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 傑出人物經歷的四個成長階段

2020-11-19 環抱幸福

貝多芬、凡·高、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麥可·喬丹、泰格·伍茲等等。他們都是傑出的人,他們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徹底改變了他們所在的領域或行業。他們成為一代傑出的人物,經過了怎樣的成長階段呢?


20世紀60年代末,有一位匈牙利的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和作為教師的妻子克拉拉進行了一項重大的實驗。在長達25年的研究中得出結論:「正確的養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將他變為天才。」

拉斯洛的訓練計劃,適用於任何一個領域或者行業。妻子克拉拉告訴記者說:「我們可以在任何學科培養出天才,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陪他訓練,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真正熱愛那門學科的話,真的可以達到那一目標。但我們選擇了西洋棋,西洋棋非常客觀並易於測量。」


然而他們的三個女兒在他們的教育之下個個成為傑出之人。波爾三姐妹在西洋棋領域,個個屬於世界一流的水平。

他們三個的事跡,極端的證實了是什麼使她們成為傑出的人。她們三姐妹在西洋棋中所走的路,基本上有各行各業所有的傑出人物,邁向卓越的過程中所走的路相一致。


他們的發展往往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生興趣

蘇珊·波爾加,她小時候只是把象棋當做玩具來玩。她覺得好玩,愛玩,並產生好奇。大人以一種好玩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他們最初從事的領域或行業。

著名的高爾夫球泰格·伍茲,在9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給他一個小小的高爾夫球竿,當玩具送給他。父母再慢慢地朝著那些「玩具」向真正的目標去引導。他們會向孩子展示怎樣用高爾夫球桿擊球。


在此階段中,父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母要給孩子大量的時間、關注和鼓勵。

還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教育孩子形成自律、刻苦、負責任等習慣。

而表揚就是增強孩子動機的一種最好方式。父母和孩子經常互動,父母當孩子的聽眾,適時地表揚激勵,才能讓孩子更長遠的學習,有更長遠的學習動機


許多傑出的人都有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們是他們前行的榜樣,他們可以從哥哥姐姐身上學習並效仿。

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在從事某種活動,獲得父親的關注和表揚時,他自然也會加入進來,也想獲得父母同樣的關注和表揚。

一般越小的獲得的成就越高,這是因為父母親在哥哥姐姐身上已經總結出了經驗,直接用在他的身上,可以少走彎路。另外一種就是哥哥姐姐的榜樣帶頭,令他們更願意投入到活動之中。

第二階段:變得認真

在波爾三姐妹當中,拉斯洛既是他們的導師,又是父親,對孩子們的進步給予表揚、鼓勵和支持。並幫助孩子創建心裡表徵,對西洋棋棋子的位置的表徵,可以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這項運動的美。


隨著學生水平提高,他們開始尋找最高水平的導師或者教練,把他們帶得到更高的層次上。

花了好多年的時間苦練某項技能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喜歡上這個技能,但也有可能正是這種練習本身引起人們的心理上的適應,從而產生了更多的愉悅和更強的動機來從事那項特定的活動。

布魯姆發現,在到達這個階段2~5年後,未來傑出的人開始對從事那些活動變得認真起來。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

傑出的人不但要變得認真,而且要更加投入。學生面臨的期望也逐漸升高,他們基本上能夠盡最大努力,更感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的技能出現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減少或停止了練習,如果依然定期參加練習,他們的技能水平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下降。


比如參加馬拉松比賽,年齡最大的人叫唐佩爾曼,2015年他成為27秒內跑了100米,且年齡超過100歲的第1人一人。

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適應能力可能差了許多,但心理適應的能力依然十分強大。


音樂訓練可能以方式可能影響的大腦。音樂家的大腦的某些部位比非音樂家的大,其他眾多部位也要大一些。這是音樂家從小學習音樂時才能有這種情況。

對成年人來說,如果足夠刻苦,我們的大腦也會找到相應的辦法。比如成年羅布拉迪在他32歲時也練就了完美高音。

第四個階段:開拓創新

像許多我們熟悉的天才,貝多芬,梵谷牛頓,麥可喬丹等。他們這些人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是引領整個時代的人進入全新世界的開拓者。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超越了他們那一行業中現有的知識,作出了獨特的創造性貢獻。

  • 創新離不開可以刻意練習。

創新者幾乎無一例外的在各自的領域和行業中工作了很長時間,已經成為傑出的人物,然後再開始開闢新的天地。

如畢卡索起初屬於古典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探索了其他的藝術風格,然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傑出人物的進展只在局外人看來的重大進展,局外人並沒有見證他們所有微小的進展,而正是這些微小的進展,才累積成重大的飛躍。

  • 開拓者的超越與帶動

開拓者製造出人們尚未見過或體驗過的事情。開拓者在超越前輩時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成就了人們專業專長的專注和努力。

奈傑爾·理查茲在比賽中表現出的驚人的拼字能力。理查茲的存在迫使其他選手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他的同行一定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與他抗衡,甚至超越他。


在多數情況下,尤其是那些得到了很好發展的領域或行業,我們必須依賴傑出人物的帶動,才能不斷前進。

結語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著名的心理學家艾利克森告訴我們,無論你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無論你是否有「天賦」,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的夢想都可以實現。

所有人都以為「傑出」源於「天賦」,「天才」卻說:我的成就源於「正確的練習」


相關焦點

  • 刻意練習:正確的養育一個孩子,都可以讓他變成「天才」
    「天才」們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經歷了類似的四個階段。傑出並非是一種天賦,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埃裡克森博士用畢生時間研究了體育、音樂、西洋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獲得成功的共性,發現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性。掌握了刻意練習的方法,平凡的你也可以和大師們一樣的優秀。
  • 《刻意練習》:通過刻意練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一起創作了《刻意練習》,他們通過研究體育、音樂、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成功的共性:發現不論什麼行業,刻意練習是提高技能的不二法寶。 他們堅信:無論你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無論你是否有天賦,只要遵循刻意練習的原則,你的夢想都可能實現。
  • 從新手到大師,如何進行「刻意練習」?你所需要的乾貨都在這裡
    你只需要《刻意練習》。本文力求用最簡短的文字,為你講述什麼是刻意練習,以及普通人如何通過「刻意練習」,在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成長為那個「很厲害的人」。關於《刻意練習》這是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利克森博士和科學作家普爾,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眾多傑出人物成功的「秘訣」之後,為普通人撰寫的「成功秘笈」。「刻意練習」被兩位作者稱為是「最強大,也是唯一正確的學習方法」。
  • 青春悅讀 |《刻意練習》讀書心得
    走出舒適區,每一次的練習都要跟上次有點不一樣,每次練習都要有反饋。不去刻意練習就不可能成為專業人士。18歲之前練習小提琴的時間,優秀的人平均是3420個小時,優異的人是5301個小時,而傑出的人是7401個小時,所以優秀、優異和傑出的差別主要取決於時間。
  • 《刻意練習》: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本書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刻意練習是什麼,為什麼管用,以及傑出人物如何運用它來發展傑出的能力。後面部分是讓讀者從對傑出人物的研究中受益,特別是對刻意練習深入了解,並解釋這對我們和他人到底意味著什麼。而有目的的練習是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是專注的、是有反饋的、是需要走出舒適區的練習。比如,業餘鋼琴愛好者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上鋼琴課,等到30年過去了,他還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彈奏著那些同樣的歌曲,他雖然積累了數十萬個小時的「練習」,但他不會比30年前彈得更好。
  • 《刻意練習》告訴了我們什麼?
    本書取名刻意練習是作者總結了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這一系列普遍的準則。那本書談了些什麼呢?本書主要闡釋了提高人們在選擇的行業或領域中的表現和水平,每一個人都能以刻意練習的方式將其發揮出來。它介紹了一種關於人類潛力的新思考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掌握自己的人生。
  • 《刻意練習》作者艾利克森逝世,是他告訴我們:其實天才並不存在
    華章妹獲悉並經官方渠道證實,「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 Phd)於2020年6月17日逝世,享年73歲。作為心理學者,艾利克森博士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西洋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讀書心得分享
    他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西洋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該領域世界頂級研究者之一。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過這一主題的幾部學術專著:《從平凡到卓越:前景與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劍橋專業特長與傑出表現指南》等。《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是他於2016年出版的暢銷書,首次向大眾讀者普及「刻意練習」法則,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書。
  • 刻意練習 -- 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心理學家Ericsson(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研究發現: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他結合自己的文案寫作,把刻意練習總結為6個要點,並提出6個自檢問題。避免自動完成自檢問題: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識地刻意提升,還是在自動完成?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被誤讀的一萬小時定理
    很多人都認為「傑出」源於「天賦」,作者卻認為像「莫扎特」那樣的天才的成就也來源於「正確的練習」。本書的第一作者艾利克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刻意練習」法則的研創者,另一作者普爾則是科學作家。艾利克森專注於多個行業和領域內的專家級人物,包括西洋棋大師、頂尖小提琴家、運動明星、記憶高手、拼字冠軍、傑出醫生等人物,找出他們與行業普通從業人員之間的差距。作者做了反覆嚴謹的試驗,通過可行的訓練方法讓普通人也能成為數字記憶高手,讓高爾夫球小白經過訓練可以參加職業賽事。
  • 《刻意練習》避免無效學習,掌握刻意練習方法
    要想在寫作方面寫得好,能持續地輸出高質量的文章,是需要刻意的練習,很多人都會想知道,刻意練習是什麼,什麼樣刻意練習才是有結果的?應該怎樣做到刻意練習呢? 下面我以這三個方整個面來介紹。在我們身邊都會遇到很多優秀的人,在背後做出了堅持刻意練習,才使自己變得優秀。 通過刻意練習有以下七個特點: 1.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在領悟上提升技能,通過設定整套有效訓練的方法技能,訓練方案由導師和教練監管和設計,才能根據傑出人物標準,熟悉怎樣才能更好提升的提高這種能力。
  • 怎樣進行刻意練習
  • 為什麼我付出了99%的汗水還是不能成功|《刻意練習》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的《刻意練習》,就是替你洗白的。埃裡克森研究發現:成為傑出人物的關鍵,在於刻意練習。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練習,又並不等同於刻苦。同時,作者也發現,那些被視為天才的傑出人物,包括自閉症的傳奇,雖然不一定是天選之子,但他們的成功也確實遵循著一種黃金法則,那就是刻意練習。02有目的的練習既然天才的唯一秘訣在於練習,那很多人就會說,我們也一樣地努力學習、練習,為什麼我們就成不了天才呢?
  • 『讀書心得』《刻意練習》
    我們常常會感嘆「他真是個天才!」。天才卻說:「我的成就源於正確的練習。」先從有目的的練習說起,他有四個特點: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最好是可以衡量的。為什麼跳水、西洋棋、記數字、做伏地挺身這種事情最容易做刻意練習呢?因為它們好衡量,有明確的標準,所以每次訓練都有明確的目標。第二就是一定要專注。
  • 線上讀書會活動①——《刻意練習》感悟分享
    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幾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業或領域中的專家級人物:西洋棋大師、頂尖小提琴家、運動明星、記憶高手、拼字冠軍、傑出醫生等。  他發現,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將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 「視界」—《刻意練習》優秀讀書心得分享
    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做任何事都能堅持並專心致志的做下來,它需要好的導師引導,有目標,有計劃,有反饋的去進行,這才是刻意練習的核心。書的第一段講述的就是「天才存在嗎」?天才是訓練的產物,因為天才更加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書中舉了很多名人的例子,他們是如何成功的,都離不開導師正確的引導和自我堅持的持續。
  • 100個天才,99個都沒有天賦,只是找對了努力的方法——刻意練習
    這個人就是《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學武功,師父江南七怪罵他笨,洪七公也罵他笨,但最後郭靖把降龍十八掌從開始「十發九不中」的尷尬,練習到爐火純青的「十發十中」。用今天的話說,他就是一個行業或領域的傑出人物、頂尖專家。為什麼郭靖可以成就自己?靠天賦嗎?很顯然不是,傷仲永式的沒落天才比比皆是。
  • 揭露「天才」背後的真相,別驚訝,「天才=興趣+刻意練習」
    所以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那是不是練習時間足夠長就可以了呢?看門的大爺當了幾十年的保安,他是否就是一個厲害的保安呢?從醫幾十年的醫生就一定是個名醫呢?不要忽略了「刻意」二字。要想成為名醫,只有通過實踐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再實踐反饋,不斷的總結改進,最後才能成為口口相傳的名醫。為什麼你經常打麻將沒能成為賭神?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變成大師?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是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他致力於研究社會中的傑出人物優秀的原因,以及刻意練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研究成果表示,很多天才般的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可以練習獲得。他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從自己孩子幼時就開始刻意訓練他們下棋,三個女兒均成為國際頂尖高手。
  • 平心1月 共讀《刻意練習》
    作者簡介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傑出學者。作者曾出版過這一主題的幾部學術專著:《從平凡到卓越:前景與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劍橋專業特長與傑出表現指南》等。著名的科學、技術和醫學作家。普爾博士擁有歷史、物理和數學學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科學寫作,在世界最有名望的兩家科學出版物《科學》和《自然》擔任編輯和作者。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是假設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