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被奶奶餵到70斤,奶奶沾沾自喜,媽媽卻直接辭職回家帶娃

2020-12-20 育兒深度觀察

有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了,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了,有種胖叫奶奶覺得你很瘦。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現在養一個娃有多費精力,多費錢,大家應該都知道,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許多父母就只有努力工作,所以往往生娃後沒有時間養孩子,把娃託付給父母,但老一輩的養育觀念和我們還是有些差別,他們認為,孩子白白胖胖,不生病就是把孩子養的很好了。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3歲萌娃長到70斤,寶媽後悔不已

小張是一個普通白領,因為工作繁忙,不得不將三歲的寶寶送到婆婆老家那裡住一段時間。

在這期間,小張每天還是會和兒子視頻通話,觀察兒子的狀態,眼見著兒子一天天逐漸變圓的小臉蛋,小張實在是受不了,請假去了老家。

結果,這一去不要緊,看見寶寶的身材變化,小張都要哭了,寶寶看起來比視頻中的樣子還要胖許多,也就在這裡呆了3個月,寶寶就已經從原來的35斤快要接近70斤了。

原來這3個月裡,婆婆非常溺愛孩子,寶寶想要吃什麼,婆婆就天天做給他吃,每一頓都準備的特別豐盛,寶寶想要吃零食,奶奶也是直接就買,生怕孩子餓了。

孩子幾乎吃東西沒有限制,就更加大膽起來,以前吃飯時被媽媽教育要吃的蔬菜現在更是怎麼都不願意吃,攝入的高蛋白在體內聚集,吸收不了,堆積在一起就形成了脂肪。

小張和婆婆理論,說這樣養孩子不好,不利於他的身體健康,婆婆卻反駁道:「少在這裡教訓我,我又不是沒有養過孩子,你之前將孩子養的那麼瘦,現在我把他養的白白胖胖,這樣才好。」

小張沒有辦法,最後下決心辭了工作,把孩子帶回了家,還是自己養孩子比較放心。

網上留言:

後來小張把這件事情在網上講了,還po出了孩子的照片,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留言一:太胖會影響內臟器官的發育,你的小孩要趕緊減脂了。

二:把孩子養的白白胖胖,在爺爺奶奶眼裡好像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什麼時候他們才能知道科學養娃的道理。

留言三:你這孩子太厲害了,我家孩子兩歲半穿棉襖棉褲,棉皮鞋也才29斤。

留言四:父母真的瞎溺愛,孩子還這麼小,心肺承重不大,這麼胖,呼吸都有影響,再者天天吃得多,胃被撐大了,長大後也會是個胖子,愚昧真的害人不淺。

留言五:有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了,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了,有種胖叫奶奶覺得你很瘦。

當然,這些留言有些帶有開玩笑的成分在,但也確實體現了年輕一代和老一輩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一般而言,孩子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個標準值。

下圖是我國0~7歲男孩的體重對照表

我國0~7歲男孩的體重對照表

這個表中的「中位數」,表示處於人群的平均水平;

如果在「-1sd~中位數~+1sd」,即:中位數上下一個標準差範圍之內,屬於「正常範圍」,代表了68%的兒童;

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數上下兩個標準差範圍之內,則定義為「偏瘦(胖)」,代表了27.4%的兒童;

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數上下三個標準差之內,則定義為「瘦(胖)」,代表了4.6%的兒童。

極少兒童在三個標準差(<-3sd>+3sd)之外(比例小於0.5%)。

那麼在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條件下,父母實在是抽不出時間自己養娃,要將孩子託付給老人,也需要提前溝通好,使得兩者的養娃觀念達到統一。

這幾個方面一定要提前和老人溝通

1、餵養

注意要提前告訴老人,在給孩子準備飲食方面,一定要營養均衡,蔬菜水果要多準備,不能只顧孩子喜歡吃的,而讓其養成挑食的壞習慣。可以購買一些營養書籍學習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

也不可過度的餵養,孩子有時不知道飽餓,所以不能以大人的飯量來衡量孩子是否吃飽了,每頓吃7分飽是最好的狀態。

最忌追著孩子餵飯,孩子這樣一邊玩一邊吃,很容易消化不良。而且這樣會從小讓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對孩子的習慣培養非常有影響。

2、穿衣

穿衣一定要根據天氣來穿,許多老人認為小孩怕冷,大夏天的也將其捂得很厚,但是這樣孩子不容易散熱,可能會患感冒,所以正確的方式是根據天氣來搭配衣服,可以在早中晚適當的增添衣服。

3、自理能力的培養

讓老人養孩子,一定要切記不要讓他過度的溺愛孩子,孩子但凡可以自己動手的,老人就不要去幫忙。

有時孩子會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老人也不能因為一時的心軟就答應,該拒絕就明確的拒絕,否則答應了一次後來就會對孩子越來越縱容。

其實,不管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老人,都是想要為孩子好,只不過教育觀念可能不同,老人們需要學習科學的養娃方法,而我們可以學學老人們對孩子的耐心。

相關焦點

  • 3歲女童吃播至70斤,該責備父母?回去看看自家老人怎麼帶娃的
    3歲女童吃播至70斤最近&34;受到了廣泛的熱議,這位三歲的女童叫做佩琪,出生於2017年3月份,比我們家開心果大了整整9個月。開心果也才30斤重,已經超開心果2倍不止。兩歲半已經有50斤,三歲已經60斤,現在3歲半已經70斤,其父母非常開心,甚至開心於小佩琪馬上就要突破100斤了。佩琪父母讓佩琪做吃播,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掙錢。有的視頻播放量高達幾十萬,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被網友責備將孩子當掙錢工具後,媽媽只稱爸爸沒用、爸爸溺愛等等。
  • 7個月寶寶重23斤,奶奶還沾沾自喜,體檢時被醫生批:少吃點米糊
    前期只要不是奶粉餵養,吃母乳的寶寶,大多都能維持在正常的生長指標範圍內,不容易過度餵養。但到了6月齡之後,奶水中的營養已經不足夠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就應該添加輔食進行補充了。然而,給寶寶餵輔食也是一門大學問,可不能隨隨便便,否則可能讓孩子「橫向發展」。
  • 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如何判斷真假帶娃
    長輩們「裝」著用心帶娃現象已經很多了,你家寶寶踩雷了嗎?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現在把孩子放手給長輩帶娃的媽媽很多,孩子不在家長眼皮子底下生活,家長也不知道長輩是如何帶孩子的。有些長輩為了「省事」,面對孩子就不是很用心,「暗度陳倉」式帶娃正在慢慢普及到很多家庭。
  • 奶奶帶娃是傳統,姥姥帶娃成主流,這3個優勢明顯,奶奶替代不了
    以前的老傳統都是奶奶帶娃,一般孩子都是和爸爸一個姓,奶奶帶娃也是責無旁貸。可是現在很多的年輕媽媽都喜歡讓姥姥帶娃,寧肯讓自己媽媽勞累些,也不願讓婆婆帶娃。年輕父母白天上班忙忙碌碌,努力掙錢養家,晚上回到家有時也加班,生活壓力也比較大,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帶娃的重任就落到了老人身上。
  • 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我在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帶娃。平日裡老兩口還是挺講道理的,可一旦到了帶娃問題上,就感覺各種道理莫名說不清。以下列舉了我家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對照看看你家有沒有。關於吃1、前六個月母乳期娃出生還在醫院的時候,因為剛「下奶」,乳汁不多,且寶寶剛開始含乳,經常哭鬧。奶奶急了,趕緊給娃餵水、餵奶粉。
  • 孩子3歲後奶奶想帶娃,寶媽說完後奶奶不再說話
    孩子3歲後奶奶想帶娃,寶媽說完後奶奶不再說話小盼生了寶寶後,直接辭去了工作,全身心地在家帶寶寶,一方面自己很喜歡寶寶,另一方面兩家的老人身體都比較差,帶孩子勞心勞力的,折騰不起。小盼開始了一天24小時帶娃,由於沒有經驗,帶娃的時候總出差錯,每天都很辛苦,很想倒頭大睡,但是有個寶寶不允許她這樣。
  • 同樣是3歲多的寶寶,奶奶帶的和媽媽帶的,區別太明顯
    話說老人帶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經驗豐富,有耐心且細心,將小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有些老人育兒觀念陳舊、頑固不化,同時又溺愛寶寶,容易給寶寶成長帶來負面影響。老人與年輕人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哪些優勢與弊端?到底要不要讓老人帶娃呢?這也是很多爸媽關心的問題,一起看看以下幾個對比場景吧!
  • 奶奶帶娃一個星期,寶寶回家就不吃輔食,得知原因後,寶媽很生氣
    奶奶帶娃一個星期,寶寶回家就不吃輔食小婷有點慌,還以為孩子生病了不舒服,就給奶奶打電話。奶奶說:「不能啊,寶寶在我這吃的可多了!」而除了鹽之外,還有一些問題也是老人帶娃時常見的錯誤,爸媽們一定要及時發現,不然等你接手的時候,可能就晚了。老人常犯的帶娃錯誤還有哪些?1.
  • 9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就30斤,小小年紀就得減肥——奶奶的愛太重
    奶奶帶孫子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把9個月大的孫子養到快30斤,我卻是第一次見。現在隨著思想意識的變革,80後因為忙於生計而無法照顧寶寶,90後群體一直追求二人世界,再加上如今的育兒成本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所以很多年輕爸媽會讓婆婆或者是媽媽來幫著照顧寶寶。
  • 姥姥帶娃到3歲,奶奶卻要爭奪「主權」,寶爸拒絕:別撿現成的
    佳佳回家跟姥姥說了這件事之後,姥姥滿口答應了,佳佳在家是獨生女結婚後老兩口也是非常寂寞,正好可以幫助佳佳帶孩子,不僅自己排解了寂寞也讓佳佳放心了。 一轉眼姥姥幫佳佳帶孩子已經3年了,孩子現在也上了幼兒園,一切都步入了正規。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姥姥帶娃,不讓奶奶帶娃?原因很現實
    ,選擇姥姥帶娃還是奶奶帶娃?但是,剛剛6個月的寶寶就給誰來照顧,成為了夏夏和老公之間的難題。夏夏老公建議把孩子奶奶從鄉下接過來照顧孩子和小兩口的生活,但是夏夏在坐月子期間因為奶奶不同的育兒觀念,而生了好幾次悶氣,後來滿月之後就說自己可以帶娃讓奶奶回家了。
  •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著急帶娃就醫,醫生:飲食吃得太精細
    當寶寶6個月大以後,母乳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發育需求了,需要額外給他們添加一點輔食,比如米糊糊等軟糯一點的食物。等寶寶慢慢長大,輔食的種類也可以慢慢增加,從泥狀食物到固體食物。1歲寶寶不會&34;,奶奶著急帶娃就醫陳奶奶的孫子已經有一歲多了,寶寶1歲斷奶以後,兒媳回到工作崗位,現在由陳奶奶負責帶孩子。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有人說:7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是男是女」;8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出生後是否該換個大房子」;而如今的9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更多地是「寶寶讓誰帶」的問題。確實,現代社會生存成本太高,寶媽全職帶娃固然最好,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是家裡有礦,經濟壓力全讓老公一個人來扛,重壓之下必然會產生家庭矛盾,影響夫妻感情。
  • 4歲男孩因吃飯排場大走紅,「奶奶餵=吃軟飯」,自主進食別再拖了
    在中國有孩子的家庭中,每到飯點都會上演一場追逐餵飯大戰,似乎餵孩子吃飯已經成了飯桌上不可磨滅的「餐飲文化」,其中以爺爺奶奶隔輩親餵飯最具有代表性。張女士家的孩子今年4歲了,因為忙於工作,孩子的日常飲食起居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轉眼間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的時候了,上學的第一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含著淚水把孩子送進了校園。
  • 3歲男童被奶奶追著餵飯,睡著睡著就沒了呼吸
    要說「餵寶寶吃飯」,真的是一門技術活。尤其是奶奶帶娃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矛盾。比如奶奶總怕孩子吃不飽,總是追著孩子跑著吃。但是你知道嗎?這種餵飯方式其實是有風險的,腹脹腹痛不說,甚至威脅生命。1.情景再現今年3歲的軒軒,從小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因為軒軒是家裡唯一的寶寶,所以奶奶十分寵愛軒軒。在奶奶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著急帶娃就醫,醫生:飲食吃得太精細
    01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著急帶娃就醫陳奶奶的孫子已經有一歲多了,寶寶1歲斷奶以後,兒媳回到工作崗位,現在由陳奶奶負責帶孩子。她每天都精心給寶寶準備飯菜,因為擔心孩子被噎著,許多固體食物陳奶奶都碾碎弄成泥狀再餵給寶寶吃,這樣寶寶就不用咀嚼了。然而前不久,陳奶奶發現,自己的孫子不會「吃飯」、不會咀嚼。吃飯的時候都是抿兩口就吞,硬一點的食物,如玉米粒、火腿粒等就直接吐出來不吃。
  • 帶孫子的奶奶們
    申月琴 公園裡帶孩子 的爺爺奶奶很多,有些人家是兩個人帶一個娃,有些人家是好幾個人帶一個娃,但大多數是奶奶一個人帶著娃。 奶奶通常早上五六點鐘起床,做好早飯,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準備去買菜,把菜買回家,就得給睡醒的小寶貝洗洗,穿好衣服,開始一天的抱娃工作。有時候小寶貝醒得早,兒女要準備上班,奶奶只有用推車帶著寶寶一起去市場買菜。 每天上午到點,就想方設法哄小孩子睡覺,好不容易哄睡孩子,算安靜一會了。此刻奶奶自己已是昏沉沉,其實也好想靠睡一會兒。
  • 同是帶娃,媽媽和奶奶有啥區別?看娃身上這幾點就知道,藏不住
    1、人際交往能力媽媽帶孩子,一般情況下,會帶著娃到處去轉轉,可能會去一些遊樂園、公園、廣場玩耍,與同齡小朋友,接觸得較多,會見識到很多人,這會使得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變強。而奶奶帶孩子的時候,容易出現溺愛的現象,一般選擇自己幫助娃完成事情,奶奶們總認為孩子還小,不能讓他自己做,或覺得他們做不好,娃吃飯的時候,奶奶們可能更習慣餵飯,覺得寶寶吃飯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弄得到處都是,這樣就致使奶奶帶出來的娃,自理能力相對差一些。
  • 奶奶帶娃身高猛漲,媽媽帶娃生長停滯,醫生指出:都是午睡惹的禍
    奶奶帶娃身高猛漲,媽媽帶娃生長停滯,同樣是午睡結果大不同閨蜜琪琪開了一家水果店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琪琪每年總是要將孩子送到奶奶家,讓奶奶幫忙帶,等到自己店裡的生意不太忙了,再將孩子接回家來自己帶。今年也是像往年一樣,琪琪將孩子早早地就送到了婆婆家代為照顧。
  • 寶寶七個月了,準備辭職一個人帶,都不支持我,心裡有些怕
    作者:寶寶知道137*****506_OvoY寶寶五個月了,產假到期,我要自己帶娃,帶到一歲再上班,婆婆身體不好又要帶孫子,帶孫子又不來我上班這邊,就要我和幾個月的寶寶分開,老公也各種理由不答應我帶,就這樣我上班了每個星期放天假,趕快去看一次寶寶,寶寶都不要我了,只要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