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南京明故宮遺址的幾則傳說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近期,由河南和安徽的兩家考古單位對明故宮遺址西北側的內務諸庫舊址(專門掌管宮廷事務的機構)展開了新一輪考古發掘,由此引發了眾多市民對南京明故宮的再一次聚焦和關注。

明故宮在明清時期經歷了多次戰亂和破壞,地面遺蹟已所存有限,然南京民間卻賦予了它們許多故事傳說,其中虛虛實實真假難辨,讓這座幾近湮沒的皇城至今仍然散發著無限神秘的氣息。

梳妝檯

南京白馬石刻公園內,有一組拱形石構件,共五座,前後排列,似乎是一個通向某處的券門,每座券門由數塊太湖石拼合而成,表面有精心打磨的水波紋,石塊之間則由榫卯相扣,使拱形結構非常穩固。這組石構件被南京人俗稱為「馬娘娘梳妝檯」,是明朝初年南京明故宮遺物。

「梳妝檯」最早發現於明故宮武英殿遺址以北,據考證,其所在的具體位置應該是在明故宮西北角的一座御花園裡,位於大善殿與九五飛龍殿之間。當年,大善殿是「太祖覽讀之所」,殿後有石假山,下假山為望江樓,樓後為九五飛龍殿。學者推測,「馬娘娘梳妝檯」應該是花園假山下的券洞構件。

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正宮,居住在坤寧宮,地處明故宮的中軸線上,與大善殿相去甚遠,這組石構件不可能是馬娘娘梳妝檯。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政嚴酷,濫殺大臣,馬皇后在諫阻殺戮、保護功臣方面,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當時南京人眼裡,馬皇后就是一位樂於救世的「活菩薩」。南京的許多史跡都被民間附會為「馬娘娘梳妝檯」,如明孝陵裡的明樓、觀音閣前的平臺等,加之馬皇后又長期被朱元璋任命主持後宮,而那一帶保存下來的遺蹟,只有這一組石構件,很可能因此被後世民間傳為馬皇后的梳妝檯。

「梳妝檯」從明初以來就一直在明故宮遺址西側,清代甘熙在《白下瑣言》中「呼為圪墶山」。1986年南京體工隊在其址建造田徑場,「梳妝檯」被編號拆卸,存放在田徑場的東側圍牆邊。到了2000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在紫金山和玄武湖之間原白馬村建成白馬石刻公園,收集南京各地散落的石刻,「梳妝檯」遂被重新組裝,整體搬遷到白馬公園內。

血跡石

在今明故宮公園奉天門遺址前,有巨石平臥,雲紋雕飾,隱約可見。細看石面,中間部分有許多不成形狀的淡紅斑塊,參差錯落,相連成條。這是奉天殿之雲龍陛石,南京民間相傳,石頭上的「血跡」,是方孝孺不肯草詔,被敲齒血濺石上成影,每逢雨後,血色鮮紅欲滴,嗅之似有腥味!因名「血跡石」。

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率領將士自金川門入京城(今南京老城區),推翻了他侄兒朱允炆的統治,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史稱「靖難之役」。朱棣一即位,就召翰林學士方孝孺入朝,命他起草詔書,宣告新帝登位。方孝孺忠於舊主,不肯草詔,擲筆於地,且哭且罵,「上怒,命抉其吻,剔其舌,孝孺猶噀血犯御座」。據說,現在看到的血跡石,就是當年方孝孺向朱棣噀血的痕跡。

其實此石是朱元璋營造宮室時,採自應天府(今南京)郊區的大連山中,又名南京紅或金陵紅,是在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海底沉積而成。由於鈣質硬殼骨骼的海生生物遺體侵入,又與海水中的氧化鐵和氧化錳成分相作用,出現絳褐色的團塊和條紋。此類巖石遇雨血色愈深,甚至有「流血」現象,其實是含鐵礦物質隨水滲出所致。

清光緒八年(1882),兩江總督左宗棠為明初在靖難之役中死難的方孝孺等四位忠臣建四君子祠,血跡亭是該祠的核心,亭中立有血跡石和血跡碑,碑記為左宗棠親撰。祠、亭成為清末江寧(今南京)頗有影響的紀念建築,中外遊客探訪明故宮遺址時無不入內參謁。民國時期,四君子祠和血跡亭均已毀圮,1915年,民國政府在明故宮遺址上建南京古物陳列所,血跡石就立於陳列廳中央。抗戰時期古物陳列所毀於戰火,館藏文物盡遭洗劫,只有這塊血跡石竟在原址上歷劫而存。

五鳳樓

登上南京午朝門公園的午門城樓,你的眼光立即會被數列整齊排列、體量巨大的柱礎所吸引。時光回溯到明朝,這城樓之上曾有一座正樓和四座方亭,柱礎就是它們的遺存。據記載,樓和亭均是黃瓦金頂,重簷彤飾,形若朱雀展翅,蔚為壯觀,俗稱五鳳樓。相傳,朱元璋晚年十分害怕當年隨他一起徵戰的功臣在他死後謀反,於是密謀屠殺功臣:他以慶功為名,將所有功臣召集到午門的五鳳樓上,然後用轟天大炮將他們一網打盡,五鳳樓也因此化為焦土。

其實,這個故事完全是子虛烏有,它源於清代的一些小說、評書、戲劇之中。類似的說法還有炮打功臣樓、火燒慶功樓等。

那麼,午門頂上的五鳳樓是如何消失的呢?據史料記載,當是在明清易代之際毀於清兵之手。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佔領南京,在明故宮午門前,築起八旗兵駐防城,五鳳樓等建築開始遭到八旗兵丁破壞。到了清代晚期,在文人的筆下,「昔之五鳳樓、文華、武英殿基不過指識其處而已,惟紫禁城內正殿舊址,階級猶存。」五鳳樓已經只剩下地基了。

九龍藻井

普陀山,中國四大名山之一,觀音菩薩的道場,山上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並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架構成觀音道場的主體。其中法雨寺九龍殿的藻井上,有一組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一龍盤頂,八龍環八根垂柱昂首舞爪而下,正中懸掛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是普陀三寶之一。據傳,九龍藻井是清康熙年間為割斷明室龍脈,從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的金鑾寶殿之上拆卸、搬遷過去的。

這個傳說十分接近歷史真相。據《普陀山志》記載,法雨寺是康熙三十八年重修的,寺名也是康熙所賜,那年三月,康熙南巡至杭州,特意傳旨全國,說普陀山乃朝廷香火之地,他自己帶頭捐獻金鼎建設普陀山寺,還號召天下臣民捐錢捐物,共種福地。

當時,康熙接見了法雨寺的住持別庵性統,對其建寺工作大加褒獎,並下發了「拆金陵舊殿以賜」的聖旨,即將明故宮宮殿拆來用於建普陀山寺。為了將明故宮的大殿完整地拆運到普陀山,工匠們將拆下的建材一一編號,然後打包裝箱,由水路從南京運到舟山,再在普陀山重新組裝、拼接,最終完成了這座大殿的重建,它就是法雨寺的九龍殿。

九龍殿為雙層重簷歇山頂,屋脊上各有六隻神獸,最前面的神獸是仙人騎雞,這是皇家宮殿特有的規制。九龍殿的黃色琉璃瓦、九龍藻井和大殿下面的龍形柱礎,都是明故宮的原物。

來源:金陵晚報

相關焦點

  • 怪象在明故宮屢現 揭開南京「百慕達」真相
    近些年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沉睡幾百年的皇家宮闕偶現冰山一角,圍繞這一帶的奇異傳說更撲朔迷離。怪異的交通事故、詭譎的死亡事件,不可思議的奇聞,在民間廣為流傳。  位於大西洋的百慕達地區,充滿了死亡、神秘,和不可知的力量,被喻為「魔鬼三角地帶」。有人將明故宮一帶比做南京的「百慕達」,夜間不敢涉足,開車繞道而行。
  • 南京的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什麼時候被破壞了?
    萬曆時,歐洲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看到南京城後,感嘆為世界上最雄偉壯觀的城市,明朝滅亡時南京故宮都保存完好。圖為明代南京皇城宮城復原圖。歷史上的南京故宮有三次大的破壞導致毀滅,一是清初為了平定江南地區,滿清軍隊佔領南京城,為了將其改為駐防城,大規模的拆建、破壞;二是晚清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建天王宮殿,再一次東拆西建,幾年後湘軍攻陷南京,戰火吞噬了剩下的皇城;三是1927年蔣介石定都南京後,為了城市建設,拆除了僅剩明皇宮的石料、磚瓦,用於鋪路和南京城內的修建,甚至在明故宮基址上修建了軍用機場,
  • 南京|玩轉總統府+明故宮
    南京總統府不僅歷史顯赫,而且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因其獨特的風格、優美的景色成為了南京遊的必遊之地。明故宮是明初三朝皇宮,其建築宏偉,氣勢巍峨,沿中軸線布局的方式開創了明皇宮的設計先河,成為北京故宮的藍本。
  • 南京明故宮比北京故宮還大,但為什麼沒有人去呢?
    南京故宮,建立於明朝時期,並且從朱元璋開始的三位皇帝分別在這裡生活了54年之久。南京故宮當時耗時26年才建成,總面積也比北京故宮大30萬平方米,如今已有600歲。當時的明故宮非常的輝煌氣派,甚至比北京故宮的建築更加華麗和輝煌。但是如今一眼望去卻儘是一片悽涼之景,不禁讓人感嘆物是人非。
  • 北京故宮與南京明故宮哪個大?專家稱實地測量才算
    既然,南京明故宮是母本,那麼,當時的朱棣都「照搬」了些什麼?南京文物專家楊國慶說,朱棣照搬的是皇宮的營造制度和皇宮的布局。朱元璋是明代開國皇帝,開創了皇宮的營造體系,這被後代皇帝嚴格遵守,認為「祖制」不可違,不能隨意動。就皇宮的布局,北京是仿造南京。南京明故宮是「左祖右社」,北京故宮也是;南京明故宮設置的是前庭後寢,北京故宮也是。
  • 南京市資訊|金陵影像:南京明故宮飛機場舊址及附屬建築
    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金陵影像:南京明故宮飛機場舊址及附屬建築明故宮機場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明故宮遺址,西臨秦淮河支流、北接中山東路、東接御道街明故宮機場始建於1927年,是中國首座軍用機場,南京首個民用機場,南京及周邊地區首開夜航航班的機場。1927年年底,因為小營機場場地有限,起降困難,國民政府航空署在明故宮遺址清理瓦礫,修建一條土跑道和幾間簡易棚屋,建成明故宮機場。同年8月,明故宮機場首次開闢上海-南京航線,運載三千多封郵件的飛機在明故宮機場降落,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條民用航線。
  • 南京的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前身,如今略顯荒涼!
    故宮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許多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和外國都是為了欣賞它,這顯示了故宮的名氣。除了故宮,估計大家都很熟悉橫店影視城的故宮,按照我國故宮的比例1:1轉載。但其實中國還有一個故宮,也叫紫禁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 丹陛石與「陛下」有關 南京還存有多處(圖)
    朝天宮大成殿前的丹陛石明故宮一處丹陛石疑似被破壞,《金陵晚報》日前報導這一消息後,引起很多讀者對丹陛石的強烈興趣。那麼,除了明故宮以外,南京現存多少塊丹陛石呢?傳說皇帝登基、生日慶典時,走出大殿,不走兩邊的臺階,而是坐著轎子從丹陛石上凌空而過。封建時代,等級森嚴,臣下不能在丹陛石上走,只能從它的兩側臺階走,否則就有殺身之禍。「『陛下』是古代臣子對皇帝的稱呼,就和丹陛石有關。」劉曉平說,「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大內侍衛」銅牌,銅牌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編需要先說一下這件銅牌的來歷,而說起它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明皇宮,這可不是北京的故宮,而是它的「老大哥」——南京故宮。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於是集全國之力修建明皇宮,前後共耗時二十多年,佔地面積也超過100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才70多萬平方米),它也就被譽為是「世界第一宮殿」。
  • 曾經的南京明故宮,竟比北京故宮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作為南京文化古蹟的明故宮,他曾經的面積規模壯麗與之北京故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曾經見證過的一切輝煌,並且能夠做出有力證明得就是義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馬竇。宏偉壯麗的故宮作為中華民族之瑰寶,至今仍然屹立在北方大地上而入。
  • 明故宮首次發現奉天殿建築臺基 南北長達75.5米
    南京明故宮,曾作為洪武、建文、永樂三代帝王的皇宮長達54年之久,也是營造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去年10月,我市啟動「明皇宮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並在明故宮遺址範圍展開考古試掘,探尋600多年前的皇家建築布局和相關歷史遺存。
  • 中國四大故宮之一,曾面積是故宮的1.5倍,現如今卻一片廢墟
    對南京的旅遊我其實是不知道的,好久沒去過南京了,最近去了南京,才發現這是一座具有許多文化底蘊和古建築的城市,除了通常的夫子廟和秦淮河,個人最期待的是南京明故宮,也是我在南京感觸最深的景點。南京明故宮是南京的故宮,是中國四大故宮之一,也是最不完整的故宮,但如果回顧他的歷史,就會發現其輝煌,南京故宮創建於1366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經過20年的建造,明故宮建成了101.25萬平方米的明首都宮殿,比北京故宮多出約30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從南京到故宮的原型圖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皇城,分為東南西北四門
  •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一銅牌,象徵明朝最高權力,上面還寫了一段話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一銅牌,象徵明朝最高權力,上面還寫了一段話南京這裡有著非常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屬當年的明皇宮了,這裡也是被稱為南京的故宮,是當年朱元璋親自負責監修的。這裡面的每一件珍藏的寶物都有著自己不凡的歷史價值,但是要是來過這裡遊玩的遊客一定會對其中的一件寶貝不陌生,它就是擺在明皇宮拐角處的一塊銅牌,很多人覺得它材質普通,不像是什麼寶貝的樣子。但其實在當年的明朝,這一塊牌子算是權力的最高象徵了。
  • 中國四大故宮之一,面積是故宮的1.5倍,但現狀卻令人唏噓不已
    我不知道你對南京有什麼印象,其實南京是一座有著許多文化和古建築的城市,除了我們通常看到的那座富士墓和秦淮河之外,個人對我最期待的可能就是南京的明故宮了,南京明故宮,即南京故宮,我國四大股東之一,也是目前4個故宮中保存得最完整,最不完整的故宮,但回首一看,明故宮當初還是十分輝煌的,它是在
  • 南京城內藏一宮殿,北京故宮竟是仿它建造?為何如今只剩一座門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如西安和南京,大多是幾個朝代的首都。在西安隨便挖塊地,下面可能都藏著歷史文物,而在南京,那些看似普通的建築,可能有幾千年的歷史。南京到處都是歷史遺蹟,如中山陵、秦淮河、故宮、南京明宮。然而,如今的明宮是一個遺產公園,遊客們經常來這裡想像曾經輝煌的宮殿。在明故宮的對面,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園,吳朝門公園,在南京是一個很小的地方,但是吳朝門和明故宮的關係很深。
  • 這是南京的明故宮,一直被遊客所忽略,和北京故宮比誰大呢?
    明初南京城的故宮規模並不如現在北京的大,加之後世的戰火破壞,至今地上建築已全部覆滅。倒是故宮午門尚存,就是現在的午朝門公園。南京的午門規模雄偉宏大,氣勢絲毫不輸於北京。午門上的木質建築不在,灰色斑駁的城磚,反襯出歷史的滄桑。
  • [北京您早]江蘇南京 到明故宮辦年貨 把年味兒帶回家
    [北京您早]江蘇南京 到明故宮辦年貨 把年味兒帶回家 江蘇南京,到明故宮辦年貨,把年味兒帶回家。
  • 我國的另一個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現門票免費卻很少人去!
    說到故宮的話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畢竟故宮對於中國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據了解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在這裡生活過24個皇帝,雖然說現在已經沒有人住在裡面了。但是故宮對於我們來說,價值還是非常高的,哪怕是故宮裡的一磚一瓦都是價值連城的!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