隨著南山鎮不斷擦亮十裡水果長廊品牌,不少天橋村村民乘著東風,發展起水果採摘旅遊業務,走上致富路。在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推動下,村子越發乾淨整潔,村民住得越來越舒心,日子越過越紅火。隨著十裡水果長廊名氣越來越響亮,不少天橋村村民開始走上致富路,過上小康生活。不少村民開始種起了富硒水果,還在果園搞起水果採摘活動,吸引了廣州、肇慶、清遠等地遊客聞香而來。漫江社區居委會黨委副書記伍桂添說,在十裡水果長廊的影響下,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0年前的1萬元,突破到如今的2萬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 新市民·追夢橋:玉屏易地扶貧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玉屏易地扶貧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現在住的房子又大又漂亮,我還有了自己的房間!從家裡走路4分鐘就可以到學校,早上再也不用五、六點鐘起床了,我超級喜歡現在的生活!」11月11日,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第二小學四(3)班學生郭雨馨說。2016年,玉屏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田坪鎮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便是其中一個安置點。
  • 村民生活有奔頭……
    村民生活有奔頭…… 2020-12-14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莊社區:組織說話有分量 群眾日子有奔頭
    「前面有村民正在砍樹,需要等一下。」一輛車子從騰衝市界頭街前往新莊社區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砍樹?」「界頭鎮用新莊社區做試點,要在全鎮修一條8米寬的馬拉松賽道。這主要是大家從這幾年的發展中看到了奔頭。」索支書高興地回答。索支書說的奔頭,首先得益於社區有一批能幹的年輕黨員。新莊社區把傳統文化建設及傳統村落建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通過黨支部、村民小組、黨小組的聯動和社區傳統文化建設為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美化工作環境、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結合主要工作職責和隊伍特點,促進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
  • 接續奮鬥 把腳下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大家倍感振奮、備受鼓舞,紛紛表示發展農業的信心更足了,農民日子會更好,要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圍繞鄉村振興的藍圖,把家鄉建設得更富、更強、更美。  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用心用情做「三農」政策的踐行者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 陝西百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走上幸福路:此心安處是吾鄉
    目前,全省2116個集中安置區水、電已經全部達標,周邊公共教育、醫療基本實現全保障,全省21萬戶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每戶至少1人就業或創業,有發展條件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基本實現產業扶持項目全覆蓋。幸福,不只是住進新房「走!上我的菜園子轉轉!」10月13日,小雨霏霏。
  • 【聚焦濮陽三農】南樂縣聯富現代農業園區:西紅柿種植成為支柱產業...
    7月10日,濮陽市「聚焦三農工作 實現鄉村振興」網絡媒體採訪團隊來到南樂縣張果屯鎮煙之東村的聯富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觀摩。走上觀景平臺,腳下一片連著一片的蔬菜大棚盡收眼底。張果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曹傑英告訴記者,這裡的200畝地是全部用來種植西紅柿的。「農作物產品認證有三個層次,第一是無公害,第二是綠色,第三是有機,我們的西紅柿通過測試附近2000畝土壤和水質,獲得了綠色認證。」
  • 【內蒙古科協活動進行時】「雷大姐」帶領鄉親們鋪開幸福路
    婆家一貧如洗,日子過得非常艱難,讓人意想不到,就是這個一沒文化、二沒本錢的「外地媳婦」,最後不僅自己創業當了老闆,還帶著村裡貧困戶一起脫了貧,硬是把「一地雞毛」紮成了漂亮的「雞毛撣子」。為了讓她紮根的這片土地日漸繁茂,為了讓身邊的父老鄉親生活越過越好,她成立合作社、學習電商經營……為村民鋪開一條幸福路。
  • 生態漁鄉走上旖旎幸福路
    樂井路從鎮域西南方橫穿而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是市中區東北邊緣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和農副產品集散地。 「徐加華是我們鎮的驕傲,我們也常常藉助他的事跡,教育當地的青少年,希望他們也像徐加華一樣,成為對家鄉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有用之才。」白馬鎮的村民們如是說。
  • 農行福建省分行打造「三農」服務新模式
    N海都記者 劉龍海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福建農行人上下同欲,在為此不懈努力。該行專門制定了《關於全面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打造「三農」服務新模式,推動福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創新融資新模式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對這一問題,農行福建省分行有獨到的解決思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山西省臨縣人武部帶領群眾走上幸福路
    咩咩咩,「羊」帆起航——山西省臨縣人武部帶領群眾走上幸福路■秦 琴 申小平 李超前「地靈山村的羊肉與別的地方的羊肉有啥不一樣?」「包郵嗎?」網友的各種問題一股腦兒拋了過來,任棟鋒均一一耐心作答。至任棟鋒首次直播結束,共吸引了2萬人次網友圍觀,售出羊肉500餘斤,交易金額2萬餘元。2017年,人武部與地靈山村結成對口幫扶對子。這個村子地處大山腹地,比較偏遠,雖然家家戶戶都養羊,但缺乏資金和技術,一直不成規模,品質也提不上去。
  • 村幹部考錄公務員 讓「村官」有奔頭有幹頭有盼頭
    目前,全省有65名和廖家武一樣的村幹部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  擇優錄用接受監督  2008年底,一則通知公告在我省村幹部中引起熱議。省委組織部、原省人事廳聯合開展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公務員工作,首先在亳州、蚌埠、六安、巢湖、宣城進行試點,凡年齡在40歲以下的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學歷為高中(中專)以上、任期滿3年的皆可報考。
  • 【聚焦精準扶貧⑱】鳳山社區:眾人拾柴火焰高 產業幫扶助脫貧
    原創 遠安縣融媒體中心 遠安發布鳴鳳山腳下,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因殘致貧,卻從沒有停止追求幸福的步伐
  • 50歲阿姨:懂得拒絕哭窮的兒子後,我活得有奔頭了
    但是有這樣一腔熱忱、有這樣一種心甘情願,就能許孩子一個永遠的幸福與安逸的人生嗎?非但未必,而且有可能適得其反,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50歲阿姨的感悟:「懂得拒絕哭窮的兒子後,我活得有奔頭了!」不管為了誰好,請記住:寵溺孩子絕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一種行為。
  • 新春走基層·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
    開通了高鐵,新建了學校,搬進了新家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總書記牽掛的群眾,日子過得怎麼樣?總書記囑託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沂蒙老區、黃河灘區、社區企業,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線,聽聽普通群眾的心聲,讓群眾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
  • 200箱蜜蜂大石河畔安家,北京這個礦區「空巢村」走上綠色致富路
    人也一樣,得有活幹,有奔頭。」25日清晨,房山區佛子莊鄉山川村村民隗功銀戴好遮面的護具,小心翼翼地掀開蜂箱的「蓋頭」開始取蜜。夏末的大石河畔,200個蜂箱整齊地排布在河灘上,這些蜂箱和另一處的2000棵核桃樹,可是山川村的寶貝,是這個曾經的低收入村向綠色致富路轉型的見證。
  • 聚焦「三農」大局 積極協商議政——全國暨地方政協農業農村委工作...
    健全工作機構 把牢正確方向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羅志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指出,在機構精簡的大背景下,中央決定成立全國政協農委,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和人民政協工作的高度重視,為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服務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增添了新的專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