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大廠後,我從寫日報學到了……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自從進入世界500強中TOP100的一家公司後,我開始有了寫日報的習慣。也許有人會說寫周報就行了呀,有必要做到每天都記錄日報嗎,會不會浪費時間呀?因此本文從四個實際案例,說說我是如何開始轉變的以及我和日報的不解之緣。

一、日報數據分析,優化工作效率

歷時1個月,兩個項目並行,其中一個項目我只做了3塊數據大屏的界面設計,996的工作節奏,為什麼產出這麼少呢?

為了避免出現每天都很忙,過了一段時間又忘記自己在忙什麼的情況出現,我開始每天記錄工作內容,看看能不能發現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的優化點。

通過日報分析,發現該項目變更頻繁,雖然最後定稿的是3塊大屏界面,但是中間的過程稿多達十幾稿:低保真、高保真、不同的功能布局、不同的視覺風格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應該如何提升溝通效率呢?

這是一個多團隊合作項目,成員分布在三個不同的城市,前期一直在做遠程會議溝通,後項目負責人發現溝通效果不佳,立即安排出差當面溝通需求,當面確定大的需求點及確定主流程,細節的、當場沒有想到的後期可以遠程討論。

  • 需求沒有明確時,使用草圖或者低保真原型法,引導客戶確認頁面的功能布局、展示數據,等內容確定後再進行細節的界面視覺效果設計,可以靈活應對需求變更頻繁的情況。(大屏項目不方便展示,下圖為個人項目圖)
  • 不要快速超負荷完成複雜的變更方案,適當增加變更的成本,給整個交付團隊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使用以上流程跟客戶溝通後,效率提升了很多,最後,大屏成功展示,我們團隊同時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二、個人時間管理,提高工作專注度

大公司的特點是:會議多、流程規範多、培訓多。這些大公司特質是好事,但是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的,這些事項佔用了不小一部分的工作時間,而且會不斷的打斷當前工作的專注度。

  • 寫日報後,我可以統計這些事務的出現頻率與時間,知道自己能承受的最大工作量是多少。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將這些事務集中處理,減少打擾。
  • 在制定我的工作計劃時,可將這些因素考慮進來,給自己留一些buffer,而不是從理想的狀態去評估時間。

三、日報簡單總結,快速生成周報

公司要求寫周報:每當周末時,當其他人在撓頭騷耳地回憶本周做了什麼時,我只需打開我的日報excel文檔,稍微總結下就寫完了。也有童鞋用一些雲筆記來記錄日報,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日報格式。

四、項目日報日更,keep everyone in the loop

項目要求寫日報:一些重要的大的項目,項目經理會要求大家寫日報,雖然目前我參與的項目暫時沒有要求寫日報,我還是很推崇大家寫日報的。

有一次在公司某大型項目的分享會上,該項目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方法,那就是每天發日報——給每位項目成員(PM、開發、測試、文檔)及客戶(不同公司的對接人、領導)同步當天的項目最新進展(已完成、進行中、計劃的內容、風險點)。

使用了這個日報方法後,基本上團隊內部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客戶也知道項目的最新進展,信息透明的方法極大的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五、全員日報,優化組織工作

以上講了寫日報對個人和項目組的幫助,那麼對於整個組織,會有什麼幫助呢?

下面這個案例是部門某個manager委託我做一個工時管理系統。

對於員工角色來講,員工可以根據個人實際的時間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半年或一年後再回顧自己的工作時,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該系統剛上線)

對於經理角色來講,一個經理要管20-30號員工,如果每天都開站會的話,可能需要花一兩個小時,太浪費大家的時間了,通過團隊內部日報瀏覽,經理可以瀏覽所有員工的工作情況,對工作、項目情況瞭然於心。也可以看出來安排給部分員工的工作是不是超負荷了。

對於總監角色來講,他可以看到他管轄範圍內的各個團隊的每日平均工時、員工花在不同項目上的時間比重、員工花在不同工作類型上的時間比重。

比如:有可能統計出員工一半的時間在開會,那這個時候就要從制度上去思考哪些會議是不必要的,減少員工負擔;還有可能統計出某個團隊工時特別長,這時,就要看是工作效率原因,還是管理原因,或者是工作量大的原因了。

當然,這個工時統計系統可能也有弊端,就是大家都知道領導上去看工時,會不會有攀比心理呢?覺得誰的工時長,誰就是努力工作的人。

這種情況,當然不是管理者和我作為系統設計者想要看到的。我鼓勵大家高效工作,人一天能集中精力專注辦公的時間真的不多,所以工時長並不代表工作效率高。

史蒂芬·霍金曾說過:「每人每天能夠專注的、富有成效地工作的時間是有上限的」。

所以,講了這麼多,我們寫日報的目的就是記錄每天的點滴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優化我們的工作時間分配、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等,我們一起寫日報吧!!!

引用來源:史蒂芬·霍金曾說過:「每人每天能夠專注的、富有成效地工作的時間是有上限的」。來源於《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P182頁。

 

作者:沈子硯,公眾號:UXHub

本文由 @沈子硯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我要進大廠!
    說幹就幹,第一期先寫寫應屆畢業和剛工作不久的計算機專業的童鞋如何進大廠。先說說必須要做到的幾件事:第一,學校內的課程,計算機基礎知識,如C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作業系統等這些基礎專業知識一定要理解掌握,在校招中,這些內容必考。第二,提升自己寫代碼的能力。
  • 培訓三個月進「大廠」?Python人工智慧速成班泛濫,上到68歲下到13...
    培訓三個月進「大廠」?Python人工智慧速成班泛濫,上到68歲下到13歲都在學  olivia chan • 2020-08-06 15:05:30 來源:前瞻網 E3204G0
  • 逃離大廠,我錯了嗎?
    最忙的兩周,我一個人要負責三個不同的工作,上午推送,下午採寫,晚上雙微運營,臨走前還要幫忙核算日報數據。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幾乎沒離開過座位;就連吃飯也是把外賣擺到電腦前,一邊盯著屏幕一邊往嘴裡送。很多次我從辦公室離開的時候,等車隊伍前還排了百餘號人。我不知道他們的職位和姓名,卻在此刻感同身受到那種回家的急切。
  • 南京課工場:自學Java編程如何進大廠?
    進大廠是很多人的夢想,現在網際網路行業這麼火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實現高薪就業,大學學的是相關專業還好說,不是本專業如何自學Java編程圓夢進大廠呢?學習書籍推薦:零基礎《Java核心卷1》,這個算是入門書籍吧,入門書籍我看的不多,暫時介紹這一本,大家可以去網上搜索,但個人感覺看完這本書差不多了。有基礎的可以看《Java編程思想》。
  • 作為應屆生,在大廠工作的這半年多我都學到了什麼?
    寫在前面最近,不少的應屆生問我怎麼找工作,說現在找工作太難了,我也知道受疫情的影響,目前很多公司的招聘都延遲甚至取消了招聘計劃,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漫長的冬季,大廠本身不好進,疫情期間對於應試者的要求更加嚴格,小廠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直接把應屆生置之門外,這些情況在應試者的角度來說是不可改變的,但是我想說寒冬固然蕭瑟
  • 大廠裡的二本生
    不像985、211這類高校優秀學子,能拿到各種大廠offer。我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在我之前,沒有一位校友在大廠工作過。為了進這家公司,我大三就來實習,花了5個多月才拿到轉正的機會。轉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起實習的同事學歷都比自己高,如果想要被領導注意到,我只能更加努力。
  • 逃離大廠後,我的抑鬱症消失了
    然而一茬接一茬的奔湧後浪,又能在大廠澎湃幾年?工作半年後,我體檢被查出肩周炎、脊椎病。偶爾幾次熬夜能明顯感覺到心臟受不了,心慌,有一次加班到凌晨,感覺心跳都停了兩秒,之後診斷出來是心律不齊。光是年終獎就讓我嫉妒,他們每年的年終獎至少能拿10個月工資,我年終獎最多是拿4個月。到大廠工作之後,以為自己學習好,就能抹平學歷上的差距,自以為努力工作,就能在KPI 上找到成就感。
  •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寧願去創業,也不願意再進大廠了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寧願去創業,也不願意再進大廠了1.這一屆的年輕人想法多網友小曾說:工廠太封閉了吧,感覺和社會都要快脫節了,做的工作都是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操作,流水線的飯菜都充斥著一個工業的味道,每天宿舍大廠兩點一線的生活,整個人都要自閉了好嗎
  • 經驗分享:大廠的15個月裡,我學到的8個關鍵詞
    七、大廠與創業公司先拋我的觀點——畢業生的話,如果可以儘量去大廠,就算在創業公司帶你的老闆,給人感覺很靠譜、很健談、很和善(剛出社會的小朋友真的很多人因為這樣而進了小公司)。這裡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我在下面會具體來說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 學歷平平,資質一般,也能進阿里騰訊百度這些大廠嗎?
    如果說學歷不佔優勢的話,那麼想進網際網路大廠,你就要自身入手,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個人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懂得包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非常優秀。除了手機裡的APP、網站、生活小到一個水杯,大到一個沙發都是公司的產品。需要能力:綜合能力要求高,作為產品經理需要對技術、設計等領域知識都有所涉獵,協調各方面資源,對整個產品的發展始終負責,推進項目。具體入門方法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大三學生應該怎麼努力才能成為一個產品經理?
  • Java學到什麼程度可以高薪進大廠?
    很多Java初學都關心這麼一個問題,Java學到什麼程度以後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大家的目標都很明確,也很實在,學習Java無非就是為了找工作,那到底我要學多少Java知識,才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呢。
  • 畢業後沒去大廠,少賺了40W
    「有小公司的offer,更想去大廠,可大廠難進,該堅持目標還是接受offer?」「去小公司就真的沒前途嗎?」據統計,只有不到80%的公司在創業的三年後還能存活下來,20%的企業在創業中消亡。大批的傳統企業也都面臨著轉型難題,而成功轉型的企業不足20%。中國每年超過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有2家企業倒閉。能存活到5年以上的企業不足7%,10年以上不足2%。
  • 本科學歷進大廠是痴心妄想?——微軟上岸經驗分享
    我是在國外某top30的大學讀的本科,計算機專業,畢業以後雖然沒有讀研,但還是順利進了微軟。這都要感謝Justin導師的算法課和後來的光流算法項目。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我大學的時候其實一直蠻糾結的,沒想過畢業以後就能直接進大廠。從大二開始,基本舍友們就開始忙碌了,每天討論以後想去的公司,要不然就開始選學校籌備申研。
  • 付費內推進大廠?我看你是缺少社會的毒打!
    老闆一說公司經營困難就主動要求降薪雖然心裡的草泥馬多到能踏平呼倫貝爾大草原,但嘴裡說出的都是「對,您說的都對、我也是這麼想的」諸如此類求生欲極強的話。卑微社畜,在線求生。但再卑微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公司實在頂不住了,該失業的還是失業。
  • 【前輩說】我是如何在天貓、螞蟻金服、百度等大廠面試中被拒的
    由於非985、211學歷硬傷,校招進大廠的門檻遠高於同屆985、211的畢業生。於是乎,從畢業到現在經歷了三家創業公司,創業公司的痛癢相信大多數才畢業的小夥伴都很清楚,沒有不坑的公司,所謂好公司就是不那麼坑的公司。
  • 「我,從0經驗找大廠實習,到秋招拿下字節跳動SP offer,都經歷了什麼?」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進大廠?學校背景一流,專業對口,實習經歷豐富,專業技能top...於是很多同學在金光閃閃的大廠門前打了退堂鼓,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花很少的精力來準備一些真正需要付出時間的事情...考試臨時抱佛腳,網申快要截止了才匆匆拼湊一份簡歷投遞,面試前一天才開始看企業資料...
  • HR:我為什麼說你進大廠水平不夠?
    目前網際網路已經全面爆發網申四大除安永外都已開啟秋招快消大廠也將在8月集中爆發但大廠不是那麼容易進的北上廣深平均錄取率僅在6%……某知名網際網路的HR就曾說:大家盲目投簡歷,都想找個好工作但其實很多應屆生進大廠水平還不夠
  • 付費內推進大廠?我看你是缺少社會的毒打
    為了幫助畢業生找工作,高校發出了倡議書,希望已經畢業的學姐學長們能夠多多推薦滯銷的學弟學妹們,給他們介紹一些就業機會。如果可以的話,進大廠自然是第一選擇。大廠永遠自帶光環,但是大廠的容納度有限,如果你是畢業生中的top1 層級,當然會有大把公司搶著給你遞offer。對於絕大部分的畢業生來講,實習經歷不夠豐富惹眼,甚至連簡歷都寫的極其含糊, 1 秒出局是必然的結果。除了社招和校招,大廠們近年來還流行內推這種招人方式。所謂內推就是內部推薦,老帶新的意思。
  • TA說 | 從「查無此校」到大廠錄取
    希望我的踩坑經歷能夠幫助大家在上岸途中避開各種坑,更加順利地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廠。相信很多正在準備求職的CS學弟學妹們在看到「亞麻」兩個字的時候會嗤之以鼻:不就是亞麻麼,大家都能進的廠有什麼好炫耀的呢?的確,一年前的我在看到「亞麻上岸經驗」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
  • 我是如何在天貓、螞蟻金服、百度等大廠面試中被拒的
    由於非985、211學歷硬傷,校招進大廠的門檻遠高於同屆985、211的畢業生。於是乎,從畢業到現在經歷了三家創業公司,創業公司的痛癢相信大多數才畢業的小夥伴都很清楚,沒有不坑的公司,所謂好公司就是不那麼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