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臺勞動爭議典型案例 企業繞過工會開除員工違法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臺胞沒辦就業證,遭遇工傷能否索賠?員工上班睡覺,企業能否開除?單位開除員工,能夠繞過工會嗎?

  昨日,廈門中院發布涉臺勞動爭議典型案例,並介紹了廈門法院對涉臺案件實行集中管轄後,臺資企業勞動爭議案例的三大主要特點。

  典型案例1:

  沒有通知工會 單方開除員工

  用人單位沒有通知工會,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這是不是違法行為?近日,勞動者王先生為此狀告一家臺資企業,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被告企業是一家製衣公司,企業答辯說,解除合同是有合法理由的,因為王先生連續曠工四天,公司就張貼公告,以王先生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和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解除了與王先生的勞動合同關係。

  法院審理發現,因公司解除與王先生的勞動合同關係並未事先通知工會,因此,法院認定用人單位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判決支持了王先生的訴求,要求公司支付賠償。

  法官提醒

  沒通知工會,開除人違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但未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事先通知工會,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用人單位行使單方解除權,務必履行告知工會的程序。

  典型案例2:

  員工上班睡覺 企業能否開除?

  近日,廈門涉臺法庭受理了一個因「上班睡覺」引發的勞動爭議官司。

  勞動者胡先生受僱於一個臺資塑膠公司,不久前,公司以胡先生上班時間睡覺,嚴重違反被告單位規章制度為由,將胡先生開除。

  據公司介紹,雙方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上班時間睡覺者,一律記三個大過並開除處理,當天工資以曠職論處」。

  但是,胡先生不服開除決定,為此將公司告上法庭。他起訴稱,自己上班期間並沒有睡覺,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近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由於公司未能舉證胡先生在上班時間存在睡覺的情形,因此判決支持了胡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

  開除員工,需要保存證據

  法官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解除勞動合同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用人單位發現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有違規行為的,應以適當方式保存相關事證,以免日後產生爭議。

  典型案例3:沒辦就業證臺胞維權難

  臺灣地區居民老林在廈門一家金屬製品公司工作,但是,他一直未辦理《臺港澳人員就業證》。後來,老林在公司電鍍自動線調試生產時不慎燒傷。

  因雙方協商申報工傷事項未果,近日,老林起訴到廈門法院,請求確認自己與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

  但是,由於老林未辦理就業證,法院認定該事宜不屬勞動法律規範調整範圍,判決駁回了老林的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

  沒辦就業證,索賠不支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臺灣地區居民未依法取得就業證件即與內地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當事人請求確認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臺灣地區居民在大陸就業,務必及時辦理就業證,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涉臺勞動維權存在三大問題

  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中院獲悉,廈門涉臺勞動爭議案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4年,廈門法院受理臺資企業勞動爭議案件受理171件,同比上升50%,審結155件,同比上升44.86%。

  據廈門中院涉臺法庭介紹,目前涉臺勞動爭議案件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有的企業未建立嚴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導致合同到期後未及時續籤;有的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法律規定,任意解除勞動關係。

  二是勞動者缺乏依法維權意識。如有的勞動者維權意識不強、維權不夠及時,有的勞動者訴求不合法、不合理。

  三是企業內部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存在缺陷。企業內部未建立相應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工會制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缺失,使得大量涉臺勞資糾紛未能及時化解。

  針對這三大問題,中院建議多措並舉,構建和諧共贏的勞資關係。另外,要積極推進臺資企業工會組建,工會要重點針對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籤訂與終止、勞動報酬、勞動保護等方面情況進行監督。(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廈法宣/文 陶小莫/圖)

相關焦點

  • 解僱員工未通知工會 法院:程序違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用人單位尚未設立工會,那麼企業、公司又該如何履行這一義務?     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極容易產生勞動爭議,導致企業與員工對簿公堂。
  • 湖北「法院+工會」合力化解勞動爭議
    去年5月以來,我省法院積極構建「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機制,通過在中、基層法院設立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在工會設立調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室,將「訴」的權威性、規範性和「調」的便利性、非對抗性結合起來,合力預防化解勞動關係領域重大風險,共同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 北京市2019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典型案例發布
    本報訊 (記者甘皙)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發布2019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涉及特殊工時工作制、競業限制、勞動合同的履行、變更和解除、開具離職證明、經濟補償計算基數、解除聘用合同等較為常見的勞動人事爭議,對於促進用人單位合法合規用工,引導勞動者依法理性維權,預防和減少勞動人事爭議發生有重要指導意義。
  • 人社部 最高法關於聯合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
    》(人社部發〔2017〕70號)、《關於妥善處置涉疫情勞動關係有關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17號)提出的「 加強裁審銜接, 統一案件處理標準」「 開展類案分析,聯合篩選並發布典型案例」等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辦案指導力度,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質效,全力維護勞動人事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現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
  • 最高院、人社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
    >,統一案件處理標準」「開展類案分析,聯合篩選並發布典型案例」等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辦案指導力度,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質效,全力維護勞動人事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現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請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在辦案中予以參照。
  • 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完整版)
    張某認為該行為違法,遂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案例分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員工借出企業無法繼續履行共享用工協議,借入企業繼續用工的,雙方是否建立勞動關係 「共享用工」是指員工富餘企業將與之建立勞動關係的員工借調至缺工企業工作,員工與借出企業的勞動關係不發生改變,借入企業與借出企業籤訂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係。
  • 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如何通知工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20〕26號)第47條規定,建立了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但未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事先通知工會,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起訴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有關程序的除外。未建立工會的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時是否需要通知工會呢?
  • 人社部最高法聯合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
    最近,國家人社部聯合最高法發布了大家最關心的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通知,一起來跟著唄唄看看吧。統一案件處理標準」「 開展類案分析,聯合篩選並發布典型案例」等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辦案指導力度,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質效,全力維護勞動人事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現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請 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在辦案中予以參照。
  • 濫用權力公告辭退員工?稍有不慎涉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社會現狀現實生活中,用人單位通過公告的形式開除員工屢見不鮮,除了在辦公室、公告欄等工作場所張貼公告宣布辭退員工或解除勞動合同外,也有部分用人單位會通過報紙、雜誌、網際網路平臺等渠道來公告宣布辭退、開除、解除勞動合同的結果。勞動者在此時往往處於不利的地位,甚至投訴無門。
  • 人社部最高法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完整版)
    》(人社部發〔2017〕70號)、《關於妥善處置涉疫情勞動關係有關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17號)提出的「 加強裁審銜接, 統一案件處理標準」「 開展類案分析,聯合篩選並發布典型案例」等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辦案指導力度,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質效,全力維護勞動人事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現發布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請 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在辦案中予以參照。
  • 勞動爭議咋處理?濟南中院發布勞動爭議審判白皮書及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1月,濟南中院與市總工會聯合印發《關於建立濟南市勞動人事爭議訴調對接制度的實施意見》,在全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室,組建特邀調解員隊伍,安排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員進駐訴調對接室開展勞動爭議訴前調解,提供釋法答疑、法律諮詢等服務。機制建立以來,已成功化解勞動爭議近百件,有效緩解了勞動爭議領域矛盾。
  • 2020年濟南高新區法院十大勞動爭議典型案例
    濟南高新區法院黨組成員、分管民商事審判工作的院領導孫兵通報了近年來高新區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基本情況;濟南高新區法院綜合審判團隊員額法官郭瑞棟公布了勞動爭議「十大典型案例」。>借用是指將本單位僱傭的員工臨時或短期地指派至借用單位提供勞動,而非將原本在本單位工作的員工,以通過與其他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的形式再借回本單位。
  • 解僱未通知工會,員工要我賠償30000|法律顧問
    工會是許多企業用工的監督機構,在企業與員工發生糾紛時,常常起到關鍵性作用。而企業解僱員工,也需要通知工會。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在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這就是工會在勞動合同解除中的監督作用。企業在解僱員工時,通知工會是必經程序。
  • 關於發布2019年度江門市勞動人事爭議十大典型案例的通知
    ,從2019年已生效的仲裁裁決和法院判決中,推選出我市2019年度勞動人事爭議十大典型案例,統一向社會公開發布。此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涉及停工停產期間生活費的性質、勞動者長期曠工解除勞動關係、違法延長工作時間後以工作效率低辭退勞動者、籤訂放棄相關權益的協議後反悔、籤訂非勞動合同名稱協議書的勞動關係認定、
  • 【法治聲音】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分享
    廣東王苗苗律師事務所 鍾桂威律師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的通知其目的是為了加強裁審銜接,統一案件處理標準、開展類案分析等,進一步加大對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辦案指導力度,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質效,全力維護勞動人事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各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在辦案中應予以參照。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勞動人事爭議方面的典型案例。
  • 「法院+工會」合力化解勞動爭議——訴調對接,讓多年糾紛一朝化解
    先行先試,合力推動勞動爭議非訴化解去年7月,省法院和省總工會聯合制定《關於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發《關於推進「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通知》,從搭建對接平臺、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司法確認、開展委託調解等六個方面明確任務、強化指導,在全省部署啟動「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機制建設工作。
  • 蘇州中院召開勞動人事爭議審判工作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3月20日上午,蘇州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市法院勞動人事爭議審判工作情況,並與市人社局聯合發布2019年度蘇州市勞動人事爭議十大典型案例,涉及大學生就業、非典型勞動關係、混同用工模式、勞動歧視、規章制度審查、崗位調整、年休假工資給付等多方面糾紛,為勞動者理性維權與企業規範用工管理提供法律指引
  • 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不通知工會,要賠償
    【網友提問】我因為曠工被單位開除,但是我們公司有工會,在法律上如果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工會有沒有什麼作用?法律有沒有什麼說法?【律師解答】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引發勞動爭議糾紛。
  • 辭退員工的理由,無證據證實,構成違法解除勞動關係!
    法律知識要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 公司開除員工 開除通知書僅蓋私人章無效
    天津北方網訊:開除員工是單位行為,必須徵求工會意見,而且開除通知上必須加蓋單位公章。而本市一家公司既沒有工會,而且在開除一名員工時,居然蓋的是負責人的私人印章。日前,本市東麗區法院經審理此案後,認定該公司的行為違法,並判決其繼續與涉案員工履行原勞動合同。  2011年,年近50歲的孫先生(化名)通過招聘,來到位於東麗區的一家企業擔任噴漆工,雙方籤訂了勞動合同。2012年3月,雙方又籤訂了一份勞動合同,合同期至2013年3月。但在2012年5月,孫先生因為漲工資的問題,與公司方面產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