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相信參觀過北京故宮的朋友們一定會對北京故宮的恢弘大氣,雄偉壯麗深深地折服。而作為南京文化古蹟的明故宮,他曾經的面積規模壯麗與之北京故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曾經見證過的一切輝煌,並且能夠做出有力證明得就是義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馬竇。宏偉壯麗的故宮作為中華民族之瑰寶,至今仍然屹立在北方大地上而入。
如果說北京的故宮並不是中國古代宮殿身上執牛耳者,600年前他的原件南京皇宮規模比他還要湖北整體建築風格的比他更加的恢弘氣派,有人可能不同意,這似乎是一個無頭案。一座標立千秋巍峨矗立而另一座早已是斷瓦殘垣,如何比較得出呢?然而雁過留聲、風過留痕,璀璨的文化在形制上或許可以被時間和人為損毀,但在歷史的長河裡總是會留下一些線索供後來的人們去追問和回味。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如果說南京作為一個王朝的都城,無論是六朝還是南唐都不過是偏暗一隅的局部性割據政權的話,那麼從明朝開始,南京第一次成為全國性政權的首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的帝國首都,繼而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京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也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
這裡就不得不提那位與明朝有著很深淵源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了。16世紀末利瑪竇曾先後三次來南京,於1599年在城西羅寺灣購買私宅略加改造,作為個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就是石鼓路天主教堂所在地。現如今石鼓路天主教堂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併入選中國著名教堂。利瑪竇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卓研的西方學者。
利瑪竇寫給教皇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上有如下記載:
它為三重城牆所環繞,其中第一層和最裡面的一重也是最華麗的,包括皇宮宮殿依次又有三重拱門牆所圍繞,四周是壕塹,其中灌滿流水,這座宮牆長約四五義大利裡。
至於建築卻不說他的個別特徵,或許世上還沒有一個國王能有超過他的宮殿。」由此明宮之恢宏可見一斑。
「紅牆宮裡萬重門,曠世奇觀罕見聞」。數據證實:北京故宮佔地面積是72萬平方米,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南京比故宮的佔地面積為100萬平方米,整整大出28萬平方米,多出相當於現在北京故宮1/3的面積規模大。
由此可見明宮曾經之恢弘。
儘管經路過千多和太平天國戰亂等等,明朝故宮的輝煌已經難以重現,但是經歷過600多年風霜的歷史遺蹟,還是散落在原地,只要有心就會發現,就能夠觸摸歷史,感受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