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過得不快樂?學會斷舍離,才能讓你找回最本真的自我

2021-01-19 大自然啟示

斷舍離,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斷舍離表面意義上是一種對舊物的整理和歸納,通過丟棄掉那些無用卻捨不得的東西,化繁為簡,讓生活變得簡單的方法。但是深層次來講,斷舍離,是一種活在當今的生活觀。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很多人卻不明白它的真理。

斷舍離,斷掉不需要的東西,舍掉無用的朋友圈,脫離物質的執念。

生活中那些你以為可能會穿的」衣服,「,可能會用到的」包裝袋「,還沒怎麼用過的「過期化妝品」,把這些無用卻捨不得的東西進行整理,是斷舍離的第一步。

所謂:「萬事開頭難」,想要實現真正的斷舍離,開始是最難的。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我們對一些東西的執著都來源於內心的匱乏」,我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和欲望,都源於我們自身的匱乏。與其糾結,不如學會放下,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平和一些。

一個人如果想要的東西越多,欲望越大,心思也會越重。當你的想法和能力極度不匹配的時候,想法壓過了你的能力,你就會陷入無限黑暗的負面情緒中。開始會抱怨、會暴躁、會牴觸,甚至會出現傷害家人,也傷害自己的行為。

那些沒辦法維繫下去的感情,沒有意義的朋友、圈子,失去了也就失去了,不必耿耿於懷的想念。能夠走散的那就不是對的人和事,真正的知己和朋友,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芒。酒肉朋友千千萬,不如知心好友三兩人。

可以用利益換來的朋友,來得容易,走得也很迅速。時間會告訴你,只有遠離那些毫無意義的人和事,你才能過得更加的自在和灑脫。你就是你,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你也只是你,獨一無二的自己。

人生在世,一直在忙忙碌碌,竭盡全力地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想要過得更好,這沒有錯!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面子,活在他人的眼中,那麼一切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金錢和物質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因為對物質的執念和追求,讓你的內心變得過度壓抑和煩悶,那就得不償失了!《斷舍離》說:「凡事不要委屈自己,要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在一起,不要因為他人的偏見,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更不要為他人而活,最後活成了別人的樣子。」學會斷舍離,從簡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過輕盈的人生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這是山下英子在《斷舍離》裡說的一句話,也是作者倡導的生活觀念。

斷舍離不僅僅是一種跟風的潮流,而是一種實實在在讓人內心平和、心靈豁達的生活方式,包括主持人楊瀾、演員孫儷、林依晨等都在踐行這一理念,並且得到了內心的解脫。《斷舍離》目前累計銷量超400萬冊,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加入斷舍離的隊伍之中。如果正處於迷茫、焦慮中年輕人不妨仔細品讀一下《斷舍離》這本書,它可能會給你帶來驚喜和改變。斷舍離,讓你找到最本真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學會斷舍離,過快樂生活
    沒過多久,有個朋友在下面評論了3個字:斷舍離。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思緒。《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創作的關於家庭生活類的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全書共四章,分別是:你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這就是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很多人都知道要斷舍離,但為什麼要斷舍離?斷舍離的意義是什麼?它是怎麼起作用的?很少有人去想過。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從情緒,價值觀層面,比較深刻地剖析了斷舍離這個話題,相信一定能給你帶來新的認知。今天和大家聊聊我由「斷舍離」想到的一些認知。有過斷舍離體驗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斷舍離其實是一個與內心不斷做鬥爭的艱難過程。
  • 「斷舍離」是反人類的:你真的理解《斷舍離》嗎?
    然而這真的是所謂的「斷舍離」嗎?如果你把花了很多錢買的東西扔掉,這等於扔掉「情感」嗎?有了《斷舍離》這本書火爆,很多人也紛紛效仿:「我要斷舍離!」所以我開始了我自己的家庭清潔計劃哇,真的很酷,突然舒暢。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除此之外,你還將面臨情感上的挑戰,因為這個過程你會遭遇來自各方的誘惑和壓力,你必須有顆強大的內心才能將這個理念堅持下去,才能真正學會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強大的內心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只有當你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你才敢於做自己,敢於拒絕與自己目標和信念不符的事情。
  • 焦慮,煩躁,迷茫,你需要學會斷舍離
    學會解壓,學會解放自己的焦慮,簡化自己的生活,才不會活的那麼累,才能重拾快樂。沒過一段時間,做一次「斷舍離」! 清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雖然會損失一些東西,但是能讓自己更快樂。 儘量去從事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不喜歡的永遠都不會長久, 老子曾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學會斷舍離,生活就會變得很簡單,而你,也更容易獲得快樂。
  • 女人最頂級的自律:斷舍離
    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其實在於如何處理人生的得與失,快樂常常來源於簡單,而痛苦常常來源於複雜,女人的人生,思維,和想法亦是如此。斷舍離的精髓在於捨棄沒有價值毫無意義的東西,無論是回不去的過往,人生的遺憾,錯失的際遇,一切我們無法改變,又難以接受的庸人自擾最應該斷舍離。
  • 學會的斷舍離,成年人的世界,獲得快樂也很簡單
    其實有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斷、舍、離,要不然在生活當中你會吃很多的苦頭,你會受很多的委屈。就像那一句歌詞所說的,「越長大越孤單」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承擔更多的責任,越長大也越難快樂了。其實,說到底是我們太過於執著那些不應該執著的東西。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有一位高僧,他酷愛陶壺,只要聽說哪裡有好壺,不管路途多遠他一定會親自前往鑑賞,如果中意,花再多錢他也捨得。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懂得放下, 才能更好地前行。其實你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你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出現,同時你也決定不了一個人的離開。你或許能做的,只有珍惜不期而遇的驚喜,也接受突如其來的失去。「東西太多了箱子裝不下了。」整理房間——斷舍離這些讓人心煩和難過的瑣事,就是生活中不快樂的根源,如果你想要一個「煥然一新」的人生,那就從整理好房間,拋棄沒用的「雜物」開始吧。
  • 為什麼很多東西總是扔不掉?生活需要斷舍離 放得下才能一生輕鬆
    什麼是斷舍離?書中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是:「扔東西」。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如果別人送你的東西,你又不喜歡,又很難拒絕,收了該怎麼體面的處理。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扔東西,如何學會整理房間,丟到不必要的東西。
  • 學會斷舍離,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活法
    從表面來說,學會斷舍離,直接鍛鍊了你對家裡各種物品的控制能力,留在家裡的東西都得是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感到舒適,能在家這個環境中和諧地存在,則要求你必須精打細算,適度消費,這在經濟上也是相當划算。要知道,空間被完全填滿其實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浪費,因為你完全用不著。
  • 過得好的女人,都懂得「斷舍離」,越捨不得失去,越得不到想要的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山下英子人生中的斷舍離,是一種最高級的自律。一個懂得「斷舍離」的女人,便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也會過得更好。越捨不得失去,越得不到想要的。
  • 家庭斷舍離……
    前言這期解讀的是《家庭斷舍離》,副標題是:扔掉物慾和執念,迎接幸福生活。下面我將為你講述書中精髓:如何通過家庭斷舍離,來消除家居環境和家庭關係間的堆積物,從而擁有自由舒適的家庭關係。曾經有一位媽媽,看著兒子那些堆積如山、擺放得亂七八糟的玩具,心中實在惱火。
  • 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從這三個地方做好「斷舍離」,後半生才會幸福
    為什麼有的人到了中年,會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自暴自棄,餘生更是悽涼;但有的人卻能在一片荊棘中,開出一路的鮮花,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呢?年過五十的中年人,從這三個地方做好「斷舍離」,後半生才會幸福!用這本書中最簡單的一句話便可概括,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頭煩欲執念,當離,如此,方能笑對人生。對於斷舍離,我們具體要怎麼做呢?
  • 你需要斷舍離工作術
    《斷舍離工作術》 (日)鳥原隆志 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工作為什麼總是做不出成績?事情為什麼總是沒有進展?問題為什麼總是越來越多?面對這些壓力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往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只會做加法,卻不得要領來給自己減負。
  • 想要給衣櫃做「減法」,你要學會「斷舍離」,讓你的家裡煥然一新
    會讓你整個人都變得更加的充滿精氣神。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斷舍離的重要性,平時上班沒有時間,即使是賦閒在家也要睡到自然醒的小仙女們,不妨利用這長長的假期來一次斷舍離如果我們日常整理房間的時候,許多小仙女都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們腦子裡浮現的整理房間通常就是打掃拖地。
  • 快樂法則第四條:為了快樂,必要的時候可以離你喜歡的人遠一點
    寫過的一些東西:快樂法則2:不要在乎傻逼對你的看法 快樂法則3:如果你沒有違背法律和道德原則,你可以不用每日三省吾身 快樂法則4:為了快樂,必要的時候可以離你喜歡的人遠一點 我是那種很需要從別人身上獲取快樂的人,這導致了我本身就很難快樂。後來漸漸懂得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壞人都沒那麼多,你身邊的都是和你一樣的普普通通的人。降低對身邊人的期待,只要不做壞事不違法,就已經是一個好人了。快樂法則10:(最直接有效容易做到的一條)嘴角微笑。
  • 斷舍離:生活的極致,是過極簡生活
    所以,斷舍離要求我們要舍,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房間裡。阿香小姐以自我為軸心和以當下為軸心來觀察,發現房間裝滿了她本不需要的東西,比如他看電視很茫然,隨著摁著遙控器,卻沒有真正想看的節目。乾脆把電視送給朋友得了。
  • 你為什麼不快樂?
    抑鬱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壓力大,還因為不會排解內心的壓力,至少他不快樂。人生短暫,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幾十年過得快樂。但是很多人生活的不快樂,不一定是因為沒有名、沒有權,甚至不一定是因為沒有錢。人怎樣才能快樂?其實一點也不難,只不過做到兩件事:第一是身體的舒適;另一個就是精神的愉悅。看似簡單的兩件事,可實踐起來卻是我們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標。
  • 新書預告丨斷舍離:一日一處&物事人心
    全寫出的人說明能以自我為主體來思考;寫出6-9個答案的人和前者差不多;而寫出3-5個的人偏向物品,連1-2個都寫不出的人可以說在生活中完全是以物品為準軸的。 根據答案的數量,你可以知道你究竟是能以自我為準軸、擁有丟棄意識的人,還是以物品為準軸、有囤物習慣的人。以物品為準軸的朋友,有沒有覺得你們往往連很小的東西都不捨得放棄呢?
  • 三本好書,教你認清自我,迅速成長
    「我總以為我是個外向的人,但是我為什麼沒有好朋友」「我以為我肯定很適合這個職務的,沒想到我會出現這麼多麻煩」「為什麼不是我呢?為什麼這個機會給了她?」……你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你真的了解嗎?也變成了你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親密關係處理能力、情緒控制能力、你的特長和外貌等等等等。 只有我們清楚、全面的認知自己,才能夠有更充分的準備去面對生活中的各項任務和挑戰,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今天,就針對於如何加強自我認知,尤其是內心認知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