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別再讓老大「孔融讓梨」了,學習下蔡少芬的育兒方式

2020-08-28 抹茶媽咪育兒記

吃過晚飯,大寶正在玩積木,二寶回來後,一會就爬過去把大寶的積木弄亂了。大寶生氣就把二寶抱走了。

二寶開始哭,奶奶過來就說「你那麼多呢,拿一些給弟弟玩,他叫你姐姐,你要讓著他。」

可是大寶不同意,奶奶就拿了放在大寶旁邊的兔子給二寶。大寶看到了更生氣,跑過來把兔子搶走,還把弟弟弄倒了。弟弟摔倒後更是哭的不行,這下奶奶也生氣的打了下大寶的手了「你怎麼能打弟弟,你把弟弟弄倒頭都摔傷了,你是大孩子你就不能讓著弟弟?弟弟還小……」

聽到這裡我真的是替大寶覺得冤枉。二寶來了以後,大家不僅會把大寶二寶作比較,還經常要大寶讓著弟弟。可是大寶才兩歲多,要求她什麼都得讓著弟弟,真的不是一件輕易能做到的事情。

我過去抱住大寶跟她說「我知道你很傷心,奶奶打你小手,有點痛,奶奶剛才那樣是不對的。」

大寶邊哭邊說「那是我給你搭的火車,弟弟把我弄倒了……」

嗯嗯,弟弟把你的積木弄亂了,你肯定很傷心,因為你拼了很久。確實是弟弟不對,他還沒經過你同意就把兔子拿走了,你很生氣對嗎?但是你那樣把弟弟推倒,弟弟頭很容易就受傷,也會很痛的。媽媽希望你下次不要用打的方式,你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把它還給你,好不好。」

大寶聽完我說的,邊擦眼淚邊說:「好,那你讓弟弟不要在弄亂了」

家有二胎後,我們總會有意無意的要求大寶要讓著二寶,可越是這樣反而越容易讓大寶對二寶充滿敵意。

蔡少芬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講到有一次全家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小女兒就爭著跟大女兒要媽媽,可是蔡少芬說「上次是妹妹跟媽媽,這次你要跟爸爸,姐姐要跟媽媽在一起」。妹妹不同意,開始哭鬧,旁邊的長輩覺得就妹妹小就讓著她。甚至連大女兒自己都跟蔡少芬說「我可以不要媽媽,還是讓著妹妹。」

但是蔡少芬說「不行,媽媽也需要姐姐」。她讓所有人都先上去吃飯,讓老公一個人帶著小女兒。張晉就帶著妹妹,陪著她,妹妹哭了很久以後,等她平靜了,再告訴她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事情過後妹妹跟所有人道歉,而且蔡少芬說從那以後妹妹再也不會這樣不講理的爭寵。

整件事情下來,蔡少芬夫婦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沒有因為妹妹的哭鬧,家裡老人的要求就讓姐姐退讓,而是讓妹妹記住並不是因為她小姐姐就要讓著她。

不能找媽媽,妹妹肯定很傷心,爸爸就一直陪著她等情緒發洩完成,再安慰她,和她講道理。

等妹妹情緒穩定後,讓她知道承擔後果。爸爸帶著妹妹和大家道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不能因為她小,就要求姐姐什麼都要讓著她。

李玫瑾教授說過:「家有二孩的,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教育大寶的身上,而不是護小的上面。」

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學會分享,但分享的前提是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今天本來二寶去拿大寶積木,如果婆婆抱走後,沒有再拿大寶的小白兔,大寶也不會被激怒打了二寶。分享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而不是大人一再要求大寶就要讓著小寶。這樣只會讓大寶覺得,大家都護著小的,覺得是二寶奪走了家裡人對她的愛。

尊重老大,孔融讓梨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不強制性要求孩子分享,要求大孩子退讓。像蔡少芬一樣,有些原則不能因為孩子小哭鬧就改變!


相關焦點

  • 李玫瑾: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大讓小」,別再強調孔融讓梨了
    很多二胎家庭都會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準則,講給老大聽,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二胎家庭的「金科鐵律」,老大必須遵守。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如此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正在一步步的「毀娃」。「大讓小」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二胎家庭中,當兩個孩子出現矛盾時,家長不要一味袒護小的,而是要學會如何教育老大。
  • 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強迫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與他相關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孔融讓梨」。他在四歲時,專門挑盤中最小的那個梨吃,把其它的大梨讓給別人吃。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它告訴我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
  • 李玫瑾:二胎家庭中,最大的騙局,就是要求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家長也用這樣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貌謙讓,這樣才是一個文明的人,而現在正是二胎時代,很多家庭把這個故事當做基本準則講給大寶聽,似乎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的,老大必須要準守的規律。
  • 父母教會老大「孔融讓梨」,李玫瑾直言:這是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劇
    文/天意媽媽談育兒你小的時候是否聽過這樣的話語:「你弟弟還小,你讓著他點怎麼了」、「你弟弟還小,你把玩具給她玩一會」、「你是老大,你要照顧弟弟,有什麼事多看著點弟弟知道嗎?」似乎一個還沒明白什麼是責任的孩子,就已經要肩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了。
  • 李玫瑾:二胎家庭中,要求老大學會「孔融讓梨」,本就是個騙局!
    ☆大福很多二胎家庭中,教育孩子都是用「孔儒讓梨」作為例子,強迫哥哥姐姐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可從來沒有家長想過,這個典故本就是個騙局。「孔融讓梨」其實是個偽命題,二胎家庭中最大的坑,就是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 「大讓小」的育兒方式對二胎家庭真的有益嗎?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當一個家庭有了新的生命誕生,家庭的焦點就會聚集到這個新成員的身上,手足矛盾由此便會展開。很多二胎家庭都會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準則,講給老大聽,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二胎家庭的「金科鐵律」,老大必須遵守。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如此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正在一步步的「毀娃」。
  • 李玫瑾: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大讓小」,孔融讓梨式傷害太深
    從小,我們就是聽著各種各樣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長大的,孔融讓梨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故事,講的是三國時期的孔融從小就懂得謙讓兄弟的故事。受這些傳統故事的影響,中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喜歡讓大的讓著小的。特別是現在,自從放開二胎之後,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兩個孩子,而在兩個孩子之間的戰爭也就開始了。
  • 無知的父母才會讓老大學孔融讓梨,二胎家庭教育路上最大的坑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孔融讓梨似乎成了我們教育二胎關係上最好的方式。孔融讓梨的故事,被放在《三字經》裡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也是父母經常拿來教育子女相互謙讓的典型案例。可是我們在套用這個觀點的時候,卻沒有去深思過它是否合適。奇葩說裡面就討論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前提是梨要先在孔融的手裡面,他擁有了分配梨子的主動權,然後再按照自己的意願分給兄弟姐妹。
  • 李玫瑾:二胎時代下,二胎家庭最大的騙局,就是「孔融讓梨」
    有兩個孩子,對孩子應該是孔融讓梨的教導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在節目中說到,家長們不能因為小的小,就一味地偏袒小的,應該多花點心思在教育大娃身上。孩子們都處於正在成長的階段,很多道理需要明白和實踐,大人們覺得自己的強制做法,能夠讓孩子們和睦相處,擁有良好的關係。
  • 你還在堅持讓大寶「孔融讓梨」?二孩家庭應該走出這些誤區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講的是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本來是個告訴大家要遵守公序良俗的故事,結果卻被很多二胎家庭用錯了方式,「孔融讓梨」其實是個偽命題。你是不是經常跟老大說這些話呢。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你比弟弟(妹妹)大,要多照顧他(她),不能欺負他(她),聽到了嗎?弟弟妹妹還小,他(她)小不懂事,你打他就是不對。
  • 二胎家庭,老大和老二的「戰爭」
    ,多一些熱鬧,這也是家裡很多老人喜聞樂見的一件事情,並且自己的寶寶也能夠有個伴,但二胎也有二胎的煩惱,比如兩個孩子可能會出現矛盾,這裡面的一種情況,那就是老大打老二,我想這也是很多二胎家長正在面臨的一個育兒問題。
  • 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是二胎家庭教育的一個坑,你還沒避開?
    由於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要第二個孩子了,可是老二的到來,也讓很多家庭原本受寵的老大變得不那麼受寵,甚至是要在家裡處處忍讓。有些家長總是說,那老二還小,你比她大,你就一定要讓著他呀!孔融讓梨這一套,並不適合家長教育孩子。那麼有二胎的家庭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第一點,要學會讓他們自己解決矛盾。本來他們兩個就是最親的人,他們的手足之情就是世間最珍貴的一種感情,是非常難得的,家長們要學會利用這種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要讓他們自己解決。
  • 孔融可以讓梨,我也可以不讓
    這句話出現在日益增多的二胎家庭,出現在逢年過節親戚的問候裡,出現在幾乎每一個孩子耳邊,堪稱快樂童年的一顆絆腳石。
  • 孔融讓梨不應該變成道德綁架,這對孩子不公平
    孔融讓梨不應該變成道德綁架,這對孩子不公平《孔融讓梨》是一個道德教育故事,它告訴人們應該要有謙讓的美德。但如今很多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往往會用這個故事來道德綁架老大,要讓老大處處都要給弟弟妹妹,甚至是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也不能生氣。
  • 當代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哀:老大讓著老二,也恨著老二…
    導讀:當代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哀:老大讓著老二,也恨著老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代二胎家庭最大的悲哀:老大讓著老二,也恨著老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孔融讓梨該不該學習?
    孔融讓梨的故事之所以能成為歷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之一,關鍵就是在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孔融讓梨的故事出自《 世說新語箋疏》,原文是這樣的: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這段話的意思我就不一一翻譯成白話文了,只說讓犁這一段:孔融只有四歲時,他和哥哥們一起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 二胎家庭父母的偏心何解?手足情深絕對不是「孔融讓梨」
    可是第二胎她的父母是冒著風險生的她,是想要個男孩兒,可惜她是個女孩。結果父母大失所望,她一出生地位還當不了老大姐姐。父母正是忙事業的時候,她的到來,進一步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姐姐已經可以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活,而她還嗷嗷待哺。她早早看出自己不受待見,父母對姐姐偏心。
  • 「二胎毀三年……」,一位二胎媽媽的血淚經驗,太真實!
    如何讓他們和睦相處很多家長以為再養一個孩子沒有多辛苦,無非是把之前的育兒路再走一遍,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除了經濟實力、家庭關係、教育環境……還有很多的問題,等著你。前幾天,同事跟我抱怨,沒生二胎之前,大寶懂事開朗,還在她生日的時候給她做賀卡,把她感動到不行。
  • 一樣的父母,一樣的家庭環境,為何大寶與二寶性格迥異?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要了二胎,但對于大寶和二寶之間的教養,卻成了廣泛存在和忽視的問題。誠然是一樣的父母,一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卻出現了偏差。01「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大寶本來就因為二胎的到來而感到了不安,怕父母不再重視自己,如果再加上父母偏心,可想而知大寶會承受怎樣的心理壓力。這種「孔融讓梨」式的教養方式,其實是個偽命題,也是普遍二胎家庭踩的最多的坑!
  • 「孔融讓梨」是一個千古騙局?
    「孔融讓梨」是一則歷史故事。「孔融讓梨」會不會也是一碗「假雞湯」?必須要說明,「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不存於正史。唐朝高宗之子李賢為《後漢書》作注,引用了《融家傳》的一則故事,也就是「孔融讓梨」。《融家傳》是本什麼書,何人所作、何時成書,現在無人知曉。只從這名字看,是孔家後人所修的家傳。這種家傳,沒有權威性。那麼從孔融的事跡看他有沒有可能讓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