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故宮佔地面積大,使用時間也不長,為何朱棣卻要遷都到北京?

2020-12-20 見史簡談

明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詔遷都北京,以剛剛竣工不久的北京故宮為皇城,繼續將明朝國祚延續了223年。

但問題是在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前,由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建的南京故宮,其使用時間也並不長。

自1368年定都南京以後,也僅僅使用了53年而已,且佔地面積更是達到了101.25萬平方米,素有「中世紀世界第一宮殿」的美稱。

其次,南京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出生地,遷都之時的南京故宮也並未毀壞。

那為何明成祖朱棣卻要大費周章,不惜勞民傷財地在北京重新修建一座佔地面積要比南京故宮小一號,僅有72萬多平方米的北京故宮呢?

朱棣的「根基」在北京

雖說朱棣於1360年出生於南京,但朱棣在南京呆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出生之時,剛好明太祖朱元璋打下了南京,真要按「落葉歸根」這方面來說的話,更合適的應該是「安徽鳳陽」。

繼而到了1380年,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授意下就藩北京,這個時候的他才20歲。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朱棣正式踏上了他的政治之路。

之後一直到1399年靖難之役爆發前,朱棣一直都呆在北京。也就是說,朱棣稱帝前政治生涯的核心根基,其實就在北京。

那麼大家再想下靖難之役的性質,朱棣並非明太祖朱元璋欽定的合法繼承人,而是一個受不了建文帝強勢削藩的藩王。

顧名思義,由朱棣所發起的靖難之役說白了就是一場名不正言不順的政變,是篡權奪位。

那麼理所當然,在朱棣攻下南京,登基稱帝以後,頂著一個「謀朝篡位」名號的他能獲得南方百姓的支持嗎?

更別提朱棣在靖難之役爆發前還一直都在北京,在南方地區壓根就沒有任何的政治基礎。

很明顯,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以南京為都城的話,對朱棣鞏固地位以及整頓朝綱等各方面都有著相對負面的影響。

遷都北京有利于震懾蒙古

另外,了解過明朝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朱棣尚武,就算是登基稱帝後,這個「尚武」的習慣也並沒有多大的改觀。

永樂年間那時不時就會出現一次的「御駕親徵」便可以稱得上是最真實的體現。

但這並不是說就真的是因為「尚武」,所以朱棣才選擇了遷都北京,從而更方面他打仗。

而是因為北京距離當時的蒙元殘餘勢力比較近,且自身又是一個戰略要地,所以遷都北京以後,勢必就能夠對蒙元殘餘勢力形成更大的威懾。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山西和陝西距離當時的明朝邊境也近,且同樣是戰略要地,那為何遷都不選擇山西或者陝西呢?

更別提陝西自古就是很多封建政權的定都之地了。

誠然,陝西關中以及山西大同等地自古就是戰略要地,其戰略性質不言而喻。但問題是朱棣遷都的目的主要在於威懾,而不是真的去打仗。

那麼大家再看當時陝西以及山西所面臨的情況,一旦發生戰事,這兩個地方很容易受到攻擊。

雖說朱棣尚武,但總不能讓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天天都受到境外勢力的威脅吧?人心惶惶之下,還怎麼處理政治事務。

反觀三面環山,俯瞰中原,號為形勝的北京,雖說靠近遼東一帶,但當時的遼東邊境一帶實則相對安定,並沒有太多的敵人。

所以,單從當時這三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的話,明顯相對安全一點的北京更適合作為都城。

如果再加上前面說的北京是朱棣的政治生涯核心根基之所在,對當地實際情況也相對更加熟悉。

自然而然,遷都北京也就是當時情況下最好的選擇了。

相關焦點

  • 北京故宮與南京明故宮哪個大?專家稱實地測量才算
    當地人講了一個故事:兩個人從城的相反兩方騎馬相對而行,花了一整天時間才遇到一起。」  南京明史專家馬渭源說,這說明,當時的南京明故宮要比北京的大。「如果南京明故宮還在,光是比大小,北京故宮就輸了。想想看,兩個人在一個點,同時沿城牆朝相反方向騎馬出發,要一天才能相遇,這得有多長呀。現在的北京故宮,如果是兩個人反方向,肯定要不了一天就相遇了。」  只是,利瑪竇的話能否可信?
  • 用近20年遷都,歷時14年修建紫禁城:朱棣與北京的「緣」
    在京西潭柘寺一帶,「燕王喜登定都峰,劉伯溫一夜建北京」的故事廣為流傳。而看上去古色古香的閣樓,不過是一個標誌而已。在定都閣下面的石壁上,我看到一篇竹簡造型的《定都閣簡介》,寫明這座閣樓為仿古建築,2011年7月13日奠基開工,2012年1月主體完工,佔地面積55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高33.9米,共6層。
  • 朱棣為什麼要傾盡財力營建北京紫禁城?
    朱棣如此做法並非是效仿朱元璋,當初朱元璋將南京改名為應天府,設為大明朝的都城,並將老家鳳陽設為中都,有意拔高了鳳陽的地位,但朱棣卻並非是要將北京設為陪都,他一開始想的就是遷都北京,只不過此事要一步步來,所以朱棣登基之後就開始拔高北京的地位。
  • 北京紫禁城對大明王朝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朱棣要大修紫禁城?
    今天我們聊起中國古代的建築奇蹟,長城和故宮必然是少不了的重要角色。前者見證了中原王朝千年間與北方侵略者你來我往的戰爭歷史,後者則向天下彰顯了我國古代皇帝的滔天權勢與社會的繁榮昌盛。北京紫禁城佔地總面積高達72萬多平方米,是當今世界現存保存最完整的木質宮殿集群。
  • 為何故宮的磚被稱為金磚?真的比金子貴嗎?只因朱棣太有錢
    文/某凡為何故宮的磚被稱為金磚?真的比金子貴嗎?只因朱棣太有錢說起我國國內的景點,最受到外國人歡迎的莫過於長城和故宮了,這兩大景點都是先輩們所留給後人的財富,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瞻仰的中國古建築的文化。就拿故宮來說,其建造故宮的一磚一瓦都是非常講究的。故宮最早建成的時候是在明朝,當時是叫紫禁城,由明成祖建成,為何明成祖會把故宮建在北京呢?
  • 朱棣花費18年時間遷都北京,真的只為「天子守國門」嗎?
    後人頌揚明朝,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裡的「君王死社稷」自然是指崇禎帝自縊煤山殉國,而「天子守國門」說的則是朱棣遷都北京之事。 大明王朝先後有過兩個首都,即我們今天說的南京和北京。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史創舉,史稱「永樂遷都」。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南京明故宮比北京故宮還大,但為什麼沒有人去呢?
    北京作為首都,北京故宮更是中國的代名詞,畢竟這裡曾經有24位皇帝執政並且在這裡生活。同是故宮的南京故宮卻被稱為中國最「委屈」的故宮,你知道為什麼嗎?南京故宮,建立於明朝時期,並且從朱元璋開始的三位皇帝分別在這裡生活了54年之久。南京故宮當時耗時26年才建成,總面積也比北京故宮大30萬平方米,如今已有600歲。當時的明故宮非常的輝煌氣派,甚至比北京故宮的建築更加華麗和輝煌。但是如今一眼望去卻儘是一片悽涼之景,不禁讓人感嘆物是人非。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整體布局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有關北京故宮的建設還得從明朝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開始說起。故宮朱元璋孫子朱允炆登基後,面對朱姓王的實力強大,於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削藩行動,他的叔叔坐鎮北京的燕王朱棣起兵謀反,發生了朱棣以「清君側」為口號的靖難之役,最終建文帝下落不明成為千古懸案
  •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是為了抵禦外族還是做賊心虛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自唐朝以後,江南的經濟發展迅速很快就超越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加上南京的地勢險要,四周環山,北高南低,易守難攻,西邊有秦淮河入江,東南的太湖平原和錢塘江流域使得南京的交通四通八達。因此中國的許多皇帝都樂意將南京定為本朝的首都。
  • 南京的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前身,如今略顯荒涼!
    故宮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許多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和外國都是為了欣賞它,這顯示了故宮的名氣。除了故宮,估計大家都很熟悉橫店影視城的故宮,按照我國故宮的比例1:1轉載。但其實中國還有一個故宮,也叫紫禁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 北京紫禁城是滿清建造的?是明朝皇帝朱棣
    在清炒的古裝劇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在北京紫禁城發生的,以至於現在一起提起紫禁城,我們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清朝。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有一種錯覺——紫禁城是清朝建造的。其實才不是呢,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建造的,仿的是南京紫禁城。建這座皇城的目的很簡單,明朝本來定都南京,但朱棣想遷都北京,既然如此,肯定得在北京建造配得上皇室身份的家。
  • 哪座山峰曾經留下朱棣和姚廣孝的足跡?
    在京西潭柘寺一帶,「燕王喜登定都峰,劉伯溫一夜建北京」的故事廣為流傳。而看上去古色古香的閣樓,不過是一個標誌而已。在定都閣下面的石壁上,我看到一篇竹簡造型的《定都閣簡介》,寫明這座閣樓為仿古建築,2011年7月13日奠基開工,2012年1月主體完工,佔地面積55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高33.9米,共6層。
  • 朱棣成功登基後,為何將國都遷往北京,棄南京不用
    小華說史事:朱棣成功登基後,為何將國都遷往北京,棄南京不用大家都知道古代特別的講究風水學嗎?那時候的人們特別喜歡看風水,研究五行八卦。大至國家,小至家庭都是深深的被風水影響著。每一個朝代的建立可以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都通過了戰爭的洗禮,勞民傷財無數,才得以建立一個新的朝代。這些帝王更希望自己得來不易的權利能夠世代繼承下去了。這個時候他們建立自己的國都,必然要考慮更多的方面,風水學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卻不是全部的,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國都,最開始的時候是由朱元璋建立在南京的,那麼後來為什麼又遷到了北京呢?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於永樂四年開始籌建,北京原來叫應天府。這裡原是朱棣的封地,他奪得皇位後,在南京稱帝。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為何崇禎不遷都南京?專家:不是他不想遷,而是背後原因太無奈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歷史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為何崇禎不遷都南京?專家:不是他不想遷,而是背後原因太無奈。 對於北京城來講,其實已經沒有堅守的可能性,而崇禎作為一國之君,還有朝中的那些文武百官,其實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很多人在看到這段歷史的時候,還是會心存疑惑,那就是當年李自成快打到北京的時候,崇禎為何不像宋朝學習,進行遷都呢?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信每個到北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就是故宮了吧。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故宮起源——南京故宮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北京的故宮。
  • 故宮簡介?
    故宮午門故宮午門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那麼為何朱元璋捨棄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選定孫子朱允炆呢?這個問題,只要站在朱元璋的視角去觀察便會發現,朱元璋沒法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其一:朱棣沒有代言人大明朝既是朱家人的,也是文武百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