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力培養初探
◎ 武豔清
閱讀是最好的成長。讓閱讀成為習慣,讓習慣生成能力,讓能力涵養素養,讓素養成長品格,這不僅是語文的學科核心素養,也是閱讀的魅力。
閱讀力,筆者認為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想閱讀、想表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願望是最美的開端;二是能閱讀、能表達——生活是不竭的源泉,熱愛是綻放的凌霄;三是會閱讀,會表達——欣賞是最深的體悟,交流是最美的成長。
那麼,如何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持續性有效實踐,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毫無疑問,除卻課前針對性閱讀與課後拓展型閱讀以外,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閱讀力的主要陣地。在這裡,以《狐假虎威》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閱讀力培養方面的一些粗淺嘗試。
《狐假虎威》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簡單,對孩子們來說,幾乎耳熟能詳,但哲理深厚。辨析理解,便成為重中之重。如何實現學生對文本的深刻建構,恰如其分地閱讀,應該是必由之路。
一、激思啟達,點燃學生想閱讀、想表達的火焰
因為學生對故事本身是熟悉的,所以,教學中,我並不急於讓學生過早地接觸文本,而是通過巧妙的導語(在茂密的大森林裡,一隻老虎遇見了一隻狐狸,老虎不見狐狸尚罷,這一見,倒是惡從膽邊生、怒從心中來。不由分說,大吼一聲,就撲了上去……這是怎麼回事呢?),引出兩隻動物,即故事的主人公,狐狸與老虎,學生紛紛舉起了小手,急著表達他們的猜想。此時,我仍然沒有讓學生去做什麼,而是把想閱讀、想表達的能動之火再「火上加油」(它們之間曾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進一步把學生的猜想激發引導並規範到與文本相吻合的故事上來。此時的孩子們早已群情激動,按耐不住了。想閱讀、想表達的能動思維也便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始終不忘適時給這種能動性增柴加油,保持這種能動思維的連續性與持久性。在理解課題時,緊緊抓住一個「假」字啟發引導什麼是「假」、為什麼要「假」、怎樣「假」、「假」的結果如何?在文中緊緊抓住一個「騙」字引導為什麼要「騙」、怎樣「騙」、「騙」的結果又是怎樣?在拓展中緊緊抓住一個「恨」與一個「怕」字(老虎對狐狸的「恨」,狐狸對老虎可能報復的「怕」)去激發學生展開想像,激勵學生通過自主獨立讀、小組合作讀、角色表演讀、故事呈現讀等等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思考、去交流、去表達。從而使這種「想閱讀、想表達」的主觀能動性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健康的狀態。為引導學生快樂閱讀提供了強有力的能動保障。如果長期訓練,必將形成一種能力、一種習慣,並成為孩子終身成長的永動機。
二、激聽啟學,贈給學生能閱讀、能表達的鑰匙
閱讀與表達,是需要方法的。要想讓孩子們能閱讀、能表達,就要把閱讀與表達的鑰匙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贈」給學生。教學中,我不僅始終注重方法的滲透,而且非常注重及時引進有效的激勵性欣賞與激勵性評價機制——把老師對學生探究精神的欣賞通過飽含方法的激勵性評價「贈」給孩子們。不僅實現「能」,而且要充分保持「能」的連續性與持久性。
在《狐假虎威》的導課部分,對孩子們因導語激發的奇思妙想,我注重做到了「猜」中讀、「猜」中評、「猜」中賞,並激勵孩子們鑽進文本整體讀、反覆讀,從而在閱讀的印證中實現對故事的初步感知;在故事初建中,對孩子們心中的疑惑,不僅注重老師的引導讀、示範讀,而且注重教給孩子抓住描寫老虎將信將疑的神態詞、描寫狐狸步步設計的狡猾的心理詞等關鍵詞、句句審讀、抓住關鍵詞去表達;在故事深度建構中,不僅激勵引導孩子們自主獨立讀、小組合作讀、角色扮演讀、故事演繹讀,還在檢查閱讀效果中,進一步激發引導孩子們當小老師讀、在課後拓展應用中更鼓勵孩子面對家長讀、面對大眾讀、面對世界讀。而每一個環節都在欣賞性評價中「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譬如,當學生猜出老虎對狐狸的話其實是將信將疑時。我便會「贈」給孩子一句「你讀得真好!(豎大拇指)你把文字同你的心理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並且展開了合理的想像,你不知不覺就發明並應用了『想像讀』的方法,真聰明!後邊,還要用到這種方法,我想你一定會更好地自覺應用。」孩子對自己的積極思維不僅產生了自信,學到了方法,而且更增強了進一步應用方法的能動性,能閱讀、能表達就這樣在激賞中得到鞏固、得到延伸、得到升華。
三、激摩啟悟,提升學生會閱讀、會表達的能力
文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機械的閱讀,即使再多,其義也未必能夠自見。因此,閱讀力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想閱讀、想表達,能閱讀、能表達說的層面上,必須在「會閱讀、會表達」上再提升。這自然涉及到語感的體悟與訓練。
在《狐假虎威》閱讀教學中,為讓學生準確把握狐狸與老虎各自的心理活動,我採用多種方法實現學生對語感的準確把握。
一是在準確揣摩角色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去進行語感訓練。譬如,狐狸被老虎抓住之後,先是「眼珠子骨碌一轉」計上心來,然後就「扯著嗓子」,怎麼讀出狐狸的狡猾?這時,我積極引導學生抓住一個「轉」字、抓住一個「扯」字去揣摩、去體悟,然後啟發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做表情、邊重讀短讀一個「轉」字、重讀長讀一個「扯」字,從而把狐狸當時既心驚肉跳、又極力偽裝、更詭計多端的心理與形象展示出來了。
二是在把握角色特徵的基礎上去進行語感訓練。老虎是獸中之王,威風凜凜,虎嘯龍吟,聲音一定粗狂,狐狸弱小狡詐,詭計多端,聲音一定細膩。有了這樣的揣摩,在角色朗讀中學生自然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住了角色語調的高低粗細、強弱、快慢、輕重。準確語感的把握,為深入理解文本打下了堅實的閱讀基礎。
三是在整體建構的基礎上通過比較性欣賞去提升語感訓練。一方面我注重依照結構清晰、靈動跳躍的板書去讓學生回歸文本,再次體味故事的韻味,在角色演、角色讀中進一步揣摩語感、把握語感、讀出語感。課堂上孩子們特投入,那種準確表達的愉悅不僅有效鞏固了閱讀方法,更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自信。可謂一舉多得。另一方面在課外拓展中提出語感要求——把今天學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讀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小朋友們,並把他們的評價說給老師同學聽。語感的訓練從課堂延伸到了生活,閱讀能力得到了及時的鞏固和提升。
掩卷沉思,閱讀不易,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不易,科學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並成為終生學習的優秀習慣更難。但只要我們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腳踏實地地日積月累,日訓月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一定會從量的積累上升為質的成長。
(作者系長治市友誼小學教師)
【來源:長治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