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舞臺引來百老匯巨頭 市民將"零時差"欣賞百老匯戲劇

2020-12-17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30日消息:上海自貿區文化服務領域的開放像塊「磁鐵」,吸引來海外「巨石」。美國百老匯知名演藝經紀機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日前在自貿區註冊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

  借力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倪德倫已計劃在滬運營管理四至五家2000座左右的劇院,與更多國內演藝製作企業攜手合作,期待共同將申城打造成為未來的「東方百老匯」,而市民也將有更多機會「零時差」欣賞到來自美國百老匯的精彩戲劇。

  文化服務開放吸引「嘗鮮者」

  「允許外商獨資成立演出經紀機構,為上海市提供服務」——這是自貿區先行先試,開放文化市場的一大具體舉措。準入「門檻」一降低,不少全球知名企業紛紛拋出「橄欖枝」。就在上月底,倪德倫成功拿到首張外商獨資營業執照,入駐外高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無論是知名度、運營實力,還是國際渠道資源,倪德倫都是百老匯當之無愧的「大佬」。作為世界上最大現場演出娛樂公司之一,倪德倫家族的劇院經營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經營,其專業經驗涵蓋劇院管理和經營領域,幾乎涵蓋票務、管理、經營、推廣、營銷和廣告等現場娛樂業的全產業鏈。

  在美國紐約,百老匯大道與第七大道交匯形成的時報廣場,周邊41街至52街最多一公裡距離的12個街區集中了38座劇院,這就是人們一般意義上認識的百老匯。今天的百老匯其實已不是一條大街或幾家劇院,而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音樂劇演藝和商業體系,包含內容的創新、劇院的管理和資本的融合,這也是百老匯大街上製作方與資本不斷磨合和滲透的結果。

  在2007年,倪德倫選擇在華成立合資公司,「試水」中國市場。倪德倫副總裁馬敏輝說,「當時,我們以為只要把原汁原味的百老匯劇目搬過來,就能在國內多個城市形成足夠的市場。但事實證明,這些壓縮後的『巡演版』反響都不如預期。」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倪德倫對海外投資更加謹慎,馬敏輝表示,「但我們也強烈感受到中國市場不斷在變化,會有越來越多不可錯過的機會,所以現在我們選擇從上海自貿區內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再次出發。」

  藉助自貿區建立「雙向平臺」

  馬敏輝告訴記者,百老匯不僅是個地名,還是一個產業。相關研究顯示,百老匯的戲劇產業可以形成「1比7」的帶動效應,即1張門票直接拉動餐飲、娛樂以及購物等7倍的各種消費。

  百老匯的盈利法則只有一個,就是儘可能多地持續上演。只有當演出場次達到一定數量時,製作人才有錢可賺,當演出場次超過500場時,每多演一場都將給投資人和製作人帶來豐厚利潤。「在百老匯,一部劇只有演滿6個月才能收回成本,如果上座率連續兩周低於80%,立即會被下檔。」

  「目前,倪德倫在百老匯擁有9家劇院,保持著近100%的上座率,同時還經營和管理著倫敦、舊金山、芝加哥等城市的數十家劇院。《劇院魅影》《獅子王》《魔法女巫》等眾多耳熟能詳的百老匯劇目都在倪德倫遍布全球的劇院裡上演,每年吸引觀眾將近600萬人次。」馬敏輝告訴記者,此次藉助上海自貿區平臺,公司將加速開拓在中國的文化演藝服務領域業務,同時帶動發掘更多國內優秀演藝節目進入全球市場。

  「我們將在自貿區打造走出去和走進來的雙向平臺,不但要引入國際上最知名的戲劇,還會藉助自己在海外成熟的推廣、運營經驗,把中國優秀的節目送出去。藉助自貿區保稅倉儲的便利,我們可以在此建立大型的製作中心,製作改編一些充分運用中國元素,又更適合國際觀眾欣賞的劇目。」他說。

  在上海造東八時區「百老匯」

  在美洲與歐洲時區,紐約和倫敦憑藉金融業、文化業成為全球公認的中心城市,而在亞洲區域「領頭」的中心城市正呼之欲出。「在東八時區打造一個亞太地區的『百老匯』,上海這座城市無疑最具潛力。」面對中國市場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倪德倫對於在上海的發展充滿信心。

  據介紹,倪德倫預計首期將在華投入數十億美元,先運營管理四五家2000至2500座的劇院。「我們正在與國內許多製作公司、劇院接洽,藉助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在文化產業中大展拳腳。」馬敏輝表示,未來全球最優秀的戲劇有望在紐約、倫敦、上海三個重要時區實現「零時差」同步上演。

  當然,戲劇文化市場要火起來,與城市整體的文化氛圍、文化政策息息相關,離不開場地的建設、演藝人員的集聚、觀眾習慣的培養。目前,倪德倫的教育培訓平臺也在抓緊籌備,將與國內外知名大學一起合作培養文化管理人才,同時大力投入培育更多演藝人才,「音樂劇演員除了能唱、能跳,還要會演,目前國內缺的正是這樣的全能型演員。」馬敏輝認為。

相關焦點

  • 百老匯現象級音樂劇《來自遠方》即將首度「零時差」登陸中國
    兩位創作者採集了近16000個真實故事,將那次驚心動魄又溫暖動人的事件經過創造性地融入到這部100分鐘的音樂劇中,他們也因此收穫了託尼獎和葛萊美獎提名。在整部作品中,12位演員巧妙地完成了包含24個主要角色在內的共90個形象各異的人物,節奏緊湊流暢,酣暢淋漓。2017年初登百老匯後,迅速刷新各項票房紀錄,成為了百老匯當之無愧的現象級新作。
  • 與紐約「零時差」看戲,百老匯音樂劇《長靴皇后》原味來上海
    六項託尼獎、三項奧利弗獎、一項葛萊美獎……《長靴皇后》是音樂劇史上少有的將這三大獎項拿齊的「大滿貫」音樂劇。自今年年初公布引進中國的消息,《長靴皇后》便引發各界關注。5月28日,兩位主演約書亞·班克斯、蘭斯·博德倫特來上海為演出造勢,當他們踏著明晃晃的長筒紅靴打卡外灘、百樂門等上海地標時,瞬時引來各路群眾圍觀。7月,《長靴皇后》百老匯巡演版的原班人馬將首度亮相中國,上海文化廣場更是巡演第一站。
  • 《哈姆雷特》等14部國際戲劇登陸深圳百老匯螢屏
    深圳新聞網8月17日訊  如今,戲劇愛好者也能在電影院欣賞佳片了。8月16日,第三屆國際戲劇影像展深圳站在深圳百老匯電影中心開幕。據悉,截至27日,深圳市民可陸續欣賞14部來自全球的優質戲劇,其中不乏「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哈姆雷特》、「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的《李爾王》等口碑爆棚的佳片。
  • 錢德拉-威爾森暫離《格蕾》加盟百老匯(圖)
    錢德拉-威爾森暫離《格蕾》加盟百老匯(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錢德拉·威爾森(ChandraWilson)將脫下白大褂暫離《實習醫生格蕾》(Grey'sAnatomy)劇組,因為她準備要加盟歌劇團,在百老匯上演為期四周的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
  • 《華聲視點》文章:音樂劇《貓》百老匯
    倫敦的舞臺和百老匯的舞臺有所不同。倫敦舞臺是一個簡單寫實的垃圾堆。百老匯版的《貓》的背景則色彩豐富、富有創意。整個冬季花園禮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舞檯燈光奇特,觀眾被籠罩在從垃圾發射出來的燈光中。屋頂很低,好像是一個光線變化不斷的天棚,象徵著貓的眼睛和星星。  《貓》的音樂作者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是英國的音樂劇大師。
  • 講述「9·12」的故事 百老匯音樂劇《來自遠方》將登陸中國
    百老匯近年最重磅音樂劇之一《來自遠方》(COME FROM AWAY)即將於2020年登陸中國,這也將是該現象級作品首次空降非英語區國家。2020年4月23日-26日,《來自遠方》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隨後將赴南京、上海等城市展開巡演。
  • 中文演繹百老匯經典 年度最萌音樂劇《音樂之聲》將登冰城舞臺
    本次中文版《音樂之聲》的導演是美國百老匯著名戲劇導演約瑟夫·格雷夫斯,他是莎士比亞戲劇專家,任北京大學外國戲劇與電影研究所藝術總監。他導演的話劇、歌劇和音樂劇都曾作為重點劇目登上西方舞臺,遍布英美的地方劇院以及莎士比亞戲劇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擔任劇本翻譯、歌詞譯配的是程何。她長期從事大型音樂劇的歌詞譯配工作,主導或參與過國內至今本土化的所有百老匯大型音樂劇的歌詞譯配,曾與譯配大師薛範合作並受其指導,擁有國內領先的音樂劇本地化經驗,譯配作品包括音樂劇《媽媽咪呀!》《貓》《我,堂吉訶德》《一步登天》《Q大道》等。
  • 中國原創音樂劇首次向百老匯輸出版權
    作為該劇目的出品方,上海恆源祥戲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忠偉與美國倪德倫寰球娛樂公司執行總裁羅伯特·倪德倫在現場正式籤署了《原創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SHIMMER)合作諒解備忘錄》。據悉,這是中國原創音樂劇第一次向百老匯輸出版權,並將首次實現中國原創音樂劇在百老匯的駐場演出。
  • "百老匯風情"露天音樂會 經典劇目超炫舞臺搶眼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董麗)以往只在影片中聽到的百老匯經典曲目,今晚真切地迴響在海澱公園。海澱區委宣傳部、海澱區文化委員會、海澱區市政園林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海澱公園露天音樂會之「百老匯風情」歌舞精選晚會於7月25日火熱上演。
  • 中國百老匯公司成立 將打造周杰倫作品音樂劇
    公司董事長鍾麗芳女士、執行總裁馬克·羅素先生,執行董事西蒙·吉娜特女士、許東升先生、許東棋先生共同出席了公司啟動儀式並表示:「中國百老匯娛樂將與世界接軌,在大中華地區打造一個全新的娛樂產業王國,包括投資製作由美國百老匯團隊親自打造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引入紐約、倫敦最受歡迎的身歷其境劇院,未來還將與歐洲最大的劇院管理公司及好萊塢知名娛樂品牌聯手製作不一樣的全新大型舞臺演出,以及在中國本土開展長期的演藝行業人才培養計劃
  • 「霸屏」百老匯《芝加哥》拿獎無數
    「霸屏」百老匯 《芝加哥》拿獎無數  無論來自哪裡的遊客,不管他喜歡或不喜歡藝術,到紐約旅遊,有兩個地方是必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百老匯。前者是視覺藝術的殿堂,後者是視聽藝術的盛宴。  對於紐約來說,百老匯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地方。這裡匯聚了全世界最賣座的商業戲劇,也聚集了最多最好的戲劇人才。
  • 音樂劇——當百老匯遇上好萊塢
    音樂劇融戲劇、音樂、歌舞為一體,富於幽默情趣和戲劇色彩,因此,它一般都滿通俗的,情節緊湊,同時結合音樂表達情緒,娛樂效果非常好。而百老匯為啥會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呢?嚴格來說其實很多音樂劇的原著來源於歐洲,尤其是英國法國的經典改編作品非常多,卻偏偏讓一條美國的街道聲名鵲起。因為那裡的演出最頻繁最密集。
  • 年終值得期待的重量級百老匯音樂劇,除了《澤西男孩》還有哪些?
    像「好萊塢」與美國電影的關係一樣,一提起「百老匯」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美國戲劇。其實「百老匯」這個名字來源於紐約一條南北向貫穿曼哈頓的主路「Broadway」大道的音譯。在這條大街上,主要指從第六大道起,到第八大道間的區域,正是美國戲劇業的心臟,聚集了 40 家左右的百老匯劇院,上演著最高水準的著名劇目。
  • 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為何長盛不衰
    原標題: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為何長盛不衰   原標題:一億美元再創演出季票房新高   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為何長盛不衰   不久前,《紐約時報》發布百老匯一周「最受觀眾喜歡的十大劇目」,由迪士尼戲劇製作公司製作的音樂劇《獅子王》入選。
  • 百老匯進入中國的第一次浪潮
    遠在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便誕生了初期的舞臺表演形式,當時所演的主要功能是為豐富節日內容,對象則主要面對奴隸和奴隸主,當時的主要演出劇目以神話故事為主,英雄劇幾乎成為了演出主要的劇目。近代戲劇自清末流入中國,特別是春柳社成立以後,戲劇自開始由古典舞臺的傳統表演方式向西方戲劇靠攏,而其表演取材也由中國古代的程式化歷史劇向現實主義轉型。好萊塢歌舞片就是在這種新舊歌舞劇的衝突與轉型中進入中國的。
  • 百老匯劇場最早九月恢復開門營業
    記者獲悉,百老匯正在考慮恢復營業,業內人士估計最早九月劇場可能重新開門迎客,因為百老匯演出面臨的財務壓力,使其無法忍受長期停業。百老匯上一演出季票房收入高達18億美元,吸引了1500萬人次觀眾,其背後是每部音樂劇平均每周高達59萬美元的運營成本。
  • 從《芝加哥》到《長靴皇后》,百老匯音樂劇零時差引進中國
    《芝加哥》成為新世紀以來最精彩的歌舞片,不僅讓式微的歌舞類型片重煥光彩,也將其水準提升至後來者難以企及的高度。劇中最為聞名的段落「All That Jazz」,一眾女演員戴著禮帽,身著短裙,舞姿曼妙身段性感。它在百老匯長演不衰,迄今仍然是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之一,僅次於《劇院魅影》。
  • 7個40尺貨櫃道具 百老匯音樂劇《長靴皇后》在滬原汁原味登場
    央廣網上海7月14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近日,百老匯當紅原版音樂劇《長靴皇后》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閃耀登陸,開演首場即贏得全場抑制不住的陣陣掌聲和喝彩。據悉,在此次演出的道具運輸中,《長靴皇后》劇組一共用了7個40尺貨櫃貨櫃,只為確保巡演版本的舞臺在規模和呈現品質上,絲毫不遜色於百老匯現場的華麗宏大。
  • 「百老匯最經典旋律」即將上演
    山西晚報訊(記者 白潔)看過話劇、聽過音樂會,就是能欣賞得了絕大多數藝術作品的「少數人」了嗎?當然不是,還差音樂劇呢!音樂劇更具有劇院舞臺藝術代表性、更「國際化」。可是那麼多優秀的音樂劇也不常來太原演,怎麼欣賞呢?不要急,還真有這麼一場演出,能一次欣賞眾多著名音樂劇,這場演出便是「致敬託尼獎——百老匯最經典旋律」。
  • 澳門銀河西安召開推介會 邀西安市民體驗澳門百老匯
    澳門銀河副總裁施嘉駿先生於介紹會中表示,「銀娛集團此次兩個嶄新的大型發展項目--「澳門銀河」第二期以及「澳門百老匯」落成後,「澳門銀河」渡假城的版圖將雙倍拓展,除了增加數間特級豪華酒店之外,亦包括能提供各式各樣表演節目的舞臺劇院;雲集環球美饌的特色食府及米其林星級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