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上海故事·菜飯那些事》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商品都要憑票供應,不光米麵和肉食每家有定量,就連蔬菜也是按量供應的。上海老百姓的飲食種類也相對單調,在缺油少鹽的情況下,聰明的上海人就想出了這種做起來既簡單又方便、吃起來既美味又營養的吃食——菜飯。
上海人把菜飯叫做「鹹酸飯」
早些年的菜飯裡面是只有青菜的,為了讓這樣的菜飯能夠多些油水,媽媽們就會把用肉票買回來的豬肉上的油膘切下來,放在鍋裡熬成豬油,撈出來的油渣就會在做菜飯的時候和著青菜一起被放進鍋裡去。
現在已經很難吃到柴火土灶燒出來的菜飯
隨著生活方式的日益改變,柴火土灶燒出來的菜飯在今天已經是越來越難吃到了。做菜飯使用的鹹肉、香腸和萵筍葉子是上海地區老百姓燒菜飯最喜歡放的三樣東西,也是製作最具上海特色菜飯所需要的三種最主要的原材料。
鹹肉、香腸和萵筍葉子是上海老百姓燒菜飯最喜歡放的三樣東西
在上海還有一種青菜被稱為「上海青」,這是只有上海本地才有的一種獨特味道的青菜,用這種青菜燒出來的菜飯被稱為地道的「上海菜飯」。
不管是青菜菜飯,還是萵筍葉子菜飯,等到菜飯差不多熟了的時候,這個時候投到飯鍋裡的一勺豬油,又會讓已經散發著香味的菜飯多了一股特殊的氣息。
一勺豬油是菜飯的點睛之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原來只有青菜的菜飯裡面開始出現鹹肉的影子,儘管這個時候的鹹肉也是需要用肉票來購買的。
除了到土特產乾貨店裡去買鹹肉之外,很多的上海家庭到了過年的時候還會自己醃製鹹肉,春節前的農村,就更是醃肉醃菜,一派忙碌。
有了鹹肉的菜飯自然就有了不一樣的味道,但是因為每家可以買到的鹹肉也不是很多,用來製作菜飯的鹹肉丁往往就會被切得很小。
放了鹹肉的菜飯,對於孩子們來說,有著不一般的誘惑,然而在多子女的上海家庭中,數量有限的一鍋菜飯往往也只夠每個孩子盛上一碗。
在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吃菜飯絕大多數都要有這樣的一碗湯的,在這些不同內容的湯中,最經典的就是黃豆豬腳湯了。
黃豆豬腳湯是菜飯最經典的搭配
無論是缺油少鹽的艱苦歲月,還是豐厚富足的美好今天,菜飯,這股清香的獨特滋味已經成為每一個上海人記憶深處揮不去的生活印象,長久地印刻在每一顆歷久而彌新的心裡。
來源:STV上海故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