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種系統工程,若沒有強烈的學習動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是緣木求魚,事與願違。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粗心大意,寫作業不認真,寫字經常丟三落四的。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粗心大意的習慣?這種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呢?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克服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形成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邊帶孩子邊玩手機,看電視。比如小孩子正在玩他喜歡的玩具,家長不顧孩子,是不是聚精會神的玩?就突然打開電視機,正在玩玩具的孩子,一聽到電視機的聲音,立刻打斷了孩子的注意力,扔下玩具,轉向電視機,來跟大人一起看電視。看著看著,家長又拿起一個蘋果,一邊分給孩子吃,一邊自己吃。
家長的這種做法,看似沒啥,很平常的事,實質上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集中力,擾亂了孩子的思維。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一切習慣,很多是隨著家長的行為養成的。這樣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思維的混亂,可見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還有一些家長太寵慣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會無條件的滿足,特別是買玩具,小孩子本來就有嫉妒和攀比的天性,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了新玩具,自己都想要,不管到哪個玩具店也不落過,只要孩子提出要哪個,家長都得買。家裡的玩具多得像玩具店一樣,孩子每天都拿出一大堆的玩具,哪個都想玩。所以,玩玩這個,玩玩那個,這樣也會產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因此,想要克服這種粗心大意的習慣,家長們應該克制自己,給孩子創造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為了避免孩子養成粗心的習慣,分享幾點建議一起來學習。
第一,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要學會再做任何事情上掌握好有始有終,在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時,不要製造外界因素來幹擾他的注意力,以免分散精力,慢慢培養孩子的集中力,將他的三心二意變為一心一意。
第二,培養孩子有細心的好習慣: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意識地堅持做到高標準,做事有條有理。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自己的玩具,書本玩完用完都要放回原位,擺放整齊。一個好習慣,堅持下來就會習慣成自然。
第三,改善家庭環境: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雜亂無章的家庭環境中,沒有穩定秩序的作息習慣,孩子也會隨之養成不良的習慣。所以家中要有一種有條有序的生活環境,使孩子的思維情緒不易受到幹擾,從而克服分心現象,避免粗心大意的形成。
第四,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因為一個人有了責任心,就自然會小心謹慎的對待每一件事情。可以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引導他對所做的事該負的責任。比如,教孩子洗碗,要小心不要碰碎了碗,以防傷到手,碗要洗乾淨。這樣能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
第五,要注意調整好情緒:
當孩子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家長不要強行打斷她的興趣,去做別的事情,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激情,使孩子無法安靜的做事。
第六,做筆錄:
將孩子的一些錯誤的行為和好的行為分別記錄下來,不定期的拿出某一件事來跟孩子一起分析對錯的原因。讓孩子懂得對錯的代價,這樣有利於孩子認識事情的錯誤與正確的道理,這也是對孩子的自我教育的最好辦法。
以上是我幾年來對多名孩子避免形成粗心大意的有效的六種方法,分享給大家。兒童培養期的一切習慣,家長不能忽視,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態和教育方式,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打好基礎,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因而更有望進入成就美好,通往幸福的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