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善法庭庭審筆錄的建議

2021-01-09 中國法院網

2012-12-05 15:33:49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史向陽

  庭審筆錄又稱法庭筆錄或審判筆錄,是法院裁判案件不可缺少的書面材料,它是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由書記員製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審判活動的真實情況的文字記載。庭審筆錄反映的是案件審理的整個過程,是法院依法作出裁決的重要依據,也是日後進行審判監督的重要材料,其重要作用和意義顯而易見。因此,庭審筆錄應當客觀、真實、及時、準確地反映庭審的全部活動。但在司法實踐中,庭審筆錄存在著一些不規範之處,本文對此作以下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一、庭審筆錄的現狀與問題

  庭審筆錄是人民法院庭審活動的客觀記載,是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件、法官主持庭審情況和當事人舉證、質證、訴辯情況的反映,是人民法院認證、確認案件事實並作出裁判的基礎和依據,司法實踐中,除了庭審筆錄的文字不工整、標點符號不正確、語句不通順等表面問題之外、庭審筆錄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庭審記錄不詳細。例如對當事人基本情況或到庭情況記錄不詳;對代理人的代理權限或者與被代理人身份關係記錄不詳;對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記錄不詳;對當事人陳述不詳,有的記錄是「見原告起訴狀」、「見被告答辯狀」、「見第三人陳述」,沒有必要的概述;對證據的記錄省略過多,如有的筆錄對證據的出處、時間、地點、所要證明的內容記錄不詳,對屬於當庭舉證還是庭前提供,是否超過舉證期限沒有說明,尤其是對證人是否到庭、證人出庭作證與證人證言的內容有無變化沒有加以詳明等。

  2、筆錄內容有疏漏。例如對調解過程記錄較簡單、沒有如實地反映調解的全過程,有的乾脆以「調解過程略」敷衍;對當事人「言」、「行」沒有作客觀準確的記載,對當事人自認默認案件事實的證據的行為沒有反映;對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定程序和規則的情況沒有全面如實記錄,法庭對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的警告、訓誡、對訴訟中其他緊急情況的制止處理、特別是對辱罵、毆打、衝擊法庭的情況沒有記載,這樣不僅不能反映庭審中的全面情況,而且在法庭對行為人採取強制措施時缺少了事實依據。

  3、筆錄籤名不規範。實踐中,有的僅讓當事人在筆錄尾頁籤名,沒有逐頁籤字進行確認;有的當事人不會籤名,讓他人代籤時,並沒有讓當事人捺印確認;有的當事人僅籤一個姓或只有名不帶姓;有的當事人籤名與開庭核對的姓名不一致;有的庭審筆錄訴訟參與人不籤名,有的庭審筆錄的訴訟參與人因故不籤名,書記員沒有註明不籤的原因;有的籤名較多,交叉無序,難以使人分清各自身份;有的獨任審判員或者書記員不籤名,有的審判長、審判員不籤名,有的人民陪審員不籤名。上述情況使庭審筆錄的真實性和嚴肅性受到損害。

  4、筆錄補正不規範。對庭審筆錄中當事人閱看後,有正當理由要求補充或更正的地方,書記員在補充或更正之處,應當註明原因和經過,並加蓋書記員印章以示規範,而常見的記錄只是讓當事人籤章按指印,而沒有書記員的印章;有的補正太隨意,筆錄字跡潦草,內容不規範;有的當事人在庭審時即提出補正,有的當事人雙方各執一詞,對補正內容存在異議;有的在庭審結束後,又以書記員記錄不準確或領會錯誤為由要求補正筆錄,甚至要求刪改對自己不利的內容,從而形成筆錄大段增加或者刪減,造成塗改、添字過多,對筆錄的公正與嚴肅性產生不良影響。

  二、庭審筆錄存在問題的原因

  庭審筆錄存在問題,除了制度層面,比如法律法規不健全之外,主要還有業務人員責任心不強等原因,簡要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法律規定不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書記員應當將法庭審理的全部活動記入筆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法庭審判的全部活動,應當由書記員寫成筆錄」,這是庭審筆錄的法定「淵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二款同時規定:「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如果不予補正,應當將申請記錄在案。」第三款規定:「法庭筆錄由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籤名或蓋章。拒絕籤名蓋章的,記明情況附卷。」但是,由於法條規定的比較原則,造成司法實踐中庭審筆錄存在著許多不規範的問題。以補正筆錄為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補正程序啟動方式單一,根據規定,啟動補正程序,只能基於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對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啟動,法條沒有作出規定;申請補正的時間不明確,根據規定,發現庭審筆錄存在遺漏或者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但補正申請人什麼時間提出申請,法條沒有作出規定。補正申請的方式不明確,民事訴訟法只是規定,發現庭審筆錄存在遺漏或者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但補正申請採取何種方式,是口頭還是書面,並沒有作出具體的規定。補正申請的內容不明確,民事訴訟法規定,庭審筆錄存在遺漏或者差錯可以申請補正。但何為「遺漏和差錯」?也沒有作出詳盡的司法解釋。

  二是筆錄格式不統一。由於最高法院沒有統一的筆錄格式,使得不同級別法院、不同地區法院在筆錄形式上差別很大,即使在同一法院,也沒有統一的格式,有的存在重實體內容,輕程序操作的現象。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庭審筆錄正逐步實行電腦列印,但相關法律法規對電腦庭審筆錄還未作出規定,造成目前實際操作中存在許多不規範之處,影響了辦案的規範化。目前訴訟法以及司法解釋中對法庭筆錄雖然有零散規定,但不明確具體,書記員應該怎樣記錄缺乏可操作性的規範指引。

  三是業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有的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在庭審中審理速度過快或者沒有把握重點、爭議焦點,使得書記員在記錄時難度比較大,有的審判人員忽視對庭審筆錄的審查,也有的書記員責任心不強、業務水平不高從而導致庭審筆錄存在各種不規範的問題。

  三、庭審筆錄的改進與提高

  案件質量是審判工作的生命線,開庭審理是司法文明化的重要標誌,而庭審筆錄是以文字形式記載的如實反映訴訟活動的重要法律文書,如果庭審記錄不能完全反映庭審活動、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法官審理的重點,或是出現疏漏,必然導致案件在程序和實體處理上的錯誤。提高庭審筆錄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動員各方力量,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一份高質量的庭審筆錄,不僅是書記員記錄水平的反映,也是辦案人之間、辦案人與訴訟參加人之間密切配合、協調一致的結果。提高庭審筆錄質量,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強庭前交流與準備。每個案件都有著不同的事實、情節、證據,如果不了解案件具體情況,記錄的速度和準確性也是難以保證的。這就需要書記員庭前做好充分準備,不打無準備之戰。由於法官與書記員的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公正有效地處理訴爭,促使社會穩定和諧,所以在法庭上應積極配合,保證庭審活動順利。針對案件性質的區別和當事人敘述水平的差異,記錄時常會出現棘手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書記員與法官密切配合,例如字寫不上的要留空,法官也可以要求當事人雙方把陳述速度放慢,以保證書記員可以做到準確記錄。同時,法官在庭審後也要及時閱讀筆錄並籤名,確保庭審筆錄客觀、準確地反映庭審過程。

  二是製作庭審記錄模板。庭審記錄中有一部分完全是相對固定的程序化內容,比如庭前準備時宣布案由、案件來源,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和訴訟參與人名單、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等,又比如宣布庭審調查結束,進行法庭辯論、控辯雙方宣讀、出示證據的程序等。對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事先製作填充式的模板,庭審記錄時根據個案不同進行適當修改,或者利用文件切換、複製、粘貼等操作技巧,把相對固定又具有共性的內容適時加入到筆錄當中。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工作強度,而且可以提高庭審記錄的效率和準確性。

  三是爭取當事人的積極配合。舉證、質證是庭審的核心,書記員應當詳細記錄,當事人也要積極配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即規定,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逐一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籤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依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等,這樣才能保證在有限的庭審中充分行使訴權。這就要求書記員要爭取當事人的積極配合,以便在緊張的庭審過程中可以做到不遺漏內容,減少當事人對筆錄內容的異議。

  四是切實提高書記員隊伍的素質。雖然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組織部、人事部聯合發布了《人民法院書記員管理辦法(試行)》,但是具體的書記員工作規範仍較匱乏,庭審記錄作為書記員工作的核心同樣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筆錄的質量良莠不齊。首先,要嚴把書記員的錄用關,要求新錄用的書記員必須能快速記錄、有較強的聽辨能力、具備相當的法律專業知識;其次,加強對現有書記員的培訓、考核和管理,提高書記員的學習能力、文字處理能力以及速錄等能力。並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加強書記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第三,強化書記員獎懲監督制約機制,大力開展爭當「優秀書記員」活動,樹立和表彰先進典型。同時,也要通過卷宗評查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對庭審筆錄進行評議,獎優罰劣,推廣先進,帶動後進,充分調動書記員的積極性。

  五是完善規章制度。庭審筆錄是法院書記員根據訴訟法和有關規定,記載和反映訴訟活動情況的文字記錄。庭審筆錄的規範與否直接反映庭審的規範程度。因此,應儘快出臺《法庭筆錄規範》,並公布法庭筆錄範本,以保證書記員記錄時可以有章可循。

  (作者單位:陝西省南鄭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司路心語】首次庭審筆錄
    10月23日10時30分,開庭時間已到,現場卻出現了個小插曲--原告席上空無一人,但半個小時前我還看到他們一行正在法院一樓大廳商量著什麼,原本庄嚴肅穆的法庭氣氛愈顯凝重。又過了幾分鐘法庭外才響起匆匆的腳步聲,原告方三人快步入座。庭審居然還能遲到,這算不算是藐視公堂?我在心裡沒好氣道。而庭長對此也明顯不滿,斥責了滿臉窘相的原告方幾句。
  • 書摘: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庭審錄音錄像,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替代法庭筆錄
    投稿:web@law-lib.com   合作QQ:61646416第八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庭審錄音錄像,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替代法庭筆錄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庭審錄音錄像替代法庭筆錄的規定。
  • 淺議公訴人應在庭審筆錄上簽字
    一、庭審筆錄及其重要體現  庭審筆錄是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由書記員製作的反映法庭審判活動全部真實情況的記錄,包括雙方當事人、訴訟參與人、審判人員在法庭上陳述的內容及其他活動狀況。一份合格的庭審筆錄必須做到客觀、準確、規範,即客觀真實的反映出庭審原貌,準確無誤地記錄下訴訟參與人的訴辯意見,還有格式規範語句無錯誤。
  • 淺議如何做好庭審筆錄
    庭審筆錄是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由書記員製作的反映法庭審判活動全部真實情況的記錄,包括雙方當事人、訴訟參與人、審判人員在法庭上陳述的內容及其他活動狀況。庭審筆錄的重要性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庭審筆錄可以將整個審判活動用書面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見證,是人法院依法作出判決的依據;2、庭審筆錄固定下來的當事人的陳述與辯論、證人證言等,可以起到證據作用,當事人和證人不能隨意推翻,應對自己的言行負責;3、上級人民法院通過閱讀法庭筆錄,可以了解和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4、原審庭審筆錄又是上訴審和再審的人民法院審理上訴、再審案件的重要依據
  • 淺論當前庭審筆錄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庭審筆錄總論  庭審筆錄又稱法庭筆錄或審判筆錄,是在開庭審理過程中,由書記員製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庭審活動的真實情況的文字記載;是一種重要的訴訟文書;是一審合議庭進行評議、作出判決的重要依據;也是二審和再審時審查案件的重要依據。庭審筆錄固定了以當事人及審判人員的言行為主要內容的整個庭審過程,體現了公正與效率的雙重要求。
  • 淺析庭審筆錄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在民事訴訟時,當事人有時會以此案的庭審筆錄所涉及的案件事實作為彼案的證據,或者同一法律關係的案件,前案原告撤訴再起訴,後案被告將前案的庭審筆錄作為證據。然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並未將庭審筆錄列為證據種類,實踐中,對於庭審筆錄能否作為證據為法院採信,往往容易引發爭議。
  • 徐匯法院探索智慧庭審 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自上海法院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徐匯法院推進錄音錄像替代法庭筆錄及音字轉換技術的法庭應用。截至4月10日,累計運用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開庭61件。圖說:徐匯法院探索智慧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徐匯法院供圖4月9日13:50,徐匯法院第二法庭,一起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即將開庭。法院知產庭法官俞海苓和書記員張琤步入法庭,俞海苓登錄「上海法院智慧庭審系統」,選擇即將開庭審理的案件,點擊「準備開庭」後開始庭前準備工作。
  • 庭審錄像替代筆錄 四川崇州法院首次使用這種庭審方式審理民事案件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近日,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元通法庭在線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並當庭宣判。記者了解到,與以往審理方式不同的是,本次庭審並無庭審筆錄,取得代之的則是庭審的現場錄像。開庭前,主審法官在庭前分別徵求原被告意見,雙方均同意使用庭審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 上鐵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試點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原來,自2020年4月1日起上海法院啟動為期6個月的運用現代科技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為貫徹落實市高院關於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高庭審質效,提升司法公信力,4月13日至14日,上鐵法院作為首批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法院之一,嘗試運用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的方式開庭審理了三起案件
  • 庭審大提速,發光的「書記員」記錄庭審筆錄可達音速!
    庭審大提速,發光的「書記員」記錄庭審筆錄可達音速!
  • 庭審筆錄沒看就籤字了,現在案子輸了,咋辦?
    法眼掃描作為執業28年的律師,遇到的奇葩事情也算是比較多的,題主庭審之後沒有看庭審記錄就籤字的情況比較少見,因為這個事情應該是你的律師幫您把關,律師沒有仔細審閱庭審筆錄就籤字,導致委託人也跟著籤字,那律師的責任就比較大了。現在只能先上訴,讓一審輸掉的判決不生效,然後再分析一審輸掉的官司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難道僅僅是因為庭審筆錄記載的內容對題主不利嗎?
  • 籤字後又故意撕毀庭審調解筆錄 女子被判處拘役三個月
    2019年11月,潘某在庭審調解中,乘人不備將庭審調解筆錄最後一頁籤字部分撕毀,涉嫌擾亂法庭秩序罪,最終被法院判處拘役三個月,緩刑六個月。原有的案件是一起共有物分割糾紛案。2019年11月,龍馬潭區法院石洞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徐某某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經法院當庭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潘某作為原告徐某某的法定代理人在庭審調解筆錄上簽字確認。
  • 撕毀庭審筆錄 女子被罰2萬拘1天
    3月19日上午,密雲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李某情緒激動之下當庭撕毀庭審筆錄,藐視法庭紀律,其行為妨害了正常的民事訴訟,密雲法院依法對其處以2萬罰款並作出拘留1天的處罰決定。某物業公司訴李某等六人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中,業主認為物業服務不到位,部分業主哄鬧法庭。
  • 天津一法院現「空中開庭」奇案 被指偽造庭審筆錄
    河東法院法官製作的庭審筆錄上,原告出庭參加庭審,發表意見並在庭審記錄上簽字。而有關方面後來調取的民航信息,確認原告當時正坐在航班上飛行。「法官涉嫌偽造庭審記錄,應該如何處分?」一名微博網友問道。案件被告白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其對案件開庭、庭審、判決整個過程毫不知情,直到購買高鐵票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列為「老賴」。
  • 當事人參加庭審記錄改革案件庭審 需要注意的8個問題
    今天我們繼續來為大家解答建議拿小本本記下來!01用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是個創新舉措,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嗎?答: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法發[2016]21號)第11條提出:「推行庭審記錄方式改革。積極開發利用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轉化為文字並生成法庭筆錄。落實庭審活動全程錄音錄像的要求,探索使用庭審錄音錄像簡化或者替代書記員法庭記錄。」
  • 當事人能否當庭拍照、複印民事案件庭審筆錄?
    庭審是訴訟的重要環節,而庭審筆錄記錄著庭審的各個流程,包含著當事人的陳述、提交證據的內容以及雙方激烈的辯論。一個好的書記員能夠通過當事人繁瑣的語言歸納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能讓人透過一紙文字感受到庭審現場的火藥味。
  • 【惠州審判】當前民事庭審存在問題之分析及建議
    本文通過分析H市H區人民法院部分已結民事案件的庭審筆錄及卷宗,認為民事庭審存在一個臨時變更訴請或被告提出反訴以及當庭提出鑑定、調查取證、追加被告或第三人等申請,致使庭審無法正常推進,極大影響案件的審理效率;法庭調查中部分審判人員無的放矢,未能查清案件事實,導致重複開庭的問題突出;庭審過過程中部分審判人員未能進行爭點整理,致使法庭辯論空有其名等突出問題。
  • 長沙市天心區法院首試 「無人記錄」庭審模式
    因此,改革庭審記錄方式勢在必行。「無人記錄」庭審的合法性「無人記錄」庭審的推出有明確的法律依據。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該意見第11條明確推行庭審記錄方式改革,要求落實庭審活動全程錄音錄像的要求,探索使用庭審錄音錄像簡化或者替代書記員法庭記錄。
  • 東洲區人民法院的多功能科技法庭來啦
    數字信息科技的發展是推進法院審判工作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改變了傳統的庭審模式,實現公正與效率已經成為國內各級法院的工作主題,更是時代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趨勢。隨著法院科技建設項目的不斷完善,應用科技武裝庭審的步伐越來越近。東洲區人民法院也不斷積極推進多功能科技法庭的建設,在院內已經建立完成了具備網際網路功能的多功能科技法庭並且投入了使用。
  • 「雲庭審」浠水法院竹瓦法庭「雲間庭審」審理一起跨國離婚案
    當事人之間相隔千裡,還能同時間、跨空間同框相見參加庭審嗎?近日,浠水法院竹瓦法庭使用「雲間庭審」,通過遠程視頻連線「隔空開庭」審理了一起跨國離婚案。法庭幹警在送達民事訴狀時了解到,金某在三年前赴日本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時間成本等因素影響,金某今年並無歸國打算。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特殊情況,承辦法官陳新中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決定通過「雲間法庭」線上開庭審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