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020-12-12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

曾子說: 「君子通過文章、學問結交朋友,通過朋友輔助增進仁德。」

【見解】

語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天下做文章,學問的,本是一家,應是文人相親而非相輕。 大家在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藝共進,友誼共存,這是人類從事文化工作的主流。 但也有一些「文人相輕」、「文人無行」的陋習,是文不及仁的表現。 人類一切活動,最終都歸於文,一切文皆歸於仁。人者無文,文者無仁,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皆不可稱道。

作者:天 步 子

校稿:遊金地 何良慶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315.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一是什麼叫朋友,朋友的友字,是兩個手握在一起。君子是求學的人,交朋友要以文會友,問就是學問和學術。叫交友就是在學問上互相研究,互相的學習的。不是像一般的今天我請你吃一頓,每天你請我吃一頓。那不是朋友,那是吃飯的朋友,君子交朋友是要互相的交換學問。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在家裡學習,是有限的。跟老師你也不能夠天天的交換意見的。但和朋友是可以常常的見面的,可以常常的交換意見的。所以古人讀書,不是不出家門,唯讀古人書。
  •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說,君子以詩,書,禮,樂來結交朋友,以朋友輔助為仁,才是交友之道。十八學士圖君子以詩,書,禮,樂來充實自己,以正知見的方式來以文會友,以文會友的方式不斷使自己增上。以友輔仁,就是在仁心的修學上,靠朋友來幫忙,讓自己仁心不退轉,仁心上充實自己的內涵。在修學法上不會變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讓自己有進步的條件,以文會友,能夠讓自己的長短處顯現,自己是不知道的,以文會友,會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個朋友可以像兄弟一樣。
  • ​【異之說《論語》】之三百一十二: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顏淵12.24【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誠心地勸誡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曾子說:「以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孔子之言平實無華,近乎諄諄教誨,寥寥數語曉明了交友之道。仔細品味確乎如此,朋友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所謂的「親密無間」不會長久。
  • 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以文以友
    【原典】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春秋 《論語·顏淵》)【註譯】全句譯意為: 曾子說:「君子依靠文章學問來聚會結交朋友,依靠朋友互相幫助來培養仁德。」【品讀】這是講交友之道。先是說「君子以文會友」,以「文」來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著說「以友輔仁」,朋友之間相互輔助,達到仁德的境界。這是交友的目的。中國傳統道德中,很注重「仁」.「以文會友」,其最初動機和最終目的都應該是以人為宗,而不是以權會友、以利會友。「良友結,則輔仁之道弘矣。」(《抱樸子》)如果以權會友、以利會友,有權、有利之時,只能狼被圍殲,助紂為虐,後患無窮;一旦無權、無利,這種友則如成語所說的「樹倒猢猻散」。
  • 什麼是「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 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孔子說: 「君子如果不莊重深入,那麼他就沒有威嚴,所學的文化也不鞏固。 君子:此處泛指有才德的人。 不固:指學到的知識不夠穩固。 所學不夠穩固,則不如不學。以忠信為主。不要將仁不及己的人引以為友。
  • 2019年浙江高考優秀作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孔子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假如我是一名作家,我會把我的作品當作和讀者溝通的橋梁,在平等的對話中創造更加詩意的生活,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增添力所能及的愛和美好。我想,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就是「仁」的境界了吧。  作家心裡應該裝著讀者,但除了讀者還要有真實的自己。
  • 寫在前面: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三、關於公眾號​是的,正如標題,本號名字「友仁閣」出自《論語》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其大意是用文章學問結交朋友,用朋友幫助自己達到「仁」的境界。在這個號裡,你會看到我對公共議題的思考,對自我精神領域的發掘以及對周遭事物的探索。
  • 不要錯解「文」在「以文會友」中的確切含義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在今天仍是使用頻率極高的。網絡上許多博客圈子,都以這句話來標榜自己的宗旨。但按照多數學者的理解,其用意已與《論語》中原意相去甚遠。朱熹註解說:「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 「文」,是詩書禮樂。以文會友,君子以講習文章來交朋友。為什麼要講習文章呢,因為那是經過前人整理的智慧,是個學習討論的基礎。如果只是空談、漫談,則始終言不及義,一定要有一個基準,有個邊界範圍,才有意義,也有效率。
  •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詳細解析溫暖有深度的輔仁高中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所有溫度的學校——輔仁高中希望能給各位家長帶來一定的參考與選擇學校名稱: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簡       稱:輔仁高中創辦時間:1918年地       址:無錫市濱湖區會友路1號官       網:http://www.wxfr.net/portal.php學校創建於1918年,1952年輔仁中學由國家接辦,更名為無錫市第二中學,1982年輔仁中學被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8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省級驗收,2003年由二中復名為「輔仁」,2004年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 以文會友——莫過於李杜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鸚鵡學舌】曾子說:君子以道德文章來結交朋友,以朋友來輔助修養自己的仁德。【畫蛇添足】以文會友,莫過於李白杜甫,一個叫詩仙,一個叫詩聖;一個狂放浪漫,一個內斂現實。兩人三次結伴相遊,指點江山,嘆今懷古,詩來詩往,成千古佳話。李白唯一存世書法之作《上陽臺帖》就是與杜甫相遊王屋山陽臺觀時留下的墨寶,當時同遊的還有另一位大詩人高適。上陽臺帖:"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 消失的大學(三)| 群星閃耀的輔仁大學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都說「以文會友」,誰來說說下一句是什麼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下面這句叫做「而親仁」。前面呢說了,對大眾要發出善念,那麼對自己呢?對自己就要遇到那種真正仁愛的人,特別出色的人,你就要親近他,這樣就可以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這就叫「而親仁」。下句是「以友輔仁」。古時候的人學習的都是以文主,朋友聚會的時候都做些什麼?來比比寫詩吧,這時候就叫「以文會友」。那麼「以友輔仁」呢?就是我們在一些活動聚會中呢,遇到品格非常高的人,跟他做朋友,向他學習,以這種方式來輔助提高自己的人格。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道理。
  • 世紀輔仁,弦歌不輟!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喜迎建校一百周年
    整整一個世紀之前的191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為回應家鄉民眾對新式中學教育的殷殷期盼,發起並籌資在書院弄劉撫院第創辦了私立無錫輔仁中學,錫城新式中學教育的歷史就此開啟。「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百年來,輔仁高中繼承「明道進德」的校訓傳統,精設課程、延聘教師、嚴格管理,不斷追求教書育人新境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
  • 【轉發·網宣新思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淺思政法新媒體如何「引關圈粉」
    政法宣傳人要積極融入新時代,在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而這些新要求與政法工作息息相關,這些關注點不僅是政法系統的大事,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內容。跟進話題資源、及時發聲,注重推送政法工作相關的法規政策、大案要案,既滿足群眾對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需求,也不斷增強自身宣傳的權威性,才能值得「一百種」喜歡。
  • 拙讀《論語》第三百一十六篇:君子以文會友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主流譯文:曾子說:「君子通過文章學問來交朋友,通過朋友互相幫助培養仁德。」拙的譯文:曾子說:「君子以學問來與朋友聚會,以朋友來幫助自己修養仁德。」拙的體會:君子與朋友交,其主要的內容還是學問,修養之類的。這就是君子之交。故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的交往,主要以談學問,提高自己的仁德為要。不像所謂的酒肉朋友,交往主要是大吃大喝,主要是利益交換。
  • 百年輔仁丨這篇校長致辭,為何在校友中火了?
    今天,對每一位輔仁師生,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在這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新春佳節,我們帶著對學校一個世紀滋育桃李的感慨自豪,懷著對辦學先賢前輩的感恩景仰,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輔仁高中百年華誕!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和收穫的幸福!在此,請允許我代表輔仁高中,向各個時期為學校竭誠奉獻的教職員工、為母校增光添彩的廣大校友、以及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上級部門、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 輔仁高中喜迎百年華誕!
    ↓↓↓上午8點校友們陸續走進校園,在展板上簽名留念、參觀輔仁百年辦學成果展覽。來一碗生日面 料頭很足哦~輔仁中學創辦於1918年,創辦者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是一所中西合璧的新式學堂。"輔仁"二字取於《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明道進德 涵育品格 塑造新君子——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高中生品格...
    百年輔仁 譜育人華章百年積澱,底蘊厚實 191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出資在無錫創辦了私立輔仁中學,這是無錫地區首所實施新式教育的完全中學。創校之時,採朱恩沐先生之建議,取「輔仁」為校名,立「明道進德」為校訓。校名出自《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校訓出自宋代朱熹對「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註解:「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