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時評」法治政府:有良法才有善治

2020-12-22 杭州日報

本報評論員 翟春陽

日前,中央依法治國辦發布《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的公示》,公布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名單,桐廬縣成為杭州唯一入選的縣級城市。

法治政府,顧名思義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然而法治政府建設絕非「依法行政」這麼簡單——法治,「法」是手段,「治」是目標,有良法然後有善治;墨守成規,不思變革,「舟已行矣而劍不行」,即便處處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也與「法治」二字貌合神離。

建設法治政府,首先要明確建設法治政府的目的,把握政府的角色定位。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履行職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依法全面履行職能是人民政府的本質要求;建設法治政府, 要與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同步推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是一體兩面,服務型政府首先是法治政府,法治則是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一個政府能否自覺依法行政,能否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一個重要因素是對自己角色定位能否有準確的認知。

我們看桐廬縣的法治政府建設的過程,正是一個與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同步推進的過程——全力打造「全省示範性縣域行政服務中心」,實現1903個事項辦理只需「跑一處」,企業開辦實現常態化「一日辦結」;全面創建「無證明縣」,首推服務軍人「一件事」改革;全國首創「企業家日」,滾動出臺3批次關心關愛企業家「春風十二條」政策;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開展法律法規檢視專項行動,對擅自設置不公平市場競爭條件、實施差別化待遇的文件進行審查研究論證,共清理存量文件843件,廢止83件,為營造市場公平競爭法治環境掃清障礙;推廣柔性執法、「首違不罰」,減少對企業的任意檢查,優化稅務、市場監管、環保、消防等執法方式,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成全國首個縣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實現智慧財產權「一站受理、一網通辦、一地諮詢」,近5個月全縣發明專利申請達到371件,同比增長27.9%。

桐廬的實踐說明,建設法治政府要從打造良好的制度體系上下功夫,以「良法」追求「善治」;建設法治政府要有改革的勇氣與擔當,要勇於革自己的命、限自己的權,行政審批做「減法」、市場監管做「加法」、公共服務做「乘法」,實現權力「瘦身」、職能「健身」,把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簡」的堅決精簡、該「管」的真正管好、該「服」的服務到位。

編輯 倪宇翀

相關焦點

  • 「良法善治」的標準
    所謂「善治」標準何在?與「良法」關係如何?  有效政府建立在有限政府之上  木然(遼寧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系博士生導師)  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調表明,更加突出治理目標,這是政治體制改革趨於務實的表現。但如果沒有內化的政治道德和外在的法治邊界,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會流於形式,扭曲變形。
  • 法治時評 ▏讓正當防衛者更有底氣
    □ 法治時評□ 凌鋒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意見》在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方面提出了十方面規則。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手段。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在講話中,他特別指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的要求。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在新時代應怎麼進一步實現良法善治呢?簡言之,良法,即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規;善治,即優良的治理,也就是要實現我國治國理政的最佳狀態。
  • 等一個林林~「博多豚骨拉麵」舞臺劇化,近藤頌利飾演馬場善治
    等一個林林~「博多豚骨拉麵」舞臺劇化,近藤頌利飾演馬場善治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 「法治寧鄉」邁步創新之路——寧鄉市法治政府創建工作綜述
    只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才能不斷開創新局面。」在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於新凡看來,法治政府建設是重中之重。在追求「法治寧鄉」的旅途中,一條創新之路在腳下鋪展。敢為人先,創新治理之道法治之路,道阻且艱。
  • 【高分詞組】「法治」英文怎麼說?
    我們在這裡是要維護法治。為了解決香港目前面臨的問題,必須要恢復法治。美國再一次證明:法治、我們的憲法和人民的意願終可以戰勝一切。周教授說,在二戰結束後,「法治」對於維護世界和平至關重要。(高分短語)「你開心就好!」英文怎麼說?(口語必殺技)「那又有什麼用?」英文怎麼說?(高分短語)↓ ↓ ↓
  • 人民時評 | 讓民法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人民時評 | 讓民法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2020-06-1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文化善治融合社會善治
    鄭莉娜9月29日,第八屆浙江孝賢頒獎典禮暨中華文化善治論壇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開幕。「浙江孝賢」是「最美浙江人」的系列活動之一,今年的「浙江孝賢」活動從「孝」文化出發,探討如何發揮孝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加強法治建設、德治建設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孝與賢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當中。
  • 良法善治漸入佳境 2018年多地探索建立政府立法新機制
    良法善治漸入佳境防止立法任性逐利  2018年多地探索建立政府立法新機制  ( 2019-01-18 ) 稿件來源: 法制日報法治政府  □ 本報記者 張維  中國的「良法善治」正在漸入佳境。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國務院審議通過37部行政立法,其中既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立法,更有「刀刃向內」約束政府自身行為的立法。  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新氣象,正在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奮力推進中呈現出來。  快速回應民生問題  回顧2018年,諸多重要的行政立法在這一年通過。
  • 「70年法治回眸——我們的自信在這裡·行政法篇」有了它 法治政府...
    【70年法治回眸——我們的自信在這裡·行政法篇】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 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中國的思想指引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背景下,重大改革要於法有據,改革舉措必須符合憲法法律,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良法善治論  良法善治是治國理政和依法治國的理想境界。用現代政治學的話語來表述,良法就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的一整套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其中主要是法律制度體系;善治就是運用國家法律和制度管理國家、治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過程和結果。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與基礎。國家要善治,須先有良法。
  • 教育時評: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與法治」
    原標題:教育時評: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與法治」   中小學生的政治課本要改了。讀到這個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從記憶庫中檢索當年的政治課印象,然而腦海中卻一片茫然。今天使用頻率極高的公民、權利、法治等概念,在當時完全沒有多少認知。
  • 社科評論|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社會治理是一種協調性的社會活動,由政府、社會組織、市場、公民等多元主體在合作的基礎上達到化解社會矛盾的目的,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善治,是對良好的或理想的社會治理狀態的描述,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徵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一種新型關係。
  • 有了民法典,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這對法治政府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動力。有限政府建設有限政府是指在規模、職能、權力和行為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法律明確規定和社會有效制約的政府。「權自法出、職權法定,法不授權不可為」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有限政府的核心要義。
  • 信陽市舉辦2020年全市領導幹部法治政府建設培訓班
    為全面完成2020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進一步提升廣大領導幹部的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2020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市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辦了2020年全市領導幹部法治政府建設培訓班。
  • 發現法治之美丨王周戶:讓法治政府建設融入人民群眾生活
    「讓法治政府建設融入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以及人民群眾生活之中。」11月12日,「發現陝西法治之美」鳳凰網國際智庫行活動走進西安市蓮湖區,在參觀完市民中心後,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周戶寫下了這樣的建言。
  • 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人民時評)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實現鄉村善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風俗習慣等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勇於實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紮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典型案例經驗。
  • 調查報告|王傑等:鄉村善治可持續的路徑探索與理論啟示:來自「楓橋經驗」的思考
    鄉村何以善治是新時代鄉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問題。研究這一問題需要從歷史經驗中尋找答案。「楓橋經驗」是中國鄉村善治的典範和旗幟。回顧「楓橋經驗」的歷史演進,發現了「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密碼,找到了一條鄉村善治可持續的重要路徑。要始終堅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和群眾參與;始終堅持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機結合;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制度體制機制。
  • 「Part 20」2019政府工作報告中英文對照注釋版
    註:把...納入法治軌道bring ... into line with the rule of law各級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At every level of government, we must accept
  • 日語中「歳」與「才」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中,表示年齡時,有人寫作「歳」,也有人寫作「才」。這兩個字對應的中文都是「歲」,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歳」與「才」原義不同 「歳」與「才」的發音都是「さい」。不過,從語義上來看,「才」的意思主要是人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聰明、人才;例如,日語中有「才能」、「天才」、「秀才」等詞語。而「歳」原義就是表示數字,特別是年月;相應地,日語中有「お歳暮」、「歳末」等詞語。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歳」用來表示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