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支蠟燭,點亮了鄉村娃娃們的求學之路,卻燃燒了自己43年的青春;他像一名園丁,退休後又再次回到熟悉的三尺講堂,只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夠絢麗多姿的綻放。他就是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教師,今年65歲的曾會章。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得住老師。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當時村小的條件非常簡陋,沒有桌椅板凳,曾會章就發動學生自帶桌凳上課,沒有教學用具,曾會章就帶領學生自己製作,沒有音體美老師,曾會章就獨自「承包」了全部課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曾會章傾儘自己所學,把知識的種子一粒一粒播撒進學生們的心田裡。
學生沈語芯說道:「曾老師是最好的曾老師,每次上課的時候,不會認的字,曾老師都會教我們很多遍,上畫畫課的時候,我們不會畫畫,曾老師都會手把手的教我們畫畫。我非常喜歡曾老師。」
在曾會章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亢家村小學辦學條件逐漸改善,規模最大的時候一共有6個班480名學生。其中不少學生畢業後成為了研究生,還有的成了中科院博士和大學教授,而曾會章也在1994年民師轉正考試中成績優異由民辦教師轉為一名在編在崗教師。這期間,曾會章有多次機會調到好的學校任教,但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2016年,曾會章退休後,看到學校師資不足,他又主動申請參加「銀齡講學計劃」返聘回校,繼續堅守在三尺講臺奉獻餘熱。他的堅守,默默地感染著更多的年輕人。
教師王季秋說道:「曾老師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亢家村小,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在這個村小堅持這麼多年,對於我們年輕教師來說,這裡條件很艱苦,但是看到曾老師這樣,讓我下定決心留下來了。」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地不少孩子陸續轉到城區和鎮上的學校上學,亢家村小的學生逐年減少,目前只有5個年級60名學生,但曾會章卻始終堅守在這裡,陪伴著孩子們快樂地成長和學習。因為,他捨不得這裡的學生娃,捨不得他熱愛的這片鄉土。
教師曾會章說道:「因為亢家村小學的學生,多半是貧困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兒童,我為了使他們有學知識的地方,我只要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我會一直堅持,堅持為亢家村的學生作出點滴的貢獻,發揮點滴餘熱。」
【蘭自濤 東興融媒 楊祥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