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是二胎家庭教育的一個坑,你還沒避開?

2020-12-17 龍龍媽媽說育兒

由於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要第二個孩子了,可是老二的到來,也讓很多家庭原本受寵的老大變得不那麼受寵,甚至是要在家裡處處忍讓。

有些家長總是說,那老二還小,你比她大,你就一定要讓著他呀!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這樣的話聽著非常難受,他會認為,是不是家裡的大人都不愛他了,都只愛老二了,那自己在這個家裡還有什麼價值呢,反正爸爸媽媽也已經有一個孩子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什麼都不敢爭取,遇事會特別的膽怯。孔融讓梨這一套,並不適合家長教育孩子。

那麼有二胎的家庭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點,要學會讓他們自己解決矛盾。

本來他們兩個就是最親的人,他們的手足之情就是世間最珍貴的一種感情,是非常難得的,家長們要學會利用這種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要讓他們自己解決。

最好可以讓他們之間,有解決問題都一套適用規則,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之間更加依賴彼此。

父母只能陪他們一段時間,等到父母年紀都大了,當他們遇到事情的時候,第一個應該想到的人就是彼此,他們可以共同商量解決問題,這樣對他們也是很好的選擇。

第二點,要給兩個人相同的愛。

很多家長,有了老二之後,總是覺得老二小,所有什麼事情都應該讓著他,把自己的愛都給了老二,認為老大已經大了,不需要他們管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但是其實老大也就比老二大幾歲,而且無論大幾歲,老大也是孩子呀,家長可以試想,如果沒有老二,家長們會怎麼對老大,是不是也是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老大,那為什麼有了老二就不可以了呢,就要讓老大一切都讓著老二,這樣是非常不對的。

老大會變得越來越膽小,老二會變得越來越任性,這樣對兩個孩子都不是最好的選擇,要讓兩個孩子知道,家長給他們的愛是一樣的,不分多少,他們兩個也要互相照顧,成為彼此最信賴的人。

第三點,讓老大照顧老二。

有時家長的工作可能確實比較繁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二,甚至沒有時間照顧兩個孩子,這個時候要讓老大發揮自己哥哥姐姐的作用,可以照顧一下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畢竟兩個人是要相互依賴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由於是獨生子女,所以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可是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很多時候就會想著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會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會照顧他人的情感,這樣也可以培養兩個孩子的共情能力。

家長要注意的是,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對兩個孩子的愛是一樣的,教會他們如何愛人,如何付出,如何得到愛,這些都要教給孩子,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照顧彼此,依賴彼此,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後盾。

相關焦點

  • 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強迫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與他相關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孔融讓梨」。他在四歲時,專門挑盤中最小的那個梨吃,把其它的大梨讓給別人吃。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它告訴我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
  • 李玫瑾: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大讓小」,別再強調孔融讓梨了
    很多二胎家庭都會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準則,講給老大聽,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二胎家庭的「金科鐵律」,老大必須遵守。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如此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正在一步步的「毀娃」。,你應該向孔融讓梨一樣,學會謙讓妹妹。」
  • 李玫瑾:二胎家庭中,要求老大學會「孔融讓梨」,本就是個騙局!
    ☆大福很多二胎家庭中,教育孩子都是用「孔儒讓梨」作為例子,強迫哥哥姐姐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可從來沒有家長想過,這個典故本就是個騙局。「孔融讓梨」其實是個偽命題,二胎家庭中最大的坑,就是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 李玫瑾:二胎家庭中,最大的騙局,就是要求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家長也用這樣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貌謙讓,這樣才是一個文明的人,而現在正是二胎時代,很多家庭把這個故事當做基本準則講給大寶聽,似乎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的,老大必須要準守的規律。
  • 父母教會老大「孔融讓梨」,李玫瑾直言:這是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劇
    文/天意媽媽談育兒你小的時候是否聽過這樣的話語:「你弟弟還小,你讓著他點怎麼了」、「你弟弟還小,你把玩具給她玩一會」、「你是老大,你要照顧弟弟,有什麼事多看著點弟弟知道嗎?」似乎一個還沒明白什麼是責任的孩子,就已經要肩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了。
  • 無知的父母才會讓老大學孔融讓梨,二胎家庭教育路上最大的坑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孔融讓梨似乎成了我們教育二胎關係上最好的方式。我是一個有兩個女兒的二胎寶媽,起初我也是一直跟大寶說:你大一點,要多照顧一下妹妹,她還小,不懂事。遇到兩個孩子搶玩具,我也會讓大寶示弱,把玩具給妹妹玩。直到有一天我聽見大寶在對著妹妹咆哮:「都是因為你,媽媽一點也不愛我了,我早晚把你丟掉」。
  • 你還在堅持讓大寶「孔融讓梨」?二孩家庭應該走出這些誤區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講的是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本來是個告訴大家要遵守公序良俗的故事,結果卻被很多二胎家庭用錯了方式,「孔融讓梨」其實是個偽命題。你是不是經常跟老大說這些話呢。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你比弟弟(妹妹)大,要多照顧他(她),不能欺負他(她),聽到了嗎?弟弟妹妹還小,他(她)小不懂事,你打他就是不對。
  • 李玫瑾: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大讓小」,孔融讓梨式傷害太深
    從小,我們就是聽著各種各樣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長大的,孔融讓梨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故事,講的是三國時期的孔融從小就懂得謙讓兄弟的故事。受這些傳統故事的影響,中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喜歡讓大的讓著小的。特別是現在,自從放開二胎之後,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兩個孩子,而在兩個孩子之間的戰爭也就開始了。
  • 二胎家庭,別再讓老大「孔融讓梨」了,學習下蔡少芬的育兒方式
    二寶開始哭,奶奶過來就說「你那麼多呢,拿一些給弟弟玩,他叫你姐姐,你要讓著他。」可是大寶不同意,奶奶就拿了放在大寶旁邊的兔子給二寶。大寶看到了更生氣,跑過來把兔子搶走,還把弟弟弄倒了。弟弟摔倒後更是哭的不行,這下奶奶也生氣的打了下大寶的手了「你怎麼能打弟弟,你把弟弟弄倒頭都摔傷了,你是大孩子你就不能讓著弟弟?
  • 二胎家庭有什麼好處?比起歡樂與感動,爭寵打架不值一提
    你有沒有一個樣貌差異,性格差異,愛好差異,什麼都千差萬別的另一個「你」。那個和你留著一樣血的另一個「你」。近幾年二胎政策放開,好多家庭選擇了生二胎,一來和老大有一個陪伴作用,來實現兒女雙全的夢想。這個時候可能需要全家一起來協調,在關注老二的同時,依舊關心老大。讓孩子仍然可以感受到愛。在《奇葩說》中傅首爾曾經就辯論會這個話題「生二胎必須要經過老大同意嗎?」我和傅首爾的觀點一樣,需要。
  • 每一個調皮的二胎背後,都有一個乖巧懂事的老大,家長們要反思
    想讓媽媽抱著我睡覺、想媽媽不在對我兇、還想讓媽媽每天接我放學......算了!這些我都不要了,但是我真的很想問媽媽一句話:媽媽你還愛我嗎?這就是一個二胎家庭中作為老大的一個內心自述,他懂事的的讓人心疼。當看到最後一句的的時候,心裡不免有些五味雜陳。
  • 孔融讓梨不應該變成道德綁架,這對孩子不公平
    孔融讓梨不應該變成道德綁架,這對孩子不公平《孔融讓梨》是一個道德教育故事,它告訴人們應該要有謙讓的美德。但如今很多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往往會用這個故事來道德綁架老大,要讓老大處處都要給弟弟妹妹,甚至是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也不能生氣。
  • 孔融可以讓梨,我也可以不讓
    這句話出現在日益增多的二胎家庭,出現在逢年過節親戚的問候裡,出現在幾乎每一個孩子耳邊,堪稱快樂童年的一顆絆腳石。
  • 「大讓小」的育兒方式對二胎家庭真的有益嗎?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當一個家庭有了新的生命誕生,家庭的焦點就會聚集到這個新成員的身上,手足矛盾由此便會展開。很多二胎家庭都會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準則,講給老大聽,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二胎家庭的「金科鐵律」,老大必須遵守。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如此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正在一步步的「毀娃」。
  • 來看看這個美國版的「孔融讓梨」,跟你想像的可能差別很大
    對於「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說是耳熟能詳都不為過。說的是孔融家有兄弟好幾個,有一天他媽媽拿了一盤子梨來讓他挑,結果他卻挑了一個最小的,把大的讓給了其他的兄弟。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用這個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謙讓。
  • 孔融讓梨,尊敬友愛兄長,學會正確的謙讓他人
    學會謙讓,嘗試謙讓,在謙讓中學會生活,學會生存。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應該把大個的梨讓給自己的哥哥們,懂得遜讓的禮儀。做弟弟的應該懂得對年長的哥哥的要尊敬。傳說在他四歲時,有一次客人到他家玩,帶去了一筐梨,他和哥哥們看到梨都非常想吃,哥哥們圍在筐子旁邊,每個人都挑了個大的,孔融卻自己一人站在旁邊不作聲,等哥哥們都挑走了大個的梨後,孔融走過去,從裡面拿了一個最小的。大家看到孔融這樣做都感到十分奇怪,父親便問他:「你為什麼不挑大的,只挑小的呢?」
  • 當儒家的「孔融讓梨」被儒家的「格物致知」解讀後~
    甚至,家裡只有一個小孩的,有親戚朋友帶孩子來,也會抓住這不可多得的機會,緊急實行一番孔融讓梨的教育。於是,從小朋友到教育他們的成年人,都知道孔融讓梨代表著謙讓這一美德。但是,讓梨的結果,卻往往是讓來讓去!既然你讓了我,那我沒理由直接拿來吃啊,這豈不是顯得我不謙嗎?所以我必然要反過來讓讓你!
  • 「孔融讓梨」是一個千古騙局?
    「孔融讓梨」是一則歷史故事。內容如下:孔子的20世孫孔融4歲時,與兄長共食梨。孔融拿了最小的那個,人們問他原因,孔融答:「我是小兒,應該拿最小的。」這則故事經改編後收錄小學教材,意在培養小孩子的謙讓精神。寓意不錯,但這則故事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如果把真、善、美建立在一個可疑甚至虛假的故事上,它的說服力要大打折扣。
  • 「孔融讓梨」,到底是道德的閃光,還是教育的失敗?
    「孔融讓梨」,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最早在小學課本中學過,不過那時還小,並沒有深究。在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將「孔融讓梨」中體現出的溫良謙恭、長幼有序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來頌揚。
  • 當代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哀:老大讓著老二,也恨著老二…
    導讀:當代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哀:老大讓著老二,也恨著老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代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哀:老大讓著老二,也恨著老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