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上班,爺爺奶奶偷偷給娃餵零食,媽媽回家立馬翻臉

2020-12-23 欣然育兒

最近疫情緩解,不少單位紛紛復工。小雅夫妻倆在一個單位上班,單位開工,孩子桐桐還沒開學,只能交給公婆帶。

因著疫情宅家,爺爺奶奶有一個多月沒見孫子了,見到之後各種稀罕,爺爺奶奶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吃食往孫子懷裡塞,乳酸飲料、各種餅乾、蛋糕、果凍、香腸……桐桐吃得肚皮圓圓,直到晚上爸爸媽媽下班來接自己回家,他還抱著一堆零食在吃。

小雅一見到這場景,立馬就火了:爸、媽,你們怎麼能這麼慣著桐桐?這些零食吃多了對孩子身體不好。

婆婆:有啥不好的?誰家孩子不吃零食?再說了,我給娃喝牛奶、吃雞腿,這能叫零食嗎?

小雅:這酸奶就是果味飲料、滷雞腿不定有多少添加劑,你們對孩子好也要有個度呀。

這些零食看似健康,其實對孩子健康影響很大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大家長對孩子的各種請求無所不應,孩子要喝奶,買;孩子要吃雞腿,買……殊不知你給孩子吃下去的東西會對他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乳酸飲料

酸奶對於孩子生長發育有很大幫助,但是市售的很多酸奶卻是徹徹底底的各種添加劑勾兌的乳酸飲料,孩子經常喝,就會攝入大量的糖分、添加劑,對其成長發育很不利。

滷蛋、滷雞腿

一些孩子非常喜歡吃肉食,一些家長就會給孩子買現成的袋裝滷味,比如滷蛋、滷雞腿,吃著方便,味道也還不錯,殊不知裡面調味品超標,添加劑超標,孩子吃進肚,容易導致鹽、糖攝入超標,各種添加劑也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各種零食、膨化食品

市售的零食總是讓人沉醉其中,因為它味道好,讓人越吃越想吃,然而這些美味的背後,是油炸、添加劑的共同作用,長期吃孩子的三餐受影響,會出現體重超標,營養不良的特殊情況。

孩子健康成長,需要這些營養

家長對孩子的愛會體現在對孩子口腹之慾的滿足之上,但這種滿足需要建立在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基礎上,否則這份愛就會變成傷害。

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刻,對於各種營養的需求特點是:營養均衡。孩子要健康成長,每日需要攝入這些物質:

奶製品、豆製品:牛奶、酸奶等奶製品以及各種豆製品可以為孩子提供充足的蛋白質、鈣,並且容易消化吸收;

肉食:肉類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優質蛋白質、鐵等營養,保證孩子生長發育;

水果:水果可以為孩子提供成長必須的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

蔬菜:蔬菜可以為孩子成長提供纖維素和微量元素;

堅果:堅果富含豐富的DHA,能夠促進大腦更好發育,讓孩子更聰明。

這些生長必須物裡面,沒有乳酸飲料、沒有可樂、沒有各種膨化食品。

孩子想要吃零食怎麼辦?

沒有一個孩子會拒絕零食的誘惑,儘管大部分媽媽都知道零食吃太多對孩子身體發育不好,但架不住孩子的哭鬧討要。你無法拒絕孩子吃零食,但是可以用健康零食來代替那些不健康的零食。

1.用牛奶、酸奶、豆漿代替乳酸飲料、碳酸飲料;

2.用原味堅果代替各種重口味堅果,少些添加物總是好的;

3.用自製糕點代替市售的那些重油重糖的糕點;

4.用水果、蔬菜代替零食;

5.用你的好廚藝填滿孩子的肚子,讓他沒有想吃零食的欲望。

孩子還沒開學,家長已經開工,要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儘量減少零食的食用。

相關焦點

  • 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文/辣媽達摩院不得不說,帶娃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項大工程。現在很多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娃的特別多。這都是爺爺的功勞。爺爺抱娃2分鐘,你去看,娃嘴裡絕對有東西,紙巾、牆上掛曆的一角、泡沫、竹葉、礦泉水瓶蓋……爺爺還喜歡偷偷餵娃吃他的零食,不論什麼隨手就來,比如餅乾、麵包、堅果、他正在吃的飯……讓你防不勝防。正解:爺爺的這個毛病,怎麼都不改。
  • 三類「熱心腸」最愛給娃餵零食,收or不收?媽媽這樣回絕免尷尬
    :「奶奶、爺爺我想你們了。」爺爺奶奶就拎著零食大禮包來看孫子,落落媽也是沒法制止。>這三類「熱心腸」最愛給娃餵零食就是小朋友們的最愛,一些銷售也會給孩子們試吃各種零食,當孩子們被這些美味裹挾了,就會央求父母們去買。
  • 3歲寶寶被奶奶餵到70斤,奶奶沾沾自喜,媽媽卻直接辭職回家帶娃
    執筆:喬蘇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現在養一個娃有多費精力,多費錢,大家應該都知道,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許多父母就只有努力工作,所以往往生娃後沒有時間養孩子,把娃託付給父母,但老一輩的養育觀念和我們還是有些差別
  • 「論帶娃只服爺爺奶奶」,和父母帶截然不同,氣質外貌拿捏得很穩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大多數的家庭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的關係,總會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這樣父母也就放心了很多,工作也就更加專心了。案例: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帖子的標題寫著「論帶娃只服爺爺奶奶」,網友們曬出了自己家孩子被爺爺奶奶帶走的樣子,可以說一張比一張有趣。
  • 放假期間,爺爺奶奶帶娃行為太逗了
    國慶中秋長假帶娃回家探親然後你就會感受到爺爺奶奶不一樣帶娃行為趕緊跟著尚尚來看看孩子們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是什麼樣的?當媽媽覺得娃餓:乖,再多吃兩口就好當爺爺覺得娃餓:乖,最後一口了最後一口了(永無止境的最後一口!!!)
  • 平時不帶娃,背著寶媽偷偷用零食收買孩子,這種寶爸咋對付
    我一看,問題是這樣的:寶媽平時不給娃吃零食,豬隊友偏要給小孩吃,而且是背著媽媽偷偷給娃吃。弄得孩子跟媽媽不親近,只喜歡爸爸。這個爸爸還總跟媽媽對著幹。媽媽嚴禁孩子吃冰激凌,怕孩子吃壞腸胃。爸爸就總是偷偷給孩子買了吃。媽媽不讓孩子玩手機、ipad,爸爸就總是偷偷摸摸給娃玩手機,還帶娃一起打遊戲。好在爸爸在家時間不多,否則媽媽真要氣死了。
  • 到底是奶奶帶娃好,還是媽媽帶娃好,看完這篇你就明白啦
    她奶奶偷偷跟我說,這是她定的規矩,不允許她隨便接受別人給的禮物,哪怕一塊糖都不行。如果養成去別人家就吃東西的習慣,以後不得了。小姑娘的媽媽因為生了二胎,沒時間照顧她,所以她就住奶奶家,她媽媽一周來一次。所以她的各種行為習慣都是受奶奶的影響比較多。
  • 爺爺奶奶太寵孫子,經常偷偷給他玩手機怎麼辦?
    ,有些爺爺奶奶為了應付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會選擇讓他玩手機,因為玩手機時孩子就安靜了,爺爺奶奶可以做一會其他的事情。,我姐也會訓斥他,但是他根本沒有反應只是瞪著眼睛用仇視的眼神看他媽媽,他爸爸氣不過會打他兩下,但是他立馬就會還手,而且根本不哭,只是在那兒惡狠狠的瞪著他爸爸。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奶奶堅持把尿,外婆追著餵飯,怎麼辦?
    一方面,目前,大多數年輕爸媽都是雙職工家庭,孩子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在帶,這也是沒辦法的現實。畢竟背在身上的房貸車貸,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還清的。可另一方面,奶奶追在孫子後面餵飯,外婆堅持從小給孩子把尿,就更不必說,一哭就給吃零食這些爸媽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錯誤帶娃方法了。
  • 爺爺奶奶真疼還是假疼孩子,這些事上瞞不住,虛情假意只會招人煩
    前幾天,閨蜜去娘家走親戚,孩子姥姥想讓娘倆住一晚上再走,誰知她兒子死活不願意,還偷偷告訴媽媽說:「姥姥管得嚴,我在這不自在,還是回家爺爺奶奶對我最親。」閨蜜聽完兒子的話,瞬間感覺很扎心。要知道,她兒子小時候,都是姥姥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現在孩子大了記事了,爺爺奶奶才開始想著管管孫子的。但是,閨蜜也理解兒子,畢竟他小時候淘氣,姥姥確實管得嚴。
  • 奶奶給5歲孫子餵飯,爺爺在旁提供「星級服務」,寶媽:我不好管
    奶奶給餵飯爺爺幫捧手機,網友:不怕養廢麼這兩天,一個爺爺奶奶給孫子餵飯的視頻,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網友四:「又是老人慣孩子,說多少次了自己的孩子自己養,要是知情達理的老人也還好,這孩子5歲了還這狀態,孩子父母還敢讓爺爺奶奶帶
  • 爺爺奶奶帶孫子應該要「帶娃費」嗎?2位老人實話實說
    現在大多數家庭,孩子差不多斷母乳以後就交給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都去上班。孩子不僅是家庭的潤滑劑,也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帶娃雖然是體力活,但也只有把娃交給爺爺奶奶帶才是最放心的。有的父母一輩子都是為孩子而活,養大自己的孩子又要無償的養孫子。其實爺爺奶奶帶孫子有時候也真的有苦說不出。
  • 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的原因太真實
    以前都是爺爺奶奶帶娃,可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姥姥帶娃呢?這時我們不禁就會產生好奇:為啥現在開始「流行」讓姥姥帶娃了,而不是交給爺爺奶奶帶呢?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其實爺爺奶奶和姥姥一樣都是屬於時間比較多的人,都可以幫忙帶孩子,主要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讓姥姥帶娃。
  • 婆婆不願來市區帶孩子,自己不能去上班,當媽媽的該怎麼辦?
    其實自己內心還是想去上班的對吧,否則也不會問這個問題!但是我們要知道老人家幫我們帶孩子是情分,他們沒有這個義務,是一定要幫我們看的,所以如果他們肯幫忙,我們是要感激的!不願意也不要心存怨恨!首先你得清楚婆婆為什麼不願意來幫忙!
  • 千萬別讓爺爺奶奶帶孩子!4歲女孩肚子像懷孕,爺爺卻說這樣好!
    「媽媽生,奶奶養,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天天菜市場,外公外婆來欣賞……」這個順口溜道出了多少家庭的憂傷。圖片來源網絡爺爺卻說當媽的少見多怪,孩子就是胖了點。爸爸媽媽不在家,爺爺做的飯孩子不愛吃,當爺爺的心疼,每天都掏出二三十塊錢給孩子,讓她隨便買吃的,有方便麵、薯條、飲料還有一堆其他的小零食......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真實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執筆:檸兒說起帶娃,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這說明,如今姥姥帶娃已經成為常態了,所以有段時間網上掀起一股「找奶奶」的風,想問問奶奶去哪兒了?確實,同樣是孩子的長輩,為什麼現在都流行姥姥帶娃,而孩子的奶奶卻沒影兒了呢?
  • 離去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家裡有一個很神奇的習慣,每當新的娃娃出生,都會交給奶奶帶,直到下一個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裡蹦出來,前一個孩子就會轉到姐姐的房間去。而我,應該是奶奶最後帶的孩子。小時候,記得姐姐的房間是最熱鬧的,因為她們可以一起說話,一起玩。所以,我那時最想的是快快長大,或者媽媽再快點生一個孩子,這樣,我就能搬出奶奶的房間了。
  • 「爸爸,媽媽別去上班,陪我玩」寶寶黏人,原來是缺乏安全感?
    ,都能夠順利地出門,就這一個星期老是黏著自己,出門的時候娃把她的包包藏起來,不讓媽媽穿鞋,故意的找各種藉口讓爸爸媽媽不要走,不要去上班,留下來陪他玩兒。她也跟娃說了媽媽要去上班去工作賺錢,不然的話怎麼會有很多好吃的呀?怎麼可以買漂亮的衣服啊,我去給上班一會就回來找你等等話語。娃反而哭得越來越厲害。最後她沒得辦法,就提前跟爺爺奶奶商量好讓拿爺爺奶奶把他帶到樓下,然後她偷偷地去上班。正如約翰•羅斯蒙德在《可怕的兩歲》中提到:離別總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焦慮,會引發孩子的恐懼,如果父母是多愁善感的人。孩子也同樣感到不安。
  •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孫子,過來人:看這3點就知道,根本掩蓋不住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家裡多了一個新生兒,除了父母之外,最高興的人莫過於孩子的爺爺奶奶了。畢竟是自己的孫子,老人都會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給孩子,所以一說起老人帶孩子,很多人總是會想到老人過於寵溺孩子的問題。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在生活中,也存在一小部分長輩,他們只是看起來很疼孫子,但真實情況往往是掩蓋不住的,一些細節問題往往會被媽媽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