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太常寺志》入手,淺析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還是碽妃

2020-12-16 樓哥看歷史

前言: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傳奇帝王。在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中,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進而奪取天下的。遷都北京,北徵沙漠,下西洋,收安南,修《永樂大典》,這些功績隨便拿一項出來都足以青史留名。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君王,從明末開始,圍繞著他的生母卻出現了巨大的爭議。一本橫空出世的《南京太常寺志》揭開一個驚天的秘密,朱棣的生母並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而是名不見經傳的碽妃。甚至於連皇太子朱標也不是馬皇后的兒子。

明成祖狩獵圖

對於這樣令人瞋目結舌的爭議,我想一般讀者都會產生很多疑問。第一、朱棣的生母是碽妃,究竟有何證據?第二、如果此事確實,朱棣為何要冒認馬皇后為生母?第三、如果此事不實,是誰炮製了這個謊言?

今天筆者就通過對史料的梳理,試著對此爭議做出自己的解答。

《南京太常寺志》記載了什麼樣的秘密?

《南京太常寺志》並非只有一本。其中一本是由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進士汪宗元所著。汪宗元曾擔任南京太常寺卿,其書共十三卷。另一本則是由嘉興人沈若霖在天啟三年所著,共計四十卷。沈若霖版本的《南京太常寺志》現在已經佚失,但明末史學家談遷在其所著《棗林雜俎》中記錄了他在其中看到的內容: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次皇某妃某氏,又次皇貴妃某氏,又次皇貴人某氏,又次皇美人某氏,……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

談遷所看到的內容並非孤證,嘉靖朝大學士李春芳的後人,崇禎四年進士李清在其所著《三垣筆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寫的是他看到《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後大感意外,並和禮部尚書錢謙益一起實地考察的過程。

予閱《南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

從談遷和李清兩位大家的描述可以知道,在南京朱元璋孝陵享殿(即孝陵內供奉靈位、祭祀亡靈的大殿)內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三人的生母被標為李淑妃,而成祖朱棣的生母則是碽妃。而且李清還和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元旦那天親自進入孝陵享殿進行了驗證,發現和書上所記載完全一致。

馬皇后畫像

無論是在《明實錄》還是《明史》中,馬皇后都有5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而到了《南京太常寺志》中,周定王朱橚完全消失,其餘四人則根本不是馬皇后兒子。

太祖,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標、秦王樉、晉王、成祖、周王橚。—《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皇后生皇子五人。長曰標,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晉王。次今上。次橚,封周王。皇女二人。寧國公主,安慶公主。—《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

《南京太常寺志》所記錄內容真實性有多高?

從上文可知,由於李清和錢謙益的實地考察,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南京太常寺志》所記太子及成祖生母之事,和孝陵享殿內的擺放牌位一致。但即使如此,就能代表此事為真麼?筆者以為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太子等三人生母是否李淑妃?李淑妃,《明史》中對其的記載如下:

淑妃李氏,壽州人。父傑,洪武初,以廣武衛指揮北徵,卒於陣。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從《明史》透露的信息來看,李淑妃在馬皇后去世除服之後,被朱元璋賦予統攝六宮的大權。老朱在馬皇后死後不再立皇后,因此統攝六宮的李淑妃就相當於皇后。對此有讀者可能會說朱元璋之所以讓李淑妃統攝六宮,就是因為她是太子、秦王和晉王的生母,在當時的後宮之中地位最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皇后死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太子朱標生於蒙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而李氏直到馬皇后去世除服之後才被冊為淑妃,也就是說在生完朱標以後長達27年的時間內,李氏在後宮一直無名無份,這現實嗎?

皇太子朱標畫像

此外《明史》還告訴我們李淑妃的父親叫李傑,巧得很,南京有李傑的墓,墓前還有描述其生平的神道碑銘。筆者摘錄其中部分關鍵信息,看看可以從中解讀出什麼內容。

公諱傑,字茂實,世居壽州霍丘縣之壽安鄉。丙申渡江來屬,上悅,使隸大將軍麾下。洪武元年,詔大將軍入中原,公奮然先驅,與賊接戰,而賊眾大合,援不及繼,公遂死焉。時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於京城南聚寶山之陽。女一人,今為皇淑妃。—《宣武將軍僉廣武衛指揮使司事贈驃騎將軍僉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銘》

劃小黑板敲重點:

神道碑銘確認李傑即李淑妃之父。李傑投奔朱元璋的時間是丙申年,即蒙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而太子朱標出生於至正十五年九月,也就是說李淑妃最遲至正十四年十二月就要懷孕,這是怎麼做到的?李傑在洪武元年12月9日戰死,這一點在《明太祖實錄》中也有記載:乙亥守保定府指揮李傑率兵進攻孔山寨,兵敗陷沒。(《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七》)洪武元年是公元1368年,李傑戰死時的年齡是38歲,也就意味著他出生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那麼在至正十六年投奔朱元璋之時,李傑的年齡是28歲。如果朱標確實是李淑妃所生,那李傑做外公的年齡就是27歲。要知道朱元璋還比李傑大一歲,這畫面實在太美不敢看。從以上簡單的分析筆者以為,太子朱標絕不可能是李淑妃所生。當然李淑妃沒有生朱標等三人,不代表碽妃沒有生朱棣。也許是朱棣憤於自己庶子的身份,而強行將三個哥哥也劃為庶子,這種可能有沒有?當然也不能排除。

碽妃到底是什麼來歷?

在嘉靖十六年進士黃佐所撰的《革除遺事》中,首次否認朱棣為馬皇后之子:懿文、秦、晉、周王為高皇后生,而太宗為達妃子。這裡的太宗,是朱棣被稱為成祖之前的廟號。朱元璋妃子之中有一位達定妃,生了齊王朱榑和潭王朱梓,傳說為陳友諒的妾室。顯然在《革除遺事》所說的達妃,不會是這位達定妃,只能是指代一位韃靼人妃子。

《革除遺事》記錄的是建文朝史事,作者對於建文君臣懷有極大的同情,對朱棣則有極大的仇恨。因此稱朱棣之母為韃靼人,顯然暗指其「非我族類」。在明代中後期,關於朱棣之母為韃靼人的傳說已經流傳甚廣。不但中原漢人知道,連蒙古人都知道,甚至不排除這種傳說就是從蒙古方面流出。漸漸地這位韃靼妃子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清晰,甚至有了封號:碽【音gōng】妃。

蒙古方面的傳說:在由成吉思汗嫡系後裔薩囊·徹辰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採集蒙古傳說和史料所著的《蒙古源流》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說法:

先是蒙古託袞特穆爾烏哈噶圖汗歲次戊申漢人朱葛諾延年二十五歲,襲取大都城,即汗位,稱為大明朱洪武汗。其烏哈葛圖汗之第三福晉系洪吉喇特託克託太師之女,名格勒德哈屯,懷孕七月,洪武汗納之。越三月,是歲戊申生一男。

在這個傳說中,明太祖朱元璋(朱葛諾延)在他25歲的時候攻克了大都城,並且霸佔了元順帝(烏哈葛圖汗)已經懷孕7個月的妃子格勒德哈屯,三個月後生下一子,取名朱達,即成祖朱棣。

元順帝畫像

這種看上去有鼻子有眼的傳說,對於不熟悉歷史的人民群眾來說非常的喜聞樂見。但實際上元順帝逃離大都是在洪武元年七月,這一年朱元璋已經40歲了,而此時的朱棣小朋友已經八歲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出現呢?其實和傳說中元順帝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的兒子是一個性質。無非是戰敗民族對勝利者一種潛意識的反抗,老子是你們皇帝的爹,你們還得意什麼?那為何蒙古一方侮辱先帝的謠言還會在大明境內流傳呢?這恐怕要說到朱棣發動的靖難戰爭,支持朱允炆的江南大地主集團在朱棣上臺後受到了嚴酷的清算,他們對朱棣懷有刻骨的仇恨。這種仇恨代代相傳,凡是說朱棣壞話的,江南文人必定要幫幫場子。於是謠言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細節越來越逼真,到最後這位蒙古妃子就變成了碽妃。

朱棣和朱標的關係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7月1日,朱棣率八百王府護衛在北平城內發動兵變,當夜他上書朝廷,解釋自己不得已起兵的原因,並將責任歸結於朝中權貴陷害,裡面有一句表明他和皇帝朱允炆關係的話是這樣寫的:

切念臣於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親也,於今事陛下如事天也。臣固知此非出陛下之心,但臣愚戇,不能謟媚權貴耳。夫為臣之道,知有君而已,焉知權貴?臣所以罹今日之禍者,此也。—《明太宗實錄卷二》

當時朱標、秦王、晉王都已去世,周王被廢,朱棣抬出朱標這塊招牌,是希望朱允炆能念在親叔侄的份上放自己一馬。當年十一月,朱棣再次上書朝廷,對自己所受到的8項指控一一做出辯解,其中再次強調了自己和朱允炆的親屬關係。

大抵八事皆是釀虛餙詐,加以大惡三尺童子知其不可而奸臣肆無忌憚,假天子之威權行之與趙高指鹿為馬者何異?且陛下與臣,皆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於屬最親也,奸臣猶得誣以極惡。—《明太宗實錄卷五》

建文帝朱允炆

如果說《明太宗實錄》不可相信,那在《明史》所載的朱允炆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以削燕屬籍的詔書中,同樣提到了雙方的關係:

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明史卷四·本紀第四

可見在靖難戰爭中,包括朱允炆在內的建文君臣,沒有人懷疑朱棣的嫡子身份。而我們仔細梳理史料可以發現,朱棣在手下面前,最喜歡稱自己為太祖高皇帝嫡子,目的是加強部隊的士氣和凝聚力。而在給朝廷上書時,朱棣最喜歡稱自己是「興宗康皇帝同產弟」。興宗康皇帝就是懿文皇太子朱標,這樣做的目的還是向朱允炆打感情牌,也向全國的文武官員打感情牌。而朱標一出生就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視,6歲時候就請當時著名的大儒為他開蒙。朱元璋稱吳王,朱標是吳王世子。朱元璋稱帝,朱標立刻進封皇太子。如果朱標不是朱元璋嫡長子,這一切的一切都無法解釋。如果朱標是嫡子,他的同產弟朱棣必然也是嫡子。

是誰炮製了孝陵享殿的謊言?

實際上早在談遷和李清之前,明末散文家張岱已經在其所著《陶庵夢憶》中記錄了自己在崇禎十五年一次探訪孝陵享殿的經歷,並且解密了朱棣並非馬皇后嫡子。

近閣下一座稍前,為碽妃,是成祖生母。—《陶庵夢憶卷一鐘山》

而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所藏《陶庵夢憶》抄本中,在「碽妃」二字旁邊還有「韃女」的批註。一句「韃女」彰顯了自方孝孺而下,江南地主集團對於「屠夫」朱棣的詛咒。

明孝陵

那麼張岱又是如何進入孝陵享殿的呢?明太祖的陵寢怎可讓人隨意進出參觀?其實到來明末綱紀鬆弛,只要出錢,別說進孝陵參觀,就是打開地宮都有人敢做。張岱此行,就是花錢進去的。而當時的孝陵太監膽子大到什麼程度,張岱親眼所見祭祀朱元璋用的牛羊已臭腐不堪聞矣

而根據談遷在《棗林雜俎·彤管篇》的記載,當時享殿內的牌位內容所記各王生母如下:

碽妃(生燕王)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晉王)皇妃某氏(生楚、魯、代、郢、齊、谷、唐、伊、潭王)皇貴妃某氏(生湘、肅、韓、沈王)皇貴人某氏(生遼王)皇美人某氏(生寧、安王)

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中,周王朱橚、趙王朱杞、蜀王朱椿、慶王朱栴、岷王朱楩、皇子朱楠這六人就此消失不見。其中趙王朱杞和皇子朱楠早夭不算也就罷了,那麼重要的周王和蜀王怎麼也會漏掉?而且楚王朱楨和齊王朱榑一個生於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一個生於十一月,他們居然是同母?同樣韓王朱松生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沈王朱模生於八月,這倆也是同母?如此的漏洞百出,不能不使筆者再次對其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結合孝陵享殿內錯漏百出的牌位擺放,以及張岱的親身經歷,筆者有理由懷疑當時的明孝陵已經稱為守陵太監假借皇室噱頭以藉機斂財的工具。至於太子非馬皇后所生,成祖乃蒙古妃子之子這樣的噱頭自然是越多越好。您說裡面親王的數目都不對,來參觀的有幾個會關芯這個?糊弄糊弄不就完了。所以說《南京太常寺志》的內容並沒有問題,但是孝陵享殿的這些確實存在的牌位則根本就是假貨。

朱棣銅像

結語:成祖朱棣的身世之所以會引起軒然大波,根本原因是他對於江南地主的態度,使得他在文人之中的口碑極差。文人們明著幹不過你,耍筆桿子編造謠言那還不是小事一樁。何況還有蒙古方面傳出來的傳說,正好拿來加工加工。而明朝從萬曆朝開始,為了皇太子的問題,皇帝和文官們鬥得不亦樂乎。萬曆帝自己都不上朝了,南京孝陵的管理更加不放在心上。太監們借著傳說裝神弄鬼大肆斂財,將談遷、錢謙益這樣的史學大家也糊弄得一愣一愣。後世的史學家受此影響,非說朱棣一定要認馬皇后為母,才有繼位的合法性。拜託,他本來就是馬上得的天下,哪來的合法性?何況就算太子一家死絕,也要等到秦王和晉王全家死絕,那他朱棣才有合法性!在明代的條件下,要把所有史料中的細節全部做到嚴絲合縫是件多大的工程量麼?朱棣非馬皇后之子說,可以休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朱棣是元順帝兒子的說法,是民間傳聞還是有據可查
    為什麼會有朱棣是元順帝兒子的說法,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朱棣的身世撲朔迷離,他的生母至今還是一個謎,才會有很多種臆想說他是元順帝的兒子。朱棣經過四年努力當上了大明的皇帝,由於皇位來得並不正,為了證明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他說自己是朱元璋原配夫人馬皇后的親生子。隨後又篡改了相關的實錄、宗譜玉牒宗室檔案,又毀掉了其生母的一切信息,這樣流傳下來的歷史就朱棣是馬皇后親生的,他即位合法。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在一本由韓國的一位使臣所寫的書《奉使錄》中,記載了他在1389年時採訪還是燕王的朱棣時,由於當日正好是燕王母親的祭日,因此他沒能如願的採訪。而書中所載的日子,卻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這與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事實並不相符,這也就意味著馬皇后並非朱棣的生母。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朱棣是藩王,他替大明鎮守邊疆,離南京很遠,所以朝中大臣和他聯繫很少,由於朱棣和朝臣聯繫少,所以朝中為他說話的人也不多。支持朱棣做皇帝的大多是他的兄弟,這些人都和朱棣一樣是藩王,鎮守在各地,所以關鍵時刻說不上話,而朝中大臣大多數和太子朱標關係好,所以願意為朱允炆說話。
  • 耗資248萬兩銀子重建的大報恩寺,其實是朱棣的懺悔之作!
    在南京,也有一座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被稱為「百寺之首」的千年寶剎,它,就是大報恩寺,而大報恩寺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評價,與明朝一位皇帝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明成祖朱棣,應該說,大報恩寺是一座滿含朱棣愧疚之心重建而成的寺廟,其箇中原因,可謂大有深意。
  • 高曉松說朱棣的媽媽是韓國人,大明王朝有一半韓國血統,是嗎?
    話題回來,看圖說話,高曉松在一期節目中說朱棣的媽媽,是一個韓國人,大明王朝有韓國一半的血統,雖然我們國人最討厭韓國血統,最討厭韓國棒棒,但是可能這個是個事實。那麼朱棣的媽媽到底是不是韓國人呢?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言呢?小編張老師給大家聊聊。朱棣的媽媽是誰,大概有這樣三種說法。一:孝慈高皇后,就是民間外號是大腳皇后的馬秀英,朱元璋的原配夫人。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那麼為何朱元璋捨棄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選定孫子朱允炆呢?這個問題,只要站在朱元璋的視角去觀察便會發現,朱元璋沒法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其一:朱棣沒有代言人大明朝既是朱家人的,也是文武百官的。
  • 為什麼朱元璋被稱為「明太祖」,朱棣被稱為「明成祖」呢?
    無論是「太祖」,還是「成祖」都皇帝去世後在太廟裡的廟號,按照《孔子家語·廟制》裡的規定:「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所以,以「祖」為廟號的皇帝,其功勞都比較大,一般都是開國皇帝,或者開國之後的前幾位有大功績的皇帝。
  • 成語「鳳毛麟角」出自南京 與一篇「祭母文」有關
    不知李璋煜用了什麼巧妙辦法,讓這個兒子,懂得綱常人倫的道理,還是「市長」親自處理平民家務事,而產生的震懾和輿論壓力。兒子洗心革面,來了個180度轉身,變得對母親非常孝順。周圍居民為了紀念這件事,把這條這家人住的小巷命名為「孝順裡」。李璋煜是留名史書的人物,他生於公元1784年卒於1857年,山東人,多在地方上任職,善於「打黑除惡」。
  • 明初臨邑有幫朱棣的粉絲
    張明福明初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對魯西北的德州區域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文二年(1400)5月,朱棣的靖難軍佔領德州,準備稍事休整後向濟南發起進攻。這時的燕軍大部隊駐紮在臨邑城北的沙河兩岸,天天演練習射,為下一步進攻濟南城做準備。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長子朱標  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請浙江名士宋濂等人為太子的老師,希望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精心培養25年之後,朱標已經38歲,繼承父親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標的身體熬不住。
  • 有關南京明故宮遺址的幾則傳說
    近期,由河南和安徽的兩家考古單位對明故宮遺址西北側的內務諸庫舊址(專門掌管宮廷事務的機構)展開了新一輪考古發掘,由此引發了眾多市民對南京明故宮的再一次聚焦和關注。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正宮,居住在坤寧宮,地處明故宮的中軸線上,與大善殿相去甚遠,這組石構件不可能是馬娘娘梳妝檯。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政嚴酷,濫殺大臣,馬皇后在諫阻殺戮、保護功臣方面,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當時南京人眼裡,馬皇后就是一位樂於救世的「活菩薩」。
  • 南京大報恩寺考試講解錄音
    但大報恩寺的正殿卻極為含糊的稱為大殿,也有稱碽妃殿,跟朱棣的生母之謎有關。前方是月臺遺址,為明代大報恩寺舉行重要儀式和祭拜活動的場所。這是觀音殿遺址,供奉觀自在菩薩。法堂,又稱講經堂或講法堂,原為五間三進夯土臺基式建築。
  • 怪象在明故宮屢現 揭開南京「百慕達」真相
    拒吃藥的馬皇后不久就在坤寧宮去世了,享年56歲。馬皇后的死亡不可能是謀殺,她也不是醋罈子,她的死充滿了神秘。  馬皇后死後不久,只有五六歲的朱雄英也夭折了。朱雄英是太子朱標的長子,死因不明。緊接著,朱標的妻子、太子妃常氏也突然抱病,很快去世了。1392年,朱標去了一趟西安,就染上了風寒,回到家就死在了東宮。從1382年到1392年,10年之內,朱元璋痛失了4位他非常喜愛的家人。
  • 朱棣成功登基後,為何將國都遷往北京,棄南京不用
    而且朱標的母親正好也是馬皇后,可以說朱標是正宮之後,嫡長子,朱元璋和馬皇后屬於患難夫妻,感情更是不一般了,那麼朱標的太子之位就是誰也撼動不了的,巧就巧在朱標受朱元璋的派遣去看遷都的事情了,結果回來之後就一病不起,一命嗚呼了。這下別的皇子可是有了機會呢,不過朱元璋太是偏愛朱標,於是將他的兒子朱允炆設立成了太子,後來朱元璋去世後由朱允炆登上了皇位。
  • 南京故宮佔地面積大,使用時間也不長,為何朱棣卻要遷都到北京?
    明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詔遷都北京,以剛剛竣工不久的北京故宮為皇城,繼續將明朝國祚延續了223年。但問題是在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前,由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建的南京故宮,其使用時間也並不長。
  • 閒話大明王后,明成祖之徐皇后,擁有巨大能量的明皇后第一人
    明成祖朱棣能夠取得靖難成功,並且開創永樂盛世都離不開他的結髮妻子徐氏的鼎力支持。徐氏作為明成祖的皇后,明宣宗朱高熾的母親,中山王徐達之長女,大明第三位國母。雖然朱元璋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幹政,但是馬皇后是個例外,再就是徐氏對朱棣管理朝政的建議最多,朱棣曾感嘆"朕之良師善友者,皇后也"。可見徐氏為明朝后妃第一人。徐氏出生於1362年,今江蘇南京人,是徐達的長女,當徐達看到女兒天資聰穎就悉心的培育她,請來名師教育她,她不但飽讀詩書,並能參於軍事,披甲守城,被人稱為「女諸生"。"
  • 朱棣明明更喜愛朱高煦,可為何最後偏偏將皇位傳給了朱高熾?
    明成祖朱棣最為寵愛的兒子,莫過於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朱高煦,但是,最終明成祖還是選擇將皇位傳給了自己並不喜愛的朱高熾。甚至在明成祖眼裡,朱高熾是一個肥胖遲鈍的傢伙,事實上,明成祖的認為似乎也沒錯,最起碼朱高熾身體素質十分不好,以至於登基僅十個月,便過世了,那麼,明成祖為什麼不傳皇位給朱高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