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曉琪1
「疫情讓所有行業經受了一場特殊的壓力測試,讓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加深,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3月23日召開的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坦言。
3月20日晚間,招商銀行(600036.SH;3968.HK)交出了一份頗為靚麗的年度業績報告。該行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697.03億元,同比增長8.51%;歸屬於本行股東淨利潤928.67億元,同比增長15.28%,增速創2013年以來新高。其中,淨利息收入達到1730.90億元,同比增長7.92%;非利息淨收入達到966.13億元,同比增長9.57%。
與此同時,招行將分紅率從30%提至33%,也讓投資者們感到振奮。
在今日的業績發布會上,以董事長李建紅、行長田惠宇領銜的公司管理層開誠布公,談論了關於招行和銀行業的多個關鍵問題:
比如零售佔比是不是越高越好?零售和對公如何配比才是合適的?在業內有「零售之王」之稱的招行在疫情期間的特殊時刻進行了深刻思考。
又如,招行年報數據中所透露出負債端成本提升、息差面臨下行壓力的隱憂。招行行長田惠宇告誡大家不要對淨息差抱有幻想。
此外,市場普遍關心疫情對銀行信貸投放、資產質量等產生哪些影響,招行會否因此調整全年的經營策略。管理層也都一一進行解答。
「商業銀行需要危中尋機」
2020年內外部環境變動加劇,商業銀行如何在風雨中前行、危中尋機。作為國內最具標杆意義的股份行,招商銀行的思考對銀行業具有極大參考意義。
招行董事長李建紅在發布會上指出,銀行業目前主要面臨四方面的壓力:
一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我國正處在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中美雖然達成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兩國經貿摩擦仍將長期存在,內外部雙重影響將使我國經濟承受下行壓力。
二是疫情給中國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衝擊。全社會的生產消費和出口明顯下滑,打破了經濟企穩回升的節奏,銀行業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響。今年的客群拓展、業務增長、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均將面臨較大壓力。
三是風險點顯著增加。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除了傳統風險之外,各類新的風險點也越來越多,p2p不斷暴雷、高槓桿經營企業風險上升,因生意風險、合作機構風險等各類非金融風險造成的資金損失事件頻發,這些都對銀行風險管控增加了新的考驗。
四是在數位化時代銀行不斷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圍繞不同場景打造業務生態圈,以滿足客戶對極致體驗越來越高的要求。科技顛覆性創新正在改變金融服務生態,給商業銀行帶來挑戰。
「我們需要危中尋機,積極搶佔疫情衝擊下的結構性機會。疫情讓所有行業經受了一場特殊的壓力測試,讓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加深,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李建紅說道。
李建紅認為,機遇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政策性機會,新基建、老基建等基建項目融資需求明顯增多,政府採購和電子政務等合作機會不斷增加;
二是恢復性機會,直接的恢復性機會來自於零售業務,間接的恢復性機會主要來自經營受短暫影響、疫情後很快恢復正常的企業客戶。
三是產業性機會,醫療衛生主線中階段性機會及業務融合發展機遇,以及線上化主線中信息技術產業鏈機會及新經濟布局機遇等。
「招商銀行做了樂觀狀態、正常狀態、悲觀狀態下三種場景的預測和應對。強烈的風險意識、危機意識,可以使危機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招行要做最壞的準備、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李建紅強調。
信用卡業務受疫情衝擊最大
市場普遍關心疫情對銀行信貸投放、資產質量等產生哪些影響,招行會否因此調整全年的經營策略。
招行行長田惠宇坦言,疫情對銀行業務的5個方面產生影響。
首先是獲客方面,第一季度特別是2月份,零售借記卡、信用卡獲客數量同比大幅度減少,小企業方面也是如此;
第二是對存貸款方面的影響。零售裡面的信用卡、房貸、小微業務貸款規模增長受到影響;
第三是淨息收入下降。一方面信貸結構發生了變化,2月份零售業務信貸的投放速度下降,相對高收益資產佔比下降,另一方面市場利率下行,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淨息收入受到一定的影響。
第四是對中間業務收入的影響。首先是兩卡(信用卡和借記卡)結算交易量下行帶來結算收入的下降。同時複雜產品銷售以及發債資管項目的投放,都因為盡調難以進行,後續一系列工作的節奏都往後移。
第五也是最直接的影響在於資產質量,信用卡和個貸業務首當其衝。
田惠宇表示,信用卡和個貸客戶還款能力、還款意願都在下降,2月份信用卡、房貸、小微的入催率和一個月逾期率較去年同期大幅度提升。
相比其他銀行,招行信用卡還存在一個特殊風險因素,其信用卡40%的催收產能在武漢,因為疫情無法正常展業。
「2月份信用卡業務受到的影響最大,體現在資產質量、交易量、信用卡透支三大方面。但從3月份開始情況有所好轉,目前催收的產能基本上恢復,系統反映的交易量數字也基本上達到了正常水平。「田惠宇補充道。
危機中也蘊藏著機遇,田惠宇也介紹了招行業務在疫情期間所展現出的亮點:
一是線上優勢和財富管理優勢在疫情期間得到充分發揮,理財和基金銷售同比大幅度增加,支撐了零售AUM的平穩增長。
二是金融市場類業務沒有受到境外市場大幅度波動的影響,反而部分受益。招行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加大債券投資力度,拉長了久期,所以債券組合的差價和浮盈都有大幅度提升;外匯和貴金屬方面,由於採取了嚴格控制敞口和期權組合兩個策略,在市場大幅波動中不僅沒有損失,反而還小有斬獲。
三是招銀避險工具在這輪波動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同比交易量大幅度提升。
四是理財的淨值基本保持穩定。
「零售佔比不是越高越好」
招行是銀行業當之無愧的「零售之王」。2019年集團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664.17億元,佔本集團稅前利潤比例達56.70%;營業收入達1447.22億元,佔集團營收比例達53.66%。
2019年零售金融業務對營收和利潤的貢獻持續加大——零售盈利佔比同比上升1.99個百分點,營收佔比同比上升3.03個百分點。
零售佔比是不是越高越好?零售和對公如何配比才是合適的?這是招行乃至所有發力零售業務的銀行都在思考的問題。
相較於對公業務,零售資產質量和貸款增速受本次疫情衝擊更甚,零售業務在這個特殊時期受到更大挑戰。
「這次疫情讓我們清楚『一體兩翼』對招商銀行的重要性,更加充分地認識到『一體兩翼』成為有機整體的重要。我們做了很多壓力測試,每年都做壓力測試,唯獨沒有做疫情下的壓力測試,而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一體兩翼』的兩翼有可能成為平衡我們財務表現的重要因素。同時,我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零售的佔比是不是越高越好。」田惠宇坦言。
他指出,這幾年銀行業普遍看好零售,認為零售佔比高的銀行抗風險能力強、波動小,但這並不意味著零售的佔比越高越好。目前招行零售佔比超過55%,五年規劃大概在60%左右。
「我認為這個規劃是合適的,特別是這次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戰略定位和規劃的適當性。零售業務如果沒有特色、強勁的『兩翼』,『一體』也走不遠。」田惠宇強調。
田惠宇的這一判斷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存款的支持,去年招商銀行客戶存款日均數不到4.7萬億,其中將近3萬億是「兩翼」客戶提供的,因此「兩翼」客戶對存款,尤其是低成本的存款支持特別明顯;
二是產品支持,零售大量產品是「兩翼」提供的,資產組織也是「兩翼」;
三是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時代,零售業務的客戶數位化入口很多就在 「兩翼」。
田惠宇表示,今年開始,招行將在打造「一體兩翼」有機體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2020年的資產投放策略
疫情衝擊了零售資產質量和貸款增速,零售業務在這個特殊時期反而受到更大挑戰。
「就對公和零售兩大條線的影響而言,目前來看,對公資產業務整體的資產質量保持比較穩定的水平,零售信貸資產受到的相對影響更大一些。」招行副行長王良直言。
田惠宇指出,資產質量上短期受衝擊比較大的是零售,零售衝擊比較大的是信用卡業務。但該行自2017年開始已經關注到信用卡共債風險,並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打造數位化的客戶信息共享平臺,在業務增速、新戶拓展和風險控制策略上逐步微調等。
在他看來,招行過去幾年對信用卡業務所採取的策略是有效的,目前信用卡的風險和收益平衡比較好。疫情對信用卡業務短期內會產生一些影響,隨著復產、復工、經濟形勢的平穩,相信還會恢復。
但另一方面,住房按揭貸款和小微貸款風險仍然較小。王良指出,該行住房按揭貸款整體的加權平均資產抵押率(貸款金額/抵押物市值)水平才不到40%,2019年底為39.18%,抵押是足夠的;小微貸款基本上是以房產抵押、實物抵押為主,雖然風險有所上升,損失是很小的。
公司貸款儘管資產質量比較穩定,但招行仍然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特別對於風險高發的行業或地區。
具體來看,對公主要的風險高發行業是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區域上,長三角地區的風險情況好轉,東北和中西部地區的風險有所上升;還有一些風險大戶爆雷,過去槓桿過高導致債券違約,也引起信貸風險的爆發等。
基於對風險和收益的考量,2020年招行的資產投放策略是,一零售貸款方面,信用卡貸款增速會比去年低、房貸仍保持較快增長;二是小微貸款保持合意增長,合意增長是指符合各方面政策要求並保持商業可持續;三是批發業務圍繞新動能、基建補短板、新基建、國企混改等領域,區域上主要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進行項目儲備,目前儲備比較充足。
「不要對息差抱太多幻想」
在招行發布的年報數據中,透露出負債端成本提升、息差面臨下行壓力的隱憂。對此,田惠宇非常坦誠地表示:「大家對我們的NIM(淨息差)不要抱有幻想,我們不可能逆勢而行,能做的是繼續保持NIM的行業領先優勢。」
財報顯示,2019 年招行存款成本率達 1.58%,同比上升 13BP,其低存款成本「護城河」優勢有所減弱,主要原因是加大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成本相對較高的存款產品的供應。
具體來看,存款成本率較低的活期存款,佔比較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對公定期存款成本率 2.85%,同比上升 10BP;2019年個人定期存款成本率 2.96%,同比上升 27BP。
存款成本的剛性和資產端定價下行導致淨息差逐步收窄。
田惠宇解釋道,招行去年淨息差逐季下降是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平衡當期財務表現和客戶需求的結果。2019年一季度招行NIM較高,其策略是保持淨息差領先優勢就可以了,因為淨息差太高也會面臨各方面的壓力。特別是資管新規之後,零售客戶對銀行資產收益提出了一定要求,招行就有意安排了一些結構化存款、大額存單來滿足這部分客戶。
資產投放的節奏上,2019年一季度該行零售資產的投放比重高一些,但在四季度大量的零售資產、信用卡和房貸資產證券化轉出,導致去年四季度淨息差降幅比較大。
談及對於2020年淨息差的管理策略,田惠宇表示,資產端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採取措施:
一是在利率下行趨勢背景下,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大了項目融資和中長期貸款的投放,目前此類貸款佔比已經提升到55.4%,使得整個貸款期限結構進一步優化;
二是拉長久期,拉長重新定價的周期;
三是對1到3年的貸款採取固定策略的措施,並陸續見到一些效果。
負債端的調整措施包括,一是今年開始對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高成本的負債來源,無論是比例還是總額都進行嚴格控制;二是同業負債規模在1.6萬億左右,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同業負債成本有望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2020年理財收入將有所增長
財報顯示,2019年大口徑資產管理業務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是65.58億元,同比下降14.18%,招行資管業務收入的下滑引發市場關注。
招行行長助理劉輝解釋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收益資產(主要是非標資產)投放收縮。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大量非標資產到期,新投放的資產補足不了資產缺口,導致整體收益率大幅度下行。
她指出,資管業務的核心目標是理財子公司的戰略轉型。去年11月份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目前符合新規的新產品去年末餘額達到了6851.96億元,在全行業排名第二;整體非保本的理財產品規模達2.19萬億,在整個行業裡排第二。
「我們2020年的受託理財收入會比2019年有增長。我們現在思考更多的是儘可能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及相關的系統能力,做大我們的理財產品規模。有了規模,手續費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是水到渠成的過程。」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