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網絡亞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培育的積極作用

2020-12-16 求是網

  網絡亞文化是當前社會日益多元、人們彰顯個性的一種生動表現,尤其在新型網絡平臺不斷出現,大數據技術和融媒體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形形色色網絡亞文化更是層出不窮,對部分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其價值內涵和話語方式成為豐富主流文化的重要素材。但如何去偽存真,批判借鑑,發揮其對青少年價值觀培育的積極引領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認識網絡亞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影響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流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而網絡亞文化是指依託於網絡傳播的,屬於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網絡亞文化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傾向與觀念,特定的網絡語言往往是其代表和載體。此外,如電競文化、街頭文化、二次元文化、超級英雄文化等等,更是進一步在同一話語體系下形成了特定受眾的聚集。儘管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但網絡亞文化不是「膚淺」「低俗」的代名詞,其獨特的審美觀、價值觀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形成熱點,儘管其受眾較少,但其受眾群體的投入和迷戀程度卻遠高於一般情況,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產生著深層次的影響。

  二、重視網絡亞文化在新媒體平臺的快速傳播態勢

  網絡的快速發展為各種亞文化的誕生和傳播提供了技術條件和新的土壤。近年來,微博、微信、知乎、B站、instagram等不斷湧現的新媒體平臺更是成為先鋒。繼QQ、微信之後,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作用巨大,下載量巨增。據統計,抖音目前18到24歲用戶佔比已超40%。其採用「大數據加權」的信息篩選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造就一個個網絡熱點現象或者網紅,而這些,又恰恰形成風潮,影響帶動著平臺上的青少年用戶。他們一方面是傳播的受眾,一方面又是傳播的主體,並在這種互動中,藉助平臺提供的「圈子」功能,產生聚類行為,形成特殊的「圈子」文化。其中,一部分隨著新的網絡熱點的產生而淡化消亡,另外一部分卻進一步凝聚發展,產生具有高度黏附力的網絡亞文化圈。而在當前網絡媒體和傳統紙媒、電視高度融合的大環境下,網絡亞文化更加容易從線上到線下,引發社會關注。

  三、把握網絡亞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培育的機遇

  網絡亞文化儘管比較小眾,卻有著較高的曝光度和吸引眼球的能力,且在商業性活動的推動下經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其本身良莠不齊,糟粕與精華並存,關鍵看如何進行把控和引導。某種程度上,網絡亞文化豐富了主流文化傳播載體傳播模式,搭建了主流價值觀和青少年之間的有效溝通途徑,並藉助其特有的話語方式,讓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可以和青少年「親密」融合,產生積極的促進和引導作用。如網路遊戲文化向來被認為是有負面作用的非主流的亞文化,但去年在韓國進行的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中國名為「IG」的一個團隊勇奪冠軍,創造了中國電競新歷史,有將近6000萬人在B站觀看了這場焦點之戰。比賽結束後,國內反響盛況出乎預料。而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央視等官方主流權威媒體也第一時間報導了這個喜訊,轉發人數6.1萬,點讚33萬,評論1.9萬條。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重要黨刊紫光閣也發消息祝賀IG奪冠,廣大遊戲粉絲大為自豪,當初被認為毀人心智的網路遊戲以一種積極的正能量方式融入了主流價值觀。這不僅是一場亞文化的勝利,更是當前黨和國家能善用網絡、活用網絡的一個鮮活案例。此外,外交部發言人「確認過眼神」等網絡用語引發網友好感,以一種幽默的傳播方式激發了青少年的興趣,央媒和中國空軍等也在抖音用熱門短視頻模式進行宣傳。這些網絡亞文化話語方式的應用,大大提升了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四、應對網絡亞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培育的挑戰

  我們也應看到,網絡亞文化對當前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比如片斷化的短視頻,往往是一種偶髮式、有某種即興性的表演記錄,但部分經過商業性專業包裝團隊的輿論引導,形成的一些亞文化「熱點」或「潮流」,讓人們在休閒減壓的同時,卻也會產生負面甚至錯誤的價值導向。一些自媒體僅為了獲得點讚而發布虛假視頻和言論。當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的主力軍雖大多是價值觀尚未發育成熟的青少年,卻因炫富、罵髒話、虐待動物、無底線惡搞、宣揚早戀等成了網紅。此外,隨著選秀節目的不斷出新,各大網紅曬包、曬表、曬國外旅遊以及明星們的收入等,使得微博熱搜長期被明星和網紅佔據頭榜。去年某地的一項調查顯示,「我的理想是成為網紅」的價值觀盛行於青少年中。而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大約有15萬未成年人因違法犯罪而被公安機關查處,其中3萬餘人被判為少年犯。從許多少年犯的自供材料來看,受消極網絡亞文化影響並導致犯罪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網絡亞文化儘管受眾範圍小,但是其目標精準,影響深入,容易對價值觀塑造尚未穩定的青少年產生誤導和衝擊。

  五、構建和諧共生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

  國內外學術界對亞文化的研究曾一度趨向成熟。然而,初期對城市邊緣人群的研究聚焦,如今已經更多遷移到網絡群體。20世紀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曾預言,進入電子文明後人類將重新部落化,而當前各種因為志趣愛好凝聚在一起的「網絡部落」,以網絡亞文化為紐帶,構建起了一個個生態系統和話語體系。不同於早期提出亞文化概念的大衛·雷斯曼所說的「亞文化有一種顛覆精神」,如今的網絡亞文化已經逐步和主流文化從對抗發展到對話,甚至其很多元素和話語方式被主流文化吸收融合以至於重構,兩者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為此,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網絡亞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網際網路讓每個人成為主角,審美的多元化和個性的多元化被最大程度的展現和闡釋,卻又和每個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現實密切相連,每一種網絡亞文化無論多麼標新立異,其背後都是一批有著共同意趣共同心理訴求的青少年,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共同符號得以融入社會。因而,我們應該尊重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道德前提下衍生及發展的文化,這是社會多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要高度警惕極端商業化對網絡亞文化的把控和異化。有學者認為,今天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亞文化,也不是地下文化,而是這些文化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之下,資本和技術要把這些文化主流化。對於網際網路經濟來說,點擊率就是金錢,熱點就是財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一些大型網絡平臺的熱點產生機制,已經由之前的水軍炒作,到現在精準加權強推,大大加快了「網紅」和各種網絡熱點的產生速度,而忽視了其潛在的不良價值傾向對青少年的影響。對此,國家應在倡導網際網路企業的「文化責任」之基礎上加強監控和管理。第三,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應該有足夠的氣魄和包容性,能在堅持底線的同時,主動關注各種網絡亞文化,積極藉助其靈活多變接地氣的話語方式,真正尊重、了解、對話網絡亞文化背後的現實的人,從而殊途同歸,讓這些青少年以多元化的方式健康成長,讓網絡亞文化的活力成為其正能量成長的動力,最終構建一個共享共生繁榮富強共同發展的網絡文化環境。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

相關焦點

  • 理性對待網絡亞文化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亞文化發展與...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與此同時,觸網未成年人日趨低齡化,基於動漫、遊戲、文學等形式的網絡亞文化正在對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網絡亞文化的發展生態,事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 佛教應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積極作用
    佛教在線訊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標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進入到貫徹落實的新階段。
  • 發揮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中著重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有中國精神,而中國精神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下,積極深入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世界,把長期以來我們民族形成的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繼承和弘揚起來,使之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服務。」
  • 積極培育以誠信為基礎的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積極培育以誠信為基礎的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誠信作為個人行為層面的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可見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重大。誠信是人的內在道德修養與外在行為準則的統一,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道德基礎,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丨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正是在這種現實的生活中,價值觀更容易得以形成。因此,需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之外的時間,使之與課堂教學形成有效互動和互補,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由於課堂教學主要是理論學習,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知行統一是道德養成和思想成長的根本途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讓思想理論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讓青少年在切身的實踐活動中增長見識、完善自我,從而取得實際效果。
  • 亞文化: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重要文化形態
    (三)亞文化的正面與負面1.主要積極影響分析亞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對青少年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能提供正能量支持。第一,為青少年明辨是非提供了舞臺。在調研中,有82.83%的人認為要真實把握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正確引導,使其發揮更大的正面作用。要想更好地引導青少年亞文化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前提要加強對青少年亞文化的認知,切不可扭曲青少年亞文化。社會上部分群體簡單地把青少年亞文化和暴力犯罪、色情詐騙等混在一起,這是對青少年亞文化發展規律的錯誤認知。
  • 山東平邑醫保局積極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陣地建設納入2020年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注重打造特色、突出主題。加強主題牆、辦公室、走廊、黨員活動室等方面的文化載體建設,張貼宣傳畫,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濃厚氛圍,積極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活動,打造展示醫保文化內涵,發揮精神引領作用的教育陣地,確保宣傳陣地強起來。
  • 復旦大學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復旦大學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4-08-27 來源: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充分發揮校訓精神的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社會功能,堅持把弘揚校訓精神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
  • 五、準確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
    2.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注重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打造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高職實訓基地、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組織青少年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愛心公益活動、益德益智的科研發明和創新創造活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和勤工儉學活動。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路徑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於對主流文化的價值追求,反映了主流文化的內在價值,與時代主流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大力弘揚時代主流文化,紮實推進主流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充分利用主流文化的價值包容性、受眾廣泛性、傳播主導性等優勢,切實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和整合作用,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受眾群和輻射面。
  • 石中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師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發揮榜樣示範作用  教育旨在促進學生有價值地發展,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自身的價值觀也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學習產生直接的、深刻的影響。  習近平高度關注教師作用的發揮和教師本身的價值觀修養。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當代新青年
    今天我們在青少年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讓廣大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覺,在內核上、精髓上和本質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在培育壯大我們的國魂民族魂,促進我們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興旺發達。   這是促進當代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要求青少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 社會轉型期青少年亞道德試探
    以文化為例,青少年文化是一種典型的邊緣文化(亞文化),必須接受主流文化的制約,但也同時體現出獨特的主體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會對主流文化加以補充、提升,或者偏離和反叛。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社會轉型期,在主流道德文化之外,也存在著通俗道德文化、大眾道德文化和青少年道德文化。由青少年道德文化可以自然地引出青少年亞道德。在道德發展中是否存在青少年亞道德?如果存在,那麼轉型期青少年亞道德有何表現?
  • 周彬、龔秀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基於網絡流行語影響的實證研究
    網際網路對青年價值觀的負面影響[J]. 青年研究, 2001(3): 28-33.[11]姚必鮮. 網絡流行語對主流文化的僭越與消融[J]. 新聞愛好者, 2011(10): 110-111.[12]李禮. 網絡亞文化的後現代邏輯--對"屌絲"現象的解讀[J]. 青年研究, 2013(2): 69-81, 96.[13]陳佳.
  • 彝族儀式感對培育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意義
    彝族人民的儀式感中的不少優秀成分對今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意義。彝族儀式感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意義彝族在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儀式感對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正面影響作用。有利於培養人們的家國情懷。
  • 鎮江:網絡培育核心價值觀
    構築和諧之城     如何利用網絡傳播、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鎮江的做法是實施網絡整合、網絡雙亮、網絡示範和網絡幸福4大工程。其中,網絡整合工程完善網絡制度體系,網絡雙亮工程做到政務網上透明,網絡示範工程發揮網絡道德模範的感召力,網絡幸福工程則用網絡服務提高群眾的幸福感。通過4大工程,鎮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搬到網上,運用網絡開展思想大討論,實現民主發展、文明發展、和諧發展。     「要邁進現代化,城市最需要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首要任務
    在三位一體的育人平臺中,課堂教學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課堂」,無疑承擔著「主渠道」的作用,要義不容辭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強師德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示範作用的同時,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結合社會實際,利用新的教學手段,加大教改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
  • 定西渭源培育良好家風踐行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渭源:培育良好家風踐行核心價值觀  中國甘肅網6月22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通訊員 張安軍) 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渭源縣抓住家庭教育的關鍵基礎,發揮「
  • 關於網絡亞文化「疏離傾向」的公眾調查
    這種傾向背後的實質是:個體如果不加以規範,那麼在隱蔽的網絡空間中良莠不齊的思想觀念將會侵蝕主流價值觀。重視網絡亞文化的正面效應,清除網絡亞文化的負面信息及其影響,關注在網際網路上參與討論和發表意見的青年群體的思想意識,以及網絡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相互影響機制。
  • 青年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的價值引導
    【摘要】青年網絡流行文化的「圈層化」現象影響著青年價值觀的形成與塑造。運用文化資本理論釐清「圈層化」背後青年實現自我價值訴求、文化市場發展、文化交往方式的邏輯關係,有效解決「圈層化」帶來的群體固化、範圍局限、價值觀缺失等問題,培育青年形成正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