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谷芽皆能消食化積,適用於因米、面、薯、芋頭類食滯不滑者。其中麥芽兼能疏肝理氣,而谷芽消食之力雖較麥芽弱,但能生津除煩。
谷芽、麥芽同用,加上理氣化痰的陳皮,促進消化的生薑,讓湯水具有健脾開胃、消食通便的功效。尤其適合腸胃積滯的小兒和老年人。
食材準備:
豬柌250克,麥芽15克,谷芽15克,陳皮1瓣,生薑3片,食鹽適量。
具體操作:
1.豬柌洗淨、焯水,連同麥芽、谷芽、陳皮、生薑一起放入湯煲內。
2.倒入溫開水,大火煮開後用小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此湯分量適合2~3人。
食材分析:
豬柌:豬蹍也叫腱子肉,廣東人的叫法是「豬蹍肉」。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有肉膜包裹的,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
麥芽:中藥名。多生長在北方區域,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甘,微溫。入脾、胃、肝經。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肝鬱脅痛,肝胃氣痛。
谷芽:味甘,性溫,歸脾、胃經。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炒谷芽偏於消食,用於不飢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於積滯不消。
生薑: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
陳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理氣調中、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以廣陳皮為上。我是陳皮村梁公子,歡迎喜愛陳皮、柑普茶的朋友一起來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