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五色的物品:形式多種多樣,含義也不同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些關於五色的物品,一些民族流行五彩繩,在重要儀式時尤其必不可少。如,2002年6月17日舉行的十一世班禪喇嘛13歲壽典,其慶祝程序之一是:6點40分左右,在一陣熱烈誦經後,一僧人手持一團五彩細繩走到供臺系牢,再將其牽在班禪法座前套住,最後系在多加大院東密宗院堪布處。信眾們相信,這五彩繩即總持線,在此起的是「發射天線」的作用。它能將場內的一切信息傳導、發送給遠處屋子裡的大唐卡,使之得到信息,而有了神氣、佛氣、靈氣,此後才能展示世人。
黑龍江安達,農曆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以象徵春蟄將動也。是日家家煮食豬頭,燃香向各處燻之,名「燻蟲」。並用五色布剪成小圓塊,以線穿之,中間飾以細秫秸,作長蟲形,戴於小兒衣帽上,名「戴龍尾」。亦有由房門灑灰線至井沿者,曰「引龍」。浙江衢州地區,舊有掛五色布之俗。民間認為,門上掛五色布可以避邪驅鬼。
青海土族,許多人信仰從漢地直接傳入的神祇如龍王、娘娘等,每年要請巫師做一次道場。在供奉各種神靈的寺廟前,高豎10米幡杆幡繩上端拴著包有五色糧食、紅棗、花生、水果糖及硬幣等物的「糧蛋子」。每到「波波」時節,群眾都給男孩佩戴一個裝有蒜、五色糧及五色布條等的小紅布袋,以免被人勾掉魂。
土家族祭龍洞求雨時,巫師要身披法衣,頭戴法冠,肩披五色簇。廣西全州東山盤瑤崇拜盤古王。「慶盤王」最後之夜要請仙童掛帳,掛帳仙童手執一面彩旗,在把壇師父引導下唱道:「……東方掛起青羅帳,嫋嫋青雲繞殿堂。南方掛起赤羅帳,風吹帳蕩放紅光。西方掛起白羅帳,雲蒸霞蔚亮堂堂。北方掛起黑羅帳,雲飛五彩遍四方。中方掛起黃羅帳,遮了中天聖母娘。……」
《帝京景物略》記:「今河間屬下,(五月五日)多於門首剪紅紙制蘆,以避瘟疫」;高青「五月朔日,插桃枝,剪紅紙為葫蘆貼門,稀以五彩紙符系」。舊時,湖北鍾祥,除夕,柏枝插戶,掛五色紙錢,換桃符,貼門神,接司命。以酒饌禮其先,老少宴集,為「團年」。山西太行山地區,春節期間有「過黃河」的大型傳統舞蹈活動。大致的情況是:在一片空場上立幾百根木樁,木樁上都纏上五彩的色紙。人們在一片震天的鼓聲中依次從木樁叢中走過。
至今,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山西忻縣一帶農民要在自己耕種的土地上掛紅、黃、藍、白、綠五色紙,傳說是為了紀念金朝泰和年間使計以五色紙代替莊稼驅走了貪官黃羅道的元好問。陝北、關中一帶,中元節(夏曆七月十五)之日,農家在天剛亮時去田頭地邊,挑選長得高大茂盛的田禾,把五色長條形紙旗懸掛在上面,以驅害鳥,祈豐收。傈僳族尊卡瑪女神為獵神,供祭時,須取出早已準備的五色花紙,系上一尾小魚,再以一隻青松毛為神位。
雲南巍山彝族,每三年舉行一次祭天儀式。屆時,由畢摩主持,在村邊樹林中以石砌成祭臺,供祭酒、茶及各種年節食品,祭臺中央插一把紅、黃、藍、白、黑五色大團圓花傘,四處插紅、黃、藍、白四面彩旗,畢摩跪於祭壇前誦經,向天祈禱,參祭者列於後,吹鼓手吹奏大號、嗩吶等,並鳴放土炮。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