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許許多多的「為什麼」,將這些問號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其實就能成就動人的作品。
不信?
一個男孩帶著他用為什麼串成的小詩,向我們走來。
《為什麼》
蔣尚君 二年級 南京
為什麼我的考試總是那麼差呢?
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是為我爭吵呢?
為什么爸爸媽媽會生我呢?
為什麼我不是一隻棘龍,
生活在遠古時代?
真是那樣就好了!
深深的心情被孩子用淺淺的語言寫下,令人震顫。
我第一次讀到這首作品時,非常觸動,儘管這首小詩只有六行,一百字都不到。
小詩中,尚君一共問了四個「為什麼」。
為什麼我的考試總是那麼差呢?
這是尚君的第一問,面對艱深的功課,孩子表現得力不從心。看著低分,他們自己也無奈不解。
接下來,尚君拋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是為我爭吵呢?
乍一看,這個問題與上一個問題無關,但讀者不難推測,尚君不理想的成績成了爸爸媽媽間的導火索,兩個獨立的問題緊緊扣在一起。
接著,尚君拋出第三問——為什么爸爸媽媽會生我呢?
爛漫天真的孩子為何會突然拋出這深深一問?
在這一問後,讀者又會看見什麼?
在爸爸媽媽的爭吵中,尚君或許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懷疑中更有許多困惑——爸爸媽媽生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他們早知道我的學習成績不如意,他們還會生我、愛我嗎?深深的心情被孩子用淺淺的語言寫下,令人震顫。
而這時,尚君忽然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不是一隻棘龍,生活在遠古時代?
和前面三個緊緊相扣的「為什麼」不同,最後一個問題仿佛突然跳出三界外,掙脫了硝煙瀰漫的此刻,飛向了曠遠的時光隧道。
但其實,這個「為什麼」絲毫未和前面的問題脫鉤,在沉重的壓力和深深的壓抑下,尚君迸發了充滿渴望的一問。如果我是生活在遠古時代的棘龍,無須背負沉重的課業,痛快地穿行在天地之間,若真是這樣,那就太好了!全詩以唯一一個感嘆號結束,在這個感嘆號後,我們似乎捕捉到了尚君飛揚的神採,那是一個孩子本應擁有的飛揚輕快。
尚君的這篇作品只有區區六行,卻深深震動了讀者的心。
願小朋友們都可以向尚君這樣坦率地寫出心裡的聲音。
願大朋友在閱讀孩子的作品時,不只以長短論英雄,而可以細細體味孩子字裡行間的珍貴心情。
1、不少作家都曾用「為什麼」撞開寫作之門,比如臺灣作家幾米就是一位「問題大王」。
《我不懂》
鳥沒有四隻腳?
為什麼魚沒有耳朵?
世界上有青蛙公主嗎?
她也需要一個吻嗎?
大象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老鼠的早餐也有雞蛋和牛奶嗎?
我有好多好多的疑惑!
為什麼你們什麼都不懂,
卻不再問
為什麼?
《另一個我》
在世界另一個角落,
會不會有另一個我?
說不同的話,
唱不同的歌。
為同樣的事興奮,
為同樣的事傷心。
他是否會因花開而感動?
為花謝而落淚?
他偶爾會想念另一個「我」嗎?
他能感應到我的心跳嗎?
他會跟我有相同的煩惱?
跟我一樣愛跳踢踏舞嗎?
天哪!要是能看到另一個我,
我一定會高興得飛起來!
為什麼寂寞的時候,
我總是會特別地想念另一個我。
幾米將這樣的小詩集結在一起,變成了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布瓜的世界》。所以,不要有任何遲疑,快速將你腦海裡浮現出的5個問題記錄下來,你便完成了大大的一步創作。
2、找到你的知心朋友,把你的5個問題同他分享,聽一聽他的回答,並請他也和你分享5個為什麼,你們可以共同尋找這些為什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