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自從上了大學我在家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因為我的學校在外地,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寒假,因為放寒假就意味著要過年了,我一年回家的次數不多,所以過年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了。我家處於粵東地區的一個小山城梅州,這裡住的大多數都是傳統的客家人,所以這裡也被稱之為「世界客都」,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東西也跟著變得不一樣,但我們客家人的一些傳統還是不變的,所以我家的年味兒還是非常濃的,這也益於我家有兩個個非常勤勞的傳統客家婦女——媽媽和奶奶,每年過年她們都會準備我們客家人傳統的客家小吃,在我們客家有一句話說「年味都是炸出來的」,今年我們家的年味兒就來源於——炸煎丸子。下面我就給你們分享一下我家的年味兒吧。
今天是年23,我放假回家已經一周了,媽媽決定今天開鍋炸「煎丸子」,首先當然是上市場買材料啦。今天的市場人真多,都是來準備年貨的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說做客家傳統正宗的「煎丸子」所需要買的材料吧。
【配料表】
糯米粉1000克、白糖500克、白芝麻200克、水適量、櫚棕油500克,花生油200克,再準備一個大臉盆來混合糯米粉用。
第一步:先把糯米粉倒入盆中,然後把白砂糖加熱水主導融化,把煮開的糖水200克花生油一起加入糯米粉中,把糯米粉混合到均勻有型,軟硬適中的時候,糯米粉就和好了(以能把糯米粉搓成圓形為準就是和好了)
第二步:然後我們就開始錯糯米粉丸子了,用我們客家話來說就是「摘」丸子,這步很簡單卻也是最有意思的,只需要把和好的糯米粉「摘」成大小一致的麵團撒上芝麻並搓成球狀就好了,整個過程充滿了年味,年味年味其實就是一種氣氛,全家人一起團團圓圓,一起做一件事,這就是年味不是嗎?
為了做「煎丸子」奶奶還特意從老家把竹篩帶回來了,竹篩上放搓好麵團是再合適不過了,不僅透氣還不會讓麵團粘連,還帶著竹子的清香,這樣做出來的丸子非常有感覺啊。
搓丸子的時候整個手上都沾滿了甜甜的糯米粉的香味,還沒開始炸就已經流口水啦,現在丸子搓好了就準備開炸啦!
第三步:炸丸子,這一步非常重要,火候要非常注意,先把櫚棕油放入鍋中融化,這裡敲重點,最好用櫚棕油,因為櫚棕油炸出來的「煎丸子」外酥裡嫩並且煙小,如果沒辦法買到的話就用調和油吧,當然效果可能會稍微差一點,不過問題也不大。
熱油下鍋,中火開炸,在鍋下面放一個鐵的墊防止粘鍋而且油也不會飛起來,這個可是媽媽多年來的生活小經驗哦,其他人我還不告訴他。
當丸子的顏色開始轉為黃色的時候就要把火調成小火了,如果這時候一直用中火的話丸子表面很快就會變成焦黑色,顏色不好看而且裡面也炸不熟,吃了拉肚子可不能怨我哈,此時丸子上的芝麻也顯出來了,看的我直流口水啊,一看就覺得非常酥脆可口!
這時候用漏勺在丸子上面輕輕的攪拌,啊,不對,應該說對丸子進行愛的撫摸,這樣丸子就不會黏在一起,每個丸子都是獨立的,粒粒分明。
第四步:當丸子變成金褐色,全部浮起來的時候,我們的「煎丸子」就炸好了,此時此刻的廚房充滿了「煎丸子」的香甜,隔壁家的小孩都饞哭了,鬧著要來我家蹭吃哈哈。
起鍋的「煎丸子」濾幹油放涼就可開吃啦,每年這個時刻就是最開心的時刻,老人小孩都愛吃,多的就用密封袋裝好,逢年過節串門的最好伴手禮,客人來了拿出來也是非常的體面,這都是純手工製作,沒有添加劑,溫暖牌的客家美食,每次放完假去學校的時候我都要帶上幾袋給宿舍的同學們嘗嘗鮮,舍友各個都是對這個客家美食讚不絕口的。
過年必吃的傳統客家小吃,香甜酥脆,領居家的小孩都饞哭了!這就是我家的年味,雖然沒有什麼特別隆重的儀式,但是充滿了家的溫馨,年味在這個小小的山城裡悄悄的蔓延,雖然小城不大但是卻非常的有時代感,不會像大城市那樣匆匆忙忙,跟著時間的腳步慢慢的流淌。我,一個純正的客家少年,為大家介紹我們的小城,喜歡我的文字的話就點個關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