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說到廣東的飲食文化,最著名的莫過於廣東的靚湯,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就能深刻表達出廣東人愛喝湯的習慣。到了廣東會發現,不管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在外吃飯,一大鍋煲湯是必不可少的,飯前來一碗,飯後再來一碗,有頭有尾,才算是完整的一餐飯。那麼廣東人為什麼這麼愛喝湯呢?
無可非議的一點,一定是與地理位置有關。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廣東地處嶺南,氣候炎熱並且潮溼。在還沒有空調的時候,人們常常沒有什麼胃口。湯是營養品和水的結合,飯前喝一口,既補充水分,打開胃口,還利於消化和吸收。同時這也是導致廣東人喝湯為何會在飯前喝的原因。
說到廣東的湯與別的地區有什麼不同,除了上述會在飯前喝湯,其實還有許多的特別之處。
首先,他們對煲湯的廚具十分具有講究。之前在家的時候,一般煮個湯就是用普通的湯鍋,到了廣東才發現,他們煲湯都是用厚厚的砂鍋,真的是要慢慢地煲。煮熟後還要小火燜四五個小時,這樣才能原汁原味。
其次,廣東湯之所以這麼有名的原因就是他們會根據季節、氣候的轉變,在湯裡放不同的藥材,煲出有益於身體的不同湯種。養胃的、祛溼的、下火的、排毒的……這跟我們隨隨便便燒個湯可不一樣。
對於湯的吃法,也是非常不一樣。一般我們都是比較注重吃湯裡的菜餚,會連肉帶湯全部吃光喝光,或者選擇吃光肉剩下湯。但是在廣東,主要是喝湯,不吃「湯渣」;也有湯和湯渣一起吃的,但是湯的重要程度一定是高於湯渣的。經過數小時的慢煲,湯裡所有的食材的精華都已經到了湯裡,就連骨頭中的精華也都煲出來了。所以湯汁十分濃稠,很有味道,也很有學問。
廣東人喝湯的做法也很多,一般常見有7種做法:煲湯、滾湯、燉湯、清湯、汆湯、湯泡、燴羹等。清湯是指做好了把湯淋進去,汆湯則是指將原料擺好,開水衝進去,燴羹則是類似平時的勾芡,是指加澱粉做湯。這7種中最有名的自然是老火靚湯,又稱明火煲湯,是用明火直接煲出來的,得到的湯汁也是最濃稠的一種。
說到這,小編已經非常期待明天飯桌上會出現什麼湯了,激動地搓搓手~
幾何映像 ∣ 與生活的精彩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