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020-12-12 四書五經愛好者

曾子說,君子以詩,書,禮,樂來結交朋友,以朋友輔助為仁,才是交友之道。

十八學士圖

君子以詩,書,禮,樂來充實自己,以正知見的方式來以文會友,以文會友的方式不斷使自己增上。

用文的方式交朋友,朋友中可以是善友,也有惡友,如果一旦知見相同,則善友不斷越走越近,一旦知見不同,則朋友就相背而離。

所以同行善知識中,有朋友,有老師,找朋友一定要找同法者,這樣才能是仁道的修學可以互相幫助。

會友的方式可以是讀書會,以文來會,以交朋友的方式來行仁道。

以友輔仁,就是在仁心的修學上,靠朋友來幫忙,讓自己仁心不退轉,仁心上充實自己的內涵。

在修學法上不會變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讓自己有進步的條件,以文會友,能夠讓自己的長短處顯現,自己是不知道的,以文會友,會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個朋友可以像兄弟一樣。

我要成就自己的仁心,我要充實自己的內涵,都是靠朋友的「仁」來幫助,以仁輔仁,我要行仁道,也是靠朋友來幫助。

輔在說文解字裡解釋為人的脥骨,輔車相依,車指牙床,就是唇齒相依的意思。沒有朋友,辦事辦不成,有朋友,形成團隊,共同增上,改變命運。

有朋友的好處,就不要擔憂成子夏那樣,因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不會沒有朋友,個人的命運在朋友共造的善業中被改變。

以文會友中,一種是朋友在仁心的修學比我強,然後自己在以文會友中被薰習,不斷被提攜。

一種是比我差的,但不能被同化,不能被其所惑,如果正知見沒有辦法改變他,就如要割席斷義了。

如果能讓他被同化,可以帶進團隊的學習,然後讓自己升起乏愛眾的心態,然後而親仁的方式,使之也朝著仁心的方向前進,這也是成人之德,也是君子的所為。

所以以文會友,最重要的是裡仁為美,然後在交友之道中,以友輔仁,才是最高境界的交友之道。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 315.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一是什麼叫朋友,朋友的友字,是兩個手握在一起。君子是求學的人,交朋友要以文會友,問就是學問和學術。叫交友就是在學問上互相研究,互相的學習的。不是像一般的今天我請你吃一頓,每天你請我吃一頓。那不是朋友,那是吃飯的朋友,君子交朋友是要互相的交換學問。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在家裡學習,是有限的。跟老師你也不能夠天天的交換意見的。但和朋友是可以常常的見面的,可以常常的交換意見的。所以古人讀書,不是不出家門,唯讀古人書。
  • ​【異之說《論語》】之三百一十二: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顏淵12.24【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誠心地勸誡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曾子說:「以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孔子之言平實無華,近乎諄諄教誨,寥寥數語曉明了交友之道。
  • 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譯文】曾子說: 「君子通過文章、學問結交朋友,通過朋友輔助增進仁德。」【見解】語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天下做文章,學問的,本是一家,應是文人相親而非相輕。
  • 以文會友——莫過於李杜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鸚鵡學舌】曾子說:君子以道德文章來結交朋友,以朋友來輔助修養自己的仁德。【畫蛇添足】以文會友,莫過於李白杜甫,一個叫詩仙,一個叫詩聖;一個狂放浪漫,一個內斂現實。兩人三次結伴相遊,指點江山,嘆今懷古,詩來詩往,成千古佳話。李白唯一存世書法之作《上陽臺帖》就是與杜甫相遊王屋山陽臺觀時留下的墨寶,當時同遊的還有另一位大詩人高適。上陽臺帖:"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 不要錯解「文」在「以文會友」中的確切含義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在今天仍是使用頻率極高的。網絡上許多博客圈子,都以這句話來標榜自己的宗旨。但按照多數學者的理解,其用意已與《論語》中原意相去甚遠。朱熹註解說:「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 「文」,是詩書禮樂。以文會友,君子以講習文章來交朋友。為什麼要講習文章呢,因為那是經過前人整理的智慧,是個學習討論的基礎。如果只是空談、漫談,則始終言不及義,一定要有一個基準,有個邊界範圍,才有意義,也有效率。
  • 2019年浙江高考優秀作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孔子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會把我的作品當作和讀者溝通的橋梁,在平等的對話中創造更加詩意的生活,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增添力所能及的愛和美好。我想,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就是「仁」的境界了吧。  作家心裡應該裝著讀者,但除了讀者還要有真實的自己。
  • 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以文以友
    【原典】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春秋 《論語·顏淵》)【註譯】全句譯意為: 曾子說:「君子依靠文章學問來聚會結交朋友,依靠朋友互相幫助來培養仁德。」【品讀】這是講交友之道。先是說「君子以文會友」,以「文」來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著說「以友輔仁」,朋友之間相互輔助,達到仁德的境界。這是交友的目的。中國傳統道德中,很注重「仁」.「以文會友」,其最初動機和最終目的都應該是以人為宗,而不是以權會友、以利會友。「良友結,則輔仁之道弘矣。」(《抱樸子》)如果以權會友、以利會友,有權、有利之時,只能狼被圍殲,助紂為虐,後患無窮;一旦無權、無利,這種友則如成語所說的「樹倒猢猻散」。
  • 拙讀《論語》第三百一十六篇:君子以文會友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主流譯文:曾子說:「君子通過文章學問來交朋友,通過朋友互相幫助培養仁德。」拙的譯文:曾子說:「君子以學問來與朋友聚會,以朋友來幫助自己修養仁德。」拙的體會:君子與朋友交,其主要的內容還是學問,修養之類的。這就是君子之交。故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的交往,主要以談學問,提高自己的仁德為要。不像所謂的酒肉朋友,交往主要是大吃大喝,主要是利益交換。
  • 論語|子曰:「既來之,則安之.」
    子曰:「既來之,則安之。」【感悟】公交車是乘客短暫相聚的場所,相聚是聚,相識是友,每個人應該從自身做起、待人和氣,與人為友,與鄰為善,相互之間以禮相讓,共同維護好車廂環境,讓人人都感到舒適溫馨。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寫在前面: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三、關於公眾號​是的,正如標題,本號名字「友仁閣」出自《論語》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其大意是用文章學問結交朋友,用朋友幫助自己達到「仁」的境界。在這個號裡,你會看到我對公共議題的思考,對自我精神領域的發掘以及對周遭事物的探索。
  • 《論語》|以文會友,忠告而善道之,朋友正確的推開方式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之間不是靠經濟維繫,不是今天聚聚餐,明天喝喝茶,通過吃吃喝喝來聚攏在一起的,而以學問來結交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比如孔子與自己的學生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們會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如切如磋,師生之間有時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但這一切並沒有導致師生關係惡化,相反教學相長,都有收穫,孔子教育了學生,學生成就了孔子。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朋友有不妥之處怎麼辦?
  •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詳細解析溫暖有深度的輔仁高中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所有溫度的學校——輔仁高中希望能給各位家長帶來一定的參考與選擇學校名稱: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簡       稱:輔仁高中創辦時間:1918年地       址:無錫市濱湖區會友路1號官       網:http://www.wxfr.net/portal.php學校創建於1918年,1952年輔仁中學由國家接辦,更名為無錫市第二中學,1982年輔仁中學被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8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省級驗收,2003年由二中復名為「輔仁」,2004年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 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孔子說: 「君子如果不莊重深入,那麼他就沒有威嚴,所學的文化也不鞏固。 君子:此處泛指有才德的人。 不固:指學到的知識不夠穩固。 所學不夠穩固,則不如不學。以忠信為主。不要將仁不及己的人引以為友。
  • 【轉發·網宣新思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淺思政法新媒體如何「引關圈粉」
    多彩內容、多樣表達、多種形式,你們要求,我們實施,以文會友,請多多關注;你們關注,我們努力,以友輔仁,請多多指教。政法新媒體的打造,需要政法宣傳人和粉絲互相喜歡,互相欣賞,共同成長。「引關圈粉」的吸引力,來自我們說實話、敢講話、傳遞正能量的內容呈現,更來自我們經營的經得起推敲、扛得住考驗、值得起關注的優秀宣傳平臺。
  • 都說「以文會友」,誰來說說下一句是什麼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下面這句叫做「而親仁」。前面呢說了,對大眾要發出善念,那麼對自己呢?對自己就要遇到那種真正仁愛的人,特別出色的人,你就要親近他,這樣就可以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這就叫「而親仁」。下句是「以友輔仁」。古時候的人學習的都是以文主,朋友聚會的時候都做些什麼?來比比寫詩吧,這時候就叫「以文會友」。那麼「以友輔仁」呢?就是我們在一些活動聚會中呢,遇到品格非常高的人,跟他做朋友,向他學習,以這種方式來輔助提高自己的人格。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道理。
  • 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修行中成為君子(01)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錢穆譯】先生說:「學能時時反覆習之,我心不很覺欣暢嗎?有許多朋友從遠而來,我心不很感快樂嗎?儒家思想推崇學習,宣揚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交流,講究「求諸己」,追求成為君子,成為有道、有德之人。他們追求快樂,從學習實踐的快樂到與人交往的快樂,到內心自我要求的快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4》)學習和傳授知識都需要印證練習。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24》)君子以友輔助仁德的培養,當然是快樂。
  • 《論語》中「君子」出現107次,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君子」?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為人要忠,子曰:「主忠信,徒義,崇德也……」;君子講信用,孔子認為,信用是做人的基本前提,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君子有禮,孔子認為「禮」是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不學禮,無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