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介紹了一下衡水模式,其實那篇介紹衡水模式的文字完全是網文,從百度百科上複製過來的,沒動一個字,只是加了一個題目。
江蘇模式相對而言沒有衡水模式名氣大,最起碼在我們大河北的家長心裡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江蘇模式,但是一提衡水模式,大家都會想起這是一個超級牛校。
其實在教育界一直有一種說法叫「全國教育看江蘇」,意思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江蘇是很厲害的。特別是近兩年隆堯一中引進南通班,會寧中學和江蘇沐鑫教育集團合作創辦龍崗實驗學校,江蘇沐鑫集團更是自己創辦了匯文中學,江蘇模式才一步步走進人們的視野。
江蘇模式這個名稱其實是我杜撰的,網上也有人叫「縣中現象」。其實他和衡水模式有很大的相通之處:
一、追求卓越的精神
「追求卓越」是衡水中學成功以後,叫響的衡中精神,其實在零幾年的時候,江蘇的縣中就開始這樣做了,當時有一所學校栟中,就曾提出:掃地也要掃出全國第一!就是從細節入手,在爭字上下功夫,無論哪一方面都要爭先創優,這種精神正是後來衡水中學追求卓越的雛形。
二、精細化管理
教育圈裡的同仁看到這個詞肯定不陌生,我們這幾年不是一直在做精細化管理嗎?是啊,但是人家江蘇在二十年前就開始這樣做了。當時他們就提到精緻管理,需要以精促細、塑造精品的意識。精品意識著眼於效率、效益與效能。他們努力在全方位的學校工作中體現精品意識,力求建設精品校園、營造精品課堂、設計精品活動、讓學生成為素質教育的精品。他們力求把校園裡的每一項工作分配到人,讓每一件事都有人管,把學生的每一個時間段都安排的完美無缺,制定《校規細則》人手一本,大家入學後都要系統學習。這種做法後來也被衡中發揮到了極致。
三、集體教研
縣中和衡中起步裡也是一樣的,就是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很難保證每一節課都能完成教學任務,更別說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狠抓教研,特別是集體教研,每一節課都要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統一備課,最後達到統一教學內容、統一重難點、統一課後作業,有效的提高了低水平老師的教學效果,學校還都實行了傳幫帶,讓有經驗的老師帶新老師,以便讓新老師迅速成長起來。
看到這裡肯定有的家長朋友會納悶,既然模式一樣,為什麼衡中這麼有名呢?我們都沒聽過江蘇模式呢?
關鍵就在於他們不同的地方——掐尖。
衡中是全省掐尖,甚至現在是全國掐尖。在今年的複習生招生中衡水中學(或者應該稱衡水第一中學)面向全國招收551分以上的學生,並且666分以上的學生還要交學費2000元,可以說衡水中學已經在掐尖的路上已經是集大成者,無人超過他了。大家可以想一下,今年都是666分的學生,明年怎麼也得考600分吧,所以明年高考不用說,衡水又是全線飄紅。
而江蘇模式是所有的縣均衡發展,所以有人叫「縣中現象」。每一個縣都不弱,誰也不用跑幾百裡地去外地上學,自己縣裡的高中、甚至鎮裡的高中都很牛,更有甚者省會南京的學生都要想辦法到縣裡的高中去上學,而且都是公辦中學,也沒有那麼高的收費,想想是不是也是你所盼望的模式啊!如果我們這裡每個縣的高中全部發力,升學率超過衡水,大家再也不用掏高價、跑遠路去做B類學生了,想想都覺得幸福!
前進的道路還有很遠,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的無私的支持和努力!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對本地的學校多些支持,少點抱怨,多些幫助,少些挑刺,多參與學校管理,少些無理取鬧,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能像江蘇的學生一樣享受到這些免費的、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