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徵地補償費究竟是歸農民個人所有,還是歸村集體所有?

2020-12-24 不動產徵收律師王金龍

導讀:徵地補償費是廣大被徵地農民非常關心的問題,與農民的生計息息相關。由於法律意識的淡薄,很多農民和村裡的領導對於土地補償費的歸屬仍然搞不明白,很容易引起糾紛。那麼農村土地徵收時,土地補償費究竟應該歸農民個人所有,還是歸村集體所有呢?

土地被徵收,土地補償費卻由集體掌管

周先生是某村村民,擁有10畝承包地,周先生一直在自家的承包地裡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用於維持生計。2018年周先生所在的村莊的部分區域被劃入徵收範圍,周先生的承包地有3畝被劃入了徵收範圍。村裡公告欄貼出的補償政策文件顯示,每畝地的土地補償費是6萬元,再加上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整體補下來還算比較公平,不至於讓自家的生活水平降低。

然而,過了幾個月後村裡通知周先生去領補償費。周先生去了之後,村裡卻聲稱村裡的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應該由集體掌管支配,不能分給村民,村民只能領取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周先生不同意就未籤字領錢。

土地補償費,最終還是要發放給村民的

修改前的《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修改後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可見,不管是根據新修改的還是修改前的《土地管理法》,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都應當包括三個方面: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毫無疑問是應該補給失地農民的,但是土地補償費的歸屬卻多有爭執。

可見,不管是根據新修改的還是修改前的《土地管理法》,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都應當包括三個方面: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毫無疑問是應該補給失地農民的,但是土地補償費的歸屬卻多有爭執。

那麼,土地補償費應當歸屬於誰法律法規有沒有直接作出規定呢?答案是有。《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根據這一規定,土地補償費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在徵收農村土地時土地補償費應當全額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那是不是意味著村民就不能分到或者只能分到一小部分土地補償費呢?當然不是。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補償費,最終還是要發放給村民的。

2004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加強對徵地實施過程監管。徵地補償安置不落實的,不得強行使用被徵土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徵地農戶的原則,制訂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地補償費用的收支和分配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布,接受監督。農業、民政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徵地補償費用分配和使用的監督。」

所以,農村土地徵收時土地補償費雖然屬於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是最終還是要將大部分的補償費用發放給失地的農戶。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誰家的地被徵了,誰家的地就少了,那麼每年地裡莊家的產出就少了,因此當然應該給他們補償,這樣才是公平合理的。

律師提醒,法律規定土地補償費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而不是村委會所有,而且土地補償費應當主要用於被徵地的農戶。所以,廣大農民兄弟在遇到徵收時一定要切記自己有權要求土地補償費。如果村裡不發放土地補償費或者發放的土地補償費金額過少時,村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員,可以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要求就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問題召開村民大會,參與補償費分配方案的制定,並實際監督方案的執行。

本文作者 | 周榮增 王金龍律師團隊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國際關係學院法律專業碩士。在校期間成績優異,發表專業論文若干,畢業後加入王金龍律師團隊,現專注於徵地拆遷法律服務。

相關焦點

  • 新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徵地補償款卻不歸村委會?
    根據《憲法》第十條的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因此,根據法律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歸集體所有,而非農民個人所有。
  • 拆遷中荒地利益歸誰所有?「開墾」就是幫他人做嫁衣!
    ,徵收補償款就歸開荒者所有,即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均歸開荒者所有。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村集體公示使用情況,村委會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將土地補償費適當發一部分給被徵地的村民。 自行開墾: 如果未經批准,也未籤承包協議,村民自行開荒的,遇到徵收時,會有如下處理方式 1、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 村裡沒有發包的荒地,仍然屬於村集體所有,徵地時土地補償費可全部歸村集體。
  • 浩碩律師|農村徵地拆遷,這幾件事情村委會不能做
    在農村徵地拆遷的過程中,村委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的事情都是村委會去協商和辦理,有一些村民對於整個徵地拆遷的過程並不了解,只是知道徵地拆遷自己拿補償是好事,然後村委會要求在哪籤字就稀裡糊塗籤了字。那麼村委會真的有徵地拆遷一攬子包辦的權利嗎?有哪些事是村委會不能做的?
  • 當下實行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的整體土地制度
    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當下實行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的整體土地制度。 目前農村的土地是屬於農村集體所有,但是有時候國家為了這塊的公共利益,對於農村土地的徵收補償上設定的徵用補償標準對應的土地單位費用,如何去分配都有相關的界定。
  • 溫州市市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辦法
    市  長   姚高員2020年11月13日(此件公開發布)溫州市市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規範土地徵收工作,依法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保障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及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 村裡只有部分農民的承包地被徵收,徵地補償款應該分給全村人嗎?
    村裡的土地是屬於農村集體所有的,在部分農民的土地被承包時,徵地補償款也是應該分給農村集體組織的,徵地補償款的去向由農村集體組織共同決定,達成協議進行分配。一、村裡只有部分農民的承包地被徵收,徵地補償款應該分給全村人嗎?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村委會能分徵地補償費用嗎?能分多少?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2.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助費,其所有權是屬於農民個人的。因此,該項補償利益屬於被徵地的農民個人或者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人。3.安置補助費主要是基於需要被回遷安置的被徵收人而設定,是依其戶口進行的補償。因此,這部分補償也只能落在被徵地農民個人身上。
  • 農村的土地是誰的?
    經常有人在後臺私信問我們,說農村的土地,到底是屬於誰的?今天住宅公園就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村土地,是歸農民集體所有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並且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 村委會擅自籤徵地協議可以,但有關土地法規定第三類補償,必無效
    由於耕地、林地、牧草地等農用地等所有權歸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這一部分是直接分配給村集體。由村集體通過村民委員會討論分配方案,討論通過並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再實施分配方案。所以,土地補償費相關等補償是村委會與徵收方籤訂補償協議。
  • 農村個人開荒土地是歸個人所有還是集體所有?應該怎樣處理?
    農地屬於集體所有。私有土地的所有權都屬於集體所有。目前我國農村土地只有一種形態,都是集體所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我國根本沒有私有土地這一概念。當前,農村土地基本上都是通過承包的方式由農戶來經營管理。目前我國農村沒有集體土地承包的情況比較少。
  • 在農村徵地中,村委會不能做這8件事,做了就是違法
    在行政機關徵地過程中,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通常扮演著協助徵地工作者的角色。如果村委會虛構徵地事實出賣土地,或者以租代徵,是違法的。注意二:村委會無權公布土地徵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方案公告。我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徵收土地的工作由市、縣級人民對於行政機關組織實施,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發布徵收土地公告和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上面已經進行了闡述,村委會並非一個行政機關,其可以積極配合張貼一些相關公告等,但是沒有絕對無權發布徵地公告及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更無權要求進行徵地批覆。
  • 徵地拆遷補償款由哪些部分組成,其補償歸屬問題
    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款組成部分土地補償款是指因國家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補償。徵收土地補償包括青苗、地上物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和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文件精神,土地補償費的主要部分要給被徵地農民,為此,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先後制定了本省、市、區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比例。徵地補償款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 農村土地被徵收:徵收流程是什麼?補償標準有哪些?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土地的徵收和補償是每一個農民都息息相關的事情。土地徵收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權限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並依法給予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徵地農民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為。那麼土地怎麼徵收?有哪些補償?
  • 村委拒不發放徵地補償款,該怎麼辦?
    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需要按照省或國務院徵用土地批准文件批准的《徵用土地方案》在徵用土地公告那天起45天內以村為單位擬訂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進行公告。4、土地補償登記被徵地農村的村民、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他權利人應該在徵用土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也就是土地承包合同)到指定地點,對徵地補償登記手續進行辦理。
  • 農村宅基地確權後,成為集體所有?幾個宅基地政策農民朋友要明白
    在宅基地確權之後,許多農民得到的土地面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確定土地權利的過程中,主要是農村土地的建設情況進行檢查,以及違反土地的確定權,竣工後,更好地管理土地,使土地流轉,並且下面的步驟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進行,所以特別宅地的結構是未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農村土地徵收每畝補償多少錢?2020農村土地徵收補償費標準
    一直以來,有關土地的問題都是農民朋友所關心的,近幾年由於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徵收農村土地的情況越來越多,很多地方政府也根據當地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制定了農村土地徵收的補償費標準,但是關於土地徵收農民朋友仍然有很多問題想問,比如現在農村土地徵收補償多少錢一畝?土地徵收和土地徵用的區別在哪?
  • 農民常說「誰承包誰經營土地就歸誰所有」,這種說法正確嗎?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誰有土地就可以養家餬口,一旦沒有土地的話很多農民就感覺沒有靠山了。如今農民都是承包有土地的,不過在農村就有誰承包誰經營土地就是歸誰所有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農民常說「誰承包誰經營土地就歸誰所有」,這種說法正確嗎?其實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目前農村的土地是三權分置的,土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而農民只有承包權跟經營權的。別年農民好像佔有兩個權力,好像土地真的屬於農民的,但是承包跟經營權還是沒有所有權那麼權力大的。
  • 最高法答封面新聞:妥善審理承包地案件 確保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
    7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在發布會上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要嚴格執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確保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保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
  • 史上最全徵地流程
    十一、實施徵地、交付土地徵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後,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及時依法組織落實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事宜,將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費用及時足額地支付給被徵地的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德凱徵地拆遷律師團提醒您: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有關補償費用沒有足額支付到位的,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有權拒絕交出土地。
  • 農村徵地土地補償不給農民?這些問題要注意,土地補償將這樣發放
    但是,近年來,不規則的徵地拆遷程序和不合理的徵地補償費造成了很多徵地矛盾!進入2020年後,國家發布了新版本《土地管理法》來規範農村土地徵用程序,並明確提出增加農村土地補償費,以保護農村居民的基本權利。儘管在徵地過程中,國家提出保護農村居民的基本權益,但由於農村土地歸農村集體組織所有,許多農村居民擔心土地徵用後不會給自己補償土地。徵地時應向誰支付土地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