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SCI論文至上,合理化評估標準,該是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時候了

2020-07-30 小鄧的論文社

現在各個高校都十分看重SCI和SSCI論文,獎勵政策更是層出不窮。

大致獎勵分級是這樣的:

第一級別:CNS期刊(即Cell,Nature&Science),通訊+第一作者,10W起步,50W也有不少;

第二級別:自然科學類,按照分區和影響因子不同,大概在0.5-2W之間;

第三級別:人文社科類、SSCI等,0.2-2W皆有;

第四級別:按照被引次數或ESI熱點論文,大概0.5-10W左右都有。

經常有新聞報導,某某高校有教授團隊發了國際高分sci來源期刊論文,還有青年教師因此而獲得獎勵數萬到幾十萬元不等,如此受到國內科研界青睞的sci到底是何方神聖?

破除SCI論文至上,合理化評估標準,該是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時候了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內哪個高校獎勵最多?有你的學校嗎?

第一梯隊:獎勵50-60W

據了解,有重慶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湖南大學等。

其中重慶大學排名第一!發表Nature/Science/Cell級別的論文,最高獎勵60W!

其餘學校CNS論文也均有50W左右的獎勵。

當然,普通的一區二區論文獎勵也也普遍有0.5-2W左右。

破除SCI論文至上,合理化評估標準,該是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時候了


第二梯隊:獎勵15-20W

包括:中南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

一般一作+通訊作者CNS級別有20W左右獎勵,

IF大於10以上一作獎勵有1-2W,二作也會有一定的獎勵,

IF小於3的,一般會有個1-2K的獎勵?聊勝於無嘛!

破除SCI論文至上,合理化評估標準,該是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時候了


第三梯隊:獎勵5-10W

大部分學校在這個區間?

相對來說獎勵力度不是很大,

獎金很多,但是發表一篇SCI論文所需要的花費也不小,根據期刊和影響因子的不同,少則1-2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影響因子越高成本越高,但是發表一篇SSCI讓你收穫的一大波名譽,讓很多科研人員夢寐以求。

關於SCI分區,你了解多少?

關於sci區分,很多人並不是很清楚其中的門道,對此小鄧整理了相關的信息,快看看有沒有你的知識「盲目」!

SCI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期刊分區】

關於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證報告) 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

第一種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JCR分區;

第二種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期刊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

這兩種分區方式均基於 SCI 收錄期刊影響因子基礎之上進行分區的。

【關於期刊的IF】

期刊的IF每年不斷浮動,把IF定值作為學術評價指標不適合,而且不同學科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差異很大,僅憑IF不能直觀地比較不同領域的期刊。

於是,把同一學科領域的期刊,按IF大到小做排序後,劃分入不同區域。

那麼,只要是某領域1區的期刊,就是該領域的頂級刊物,直觀反映該刊在領域內的水準和大致排位。

【科睿唯安JCR分區】

科睿唯安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4個區:

影響因子前25%(含25%)的期刊為Q1區;

影響因子位於25-50%(含50%)為Q2區;

影響因子位於50-75%(含75%)為Q3區;

影響因子位於75%之後的期刊為Q4區。

【中科院分區】

中科院首先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 大類。然後,將13大類期刊分各自為4 個等級,即4 個區。

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

前5% 為該類1 區、6% ~ 20% 為2 區、21% ~ 50% 為3 區,其餘的為4 區。

破除SCI論文至上,合理化評估標準,該是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時候了


【關於科睿唯安JCR分區與中科院期刊分區的比較】

①分區模型不同

JCR是按照「平均主義」思想,根據刊物IF的高至低平均劃分4個區,每個區含有該領域總量25%的期刊;

中科院的期刊分區則如同社會階層的金字塔結構,1區只有5%的頂級期刊,2~4區期刊數量也逐層增加。

②指標取值時間年限不同

JCR是按當期(1年)的IF進行分區,中科院是按刊物前3年IF平均值進行分區。

③標註寫法不同

一般的,JCR中1區的期刊寫作「Q1」,中科院1區的期刊寫作「1區」,如此類推。

④國內評價認可程度

中科院分區被更多的機構採納以作為科研評價的指標。國內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業績獎勵、職稱評審等,均按照中科院分區進行加權計算。

另外,中科院的1區和2區雜誌很少,雜誌質量相對也高,基本都是本領域的頂級期刊。所以有的人發表的論文按JCR分區標準算一區,而按中科院分區算2區甚至三區。這就是採用中科院分區後往往出現「掉區」的情況。

各位高校作者,你們所在單位對SCI的認可度是怎樣的呢?歡迎評論區分享交流!

覺得還不錯,歡迎點讚、收藏、關注,這是第二篇文章,請多支持!

相關焦點

  • 論文「SCI至上」是個笑話!破除論文「SCI至上」隱含大智慧!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該《意見》開宗明義——破除論文「SCI至上」,這對於學術界真有點石破天驚般的震動,但許多人猛然間也清醒了過來,理所當然,早該如此。SCI是什麼?就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SCI)。
  • 破除論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 更不反對發表論文
    此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開展了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此次意見出臺,意在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小切口、大轉向,拿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實招硬招,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
  • 光明日報刊文:破除論文「SCI至上」,科研評估如何改進
    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時主導糾偏,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贊同。《意見》提出,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達成這一目標,需要樹立正確的科研評價導向,此中,有5個原則需要遵循。
  • 教育部、科技部: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高校學術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斯文)2月23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要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淨化高校學術風氣。
  • 破除論文「SCI至上」!教育部、科技部發文提明確要求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意見要求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 破除「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論文
    但我們也要小心, "SCI至上" 主義者的錯,不能讓SCI這個中性的科研工具來背鍋。1961年,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 (ISI) 創辦了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光碟版以及聯機資料庫,現在還發行了Web版資料庫。ISI通過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更新,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 如何破除高校論文「SCI至上」?7問答權威解讀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小切口、大轉向,拿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實招硬招,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其次,是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社會各界對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的呼聲十分強烈。再次,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任務。
  • ——教育科研領域破除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透視
    ——教育科研領域破除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透視新華社記者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科技評價、職稱評聘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二、深刻認識論文「SCI至上」的影響SCI論文相關指標已成為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高等學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
  • 「SCI論文至上」風可休矣!
    為何「SCI論文至上」必須破除?已有哪些嘗試?誰將可能因此獲益?新評價體系能保證客觀公正嗎?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SCI論文至上」貽害甚大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科技文獻索引系統。
  • 打倒「SCI論文至上」,那以後大學老師靠什麼比本事?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高校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氣,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學科評估、職稱評聘、資源分配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不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等。
  • 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不管用什麼器皿,還得看裡面盛的是水還是酒」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作為CSSCI的最初設計者,蘇新寧怎麼看CSSCI被學術界當作評價指標,怎麼看浮躁、功利化的不良風氣,怎麼看破除「SCI至上」等新規對CSSCI
  • 教育部發聲:破除「SCI至上」成定局,今後發表SCI論文還有用嗎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特別是《通知》明確提出,要破除論文「SCI至上」。對此,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學術界之外,都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
  • 關於破除論文「SCI至上」,南大校長怎麼看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在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方面,提出了十條具體意見。  如何探索更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一起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的解讀文章《探索更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 破除學術論文「SCI迷信」 優化學術生態
    破除學術論文「SCI迷信」當美國人創辦SCI科學引文索引時,一定沒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國學術界會對這個指標體系產生「迷信」般的高度崇拜。無論是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還是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中國學術界幾乎都要看SCI。
  • CSSCI「始作俑者」蘇新寧: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不管用什麼器皿,還得看裡面盛的是水還是酒」  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作為CSSCI的最初設計者,蘇新寧怎麼看CSSCI被學術界當作評價指標,怎麼看浮躁、功利化的不良風氣,怎麼看破除「SCI至上」等新規對CSSCI的影響?
  • 打倒「SCI論文至上」後,大學老師水平高低靠什麼來評?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高校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氣,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學科評估、職稱評聘、資源分配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不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等。高校裡「SCI論文至上」風氣有多大危害,為什麼要被破除打倒高校?
  • 兩部委發文破除論文「SCI至上」 專家:需警惕關係、人情影響學術評價
    ▲教育部網站截圖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提出27條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文件:堅決破除論文「SCI至上」!丨附原文件
    導 讀  為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  二、深刻認識論文「SCI至上」的影響  SCI論文相關指標已成為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高等學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
  • 記者為您揭開神秘面紗
    記者為您揭開神秘面紗 2020-12-16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