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濮陽三農】南樂縣聯富現代農業園區:西紅柿種植成為支柱產業...

2020-12-25 大河網

  西紅柿種植大棚

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南樂縣聯富現代農業園區不僅種植了大量的無公害蔬菜,而且生態農業信息化建設也緊跟步伐。7月10日,濮陽市「聚焦三農工作 實現鄉村振興」網絡媒體採訪團隊來到南樂縣張果屯鎮煙之東村的聯富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觀摩。

走上觀景平臺,腳下一片連著一片的蔬菜大棚盡收眼底。張果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曹傑英告訴記者,這裡的200畝地是全部用來種植西紅柿的。「農作物產品認證有三個層次,第一是無公害,第二是綠色,第三是有機,我們的西紅柿通過測試附近2000畝土壤和水質,獲得了綠色認證。」這裡的西紅柿種植採用了高溫殺毒滅菌的悶棚方式,平均年收入能達到5萬多元。

除了種植農作物,園區開始栽種景觀樹,為以後發展農業旅遊構建基礎。「先有生產體系,再往第三產業融合上延伸,沒有生產就沒有支撐,現在我們就是在為第三產業打基礎。」曹傑英說。

  種植西紅柿使農民致富

據了解,合作社採取「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管理模式,達到了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處理商品化、銷售品牌化、經營產業化的「五化」標準。

通過園區輻射,還帶動了張行、後孫黑、魏莊等10餘村大棚蔬菜發展,主要種植聖女果、尖椒、番茄等綠色無公害蔬菜,年產果蔬1500萬公斤。目前,園區已基本形成了以草莓、西紅柿種植為主導的果蔬種植支柱產業,為當地農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

  監控平臺

隨後,記者參觀了南樂縣生態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該工程基於構建一個現代化智慧農業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在其中一個基地,記者從平臺的監控中看到,這個基地一共改造升級了201座溫室大棚,實現了棚內環境數據的實時採集,空氣土壤溫溼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一覽無餘。「假如系統檢測到土壤的溼度沒達到種植農作物的最低要求,那麼澆水的設備就會自動打開,這樣就不需要人工的過多介入。」該平臺相關管理人員介紹。

該平臺預計今年6月底施工完畢,進入試運行階段。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大農業」數據中心,構建互聯共享的「網際網路+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涵蓋南樂縣整個農業產業結構,包括農業產值、農作物分布、農技推廣、農機監管等,增強農業生產宏觀調控能力,使全縣22.31萬農民受益。


相關焦點

  • 走進江蘇濱海農業園區,感受現代農業產業魅力
    華為朗坤「三農雲」大數據中心以現代化的平臺做大做強農業產業。肖勇攝總面積64平方公裡的江蘇省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自2019年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後,重點在農業科技、食品加工、特色農旅等方面持續發力,蜜梨、甘藍、蛋白桑、花卉等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已形成萬畝果園、萬畝菜園、食品加工物流、農業休閒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 陝西楊凌:現代農業園區唱響「新農歌」
    家住楊凌畢公村的張曉麗,家中共有五口人,2017年以前,張曉麗的一家子僅靠種植獼猴桃以及偶爾打零工來維持生活,既要贍養老人,又要供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非常拮据。2017年楊凌現代農業精準扶貧示範園建立,張曉麗成功入職園區,成為園區工人,張曉麗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是個農民,也有了份正式工作,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
  • 走進北京房山區—都市現代農業生態谷聚焦
    (見圖)平原區以琉璃河國家級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建設為主線,重點發展生物農業、加工農業、會展農業、設施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成為整個房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區。—— 創新一(模式的創新):政府搭臺、央企帶動、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世界級農業園區。
  • 味在眉山丨聚焦環節管理 做全產業鏈條——青神縣跑出椪柑現代農業...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範縣」定位,立足椪柑產業特色優勢,突出「種出中國品質最優椪柑,培育全國知名椪柑品牌,吸引人們來遊最美品味的椪鄉」三大重點,聚焦「基礎端、管理端、銷售端、惠民端」四大環節管理,做全產業鏈條,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不斷邁出青神綠色崛起新步伐,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新模式助推產業融合發展
    長城網衡水訊(實習記者李珊珊 通訊員於凱春 王希錄)今年以來,衡水市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000061,股吧)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創新發展「農業+基地」模式,促進現代型農業穩步發展。
  • 聚焦環節管理 做全產業鏈條——青神縣跑出椪柑現代農業發展「加...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範縣」定位,立足椪柑產業特色優勢,突出「種出中國品質最優椪柑,培育全國知名椪柑品牌,吸引人們來遊最美品味的椪鄉」三大重點,聚焦「基礎端、管理端、銷售端、惠民端」四大環節管理,做全產業鏈條,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不斷邁出青神綠色崛起新步伐,跑出椪柑現代農業發展「加速度」。
  •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育苗棚裡吐新綠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位於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核心區的興盛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二十多名帶著口罩的工人正蹲在瓜壟上忙著栽種西瓜苗,西瓜籽從吐出綠芽到變為瓜苗僅需10天時間,嫩綠的瓜苗帶著春天的希望,帶著人們的期盼開始茁壯成長。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王希錄/提供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旅遊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王希錄/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於凱春 王希錄 記者 扈煒)今年以來,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赤峰市松山區:打造規模化、集約化高效雙萬畝設施農業園區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湯軍) 10月16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公主嶺現代農業產業園裡從事大棚生產的農民倪國明非常高興,他今天一大早又收穫了上千斤的西紅柿,拿到園區東面的交易市場上,賣了一個好價錢。
  • ...多貢獻」的「智慧」密碼——廣元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紀實
    從零突破,我市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07個; 厚植沃土,超110萬畝園區、3個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業已成型。、省、市縣園區創建,蒼溪縣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核心面積突破110萬畝,輻射帶動全市480萬畝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3600元以上。
  • 聚焦特色稻漁產業 成都新津依託天府農博園打響川魚金字招牌
    目前,四川已將川魚產業振興納入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新津圍繞該產業體系建設,依託中國天府農博園,大力發展稻漁、糧油、蔬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以標準化池塘園區、工廠化養殖園區、規範化稻漁園區、休閒漁業園區為主的川魚產業體系。  那麼,新津川魚產業有何發展特色和創新探索?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於凱春、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大連:95個現代農業園區引領都市農業發展
    徜徉田間欣賞奇形怪狀的南瓜葫蘆,從低矮的樹上採摘通紅碩大的紅富士蘋果,在有機蔬菜生產中體驗生態健康,累了在園區池塘邊釣釣魚,或到附近生態莊園酒店泡個溫泉……金秋時節集農業生產和觀光為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和生態莊園成為越來越多市民金秋休閒的好去處
  • 新圍村:現代農業園區 領農民走上致富路
    告別傳統農業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低效模式,將不同類別的農業進行整合開發,新圍村開啟大面積成規劃的耕種模式。  2013年,新圍村開始沿江規劃建設一個近1500畝的現代農業園區,設高端水果基地、特種水產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高端花卉基地、省級糧食功能區塊五大區塊。  「通過土地的流轉,我們將農民空置的農田進行整合。
  • 大廠:現代農業園區唱響「新農歌」
    一座座大棚巍然屹立,整齊有序;一枝枝藤蔓碩果纍纍,豐收在望;一個個農人奔前忙後,喜笑顏開;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滿載而歸……在大廠回族自治縣,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不斷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下農業在這裡迸發出「新活力」,農業變「潮」了,農村變「靚」了,更多的農民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園走上了致富大道,奔向了幸福生活。
  • 霑益區菱角鄉魔芋產業成為脫貧支柱
    炎熱六月,在霑益區菱角鄉菱角村、 水衝村處處能見到長勢喜人的魔芋,經過多年種植,菱角鄉探索出「高低套種,集中土肥,做好排水,橫六載培」的種植技術,種植的5000畝魔芋,為「產業培育示範鄉」創建增加了又一支柱產業。
  • 濰坊青州市:特色農業成為鄉村振興新支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濰坊青州市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特色農業不斷迸發新活力,成為鄉村振興新支柱。近年來,史洪福看好了特色、有機農業種植的好前景,加大產品培育力度,成功推出春節期間上市採摘的葡萄品種,填補了鮮食葡萄採摘空白期。同樣是特色農業, 在青州市何官鎮南張樓村的「東亞飛蝗」養殖基地,讓螞蚱成為基地致富的利器。
  • 子長:馬鈴薯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持續引領產業發展
    子長素有「中國洋芋之鄉」的美稱,為提高馬鈴薯種植的科技含量,長期以來,堅持開展馬鈴薯新品種適應性和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研究,不斷增加投入,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通過馬鈴薯脫毒良種的引進、繁育、推廣和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實現了馬鈴薯產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 達川區新增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近日,全市11個現代農業園區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達州市2020年度現代農業園區」。達川區九嶺罐子青花椒+肉牛現代農業園區、達川區麻柳生豬+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共2個園區名列其中,成功創建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 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園區運營模式的研究—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
    觀光休閒農業概念觀光休閒農業是旅遊和農業相結合的第三產業,它兼有旅遊和農業兩個產業雙重屬性特徵,又是一個具有複合特性的服務性產業。現代是與傳統和原生態相對的概念,也就是說現代旅遊觀光農業既不同於傳統的鄉村旅遊,也有別於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之遊,而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將遊客吸引到預先規劃建設好的現代農業園區內進行消費,這種農業園區具有科技示範功能、生產功能、教育功能、參與功能、娛樂功能、修生養性功能、採購功能等。遊客可以在園區參觀,放鬆緊張的心情也可在園區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