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建設那麼多英文期刊,給誰看?

2020-12-09 小姐姐說教育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做《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意思是中國目前十分欠缺英文期刊,急需要大力發展英文期刊。

該文作者還對比了全世界各國SCI期刊的數量:

從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出,美國和英國毫無疑問是SCI期刊的巨頭,這跟這兩個國家都是英語為主有莫大關係。

再看看中國,只有不到美國十分之一的SCI期刊,說明中國國內確實缺乏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的科技雜誌,當然要看是和誰比了。

但是,是不是SCI期刊越多,就代表科技水平越發達呢?我看未必。

比如日本,也只有239家SCI期刊,但並不會影響日本在國際科技領域的巨頭地位。而中國雖然目前不能算在國際科技界有一席之地,但是最近10年的科技發展來看,在很多領域,中國正在趕超或者成為世界上那些真正的科技巨頭國家。

所以,不用發展英文期刊,而只要努力做好中文期刊,一樣可以促進科技的快速發展,因為現在中文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交流語言。

而那些宣稱SCI英文期刊數量不夠的專家們,顯然是對中文期刊的不自信,無非是希望國家多發點錢來建設更好的英文期刊,這樣才有機會躺著賺錢。

而最近各大高校的政策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個大學都要在中國中文期刊選擇合適的數量,作為職稱晉升、科技報獎的重要評價依據,這一政策目前雖然還沒有看到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中文期刊的發展將迎來大好前景。

我們希望外國人按照中文期刊的格式寫成中文論文,而不是中國人要按照外國人的意思寫英文論文,被外國人牽著鼻子走!

相關焦點

  • 中國需要約1000種英文期刊
    但要想成為全球第三,我們顯然需要出版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至於要不要「趕英超美」,那是另一個話題。從操作層面,建設1000種英文科技期刊可行嗎?大致的時間點?也有一種觀點,尤其是在中國科學界,傾向於只建設少量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即可,不需要很多相對低水平的期刊。有一個視角是,日本和俄羅斯的科研均相對發達,如果從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獲獎情況看更是如此,但日本和俄羅斯的科技期刊總量、其中的英文科技期刊量均不大。
  • 上海英文期刊: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國際傳播力逐步提升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日前對上海英文期刊的整體發展情況進行梳理與總結。近年來,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六部門組織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以及上海繁榮發展學術期刊政策的推動下,上海一批英文期刊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期刊核心競爭力與服務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 期刊洞見 | 寧筆: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也需要足夠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科技期刊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從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角度,中國也需要更多更強的科技期刊。據JCR 2018 版,擁有SCI期刊較多的國家和地區如表2所示。
  • 中國科協扶持英文期刊提供國內期刊影響力—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陳希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定了我國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科技強國的目標,提升我國科技期刊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也是題中之義」。
  • 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2018年6月22日,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科發基〔2018〕64號),提出到2020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經優化調整和新建,數量穩中有增,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已經有足夠多的實例表明,單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就可以支撐一種英文科技期刊。
  • 專稿 | 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目前,中國只有科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擁有英文期刊分別達幾十種,與全球知名學術出版商差距較大。1.3  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也需要足夠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科技期刊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從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角度,中國也需要更多更強的科技期刊。
  • 專稿|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目前,中國只有科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擁有英文期刊分別達幾十種,與全球知名學術出版商差距較大。1.3  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也需要足夠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科技期刊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從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角度,中國也需要更多更強的科技期刊。
  • 用英文期刊打開世界看中國的窗口
    鑑於此,在中科院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大力支持下,該所與科學出版社合作創辦英文期刊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科學技術史》;CAHST),以促進科技史學科的發展,提升中國科技史學術成果的國際影響力。日前,創刊號已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主要聚焦於中國古代科技史,所刊載的論文結合了文獻研究與考古研究。
  • 劍橋大學初大平:中國辦英文期刊可吸引國際交流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10月26日訊(記者 李方 楊秀峰) 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近日在武漢舉行,劍橋大學先進光電中心主任初大平在會上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表示,現階段國際科技交流的語言是英語,如果中國可以出一些英文期刊,有助於現階段科技交流。
  • 中國電科院英文學術期刊被SCI收錄
    中國電科院英文學術期刊被SCI收錄 作者:宋鼎 張東嶽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8-11-28 11月23日獲悉,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承辦的英文學術期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與能源系統學報(英文)》(《CSEE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雖然國內國外對曹原的研究讚譽如潮,但還是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是中國人曹原的科研論文,非要去英文期刊發表文章?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有含金量,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問題,了解一下為什麼中國人的論文,以發表在英文期刊上為榮。
  • 英文期刊發表論文的一些經驗
    一、選題我一直反對搞中譯英,不僅因為這樣的英文版本會語言讀起來非常彆扭,還因為這會大大局限選題。崇洋媚外自然不對,但區分中英文期刊的選題要求還是必要的。特別是,如果作者主動選擇發表英文論文,那就應該按照英文期刊的選題規範來進行。中國問題研究在英文期刊是不是受到歧視?這是很多人關心、也有爭議的問題。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推介:Engineering
    「解釋世界」,那麼中國期刊《Engineering》就是「改變世界」。《Engineering》 是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於2015年共同主辦的中英雙語月刊,承載著中國工程院發揮最高學術機構學術引領作用的使命,從創刊開始就定位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綜合性工程類權威期刊。
  • 推進一流期刊,使中國科技期刊「燭光」變「曙光」
    9月25日,在杭州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中南大學副校長周科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羅喜勝圍繞高校辦刊,從高校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策制定、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國際化之路等方面,與參會嘉賓進行探討、對話、爭鳴。
  • 最後6小時 | 英語學習方法那麼多,為什麼要讀商業英文期刊?
    商業知識&商業英文,同時get✔️!「商業英文期刊」第二季第三期報名倒計時6小時!時間有限,馬上搶位從小學到畢業,我們的英語學習時間已長達10餘年,但成果卻差強人意。尤其是面對讓人頭疼的英文閱讀理解!
  • 最後24小時 | 英語學習方法那麼多,為什麼要讀商業英文期刊?
    商業知識&商業英文,同時get✔️!「商業英文期刊」第二季第三期報名倒計時24小時!尤其是面對讓人頭疼的英文閱讀理解!即使知道單詞大意,全文讀下來也是一臉懵逼。而現在,無論是大學英語四六級還是考研英語,閱讀理解都被《經濟學人》等商業英文期刊給佔領了,這無疑又加大了考試難度。閱讀「商業英文期刊」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優點?小灶君給你一一道來。 1.
  • 研究與教育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構建
    國際話語權的爭奪需落腳於學術期刊的辦刊理念與方式[6]。理念先行,才能引領發展,辦刊人應高度重視國際學術話語權視角下的辦刊理念的更新、辦刊思路的調整、辦刊方式的創新。圍繞建立國際學術話語權,定位於「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不僅要努力打造優秀成果的交流平臺,減少優秀稿源外流,更要成為中國文化成果走出去的重要途徑,推動我國從科技文化大國向科技文化強國轉變。
  • 英文學術期刊JEMDC創刊 探索醫學應急管理學建設
    7月17日,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Communications(《應急管理與減災傳播》雜誌,JEMDC)編輯部揭牌成立,這是由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品牌「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聯合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雙世出版公司共同發起創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資助期刊特徵分析
    這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有哪些內外部特徵?基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展開了下面的研究。入選期刊包括領軍期刊22種、重點期刊29種、梯隊期刊199種(包括英文期刊99種、中文基礎研究類期刊68種、中文工程技術類期刊27種、中文科學普及類期刊5種)、高起點新刊30種。領軍期刊、重點期刊、高起點新刊均為英文期刊,梯隊期刊中的英文期刊佔比約一半。對比項目申報與資助比例,英文期刊的資助率要遠高於中文期刊。
  • 海歸博士的英文期刊發表技巧
    當你查看提交系統,發現論文已經派給匿名評審了,那麼恭喜你,說明你的文章已經滿足主編的偏好,此時,文章是否能被錄用就需要看匿名評審人的意見了。在這個階段,一般是4-6周,當然也有期刊可能會持續2-3個月,超過6周後,你可以同助理編輯聯繫,詢問自己文章的評閱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