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英:歌劇演員要做有心人

2020-12-17 環球網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說起中國民族歌劇,表演藝術家郭蘭英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從《白毛女》中的喜兒到《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再到《劉胡蘭》中的劉胡蘭,郭蘭英的身影一直伴隨著中國民族歌劇成長的歷程。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民族歌劇創作座談會上,年近九旬的她繼續為中國民族歌劇鼓與呼,並且擔任了「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委員的職務。

正是因為在歌劇表演上的深厚造詣,在那次座談會上,主辦方請她談談自己的歌劇表演經驗。「要想三言兩語說清楚,不太可能,但作為一個歌劇演員,中心任務就是要塑造出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郭蘭英把自己的經驗概括為三點:「第一,要全面認識、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第二,要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形象之中,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第三,要有全面、紮實的表演能力。」

郭蘭英說,現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活動開展得很熱烈,很多青年演員也都下去了,這個風氣很好。但是,只是「下去了」還不夠。在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既要進一步加深與人民群眾的情感,也要做個有心人,要留心觀察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觀察他們怎麼走路、有什麼表情、眼神是什麼樣。

在演唱《白毛女》「恨似高山仇似海」時,郭蘭英曾把手型設計成像猴爪子一樣微曲著,這是因為她真的跟著革命隊伍在張家口爬過險峻的山,山上根本沒有路,手必須牢牢地抓住巖石、樹藤才能攀登。「而我們現在有些演員沒有這個經歷,或者沒有注意這種細節,在演唱時,手型就不會刻意保持微曲、有力的狀態,也就脫離了真實的人物形象。」郭蘭英說。

雖然演了一生的戲,但郭蘭英卻說「演員在舞臺上不能有在演戲的感覺,一登臺,你就要是這個人物」。《白毛女》中,「喜兒」在被凌辱後演唱的那段「刀殺我斧砍我」,我就是那個羞愧難當、悲憤不已的「喜兒」,在演出時郭蘭英就不由自主地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搓腿,聲淚俱下。演出完了,她才想到,這不是設計好的動作,忐忑不安,等著導演批評。沒想到,導演舒強對她豎起了大拇指:「蘭英,好樣的,以後就這麼演!」

「為什麼這些臨場加的動作能得到導演的肯定?因為這些動作不是『我』加的,是『喜兒』當時的情緒就該有的,是『喜兒』加的。之後,其他演員在這一段表演中也都保留了這些動作,演出效果很好。」郭蘭英說,演員要跟角色融為一體,但角色的經歷演員並不一定都能有,這時就要求演員學會「移情」,可以通過聯想自身與之相似的經歷,調動起自身的情感,幫助自己進入角色。在全身心投入的同時,演員還要注意,不能情緒失控到影響演唱,甚至給觀眾造成「灑狗血」的感覺,這裡就是一個「度」的問題,也有一定的演唱、表演技巧。

說到歌劇的演唱、表演技巧,郭蘭英指出,現在的學校教育存在批量生產的情況,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嗓音條件的個體差異,導致了「千人一聲」的情況。在形體訓練上,更是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設置很少甚至沒有,這樣的演員在舞臺上自然是只能唱不能動、一動就彆扭。

在歌劇演員的訓練上,郭蘭英認為離不開中國戲曲、民歌等中國傳統聲樂藝術的滋養。比如,單說「字正腔圓」這一點,中國傳統戲曲演員很少會「唱倒字」,歌劇演員卻好像很難做到,搞得觀眾不看字幕就不知道臺上在唱什麼。「唱倒字」只能說明演員的基本功還沒練到家。郭蘭英建議歌劇演員要多學幾齣戲、多唱一些民歌,在理解傳統戲曲關於字頭咬緊、字腹圓潤、字尾歸韻、把字咬「爛」等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後,就能夠在原有樂譜的基礎上,通過揉音、波音、滑音等多種潤腔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真意切。

「總之,歌劇演員要做一個有心人,一方面留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另一方面努力從中國傳統聲樂藝術中汲取養分,還要學習西洋美聲唱法的長處,綜合到自己的舞臺表演中。」郭蘭英說。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25日 05版)

相關焦點

  • 郭蘭英:為人民唱歌
    回家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觀看匯報演出時,郭蘭英始終帶著微笑,對每一段表演都致以掌聲。  當演員們最後合唱經典歌曲《我的祖國》後,郭蘭英表達感謝之情。她說,這首歌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唱出了志願軍戰士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三段歌詞就是三幅美麗的畫面。
  • 歌劇名家《藝術人生》再回首——共話歌劇情懷
    從郭蘭英、羅民池(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的扮演者)、柳石明(歌劇《小二黑結婚》中小二黑的扮演者)到萬山紅、戴玉強、么紅、吳碧霞,他們生長於截然不同的時代,卻都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舞臺形象;他們對表演有著各自的探求,卻都執著著共同的信念。無論長幼,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歌劇演員」。
  • 除了《我的祖國》關於郭蘭英你不可不知的七件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一系列常人無法想像的磨礪後,郭蘭英不到15歲時就成為了張家口一帶的名角,不僅唱念做打俱見功夫,而且戲路頗寬,能演100多出劇目,不僅能演以唱工見長的青衣戲,也能演花旦、刀馬旦的戲。
  • 郭蘭英:永遠為人民歌唱
    當人們表達起對這首歌和演唱者的喜愛時,郭蘭英還是將這份真摯動人的情感歸功於詞曲作者。1956年,這首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為電影《上甘嶺》而做的插曲,在郭蘭英的傳唱中紅遍大江南北,成為觸動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之歌」。「當時拿到這首歌,我一唱就特別喜歡。」郭蘭英說,此後,唱過多少遍《我的祖國》,她早已記不清了。
  • 中國著名女歌唱家郭蘭英生平介紹
    郭蘭英(資料圖)郭蘭英,山西平遙人,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在全國走紅,她因演出民族歌劇《白毛女》而一舉成名,其後不斷在演唱界刷新紀錄,她演唱的《南泥灣》、《
  • 共和國榮光丨郭蘭英:永遠為人民歌唱
    新華社記者侯波攝  1956年,這首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為電影《上甘嶺》而做的插曲,在郭蘭英的傳唱中紅遍大江南北,成為觸動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之歌」。  「當時拿到這首歌,我一唱就特別喜歡。」郭蘭英說,此後,唱過多少遍《我的祖國》,她早已記不清了。但每次唱起這首歌的時候,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因為它有一顆人民群眾的心。」
  • 歌唱家郭蘭英:「吾為人民唱」
    「寧賣二鬥紅高粱,也要聽郭蘭英唱一唱」,13歲那年,我已經能演幾十齣劇目,從青衣戲到花旦、刀馬旦,都能演。 1946年,歌劇《白毛女》在張家口演出,排演場地正巧離我演出的戲園不遠,我興衝衝地跑去看戲,沒想到一邊看,一邊止不住地流淚。
  • 唱響80年、感染三代人,郭蘭英對中國新歌劇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作為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郭蘭英在多領域成就斐然,成為百姓心中優秀的人民藝術家。她四歲從藝、六歲登臺,在八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為中國民族歌劇表演體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 郭蘭英:留得清音遍神州
    周總理生前對郭蘭英非常關心,是她藝術上的「伯樂」和此生最敬重的人之一。頂著「四人幫」的政治高壓,郭蘭英找到作曲家呂遠,請他寫一首懷念周總理的歌,自己則表示「一定要唱,殺頭也要唱」。  在慶祝粉碎「四人幫」勝利的文藝晚會上,郭蘭英和樂隊商量:「當我唱到《繡金匾》中的『三繡』時,請你們把節奏慢下來,能慢到什麼程度就慢到什麼程度。」
  • 郭蘭英與李谷一兩位歌唱家誰比較厲害一些呢?
    郭蘭英與李谷一,都是享譽全國的大歌唱家。前者成名於解放前,後者成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二人雖都搞聲樂,但專業細分並不是一個領域,一個民族,一個通俗。而且,聲樂本身是一門主觀感官藝術,仁者見仁。首先,從專業角度的上講,郭蘭英要強於李谷一。1、從嗓音功力上來講,二人都是戲曲演員出身,郭蘭英最早唱晉劇,李谷一以前唱花鼓戲。晉劇是梆子腔,大本嗓,練好不易,花鼓戲是南方軟調,多用氣聲,相對簡單,郭又是解放前藝人,一路苦練上來的,嗓音功力和底蘊要勝於李谷一。
  • 郭蘭英,與共和國共榮辱的人民歌唱家,87歲登春晚90歲登元宵晚會
    如果翻開中國的民歌史冊,那麼一定會有一個名字是最閃耀的——郭蘭英。年輕時,她是一名晉劇演員,雖然現在關於她晉劇表演的信息已不多,但在記憶中,由她主演的電影《金水橋》是喬治看的第一部電影。如果沒記錯的話,郭蘭英在裡面飾演的應是銀屏公主,我想她一定也演過晉劇《打金枝》,以她的聲音感覺,應該是唱金枝的,郭蘭英的聲音高亢有力,非常顯年輕,她的聲音一出來的時候,你會感覺是一個嬌柔的小女子,特別有朝氣。郭蘭英1929年出生於山西平遙,早年以唱晉劇為生,抗日戰爭勝利後,郭蘭英參加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開始從事新歌劇事業。
  • 郭蘭英:前半生歷經無數苦難,後半生上天眷顧,90高齡上春晚
    在戲班五年的學藝生涯郭蘭英在戲班五年,我相信是她這輩子也忘不了的五年,在《霸王別姬》這部影片中,形象的展現出了戲班背後的生活,"要想人前權貴,必得人後受罪。"不斷有人專程來欣賞她的表演,一時間,郭蘭英的演出越來越受歡迎,14歲的她也成為了戲班中的角兒,她的所有的執拗在這一時間也終於得到了回報。轉型歌劇事業後一鳴驚人1946年10月,年僅16歲的郭蘭英迷戀上了歌劇,於是他做出了人生一個重大的抉擇,徹底放棄晉劇。
  • 「人民藝術家」郭蘭英回番禺第一件事是……
    1986年舉家南遷番禺 辦起了藝術學校許多90後、00後只知道郭蘭英老師的《我的祖國》。但其實,她為民族新歌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郭蘭英,1929年12月生於山西平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
  • 悲慘的郭蘭英:被父母丟棄,被丈夫拋棄,一生無兒無女仍樂觀生活
    於是奮力向父母抱怨:「我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裡頭,你已經扔過我一次了,這次別再扔我了。」 面對年僅6歲的郭蘭英,父母的心軟了下來,再也不敢賣她了。
  • 郭蘭英|從「晉劇梅蘭芳」到「人民藝術家」,她一唱就是一輩子
    郭蘭英早年戲裝照當時張家口的許多戲迷「寧賣二鬥紅高粱,也要聽郭蘭英唱一唱」,一聽是郭蘭英演出,舞臺下、房頂上、樹杈上,都是人,還有好多人跑了十裡八裡地也要來看她的戲。這是郭蘭英從小到大第一次主動而堅定的選擇,從為自己「人前奪萃」而唱歌變成「為人民唱歌」。1953年,郭蘭英在歌劇《小二黑結婚》中飾演小芹那時,大字不識一個的郭蘭英總是因為自己沒有文化而感到深深的自卑:「我要學文化,我得認識字,不然大家都瞧不起我,管我叫舊藝人什麼的。」
  • 90歲郭蘭英 為人民歌唱
    郭蘭英,1930年生。山西平遙人。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1956年,郭蘭英為電影《上甘嶺》配唱插曲《我的祖國》,此後的60多年來,她曾數百次演唱《我的祖國》 ,一直到今天。
  • 跨界鼻祖是郭蘭英,早年跨界過上悽慘生活
    但是他這個跨界,他們敢於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有一個最主要原因,我是唱歌的,我戲演得不好,那不是我專業,所以無所謂,我是演戲的嗓子,沒人唱歌好,你們就聽著玩,所以他敢幹。所以這個跨界的是票就是玩。真正跨界是什麼呢?行內跨界。行內怎麼還能跨界?比方今天我們要說到這個演員,歌唱演員郭蘭英,有咱們山西的朋友,很熟悉的就是山西人。
  • 郭蘭英:為祖國歌唱一輩子!27歲時的她這麼美!
    郭蘭英1929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平遙縣,17歲開始演出,曾先後在張家口戲曲團、華北聯大文工一團石家莊演出歌劇。1956年,首次在電影《上甘嶺》演唱主題曲「我的祖國」。她認為對待藝術要有橫下一條心的狠勁,不是靠挨打,要自己發狠才行。她把「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當成座右銘,真是一滴血汗一分藝術。她13歲還不識字,只記得「郭」字右邊的大耳朵,「蘭」字頭上的兩個小辮子,「英」字下面有兩條腿,看到戲園子門前「戲碼」牌子上的「象形」字,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掛上頭牌。
  • 郭蘭英藝術成就音樂會圓滿舉行
    在當晚的音樂會上,閻維文、雷佳、張也、呂繼宏、萬山紅、李丹陽、王宏偉、劉和剛、吳碧霞、魏金棟、方瓊、王麗達、王慶爽、曲丹、王喆、王莉、王二妮、李暉、黃訓國、於海洋、高鵬、龔爽、張永林、翟麗美、馬曉歡等老中青三代歌唱家,演唱了郭蘭英先生的經典曲目,郭蘭英則壓軸演唱了經典歌曲《我的祖國》。這場音樂會不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郭蘭英先生的藝術成就,更為中國樂派立起了標杆。
  • 「人民藝術家」郭蘭英——觸動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之歌」
    這首歌的原唱郭蘭英(見上圖,新華社記者範德元攝),曾演唱過無數經典旋律,也創造了許多舞臺藝術形象。今年9月17日,郭蘭英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並於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我」和《我的祖國》提起《我的祖國》,如今年近90歲的郭蘭英,眼中依然閃爍著熱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