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因為有老師的存在,而變得五顏六色,生命因為有了恩師,才變得絢麗多彩。無論是聆聽老師的諄諄教誨,還是接受老師的批評指導,無論是在課堂上兢兢業業,還是在教室裡昏昏欲睡,學生時代永遠是最美好的回憶,老師永遠是那個嚴肅又嚴厲,可愛又可敬的人。課堂已遠,但是師恩難忘,每逢教師節,都少不了誠摯的祝福。
所有祝福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屬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吐絲,蠟燭燃燒都是在付出自己奉獻他人,這恰好歌頌了教師的偉大與奉獻精神。但是作為一代情詩天王的李商隱,他寫這首詩的本意卻不是在講究奉獻的,而是歌頌愛情的,下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的心理,在相思之苦中,仍舊懷有堅韌的意志,懷著對愛情的執著精神。開頭兩句,就描寫了愛情的不順,一對情人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面對著暮春景物,百花凋謝,春光易逝,使她更加悲懷難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由此我們了解這是一首描繪愛情的詩啊,和歌頌無私奉獻的教育者關係不大。
「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絲」與「思」諧音,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才流盡一樣。思念不止,眷戀之深,即使沒有希望,也絕不會放棄等待,放棄思念,只有當生命的終結,才會帶去思念,才會結束期盼。這是因為這種執著與奉獻精神的頌揚,才讓人們將這句詩描繪成對老師無私奉獻的讚歌。老師的教育正如情人的思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對教育的執著,也是對學生的深情。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上句寫自己,下句寫想像中的對方。因為阻隔而產生的思念,比起平常的思念要深重得多。思念讓人夜不能寐,輾轉不能眠,以至脫髮嚴重,從前的雲鬢恐怕都要變形了,早上又因為憔悴而苦惱,總之一句話就是苦啊。
最後不再是相思難耐,而是表明心跡。既然無法超越阻隔,那就在想像中實現期盼。既然會面無望,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了。青鳥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這裡即以「蓬山」作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自己的使者。既然生無希望,那就在想像中達成效果。當然,這只能是詩人的自我安慰,畢竟機會渺茫,思念仍在,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
雖然這首詩中的名句被誤用了許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老師的辛勤付出的確像春蠶和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且默默無聞,至死方休。單是這一種相似性,就足以讓人永遠銘記,如今回憶起老師,也有過衝突,有過矛盾,甚至還有過不服,但是老師的教育仍然終生受益,哪些衝突與矛盾現在看來如此幼稚和可笑。而最令人惋惜的是,很多老師已經失去聯繫了,甚至有的早已想不起來了,感恩之情只能埋藏於心,希望他們幸福安康。感念師恩的名句太多了,這句雖好,還是更換了吧!你覺得最能表達難忘師恩的句子是什麼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