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人民日報就「35歲現象」做了一篇報導上了熱搜,35歲意味著什麼?
35歲意味著,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信;
35歲意味著,哪怕你在BAT這類國內一流的大企業,也有被清理的風險;
35歲意味著,身體已經告別996式的工作了,熬夜也拼不過小年輕了。
我們今天探討這個大話題下面的一個小話題:中年女性的職場危機。
遇到職場年齡歧視的絕不僅僅是男性,女性往往在職場生存空間更加逼仄。對於女性職場人來說,「35歲危機」往往在30歲就提前到來。35歲對於職場女性意味著:面對企業招聘「鄙視鏈」、照顧家庭孩子的責任、年齡大的力不從心,會比男性嚴重得多,很多女性一旦結婚懷孕只能被迫辭職,不得已去做全職媽媽。
引發危機的,女性除了面對工作精力和新人競爭的問題,還有更讓人難以起齒的隱私:關於婚姻、生育,是每一個女性都無法逃離的職場生存選擇。
吳昕,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今年36歲一直單身,去年上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終身大事讓親友、粉絲們操碎了心。
她滿面愁容的說:「假設我現在找到一個人結婚,懷孕怎麼也得一年半。就是從懷孕到復出,如果我停下來這一年半,我是不是還能回來這個工作領域。一想就很焦慮,很恐慌。」
此時父親鏡頭裡正看著她,不免讓人心疼,明星的確比普通人擁有很多,同時付出的代價也更大,當個人問題與事業相衝突,面臨現實問題,跟普通的職場人沒有什麼分別。
大齡不敢結婚,懷孕不敢請假:回來位置被頂替,我該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幾個HR在微信群聊到這個話題,女性在社會競爭中的職場欺凌、卑微、不公平遭遇,讓人隱隱心痛,對話內容是這樣:
一個HR:「我們公司招聘,不標註「男生優先」,怕引起爭議,但是收到簡歷,直接按性別篩。女生的基本不看,尤其是25歲以上的女生,她們不是在生一胎的路上,就是在生二胎的路上」。
另一個HR:「我們公司還是會招女生,只是給女生的薪資會開得更低,特別是接近育齡的女生,底薪一再下降。不然就要白白承擔女員工生育期間幾年的薪資,公司會肉疼啊」!
Papi在最新節目中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她的一個老闆朋友,手下一個懷孕8個月的員工還在工作,她好奇提出自己的疑問,「你怎麼還不讓她休息啊?」
老闆說:"她走了就會有人頂上她的位置,那到時候她還回得來嗎?」
一句話說完,全場嘉賓都沉默了。簡直戳中了大部分女生的淚點,因為很多職場女性都有這樣的焦慮,她們很多已經在這個崗位上獲得了穩定的發展,一旦回家生孩子會被替代嗎?值不值得?還面臨與社會脫節,老公、婆婆還不一定能夠理解,就是這樣的矛盾激化才讓職場女性變得迷茫。
所以,沒有人敢停下來,沒有一個女人可以輕鬆克服這些困難。看起來,職場環境限制了準媽媽們的「生育自由」,而生了孩子的媽媽們幾乎失去自由。在現實的困境中,很多媽媽又窮又忙又焦慮,她們的無奈幾乎要溢滿每天的生活。
我們再來看看生孩子後的中年職場女性狀況。
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孩子: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女金剛」
領導又來催方案了,可是方案只完成一半;婆婆在家裡打來電話埋怨怎麼還不過去接孩子;老師通知明天開家長會;老公發微信說公司安排他出趟遠差;媽媽說爸爸身體不舒服在老家查不出來,讓帶去大醫院看看;這樣的焦灼旁人見不到,只有職場媽媽心裡最懂了。
職場媽媽的每天的生活場景就是這樣:早上起來做早飯,送孩子、上班、下班、輔導作業、整理家務,睡覺時通常都是十二點以後。顯然,職場女性要付出的太多了,而她們的幸福歸屬感,受工作與生活、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關系所影響,白天像個男人一樣去奮鬥、加班,回來還要面對孩子的作業。
家庭與工作無法平衡時,很多寶媽索性選做全職媽媽,其實回歸家庭根本就不敢歇著,因為伸手向上問老公要錢的感覺不好受。那些曾經對微商嗤之以鼻的中年女人,由於生活所迫,也幹起自己曾經鄙視的微商。每天都被打了雞血一樣,凌晨還在P圖發圈接單發貨,每每當我收到一長串翻不到頭的商品廣告,很想屏蔽但因為是朋友又怕被發現。
既然無法後退,那就鼓起勇氣向前,那怕是一步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Facebook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寫了一本廣受職場女性歡迎的書《向前一步》。
書中主要理念是鼓勵女性去更好的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女性要敢於做領導,要永遠保持積極的心態,追逐夢想,讓自己的聲音充分被親人、同事、僱主、社會聽到。
在這本書中,謝麗爾·桑德伯格介紹了一種現象「冒充者症候群」
有能力的人因自我懷疑而苦惱,這種現象有它的學名——「冒充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無論男女都容易出現這樣的症狀,但女性會更加嚴重,也會更多地受其限制。
如果讓一個女性解釋自己的成功,她一般會將成功歸因於外部因素:之所以表現得好是因為她們「真的非常努力工作」,「運氣不錯」,或「有別人的幫助」。而在解釋失敗時,當一個女性失敗時,她會相信是由於自己本身缺乏能力導致的。
苛待女性的不只是女性自己,周圍的同事和輿論也都急於將女性成就歸因於外部因素。事實證明,職場女性缺乏自信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謝麗爾·桑德伯格建議職場女性要具有相信自己,具有勇氣,先邁出一步:
1、勿讓性別年齡問題限制了你的勇氣擔當,不一定輸給男性
由於被社會角色、家庭角色壓的太重了,導致女性在職場上不敢賭,瞻前顧後,憂慮的太多。不願敢承擔在職場上的風險。但女性的優勢有時比男性考慮更周到,也很細緻,在出現不可預估的風險和困難的時候,你的擔當感很重要。如果你把自己定位與男性旗鼓相當的平等者,那就要共擔當,共進退。
2、「我不想成為老大,我只想做副手」對嗎?要敢於做領導,追逐夢想
對於許多女性來講,晉升可以,但是我不想做老大,做副手管一攤事可以,但是做老大管全局不行。尤其是做到中層之後的女性總是會面臨這樣的尷尬。
殊不知,這樣的思維才是女性晉升的最大障礙,對自己缺乏信心,還缺一點點野心。通常一個女性靠自己能力做到總監,成為CFO,影響職業生涯最大的難題並不是專業技能,同樣也不是行業認知,而是如何正視恐懼,突破自卑。 敢於做領導,追逐夢想,才是女性職場長勝者思維。
向前一步,具有勇氣,是向周邊的人證明自己。
那麼,繼續怎麼做呢?職場女性還需向時間證明自己。
經驗疊加、資源梳理、場景平衡、格式過渡
職場女性面臨30歲之後公司崗位調整,或是由於生育帶來不可避免的短暫缺席,導致再次重返職場可能會被邊緣化,職場轉崗、轉型、重新擇業等問題迫在眉睫。這些問題將影響你的職業後半生,必須慎重思考,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1、不輕易換行業,經驗疊加成為專才更穩妥
2019年12月6日IBM全球副總裁周憶作為成功女性,在 "三亞財經國際論壇"發表了自己對女性職場轉型的演講。
演講完,一個30歲女性提問周憶:「我是康奈爾大學法學院畢業,但畢業後沒有從事法律專業,而是從事投行工作,現在30歲生完孩子後,如何考慮工作?」
周憶說道:「如果我是你,可能會先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在這個人生的節點上還想做回法律?在你出校門的第一個工作,至少會影響你職場大概 10年。你的第一個工作,下一個,再下一個工作,基本上是在你第一個工作經驗上的疊加。你已經有了幾年投行的經驗,應該要想你的職場疊加,而不要打回原點,重新開始。」
職場女性的職業生涯在30歲左右容易被打斷,深耕一個行業、不輕易換行業、進行經驗疊加,成為一個專才,更容易讓中年女性職場再出發。
2、放棄「擁有一切」的想法、進行職業資源梳理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說道:
「擁有一切」也許是女人遭遇的最大陷阱。因為不管我們擁有什麼(不管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多麼感恩),沒有一個人能擁有她想要的一切。我們無法擁有一切,「擁有一切」這個概念公然地違背了經濟學的基本定律與常識。「擁有一切」這種已經過時的說法忽視了各種經濟關係的基礎——即「交換」的概念。
在創造價值這個層面上,年齡不是問題。中年女性要立足於現實的利益和價值,去尋求效果最大化的職業之路,而非為了錢、為了年齡的恐懼。這需要對自己的職業資源進行一次梳理,提供新的出路,用結果說話,結果決定位置。以下是用經濟學思維幫助梳理職業資源的方法步驟:
資源排序:針對職業特點,職業資源的內在需求,其優先級是不同的,將其排序如下:A 知識;B 能力;C 才幹;D 人脈;E 名聲;F 熱情。
理論背景高的科研職業:律師、醫生、大學教師、研發類職業(如精算)行業研究等;技能和才幹型職業:工程師、創意類職業、人機互動工程師、風險建模、操作類職業;講究人脈資源職業:銷售、私人銀行家、投資銀行、對公客戶經理、市場品牌、政府關係等講究個人品牌的職業:網紅、培訓師、諮詢師、演藝人士等。當寫下目標和資源屬性後,還需要了解企業或職業所需要的資源供給。我們要學會估值的方法來判斷自己的資源。
估值方法:用帳面估值法,對應我們的職業估值來看,聚焦2個問題: 你過去做成了什麼事?你能為企業或僱主帶來什麼?
聚焦細分:我們就好像那些被投的企業,站在企業的角度,更好地聚焦到細分的職業資源需求上去,對於中年職場女性來說,主要是下面2個:
3-5年經驗的估值,要關注:過往的業績、才幹、人脈、對新僱主的熱情和投入;8-10年經驗的估值,要留意:業績、人脈、口碑(名聲)的數據和事實。
3、事業與家庭的平衡法則:進行場景轉換
社會賦予女人各種責任,職場的、家庭的、社會的太多了,天生就要扮演妻子和母親,扮演女兒和閨蜜,有很多角色。與其談二者之間的平衡法則,不如談女性如何轉換二者場景,來得比較實際些。在工作時是業務能幹的女人,回到家裡別把這種感覺帶回去,趕緊切換成家庭裡的角色,就是一個妻子、母親、兒媳。
場景的切換,從下班回家的路上就開始了。家裡需要的是你的溫暖和擁抱,和你對家人無條件的支持。切換好場景,回歸女人本色後,你會覺得做飯是特別開心的事,和家人看電影是特別開心的事,和閨蜜逛街是特別開心的。
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伊萬卡是3個孩子的媽媽,她是模特、是女企業家、經商從政,身兼多職,她很反感被問及「如何保持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這類問題。原因是: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命題,是一個系統問題,最難的不是平衡,而是你通過決心和努力,讓家庭所有的人看到:你的價值不是在家庭裡做保姆,你是一個有更大價值的人。這個過程也許要一兩年,也許要更久,但當你證明了自己,你也就踏上了一條嶄新的路。
4、確定長遠和18個月短期目標,進行職場「方格架」式前進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談到女性的職場規劃,說道:
職業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豎梯。方格架能讓一個人擁有更多探索的可能。要爬到梯子的頂端只有一種方式,但要爬到方格架的頂端則會有很多方式。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夠走出一條時上時下、迂迴曲折甚至偶爾會誤入死胡同的獨特路線,才會為自我實現提供更好的機會。方格架可以為更多人提供更寬廣的視野,而不是只有那些站在最頂端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我建議大家應該同時確定兩種目標「長遠的夢想和「18個月」的短期目標。
心存一個長遠的夢想的確對中年職場女性是有幫助的。長遠的夢想並不一定要特別具體。但它應該能反映出一個人大致的工作方向,就像迷霧中的燈塔,雖然看得不是特別清楚,但是有指引方向作用,這是一種「模糊的正確」。
同時,建立一個短期「18個月目標」,可以從這兩方面加以考慮:
從「我和我的團隊能為公司做什麼」角度出發,設定一些具體目標。為自己設定更多有關新技能的學習目標。然後,我們可以進行職場「方格架」式前進:我們可能在某個序列裡前進幾步,然後平行換到另一個序列裡,中間也可能因為轉換而帶來短期波動。但只要趨勢正確,自己的需求明確化,那麼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的職場目標。
結語
女性步入中年後,將面臨職場和家庭雙重壓力的重大挑戰。同時,女性在面臨困境時,會天然地傾向於自我歸因,造成心理上極大的壓力、焦慮與自我懷疑。
所以,首先要:具有勇氣,向前一步。
然後,採取以下4個策略,穩步、持續繼續向前:
1、不輕易換行業,經驗疊加成為專才
2、放棄「擁有一切」的想法、進行職業資源梳理
3、場景轉換,平衡事業與家庭
4、確定長遠和18個月短期目標,進行職場「方格架」式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