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科普:倖存者偏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還記得章魚保羅嗎?

2020-12-17 上遊新聞

高考第一天

全國二卷的考試地區

「倖存者偏差」

一詞火了

這個詞語究竟什麼來頭?

「倖存者偏差」的歷史

「倖存者偏差」來源於二戰中一個著名的故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軍是最重要的兵種之一,盟軍的戰機在多次空戰中損失嚴重,無數次被納粹炮火擊落,盟軍總部秘密邀請了一些物理學家、數學家以及統計學家組成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如何減少空軍被擊落概率」的問題。

當時軍方的高層統計了所有返回的飛機的中彈情況——發現飛機的機翼部分中彈較為密集,而機身和機尾部分則中彈較為稀疏,於是當時的盟軍高層的建議是:加強機翼部分的防護。

但這一建議被小組中的一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學教授——沃德(Abraham Wald)駁回了,沃德教授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加強機身和機尾部分的防護。

那麼這位統計學家是如何得出這一看似不夠符合常識的結論的呢?沃德教授的基本出發點基於三個事實是:(1)統計的樣本只是平安返回的戰機;(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飛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3)而在機身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機率極小,即返回的飛機是倖存者,僅僅依靠倖存者做出判斷是不科學的,那些被忽視了的非倖存者才是關鍵,他們根本沒有回來!

軍方採用了教授的建議,加強了機尾和機身的防護,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無比正確的,盟軍戰機的擊落率大大降低,這就是「倖存者偏差」故事的來源。

今天,全重慶都長知識了

小編身邊許多同學表示

「還好早考過了,不然今年鐵定寫不出來」

倖存者偏差

不過

隨著高考題目的公布

一篇5個月前的推文

莫 名 其 妙

也 火 了?!

究竟怎麼回事

來看看評論先

推文上清晰地寫著日期:1月8日

可以這麼說

認真聽了這堂講座的同學

今年高考語文作文

都能夠信手拈來

原來,今年語文高考題的材料

早在今年1月8日南開中學這堂講座中

就被主講人——北京大學教授引用

所以

這名教授不經意間的引用

導致推文發出後的五個月

被大家「扒」出來

狠狠地稱讚了一翻

閱讀量也是分分鐘破萬

不僅如此

今年高考作文命題

還「撞車」

小學二年級數學練習題

《小學數學同步練習(二年級下冊)》數學練習題

和高考作文題目驚人地相似

據了解,《小學數學同步練習(二年級下冊)》由西南師大版課標教材小學數學編寫組編寫、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副社長、重慶作協副主席蔣登科教授介紹了這道小學數學練習題背後的故事。

「撞車」純屬偶然事件

為什麼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就能和高考作文發生「撞車」?蔣登科教授他笑了起來:「今天上午就有朋友跟我說起了這個事,我們編寫這個數學材料是為培養小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高考用在語文試卷上只是一個偶然,不是我們的老師猜到作文命題。」

題目是為培養數理邏輯

「以前的西南師範大學校長宋乃慶,長期從事數學教學研究,他認為數學不僅是數字,而是一種文化,數學教育應該輔以歷史故事,這樣可以讓教學更有趣。在他的倡導下,我們的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按照國標編寫了小學同步練習題,這些題目不僅教了數學,也讓孩子們學到了文化。」蔣教授介紹了他們在數學練習題中加入這篇有關二戰文章的原委。

就二戰飛機這個具體材料,蔣教授表示,「這篇材料說明的是一個數理邏輯的問題,可能很多東西我們生活中不去注意,但實際上很重要,通過這份材料可以讓孩子們看到這些忽略了看不見的東西。」

最終,今年重慶高考作文題的解讀

被提煉為

「倖存者偏差」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

為什麼好萊塢拍的都是大片?

因為拍爛的電影根本沒有機會在國內上映,

你根本沒機會看見。

這些都是「倖存者偏差」,並且在我們生活之中很常見。

比如人們常說的「紅顏多薄命」。

因為相比普通的女人,美女會更容易吸引關注。所以當有「紅顏」死掉的時候,就更容易引起關注,而普通的女生則「被沉默掉了」。

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只記住了「美女早死」。

然而,但凡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壽命長短和美女與否並無直接關係。

倖存者偏差告訴我們:你所看見的,其實只是你想看見的。

讀書無用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人們常說誰誰誰沒上過大學,如今照樣掙大錢。

手下全是碩士博士。

而好多讀書認真用功,考上大學的人,

畢業後反而不如那些沒好好學習的人混的好。

這些其實只是個例。

因為低學歷者的成功,

被人們無限地放大。

而高學歷者的成功,往往被人們司空見慣地忽視。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別迷信偶然的成功。

馬上就要踢世界盃,

還記得2010年世界盃的明星「章魚保羅」嗎?

其實它就是一次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那年夏天其實有很多動物都參與了世界盃的預測:

菲律賓的猴子、

墨西哥的羊駝、

非洲的大象、

保加利亞的奶牛、

甚至還有中國的熊貓,

只是因為這些動物預測失敗了,

於是並沒有媒體報導,

而章魚保羅成為那個幸運兒。

章魚保羅也是倖存者偏差的受益者,

感嘆其幸運之時,

別忘了它背後數不清的章魚彼得、大衛、山姆。

遊戲、直播,是這兩年異軍突起的行業。

一些主播直播睡覺、吃飯、唱歌、打遊戲,

都可以月入百萬,再不濟十萬。

但其實中國的網絡主播人數已超過百萬,

只有不到1%的人,

能夠年收入百萬千萬。

你看見了站在塔尖的人,

卻不想看到這條路曾經埋葬了多少理想和年少。

綜上所述,

小編認為這個詞大概傳遞的意思可解讀為:

別讓倖存者影響你的判斷

這個世界遠比你看見的複雜

看不見的彈痕才是最致命的

那麼,專家是如何解讀這篇作文呢?

重慶本土作家、西南大學2005至2007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十大課堂教學名師鄭勁松

鄭勁松向上遊新聞記者講解自己的看法。「材料中,英美軍方從最初的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到統計學家建議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實際上就是注意到了被忽略的、導致問題產生的核心因素,所謂「沉默的數據」,這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

他認為,今年的考題相對而言,有一定難度,雖然沒有限定文體,但給出的一則「二戰」歷史材料,很明顯是讓考生從中得出什麼啟示與思考,所以應該選擇議論文文體。

鄭勁松用很著名的邏輯學實證問題來解釋材料——「倖存者偏差」。主要考察學生的邏輯與思辨能力,體現了語文學科對於中學生思維認知發展的核心素養。「因為,雖然有人認為偏難,但是其實正好是切中語文教育的時弊。」

作家大咖教你這麼寫

不少高考考生在考完後直呼「難」,那麼,作家大咖來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有哪些角度或者怎樣立意、破題和展開寫作呢?

鄭勁松認為,通過分析,並聯繫生活與人生實際,可以大概有以下一些思路:

1.「最重要的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或 「應當注重被忽略的部分」——來分析、立論,生活中 要學會全面的、聯繫的、系統的審視問題,要善於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不人云亦云,要冷靜判斷。

2.材料中說「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可以啟發——看待事物,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破解問題!

3.也可以從材料中所說的,英美軍方先是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這一事實,得出,「現象與本質」的思考。或者說「看得見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這一角度。

而就寫作成文而言,僅有破題、僅有角度,乃至有了好的立意,還遠遠不夠,要進行展開分析,多問幾個為什麼。換句話說,議論文大抵至少應該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或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邏輯結構。

其次,要想形成一篇完整作文,僅僅就事論事的分析,也遠遠不夠。「作為中學生,一定要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悟,或者聯繫自己目前已有的歷史知識,其他歷史案例或現實案例來進一步闡發,並緊密結合主題,深化自己的思考。否則,也容易失之空洞。」

大膽創新或能獨佔鰲頭

不少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生的過程中,都會特別囑咐——不要寫詩歌,儘量寫議論文。鄭勁松對這一現象表示理解,「今年的題目較往年『詩歌除外』的要求,沒有限定文體,但絕大多數學生會寫成議論文,這是最為保險的。」

但是,鄭勁松也提議,既然沒有限定文體,如果學生願意大膽創新,完全可以還原統計學家沃德如何沃德力排眾議、獨立堅持探索,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最後被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的故事,「學生可以寫記敘文,用細膩豐富的細節,加以想像,還原當時沃德搞研究的場景,如果寫好了,也是幾極為出彩的。」

作為重慶本土著名詩人,鄭勁松還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沒有「詩歌除外」的字樣,學生們可以立足大膽創新的角度,將這則材料小故事寫成哲理詩。

「人生仿佛就是一場空戰,彈痕就是人生中的失敗、痛點和挫折。怎樣把你的『彈痕』暴露出來,一一去修補它們,讓自己在航行過程中不迷失本心,這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發現『彈痕』、修補『彈痕』的過程,其實就是堅持自己信念、堅持自己本心的過程,如果這些都迷失了,你就容易被別人擊垮,就再沒法『返航』。」

知多一點>>

近年高考作文題目呈現出什麼趨勢?

自2016年,重慶市高考開始採用全國2卷。與自主命題相比,全國卷命題形式更加靈活、開放、多元。近年高考作文題目主要呈現出以下趨勢:

第一,承揚中華文化精髓。2017年的全國2卷高考作文題目為讀古詩文名句的感觸和思考。這些名詩文圍繞胸襟抱負、人格養成、品行修養、批判精神、理想追求等維度展開,凸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於拼搏、使命擔當、志向高潔、追求一流的精神品質,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考察學生的文化積澱與文化品位,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二,彰顯語文課標精神2016年的全國2卷高考作文題目為「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要求學生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談培養語文素養的路徑。2018年全國2卷高考作文題目則重點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與邏輯推斷能力,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語文核心素養。

第三,關照現實生活。近三年全國2卷的作文題目既取之生活,又落於生活。2016年將「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設置為作文題目,出題者將考生置於設計者的高度,考察考生對語文學科的認識與自身發展定位。2017年的名句感觸與思考則關注學生對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具身認知問題。2018年的「二戰」材料可謂是當下「數據泡沫」問題的現實縮影,旨在激發考生的反思意識與批判精神。

高中生需要增強哪方面能力應對作文?

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近年來的高考作文題目均要求學生針對某個問題或某篇材料明確自己的立場,闡發自己的觀點。切忌「喊口號」「套八股」式宿構的作文。

要培養學生邏輯思辨的能力。由今年的全國卷以及各省自主命題的作文題目可以看出,材料作文佔據主導地位。在短時間內釐清材料邏輯、正確立意十分關鍵。考生可以從立意的多向度、論證的深度、視野的廣度等方面思考寫作。

看了這麼多,有沒有點「偏差」收穫?

多讀書總是沒錯的啊。


資料來源:上遊新聞 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 重慶正事兒微公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深度科普:倖存者偏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高考第一天全國二卷的考試地區「倖存者偏差」一詞火了這個詞語究竟什麼來頭?「倖存者偏差」的歷史「倖存者偏差」來源於二戰中一個著名的故事: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軍是最重要的兵種之一,盟軍的戰機在多次空戰中損失嚴重,無數次被納粹炮火擊落,盟軍總部秘密邀請了一些物理學家、數學家以及統計學家組成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如何減少空軍被擊落概率」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深度好文)
    1941年,二戰期間,應軍方要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的沃德教授,通過其精深的專業知寫了一篇《飛機應該怎樣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機率》文章,提出種種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沃德教授根據飛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分析發現:飛機的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相對來說則是最少被擊中。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基本面分析中的倖存者偏差除了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中也存在許多倖存者偏差。從牛股中總結出一些特徵,然後去市場中尋找符合特徵的股票,希望找到下一個牛股,這種行為很常見,貌似也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其中也隱含著倖存者偏差的陷阱。
  • 機械行業中常見的倖存者偏差問題
    這個故事被後人用一個詞語概括—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未倖存者已無法發聲。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死人不會說話,看不見的彈痕才最致命,趣說倖存者偏差模型
    因為「死人不會說話」,後來,強大的網絡傳播告訴我們,準確的立意是「倖存者偏差」模型。那到底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呢?所謂「倖存者偏差」模型就是指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倖存者時,這樣的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而產生思維分析模型。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可是一年以來 ,慢慢的就有身邊的朋友發現了這個號的存在 。其實前幾天 ,也有一個就讀北大的高中同學突然微信我 : 咋搞起公眾號了 ?這個老哥是在新版微信的看一看裡邊看到的 。果然 ,網際網路時代 ,世界好小 !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05倖存者偏差公式稍微理性思考下,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個倖存者偏差公式。這個公式非常簡單,f(x)代表了事件的正常概率,x是與該事件相關的有效數據。06利用倖存者偏差:你也可以成為大神那些市場上的騙子,大部分時候就是在利用倖存者偏差理論。
  • 海底總動員《保羅咕嚕》一隻章魚的逆襲
    還記得《海底總動員》裡那隻叫馬林的小丑魚麼?它為了自己的兒子不顧一切的去冒險,克服諸多困難最後跟兒子尼莫團聚在了一起。《保羅咕嚕》裡也有這麼一隻無所畏懼的大章魚paul,為捍衛海底的秩序挺身而出!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指的是取得數據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數據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西塞羅是無神論者,有人就跟他說要拜神,他質疑說:「為什麼要拜神呢?」2伊爾-2攻擊機,回來的都是「倖存者」如果以上案例還不清晰,再舉一個更有名的「倖存者偏差」案例。
  • 倖存者偏差
    記得某年某省的高考題作文材料是「倖存者偏差」的故事。這則故事很有哲理,儘管仍然有一定局限性。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輟學創業到底對成功有沒有關係呢?我們只看到了輟學創業的成功人士,卻沒有看到大部分輟學創業後的失敗者,成功的光環效應讓我們認為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社會大眾和媒體對失敗者的冷落讓他們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這種通過篩選的簡單的枚舉歸納得出的結論,顯然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比「章魚保羅」還詭異的動物預言家:能通靈能算命還能破案?
    比如,當年的章魚保羅(Paul the Octopus)。做出抉擇的章魚保羅這隻小章魚於2008年1月生於英國,後被養在德國的奧博豪森海洋館,並在那年的歐洲杯上,預測了六場和德國隊有關的比賽在那期間,保羅也將比賽之外的氣氛一次次的推向高潮。比如,在預測1/4決賽阿根廷vs德國時,保羅因為選了德國隊,而被阿根廷的球迷炮轟,來自阿根廷的廚師Nicolas Bedorrou當時還在臉書上發布了一份章魚菜譜來洩憤。
  • 普通人應該如何理解倖存者偏差,規避各類風險
    倖存者偏差,最早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關飛機防護方面的研究時所提出的理論。說白了就是,拿飛回來的飛機彈孔去研究改進飛機的加固位置,忽略已經被擊落飛機的情況。隨著時代的變化,這個詞有了更多非本意的詮釋,大多是在形容對風險的忽視,小編今天就與網友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因此,不讀書想要成功,並不是大家所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你所見到,所聽到那些不讀書也能成功的,只不過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現象。簡單點來說,所謂「倖存者偏差」現象,就是所獲取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那些倖存者時,那麼你所獲得的這些資訊,就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不同的偏差。
  • 倖存者偏差和烏合之眾
    05—倖存者偏差的現象在此我們得提到「倖存者偏差」現象,比如以下例子:A:學校組織郊遊,老師問:沒來的同學舉個手,好,人齊了,我們出發吧!B:「央視記者」在一輛高鐵上問:您買到票了嗎?買到了!您呢,您買到了票了嗎?買到了!C:小孩回答大人為何不挑食的原因,因為「媽媽買菜的時候已經挑過了!」D:降落傘的用戶為什麼都是好評?
  • 神奇「保羅」帶動章魚玩具熱銷
    不少商家抓住章魚這個賣點,推出了玩具、服裝、抱枕、紙巾抽等商品,受到消費者青睞。    章魚保羅毛絨公仔、章魚哥紙巾抽、世界盃章魚哥T恤……隨著章魚保羅猜中南非世界盃比賽勝負而風靡全球,不少商家抓住章魚這個賣點,推出了玩具、服裝、抱枕、紙巾抽等商品,受到消費者青睞。    走進萬通新世界商城的玩具區,不少攤主將藍色、粉色章魚公仔放在醒目的地方,一問價格,大一點的48元,小的30元。一位女攤主說,以前他們也賣過章魚玩具,但銷路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