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瀾傳:孩子的東西被搶了,父母要幫著「搶」回來!

2021-02-21 VIPKID家長V課堂

   

近日由吳謹言主演的《皓瀾傳》又火了。

最吸引我的是,皓瀾對嬴政的教育理念:「孩子不願意的堅決說不,尊重孩子的決定」。

尤其是皓瀾在處理孩子東西被搶的時候,給我們提供了教科書式的方法。

我的就是我的:東西被搶時要據理力爭

生活中孩子的東西被搶,時有發生。看似一件小事,考驗的是家長的處事水準和人生態度,影響著孩子的人生格局。

《皓瀾傳》中有一段是,在花園閒逛的太后看到嬴政和成蛟兩人為一個弓箭起爭執,拿出長輩的姿勢,執意讓嬴政把弓箭讓給成蛟。

最初的理由就是成蛟又小又弱,嬴政應該讓著成蛟。

沒想到,嬴政根本就不買她的帳,說這是自己的父親給的心愛之物,自己要好好珍惜。

嬴政的不合作惹惱了太后,說嬴政是一個不知「孝悌友愛」的孩子,下令手下人從嬴政手中強奪弓箭給成蛟。

讓人驚呆的是,嬴政寧可玉碎不可瓦全,「啪」地摔碎了弓箭,吼道:這是我的!誰也不能搶!

太后怒不可遏,贏政眼看就要受到責罵了。然而,皓瀾一出面,局勢頓時出現了逆轉。她沒有因為太后生氣訓斥贏政,而是先護住了孩子。

大家的情緒稍微緩和一下後,皓瀾拿太后喜歡的碧玉簪問太后:您是否願意把自己的心愛之物讓給他人?太后不知是計。惱怒地說:當然不願意。這正好給皓瀾抓住了把柄,她輕描淡寫地說:「大人都不願意將自己的心愛之物送給他人,何況一個孩子呢?」

太后無言以對,自知剛才的處理不當。

回過頭來,她又柔聲安撫成蛟:想要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商量,徵得別人的同意才行,不能硬搶。

整個過程皓瀾處理得有理、有據、有節。

東西被無故搶奪時,要搶回來,皓瀾的教育對贏政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此硬核的母親才能培養出傲視群雄的人物。也難怪有網友讚嘆,這樣的母親教出了最靚的仔!

遊戲有規則:弄壞了可以賠,但不能要我的

孩子雖然小,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什麼都不懂。遊戲有規則,入戲需遵守。

當孩子被人無理要求「做出讓步」時,父母的表現非常關鍵。

我朋友的孩子。5歲時和小朋友玩賽車,把一個叫南南的小朋友的賽車給撞壞了。南南和他姥姥拿著被撞壞的賽車來朋友家索賠。

看到南南的姥姥面有怒容,朋友好聲安慰表示會給一個好答覆。

在了解事情後,朋友為了雙方面子好看不把事情鬧僵,拿出和賽車等價的錢讓南南再買一個新的。

哪知南南不答應,還扯起嗓子開哭,非要兒子那輛不行,說是動力足,跑得快。

令人不解的是,南南的姥姥也在旁邊碎碎叨叨著:南南就看好了你家孩子手裡的那個,把它給了就完事了。

看著這一老一小,朋友無奈地讓兒子把車趕緊給南南,息事寧人。

兒子卻不幹了,堅決不給。還說,自己的賽車讓小朋友撞壞了好幾輛,也沒找個人賠。賽車質量有好有壞,玩壞了都要對方賠,誰再和你玩兒。

其實,兒子說得不錯,也確實是這麼個理兒。

兒子還教育大人說:「玩遊戲有規則,自己的質量不好就來要別人的,就是耍賴。」

大人以為孩子小不懂道理,其實是大人自己裝作不懂而已。

《兒童行為心理學》一書中寫到:父母不應強制孩子把東西「禮讓」給別人。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願地禮讓,孩子會覺得,不僅是小朋友,就連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搶走他的東西,會加強他對東西的佔有欲。

時至今日,朋友說:「孩子當年那句話讓他思考了很久。他很慶幸當年自己沒有強行逼兒子讓出心愛之物,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和定力。」

世間任何事包孩子玩的遊戲,上天都提前定好了規則。

孩子守規則,大人更應該從修好自身做起。


不給孩子貼標籤:一件小事,不能說明道理問題

人常說,每個成功的孩子背後站著一個優秀的家長,每個熊孩子的身上都有熊家長的影子。熊孩子不可怕,可氣的是熊家長。

知乎上有個媽媽一針見血地擊潰了熊孩子和熊家長。

有個小女孩蹲在沙灘上用一個小鏟子鏟沙堆房子,玩得正起勁。

過來一個男孩喜歡上了小女孩手中的鏟子。男孩媽媽直接走過來要小女孩的鏟子給自己兒子玩一會兒,女孩看著一對陌生人,把拿鏟子的小手放在背後。

媽媽對男孩說:這個小姐姐真小氣,咱不和她玩兒,去問問那邊的小哥哥。

坐在旁邊的女孩媽媽不愛聽了,站起來向男孩媽媽借200元錢。在男孩媽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女孩媽媽拉起女孩的手說:咱們走,離開這小氣的阿姨。

反應過來之後,男孩的媽媽紅了臉。

就像《皓瀾傳》中,嬴政沒有按照太后要求把自己的弓箭給成蛟,被冠上不「孝悌友愛」的標籤,被太后收拾。

皓瀾告訴太后說,我的孩子,自己教育。

女孩媽媽及時的懟,保護了女孩的心理不受傷害。小孩子不借給別人東西是孩子的本能反應,不是道德問題

大人不要小題大做。

孩子的行為不能以善惡來定義。大人不能以自己的是非觀念、評價標準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因為你的是非標準不一定正確。

你要等一會兒,我先來

曾經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生活在德國的中國媽媽領孩子坐鞦韆的事。

媽媽帶孩子在廣場玩,孩子想做鞦韆,沒有空餘的,孩子就安靜地在旁邊等。

直到15分鐘後才有孩子倒下來的空位。女兒剛坐下來一回兒,來了兩個十多歲的少女。

其中一個問,是否可以讓給自己坐一會兒。媽媽看著自己的孩子剛坐上有兩三分鐘,本不想讓。

出於少女友好的態度,媽媽不顧孩子的意願,讓自己的孩子下來倒給對方坐。

孩子十分不願意,撇著嘴想哭,還是被媽媽拉去玩其他項目了。

接下來的幾天,孩子一直都悶悶不樂的。原來,孩子覺得媽媽不講理,一點也不愛自己。本來自己等了好久才等到的,卻被別人搶了去。

心理學專家李群峰在《兒童行為心理學》中(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說:「孩子的東西被強行奪走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思維定式,致使其變得越來越懦弱,漸漸地就會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會拒絕的性格。」

事後媽媽說,自己以後不會在那樣對待女兒了,孩子也是經過先來後到才等到的。不能因為別人在等就強行讓孩子讓給別人。

而另一邊,一位德國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德國爸爸是這樣說的,「你要等一會兒,我們先來」。

德國爸爸「不大方」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了有秩序下的利好,孩子玩的也有時間分寸,不拖佔。

先來後到,排隊有序。在公共場所,禮讓是一種美德,但也要讓孩子享受到有秩序帶來的利好。當利好長期被冠以美德的禮讓,孩子會抱以委屈不是快樂。

一位北大老教授講道:聰明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他「謀生」,更重要的是改變他的缺陷,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我們是聽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接受的教育是,成全別人是一種美德。

我們的「禮讓」通常是父母教育應該這樣做而不是出自內心的自願。

我們在成全別人的時候也需要他人來成全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要孩子分享的同時,首先要對自己好,只有自己好了才能再去愛別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東西被搶了要搶回來,不能慫
    孩子東西被搶了這幾天小區似乎恢復了活力,已經見到不少孩子跑來跑去,追著玩,雖然戴著口罩,但也別有活力。一個2歲多的小女娃,手上拿著一朵大紅花,開心地嗅著春天的味道。突然一個大點的孩子湊了過來,盯著花看了一下,一手就把花搶了過來。小女娃頓時愣住了。
  • 孩子東西被搶,請記得一定要幫他拿回來
    每當妹妹去搶哥哥的玩具,亂動哥哥的東西,哥哥不樂意的話,媽媽都會教育他:    妹妹那麼小,你要讓著她呀。    不能打妹妹!打人不是好孩子。    這個玩具妹妹只是玩一下下,馬上就還你,你要做個愛分享的好孩子啊!
  • 孩子玩具被搶,教他謙讓還是幫搶回?聰明父母讓孩子更有主見
    在現實生活中,寶媽寶爸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自家娃心愛的玩具突然被其他小朋友給搶走了,孩子哭得稀裡譁啦的,做父母的非常心疼,但是卻不知道是否該插手孩子之間的事情。孩子玩具被搶,教他謙讓還是幫搶回?小何是一位年輕的寶媽,生下女兒的時候才二十幾歲,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是十分欣慰。
  •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幫ta搶回來
    軒軒去搶,搶不過就咧嘴哭,奶奶立刻安慰說:「沒事沒事,就是一根枯樹叉兒,姐姐拿過去玩一下,大方點兒啊!」奶奶礙於情面,同時也是覺得一根樹枝的確太微不足道,於是忙著安慰自家孫子,去地上重新又撿了一根樹枝遞給軒軒。然而看著奶奶手裡的樹枝,軒軒搖頭,他只想要被奪走的那一根。
  • 若孩子的玩具被搶,教孩子「搶」回來還是不管?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導讀:若孩子的玩具被搶,教孩子「搶」回來還是不管?智慧父母這樣處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若孩子的玩具被搶,教孩子「搶」回來還是不管?智慧父母這樣處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的東西被搶時,家長這句不經意的話,影響孩子的一生
    好友佳佳最近很困惑,帶寶寶出去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孩子們一起互相爭搶玩具的情況,寶寶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的時候,總是委屈巴巴的看著她說:「媽媽,我的玩具被搶走了」,這個時候她就會很糾結:教孩子搶回來吧,怕別人說小氣,又擔心孩子搶不過;不教孩子搶吧,又擔心孩子受委屈,以後不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佳佳說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孩子的東西被搶,別強迫孩子謙讓,媽媽應該告訴孩子這幾句話
    媽媽強迫孩子謙讓大多數的媽媽在孩子的玩具被搶之後,因為顧忌面子,或者假裝的謙讓,亦或是自身的膽小都不願意幫孩子去把玩具要回來,並且還會一本正經的勸自己家的孩子要大度,殊不知這種做法影響孩子的一生。小孩子看著阿姨一臉嚴肅的樣子,一旁的媽媽很尷尬,直接讓孩子將刮沙子的工具給了明明。然後媽媽就帶著孩子一臉不開心的離開了。東西要回來之後媽媽對明明說,下次一定要學會自己保護好自己的東西,畢竟媽媽不能幫你一輩子,明明聽到後點了點頭。
  • 孩子玩具被搶,父母該怎麼辦?
    一群孩子玩過家家別的孩子搶走了你家寶貝心愛的玩具寶貝哇哇大哭這時,你是應該教孩子「大度和諧」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對方玩還是逼著孩子搶回來甚至是自己出手幫孩子1 到底該如何處理其實,父母替孩子維護邊界,孩子才會懂得「我不可以隨便被侵入」。孩子生命中的那些「重要的人」如何對待孩子,將來這個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這幾乎是個不變的真理。
  • 寶寶玩具被搶後,只知道哭,要教他搶回來嗎?
    有時玩具被搶走,雖然很難過,哭得很委屈,但也只是哭不會去搶回來。我有點擔心她委屈了自己,要不要教育她進取霸道一些,想要就去搶回來,更加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個重要標誌是物權意識萌芽,被搶玩具會難過哭,更直接的本能反應是呆住,或逃避,而不是搶回來。為什麼呢?因為搶回來是基於一個基本社交原則:沒經別人允許不能拿別人東西。也就是說,孩子只是產生了感受,並沒有判斷對錯,於是就沒有決定怎麼做的行為,只是哭。而到2歲-2.5歲孩子才真正進入同伴交往的敏感期。這個時候,才會逐漸用理性大腦認知和學習到社交原則和規則。
  • 孩子玩具被搶,直接搶回來?不!聰明的家長會這麼做
    導讀:孩子玩具被搶,直接搶回來?不!聰明的家長會這麼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玩具被搶,直接搶回來?不!聰明的家長會這麼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超市旁邊有一個免費的娛樂區。
  • 孩子被搶東西後有這種表現,說明他有魄力,未來有成為領導的潛質
    新學期剛開學沒幾天,樂樂回家就告訴媽媽,同桌這兩天總是拿自己的鉛筆用,又不還回來,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倩倩想了想對樂樂說:「同學拿你的東西,可能是因為他自己沒用的,我們不用太計較,要做大氣的男孩子。」樂樂點了點頭答應了。可是,接下來的幾天,倩倩發現鉛筆總會少了一兩隻,於是詢問孩子,樂樂支支吾吾地說被幾個同學搶去了。於是,倩倩要求孩子守好自己的物品,不要再被同學搶了。
  • 孩子的玩具被搶,是教孩子分享還是搶回來,聰明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當別的孩子來搶自家孩子玩具時,媽媽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呢?A媽媽立刻去把兩個孩子分開,並對自己的孩子說:「玩具要跟小朋友分享的,你這樣太小氣了。」然後,不管自家的孩子的淚痕還在臉上,就把玩具徑直給了另外一個孩子玩。B媽媽嘴上一邊說:「沒關係的,給小哥哥玩一下,玩具是要分享的。」可手卻一直在掰開另一個小朋友的手指,讓玩具回到了自家孩子手中。
  • 孩子的玩具經常被搶,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才好?
    孩子的玩具經常被搶,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才好?是教孩子「大度和諧」,還是逼著孩子搶回來,甚至是自己出手幫孩子?我們來聽一位媽媽的見解。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思考。有些父母喜歡做老好人,或者害怕與他人產生衝突,又或者擔心孩子將來變得自私、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從而說服甚至強迫孩子與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這其實是一種剝削。經常受剝削的孩子會有一種無力感,覺得自己的東西自己說了不算,長此以往,他們會拒絕「好」東西,並認為自己配不上。
  • 小吳帶你了解:孩子玩具被搶,父母該怎麼教育?
    孩子的玩具經常被搶,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才好?是教孩子「大度和諧」,還是逼著孩子搶回來,乃至是自己出手幫孩子?​咱們來聽小吳的見解。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我們的考慮。她說:我方才看見你處理搶玩具這個事,方法挺好的,其實我也應該那麼做,但我就怕他人說孩子小氣、自私!我愣了一下,想起我家大女兒小的時分,我如同也有這樣的感覺,但後來我知道,那是非常不必要的憂慮。孩子被搶了玩具,委屈、哭鬧是再正常不過的表現,這不是自私或小氣,而是在表達自我鴻溝被侵入的不滿。
  • 孩子東西被搶後幾種表現,暗示日後發展大不同,看看你家娃是哪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做到這樣,當上述的事件發生時,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哦!孩子東西被搶後這幾種表現,暗示日後發展大不同表現一:東西被搶放聲大哭有不少孩子當東西被搶時,第一反應就是哭,這其實是孩子膽小的表現。
  • 那個內向愛哭的孩子,終於敢把被別人搶走的玩具搶回來了
    孩子玩具被搶,作為家長是應該息事寧人,還是幫孩子「搶」回來呢?關於在外被搶東西這個問題,估計每個孩子都遇到過,內向的孩子遇到往往都是一臉懵,不吭聲地忍下來。遇上這種問題,有的家長選擇息事寧人,有的家長則在糾結是引導孩子自己拿回來,還是他們幫忙出手拿回來。當你遇到這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呢?1當孩子東西被搶顧面子還是孩子?
  • 自家娃的東西被搶了,是強迫他謙讓還是給他搶回來?可別做錯了
    03孩子的東西被搶,讓他謙讓,還是讓他搶回來呢?這個問題真的有點棘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孩子年紀小,在四五歲以下,那麼確實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去謙讓。但與此同時,也不支持家長跟孩子一起,去把東西搶回來。
  • 「媽媽,他搶了我的玩具」:孩子玩具被搶時,你的做法影響他一生
    孩子的玩具被搶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因為面子問題可能大多數家長會說:「沒關係,給她玩吧。」也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害怕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可能也會對孩子說:「哭什麼哭,你玩具被搶了,你就自己搶回來就好了,哭有什麼用。」還有些家長可能又比較心疼孩子直接幫孩子把玩具搶回來。這三種做法,無論是哪一種做法都是不太妥的。
  •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搶回來?
    如何避免小孩之間互相搶奪東西,是孩子開始社交必學的第一步。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會忽視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我要告訴我媽。」這時,阿朵的兒子走過去拍拍女孩的肩膀,對另一個男孩說:「媽媽說搶玩具是不對的。我們不能隨便搶別人的玩具。如果想玩,要問她的。」「可是......我想玩。」男孩緊緊地抱著娃娃,生怕被搶了。
  • 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所以,孩子喜歡搶東西,絕不是家長們擔心的品質問題,而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自然發生的情況。只不過,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搶東西是不對的,不管孩子有怎樣的初衷,我們都得糾正他們的這種行為。 下面就與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克制這個不受歡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