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村小43年 只為鄉村娃娃的求學夢

2020-09-13 東興大視界

他,像一支蠟燭,點亮了鄉村娃娃們的求學之路,卻燃燒了自己43年的青春;他像一名園丁,退休後又再次回到熟悉的三尺講堂,只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夠絢麗多姿的綻放。他就是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教師,今年65歲的曾會章。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得住老師。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當時村小的條件非常簡陋,沒有桌椅板凳,曾會章就發動學生自帶桌凳上課,沒有教學用具,曾會章就帶領學生自己製作,沒有音體美老師,曾會章就獨自「承包」了全部課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曾會章傾儘自己所學,把知識的種子一粒一粒播撒進學生們的心田裡。

學生沈語芯說道:「曾老師是最好的曾老師,每次上課的時候,不會認的字,曾老師都會教我們很多遍,上畫畫課的時候,我們不會畫畫,曾老師都會手把手的教我們畫畫。我非常喜歡曾老師。」

在曾會章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亢家村小學辦學條件逐漸改善,規模最大的時候一共有6個班480名學生。其中不少學生畢業後成為了研究生,還有的成了中科院博士和大學教授,而曾會章也在1994年民師轉正考試中成績優異由民辦教師轉為一名在編在崗教師。這期間,曾會章有多次機會調到好的學校任教,但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2016年,曾會章退休後,看到學校師資不足,他又主動申請參加「銀齡講學計劃」返聘回校,繼續堅守在三尺講臺奉獻餘熱。他的堅守,默默地感染著更多的年輕人。

教師王季秋說道:「曾老師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亢家村小,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在這個村小堅持這麼多年,對於我們年輕教師來說,這裡條件很艱苦,但是看到曾老師這樣,讓我下定決心留下來了。」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地不少孩子陸續轉到城區和鎮上的學校上學,亢家村小的學生逐年減少,目前只有5個年級60名學生,但曾會章卻始終堅守在這裡,陪伴著孩子們快樂地成長和學習。因為,他捨不得這裡的學生娃,捨不得他熱愛的這片鄉土。

教師曾會章說道:「因為亢家村小學的學生,多半是貧困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兒童,我為了使他們有學知識的地方,我只要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我會一直堅持,堅持為亢家村的學生作出點滴的貢獻,發揮點滴餘熱。」

【蘭自濤 東興融媒 楊祥 王磊】

相關焦點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圖為2020年9月7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曾會章在給學生上書法課。
  • 鄉村教師43年堅守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四川內江:鄉村教師堅守43年 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43年堅守,他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
    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三尺講臺默默堅守43載。9月7日,曾會章在和學生交談傾盡所學,把知識的種子播進學生心田上世紀70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三次選擇都不回頭:堅守43年,內江鄉村教師點亮村裡娃的求學路
    課堂,不大,也就七八張課桌;學校,不大,也就城裡學校一個足球場的大小;曾會章在這裡做的事情,不小。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曾會章已經在這所學校堅守了43年,還將繼續堅守下去。而作為土生土長的亢家村人,從1977年參加工作到現在,他一直扎艱苦邊遠的村小。從「主動請纓」,到「不想離開」,再到退休返聘,貫穿他人生的三次選擇,將他的生命與教育事業深深綁定在一起。
  • #教師節:鄉村教師「留下來」43年 換村裡娃不斷「走出去」
    今年65歲的曾會章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亢家村小學校的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
  • 鄉村教師37年堅守,只為讓深山孩子走得更遠
    偏遠山區教育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讓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鄉村,以優質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才能徹底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通過教育讓鄉村更美好。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窯上組的窯上小學,張習陽老師用了37年的執教生涯堅守在這座偏遠的山村學校,帶出了3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跟著記者,走進這所山頂上的學校,看看張老師的鄉村堅守之路。
  • 吃了43年的「粉筆灰」他在這個鄉村學校裡教出了科學家、教授......
    為了點亮村裡娃的求學夢,他已在這裡默默堅守三尺講臺43載。曾會章在認真板書20 世紀 70 年代,由於亢家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遠的村小很難留住外來老師1977年,眼見孩子們就要因缺少老師而失學,22歲的曾會章毅然選擇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當時村小非常簡陋,沒有桌椅板凳,曾會章就發動學生自帶桌凳上課;沒有教學用具,曾會章就帶領學生自己製作;沒有音體美老師,曾會章就獨自「承包」了全部課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曾會章傾儘自己所學,把知識的種子一粒一粒播撒進學生們的心田裡。
  • 呂長平:堅守36年撐起山裡娃「求學夢」
    18年民辦教師生涯,簡陋的校舍、微薄的工資、艱苦的生活,一同成為往事;轉正後,他懷著感恩之情,說服妻子和他一起苦心經營,把一個農村單人校辦成了一個集花園、公園、樂園、校園為一體的特色教學點,演繹了現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
  • 懷寧縣臘樹鎮汪兵:堅守鄉村23年 只為村民健康
    安徽省懷寧縣臘樹鎮衛生院院長汪兵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一直堅守鄉村,成為全鎮3.6萬人的健康信息「活檔案」——「郝老,這段時間身體怎樣,平時要多注意休息。」
  • 鄉村教師蕉生定:三十載堅守山鄉 點亮瑤寨兒童求學夢
    新華社南寧7月3日電題:鄉村教師蕉生定:三十載堅守山鄉 點亮瑤寨兒童求學夢新華社記者崔博文、姚雨璘一間破舊的瓦房、一塊掉漆的黑板、幾張陳舊的桌椅……30年前,當蕉生定第一次來到丈雞教學點時,映入眼帘的是這番景象。「當時學校沒有教師宿舍,沒有自來水,不通電,條件非常艱苦。」蕉生定回憶道。每天,他要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往返學校兩次。
  • 堅守鄉村41年 江西吉水「老教師」默默奉獻青春和汗水
    人民網南昌9月7日電 嶺口小學、楊家邊小學、下居小學,再到如今的友聯小學,41年來,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的鄉村教師謝冬苟一直在村小擔任教師,40餘年,他堅守初心,紮根鄉村,默默奉獻著青春和汗水。作為學校的負責人,除了寒暑假,謝冬苟常年吃住在村,守護著農村孩子們的學習樂園。為了讓農村孩子儘可能享受到跟城鎮孩子一樣的學習條件,每到一所村小,謝冬苟都努力爭資改善學校硬體條件,修建操場、增添運動器材等。而對自己,謝冬苟一直很「苛刻」:他的辦公室就是他的宿舍,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木床,便是全部。
  • 廣州邊檢民警駐村扶貧紀實:「00」 後「逆行」返鄉興教育 補齊鄉村...
    娃娃們有書讀,還有人陪著一起耐心地讀書,村子裡很多人對此充滿了感激,但民警們卻說,他們也是被感動、被影響的那群人。一位民警通過微信,轉發來了一段視頻:今年國慶節前一天,一所小小的幼兒園裡,30位幼兒對著國旗敬禮致意。這所幼兒園有個好聽的園名:「小天使」。
  • 堅守鄉村35年——記永豐縣官田教學點教師謝富厚
    他對記者說:自己教了35年書,第一次站在這麼莊嚴的舞臺上,講述的雖然是自己平平凡凡的故事,但心裡特別緊張。」既有莫大的幸福,又有萬分的驕傲。幸福,是因為他35年的鄉村教師工作能夠被領導和老師們所認可;驕傲,是因為他是眾多鄉村教師隊伍的一員。
  • 紮根鄉村教育37年,她撐起一座村小和一群孩子的未來
    正是有無數像王梅香這樣的踐行者,用自己的知識充實孩子的心靈,用自己的智慧點亮千萬家庭的心燈,用自己的青春鋪平教育脫貧的心路,才使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後繼有人。」江山市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成員,江山市賀村二小教師祝熇嚀分享著她身邊的小康故事。
  • 焦巖的蛻變,只為那「國際藝術村」的夢!
    幾年前,在市區做室內設計的鈄利群通過導航來到焦巖村,一下子被該村獨特的鄉村風情和錯落有致的房屋布局吸引住了。「我是聽一位朋友說起,焦巖村風景秀麗,值得一去,就開車尋到這裡來。」提到與焦巖村的淵源,她感慨不虛此行,「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一條江穿村而過,當時我就想,如果年老時,能坐於江邊,笑看往昔該多好。」 心動不如行動,鈄利群心中的歸隱夢被點燃,後續多次前往村莊踏勘。
  • 用恆心堅守初心 嘉善姚莊鄉村教師紮根基層四十三載
    校務和教學兩手抓,這是一位堅守農村教育一線四十三載教育工作者的常態。他說:「當鄉村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在村裡教書我踏實。」  今年59歲的潘建彪,長在農村,也深知農村教育的難處。讀書時,他便立下志願,要紮根鄉村,反哺家鄉。從業43年來,潘建彪經歷見證了幾輪教育改革,從農村複式班至今,他一直堅持用恆心堅守初心。
  • 金鑫:35載堅守村小初心難捨
    金鑫:35載堅守村小初心難捨 2019-08-14 11:32:07   來源:
  • 鄉村教師堅守的是一種真正的良心
    這些天,因為受人之託想捐助一些東西給山區貧困兒童,和帶一些孩子體驗農村學生的生活,我走訪了幾所鄉村小學,和一些鄉村小學的教師進行了交流。 隨著和老師們交流的深入,我對他們這個群體愈發欽佩,甚至會捫心自問,我能不能做到他們那樣? 我內心深切感受到,鄉村教師真的是一種良心的堅守。
  • 「流動」的村小「穩定」的老師
    新華社長沙9月9日電 題:「流動」的村小 「穩定」的老師新華社記者劉芳洲村小教師董朱文的一天,從給學生們買菜開始。一早在集市上挑好食堂的菜,董朱文順路接上兩個學生,來到了湖南省茶陵縣虎踞鎮茶幹小學,打掃衛生、準備上課,忙個不停。由於村小普遍只設一、二年級,而董朱文工作了近40年的高迎小學暫時沒有一年級的適齡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