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漢字化」的3個國家,有一個去得最徹底,文字完全西化

2020-12-11 有畫說藝術

「數典忘祖」這個詞,一般是用來形容某些人,忘了自己的祖宗出處,但其實,這世上還存在著「數典忘祖」的國家。

比如說在華夏周邊曾經有三個國家,千百年來一直以漢文化為本源、以漢字為文化傳承基礎的國家,在近現代就紛紛開啟了「去漢字化」模式,其中還有一個「去漢字化」去得最徹底的國家,連文字都已經完全西化,可以說是徹底的「數典忘祖」了。

日文書法中的漢字

熟知歷史和地理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這是哪三個國家——韓國、越南以及日本。

古代的東方世界存在著一個龐大的漢文化圈,漢字當時是東方世界的「壟斷性」文字,韓越日當然都是在漢文化覆蓋範圍內的地區。

在近現代的東方歷史進程中,隨著大清的衰落和世界格局的大洗牌,華夏周邊的鄰居們紛紛「覺醒」了「自我意識」,從「漢文化圈」退群成為了潮流,「去漢字化」則成為了必須手段。

日本書法

一水之隔的日本從三國時期開始就受到漢字的影響,但他也是這三個國家當中唯一沒有全面採用漢字普及全民的國家。

他們並沒有直接採用漢字作為自己的語言,而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日語,但是,日語當中存在的漢字之多,幾乎多到能讓中國人猜出一段日文的大致意思。

不僅僅是漢字,有著「唐風遺民」之稱的東瀛,在書法藝術以及很多傳統民俗方面,也繼承了大唐遺韻。

韓國書法中的漢字

雖然在二戰後他們曾有過文字改革,試圖去除並廢止日文中的漢字,但時至今日他們的語言當中仍然保留了至少一千八百個以上的常用漢字,而我們的常用漢字也不過兩三千,可見日本的「去漢字化」並不徹底。

相比於日本保留了大量漢字的不徹底「去漢字化」,韓國的文字轉變就相對利落,直接以命令的形式以諺文取代漢字。

在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漢字廢存之爭後,如今韓國的「去漢字化」已基本接近成功了,但仍然不算徹底——比如說他們的身份證上就仍然需要輔以漢字才能準確標記姓名,其次,韓文其實仍然屬於方塊字結構,書法同樣在韓得到了傳承。

書法

反而是剩下的越南,成為了「去漢字化」最徹底的國家。越南的歷史有非常長的時間依附於華夏而存在,故而漢字在古代越南就是官方文字,而且是被稱作為「儒字」,可見其正統文化實際上當時也是推崇華夏正統的儒家。

雖然漢字在越南歷史上的地位,相較於歷史上的韓國和日本來說是最高的、民間使用也是最廣和最久的,但在「去漢字化」的過程中越南確是最徹底的,他們的文字如今已經完全是全面西化,全面改用了字母化的現代越南文。

越南漢文化遺蹟

這大概與越南是三個國家中遭受殖民程度最嚴重的原因有關,他們廢止漢字的行動早於韓國三年,執行廢止的過程也是乾淨利落,以至於在年輕一代心中已經完全抹除了對於漢字的歷史情懷,越南如今的書法也變成了用毛筆字刷字母而已。

文字的西化,除了讓新一代忘卻了漢字在他們歷史中的功勞之外,同時也讓他們逐漸忘卻了儒家精神的傳承,文化的斷層,也讓越南年輕一代與華夏之間的情感聯繫變得疏淡而漸行漸遠,在各種國際關係當中,他們對華夏的種種表現往往體現出一絲「數典忘祖」的意味。

越南書法

當然,其實在上世紀我國也曾有過要廢止漢字的聲音,但現實證明「去漢字化」是絕對錯誤的,包括如今那些已經「去漢字化」的國家,也嘗到了「去漢字化」帶來的弊端惡果,漢字也必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通行語之一,未來,這些「去漢字化」的國家也許又會興起「回歸漢字化」運動。

相關焦點

  • 韓國文字的去漢字化
    與文字中去漢字化的趨勢相反,今天在韓國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在京畿道開會的時候,東道主為我們專門安排了一位韓語翻譯。早晨8點半她來到酒店大堂與我們匯合之前,已經先在首爾一家韓國大企業一對一地為一位高管教了一個小時的漢語。首爾有一家富有活力的會展公司,叫「蘭士久」,擁有多名留學中國的韓國年輕人,他們畢業於清華、人大和師大,漢語說得非常好,其中有的甚至帶有明顯的京腔。
  • 日本為何要去漢字化?
    不管是日文還是韓文,兩個語種中代表名詞的文字,都可以寫成漢字,字形相同,意思也一樣。甚至有些文字的發音都相同,因為這些文字本身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漢字有它獨特的優勢,舉個例子,資本主義這個概念,誕生於歐美文明,如果用日文翻譯,就會出現一連串的日文詞彙,繁瑣冗長且表意不清。
  •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可是在韓國的歷史中,相繼出現了三次轟烈烈的去漢字化運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了解這其中的原因,就要關注韓國歷史上的一個時間段,公元15世紀。到了15世紀,朝鮮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命令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文字。以此來取代漢字的主流地位。但這場去漢字化運動並沒有得到上層貴族的支持,最終失敗。
  • 對文字曾包含漢字的日本韓國出現「去漢字化」的現象,小編想說…
    所謂去漢字化,我個人認為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上述第一點中,理所當然應該用漢字書寫的部分,也把漢字廢掉了;第二種就是把可用可不用漢字的那些詞彙的漢字給廢掉了。很明顯,去漢字化是有程度之分的,韓國日本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分開來說。先說日本。
  • 去中國化最徹底的國家,已經開始「西化」,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去中國化最徹底的國家,已經開始「西化」,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眾所周知,我國不僅僅擁有全球第三的國土面積,而且我國的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文明,這是目前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多無法比擬的,同時我國如今全球唯一現存的古文明,這也讓我們的中華文明影響著這邊的很多國家,比如我們周邊的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的文化都深深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
  • 去中國化最徹底的國家,已經開始西化,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其中有一個去中國化最徹底的國家,已經開始完全西化,甚至還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現在全世界都在學習英文,就連我國也把英語作為了一項主要課程,看來只有國家強大了,其他國家才會來學習模仿。雖然以前的中國非常強大,但是不可否認是有沒落的一段時間的,也正是那時,以前那些中國的模仿者紛紛拋棄了中國,開始學習起了西方文化。
  • 去中國化最成功的3個國家,其中東北亞一個,東南亞兩個
    但是,近代以來,由於一系列歷史原因,使得中華文化逐漸式微,不僅讓一些國人極力推崇西方文化,反對傳統文化,也使得一些原先是中華文化圈內的國家,也逐漸去中國化,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這以下幾個國家。身著傳統服飾的越南人第一個便是越南。
  • 芮曉恆: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近日,困擾多年的「去漢字化」之爭,再次成為了韓國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6年5月12日,韓國憲法法院舉行《國語基本法》有關使用純粹韓文的條款是否違憲的公開辯論。 根據《國語基本法》第3條和第14條,「韓文是指標記國語的固有文字」,「政府機構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須用韓文書寫。僅在制定總統令時,可以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後附括號標註」。
  • 韓「去漢字化」後果尷尬 多位前總理呼籲學漢字
    兩千年前,朝鮮與日本一樣,因為自己沒有文字,又嚮往中國的文明與強大,主動模仿中國並全盤輸入中華文明體系,其中最具體的事物便是使用中國人創造的漢字。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傾全力製造了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一是力圖要擺脫漢文的束縛,建立自主的語文體系;二是提供平民百姓更易學易寫的文字,遂於1446年正式頒布「訓民正音」,也就是自創的「朝鮮文字」(韓國稱「韓文」)。
  • 「去中國化」最成功的4個國家,其中東亞兩個,東南亞兩個
    若注意把握分寸,就能將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有機結合,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取自精華而創新,但若是漫無目的地索取外國文化,本國文化就會被逐漸侵蝕、甚至衰亡,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中,就有這麼四個國家去中國化最為徹底,成了"徹底西化"的典型代表。
  • 王永民:去中國化與「漢字危機」
    400個字居然錯了24個字,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可以說這是當今我國年輕一代中的普遍現象,「同音代替」,文將不文,不忍卒讀。這就是當下人們感到不安的「漢字危機」。再繼續下去,後果不敢想像。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危機」?透過400字錯24字這個現象,不難發現,這是「去漢字化」造成的,「去中國化」在語言文字領域裡的表現就是「去漢字化」,就是「用拼音代替漢字」。
  • 「去中國化」最成功的四個國家:國土面積都很小,兩個在東南亞
    從此以後,那些以前對中國唯命是從的小國,紛紛開始了全盤西化的進程,他們將之前中國的東西全部丟棄,開始了「去中國化」的進程。而在這之中,有四個國家去中國化最成功,他們的國土面積都很小,其中兩個在東南亞。1、日本第一個國家,就是當年中國化程度最深、對中華文化最為痴迷的日本,這也致使了他的去中國化並不徹底。隋唐以後,日本人就開始派遣無數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當時非常先進的封建文化,這也促使了日本成功走上了封建社會。
  • 西夏自絕於北宋,自創文字,是否可以說它是古代的韓國?
    這時候的宋朝還掌管著河西走廊,然而,不久之後,拓跋部李繼遷率領一部分不願意接受宋朝統治的党項人,在逃離了宋軍的勢力範圍之後,開始發展自己的實力,並且在不久之後開始與宋朝做對,這種對抗在西夏李元昊的時候達到了最高潮。李元昊是李繼遷的孫子,他是一個非常有軍事才能的人,在和宋遼的數次大戰中,都取得過重大的勝利。
  • 中小學語文教材去政治化,西化,宗教化的傾向觸目驚心!
    仍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例, 小學12冊語文教材中,有12個單元的品質教育,其中4個單元涉及「環保品質」,8個單元涉及怎樣做人、誠信、努力、互助等品質教育。而在後面這8個「品質」教育單元的精讀課文中,只有一個單元,中國人正面形象與外國人正面形象在數量上保持1比1,而其他所有單元,中國人的「品質」均被外國人勝出,或者被動物勝出。 有8個單元涉及「智慧」主題,其中精讀課文中,歌頌外國智慧的有10篇,歌頌中國智慧的有4篇,貶低中國智慧的有3篇。實在找不到真實事件美化外國人的品德,教材編訂者不惜虛構事實。
  • 日本的文字中有漢字,醫藥中還有漢方,為什麼單單是日本會保留這些...
    ,醫藥中還有漢方,為什麼單單是日本會保留這些,我記得朝鮮越南等國都使用過漢字,現在消失得無影無蹤?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5個回答
  • 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為啥大部分人還是中國名?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是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國家,不管是經濟,政治制度,文化都非常先進,而中國先進的文化,也影響了中國周邊的國家。但隨著近代西方的崛起,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中國近代也是非常黑暗的一段歷史,於是中國周邊的國家紛紛開始西化,希望能夠擺脫中國的影響,各國都掀起了漢字廢止的活動。
  • 韓國人的身份證,為何一定要額外用括號標註一個中文名字?
    事實上每一個韓國人都相當於擁有著一個中文名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過可能留意到的人並不多。雖然現在韓國已經全面去漢字化了,然而在個人身份證上卻一定要用括號標註一個中文名字,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 漢字化繁為簡60年,專家建議繁體字重回課本,備受爭議
    漢字,堪稱是文字界最美的「文物」,它有數千年演變傳承的古老歷史,它有集結構音韻和文化於一身的內涵,因此,漢字被譽為是華夏文化基石。六十來年前,中文漢字化繁為簡,這是漢文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全民書寫習慣改變。但,漢字簡化並非始於此。
  • 一句話弄懂什麼是西化中文
    但,能使人理解並不代表語言優秀,更不代表文字功底好。現在我專門為大家總結一番。這句話實在太有用,一句話便能概況所有西化中文特點。對,我們乾脆不表述為問題,而表述為特點。聲明在先:我在翻譯日課與翻譯哥哥杯等推送中,總結的問題全部針對書面語而言,不針對文學作品翻譯。
  • 唯一去中國化失敗的亞洲國家,國民離不開漢字,離不開中華文化
    在亞洲便有一個去中國化失敗的國家,至今國內隨處可見中華文化。我們都知道在歷史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周邊國家都紛紛選擇向我們學習,一度達到了萬國來朝的局面,當然這些國家也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隨著清朝的衰落西方的崛起,這些國家猶如牆頭草一樣見風使舵,又開始效仿西方企圖去中國化,其中率先去中國化的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