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農聚焦 走上幸福路 日子有奔頭
在我省田野鄉村,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將一個個村莊連綴成片。一條條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為農民們帶來了便捷的出行,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帶動了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省不斷補齊農村公路建設短板,全面推動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農村交通「最後一公裡」。「十三五」以來,我省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四好農村路」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建立起了責任以縣級政府為主體、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體、養護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監管以交通行業為主體的管理養護新格局,鋪就了一條條富民幸福之路。
群眾出行便捷通暢
12月4日,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辦南部的太乙宮公交首末站,一輛輛公交車整齊停放。
「這裡是長安區太乙宮公交首末站,今年5月開工建設,10月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極大改善了周邊的公共運輸狀況。」長安區客運公司職工田雯告訴記者,太乙宮公交首末站北臨環山路,總投資600萬元。該站結合秦嶺翠華山休閒、娛樂、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特點,按照標準化、規範化、現代化的建設思路,融入節能、環保等理念,在總體色調、設施配備及景觀綠化方面與秦嶺山水保持協調,配建3000平方米停車場、175平方米管理用房、20個充電樁車位及車輛檢修臺,每天可供約100輛純電動車進行充電,同時可滿足729路、739路、740路3條公交線路車輛停放、調度及發車需求。
近年來,陝西加快完善便民惠民的交通運輸服務機制,推動交通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建立農村客運發展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收益、可持續」。全省農村運輸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提前實現100%鄉鎮和100%的建制村通客車,有效解決全省996個鄉鎮、1.7萬個建制村群眾出行問題。建制村通郵比例達到100%,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9%,為全省特色農業、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運輸保障。
據了解,我省已提前實現了100%建制村通客車和通郵,農村公路的跨越式發展,徹底改變了我省農村地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出行窘況,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將加快完善便民惠民的交通運輸服務機制,全力推動交通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建立農村客運發展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收益、可持續』。」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夏曉中說。
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曾經的「空心村」,因為道路再次「活」了過來。
12月4日,在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民宿、咖啡茶座、休閒廣場、鄉野風光,一幅優美的關中鄉村美景。
就在兩年前,因為交通不便、生活環境差,長安區王曲街道南堡寨村的村民們陸續搬走,村莊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2019年,長安區以南堡寨古村落修復保護為載體,打造佔地38平方公裡、涉及10個行政村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
道路通,百業興。為破解區域內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長安區實施唐村產業園區道路及供水、供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全長4.47公裡的唐村產業路,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空心村」重新煥發活力,帶動區域內3萬多名農村群眾走出了一條鄉村產業因路而興、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農村公路的有效連接,催生了新發展、新經濟、新業態。長安區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持續優化路網結構,建成了一批帶動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旅遊、助力群眾脫貧的示範路。這些路像一條條玉帶,把城鄉、景區、產業帶、農戶迴環聯通,實現「農村公路+脫貧攻堅」「農村公路+產業發展」「農村公路+人居環境提升」「農村公路+全域旅遊」的「農村公路+X」多元融合發展,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全面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承載著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託,肩負著三秦百姓全面實現小康生活的夢想。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農村公路+X」融合發展,為農村產業優化升級增強了內生動力。我省農村公路總裡程突破15萬公裡,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更加便捷,城鄉聯繫更加緊密,為我省特色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交通保障,促進了農村經濟實力整體提升。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投入500億元,新改建、完善農村公路4.5萬公裡,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4.8萬公裡、危橋改造和橋涵配套工程4.6萬延米,全省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15.4萬公裡,形成了通村暢鄉、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農村公路網。目前我省所有縣(區)均建立了農村公路質量監督機構。2020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抽檢單點合格率為91.2%,關鍵指標合格率為92%,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質量穩定可控。
「今後,我們要加快構建暢通便捷的農村公路網,加大縣鄉公路改造工程投入力度,加快設施提檔升級。因地制宜升級改造技術等級偏低的縣鄉公路,提升通行能力;以促進產業開發、服務農民增收為重點,加快建設產業路、園區路、旅遊路,逐步改善市級以上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礦產資源開發區等鄉村重要經濟節點的對外交通條件。」夏曉中說。
帶動產業蓬勃發展
長安區五臺街道西堯村是一處美麗的花園鄉村。乾淨整潔的道路,牆上的裝飾畫,路邊的花壇和長椅,牆角處的盆栽,來到村莊,如置身於美麗的花園中。在村內的友善街上,掛著「街長制」公示牌,明確列出包街村幹部、監督員、保潔員等,分工明確。
就在3年前,西堯村村道是粗糙的水泥路,巷道泥土裸露,汙水橫流,雜物佔道,村民生活環境堪憂。12月4日,五臺街道辦事處主任伍媛媛告訴記者,從昔日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到如今整潔文明的示範村,西堯村巨大的變化得益於長安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花園鄉村的融合發展。
「在花園鄉村建設中,我們對村內道路進行高標準提升,在道路兩側修建汙水管網,栽植景觀樹木,安裝太陽能路燈,繪製主題文化牆,實施戶改廁和垃圾分類,使群眾生活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我們還探索推行『街長制』,對道路保潔、巷道綠化、垃圾分類等方面進行常態化管理,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大改善。」伍媛媛說,「如今,我們的村莊變成了景區,民居變成了民宿,還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掙錢。」
像西堯村這樣的花園鄉村,如今在長安區已經實現了全域覆蓋。「四好農村路」把歷史、文化、景區、農家樂、精品民宿連成了多條農旅、文旅線路,繪就了一幅環境美、業態新的美麗鄉村畫卷。
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推進農村公路多元化養護管理,全面推行「村負責、鄉管理、縣考核」管理模式,實現通村公路「有人管、有人養、有錢養」。據了解,目前全省農村公路列養率和經常性養護率均達到100%,全省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達到75%以上,農村公路危橋數量逐年減少,安防設施逐步完善,路況服務水平持續向好,通行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文章來源:陝西日報)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