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種方法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2020-08-28 葫蘆籽幼兒心理諮詢

這六種方法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困惑,如何能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而不讓孩子感到反感。今天呢,我就給大家分享幾點,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有效。同時呢,這幾點也適用於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以及同事領導之間的溝通。

第一:用「我……」開頭,代替以「你……」開頭( 「I」 statement)。不要小看這一個字的改變,這可是一個非常有力度的改變。有一天,我家大寶(11歲)準備到後院野餐,於是就把幾包零食全部拿出去,我說:「你不要拿整包出去,應該分出一些放在野餐盒裡拿出去」。她看了我一眼,就出去了。我急忙走過去看著她的眼睛說道:「我覺得如果你把零食放在野餐盒裡拿出去會更安全,不會有撒地上的可能,再就是保持食物的新鮮,你覺得這個建議怎麼樣?」她再次看看我,說道:「這個主意不錯,我去裝野餐盒」。再舉一個和我老公溝通的例子,有一次他好心地把我的包收起來了,但是我急著用,沒有找到,就發火了:「你把我的包放哪裡去了?我現在急著用。」他說了一句:「 I just want to help you put your bag out the hallway, why are you so grumpy? (我只要想幫你把包從走道上拿開,你幹嘛那麼生氣?) 」,然後把包從門後面的掛鈎上拿給了我。我楞了一下,是啊,他只是想幫忙,我只是因為急用包,就對他發火了?然後我就說道:「對不起,我感覺有點著急,因為需要包裡的東西,但是不知道你把包放哪裡了。」然後他也就釋然了,化解了一場危機。如果我說是你把我的包放起來,沒有告訴我,我現在著急用等等,結果可能會導致一場夫妻爭吵。


第二,我在上面提到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說話的時候,注視著對方的眼睛(eye contact)。比如上面和我家老大的對話,第一次,我只是看到她的動作,然後喊了一嗓子,她只是看了我一眼,繼續做她要做的事情。第二次,我走到她面前,注視著她的眼睛。再舉一個例子,我家老二(8歲)有一天她朋友過來玩,她們一起在客廳裡用床單搭起了帳篷,可是床單總是從椅子上滑落,她們有點焦急,開始有點抱怨。於是我走到她們旁邊,注視著她們的眼睛說道:「我看到了你們著急了,因為床單總是滑下來,對嗎?那我們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訂單固定?」她和朋友想了想說可以用衣服夾子,所以問題解決了。

第三,注視眼睛很重要,但是要平視(get down to their level),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和孩子溝通時,儘量坐下來,或是蹲下來,和ta們平視。我身高只有一米五,和別人溝通時候,基本上都是仰視,這種溝通方式讓我從小養成了一種不自信的態度。任何一個人人,當面對比你高出很多的人時候,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弱勢的心理,從而導致不自信。現在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呢,儘量坐下來,或是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對方的優勢就沒有了,從而給自己找回自信。所以要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平視的細節,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換位思考( swap views)。有時候我們要衡量孩子的認知能力,不要把自己幾十年的經歷,強加給幾歲的孩子身上。我們能理解的,孩子能理解嗎?有一天老三(4歲)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來了(欄杆斷了),頭上馬上有個大包,哭了起來。我等她平靜下來後,和她交流,是不是很痛啊?她點點頭。除了痛,是不是還嚇一跳了?她說:「是的,我嚇了很多跳,我只是要爬在欄杆上,但是那個掉了,我很害怕。」這個時候,我的換位是感覺到她的害怕,身體上的痛,很快消逝,但是心理裡的害怕,需要被安慰。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什麼才是ta們最需要的。

第五,告訴孩子你想要的結果,而不是說出你不想要的結果(tell them what you want rather than what you don’t want).孩子們經常忽略或是根本聽不到「不」字。你告訴孩子不要看電視,ta們聽到的是「看收視」,所以你要告訴ta 們「現在該休息了,把電視關上」,這樣效果會更好。你告訴孩子不要坐在桌子上,ta們只聽到「坐在桌子上」,我們可以說「凳子是坐的,桌子是放食物的」,這裡的洋人會說「put yourbottom on the chair」 (把你的屁股放在椅子上)。


第六,向孩子道歉,如果你知道自己做錯了。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有做錯的時候,向ta們道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和父母在某些方面是平等的,從而更容易接受父母所給的建議和意見,更讓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以上的幾個小技巧,合起來用,會更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當我們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肢體語言,以及考慮對方的感受。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一、與孩子溝通遵循的原則和態度好的溝通,是兩個平等的信息溝通者完全順暢的、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認真的傾聽對方的觀點,而且跟對方進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討論,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二、怎樣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效溝通發展自尊和自信、發展和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是少年兒童時期重要的心理學任務。青春期的孩子智力發展特別迅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迅速增長。
  •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雖然很多為人父母者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真正有效地去和孩子溝通,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日常和孩子溝通時,許多家長會不自覺地走進以下幾種誤區:誤區一:多說教,少傾聽。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覺得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值一提或是小題大做。
  • 睿智燈塔-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
    對於以上事件,家長的目的明顯是想讓孩子知道下次拿完東西要關門。那這樣就簡單多了,把那些多餘的話都去掉,突出這一重點,那就是有效表達。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睿智燈塔親子導師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的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壹心哥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現在的孩子是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一同成長起來,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能力和速度,遠快於很多做父母的,他們掌握信息和知識速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親子溝通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與方法的,否則就沒有效果,所以對於這一代人的教育,絕不能再用老方法。
  • 愛孩子的7種有效溝通方式
    著有《教育總會有辦法》《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愛從懂孩子開始》《讀懂孩子的敏感期》《探索著長大》。俗話說: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暖三冬。一句話可以讓你破涕為笑,一句話也可以老死不相往來。怎樣的溝通,才會讓父母和孩子彼此心靈貼近呢?我總結了7種有效溝通方式,大家一起討論。
  • 跟孩子溝通時,如何說溝通更有效?
    父母這樣說,是想要通過這樣的言語告訴孩子,他真的可以搞定這道難題,意圖鼓勵孩子持續努力。這種意圖本質上是好的。但實際上,孩子聽到的時候感覺並不好,也無法真正地鼓勵到孩子。相反,這樣的說話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更沮喪,你這樣的方式是在告訴孩子,他的感受是錯的,你挑戰了他的現實感受。所以,孩子會更堅持自己的看法:「不,我就是不會做!」
  •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你做對了幾個?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聽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 9年級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助力?怎樣溝通更有效?
    方法一、少說「一定要努力」,多說「盡力了就是好樣的」。孩子尤其進入九年級,他對自己的使命和認識更加深刻,從而生出許多壓力,「一定要努力」說多了在孩子看來這不是鼓勵而是施壓,而當孩子承受不住壓力時,他就會情緒就會爆發出來,就會對家長產生厭惡之感。
  • 三個步驟,教你和孩子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
    我真的很努力在溝通,可是孩子的耳朵根本就不願意打開。」有效的「親子溝通」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道難解的題。「知道你該做什麼事」與「做你知道的事」是兩回事,只有當兩者之間的差距縮小時,溝通的效果才會顯現。而想要縮短「所知」與「所為」的距離,達到提升溝通效果的目標,就必須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且真誠主動地回應孩子。父母遵循以下三個步驟,便能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
  • 怎麼與孩子溝通更有效?(這3點家長鬚知)
    前言 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話題,它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聊天。我們都知道,聊天,是閒談,沒有目的。而溝通不同,溝通是需要家長有一個目標,要能夠解決問題。近期,收到很多家長的反饋,說孩子在家不聽話,無論怎麼說,他就是不聽!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溝通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與孩子溝通才能更有效呢?
  • 想成為孩子心中的好爸爸,學會這3種溝通方法是關鍵
    《跟自己的孩子聊得來》(爸爸版)這本書側重於爸爸與孩子溝通方法的介紹,所提供的方法既接地氣又具有實操性,為父母們提供了很多的參考。二、助力孩子成長的3種溝通方法激發潛能的溝通方法——爸爸的肯定和鼓勵賦予孩子強大的自信,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開發潛力。
  • 讓家校溝通更有效
    如果父母能夠適時地與老師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並與老師達成培養孩子的共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那父母怎樣和老師有效地溝通呢?小武八歲,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成績優異,樂觀開朗。可是進入三年級後,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多,難度的增加,小武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也增多了,周末的家庭活動也不願參加了。
  • 家有高中生有效的溝通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
    家長總說高中的孩子叛逆,聽不進大人苦口婆心的話,其實是我們還用對兒童的方式和孩子說教,用管家婆的方式和孩子相處。找不到有效的溝通方法。情緒是影響孩子溝通的最大的因素,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壞情緒下容易口不擇言,說出不理智的話,影響自己的判斷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我在前面發表的高中學生經驗分享的文章(五)裡提過壞情緒的根源。
  • 和孩子溝通不暢?了解「溝通循環」,就能與孩子有「有效溝通」
    到最後,教授的西裝褲腿短了六公分。這就是因為他們家裡的人做事情之前缺乏溝通。父母跟孩子之間也是一樣的,父母跟孩子之間如果缺乏溝通的話,親子之間的關係不會那麼的和諧,有時還會達到一種緊繃的狀態。為什麼作為父母有時感到跟孩子溝通不暢?
  • 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很大,用這3種方法比你吼一千遍更有效
    生完孩子後,有些媽媽說身材走樣變胖,有些媽媽說嗓門變大了。我認為後者確實是,當孩子屢教不改的時候,吼一聲真的有效,練就「河東獅吼」這一技能,開始對自己說不要生氣,不要用吼,當遇到「神獸」不能回籠的時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吼一聲「神獸」被鎮住了,但心裡就開始後悔莫及,為什麼要用吼呢?
  • 你是否渴望知道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如果你渴望知道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更多地理解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並培養他們的自信,那麼就請耐心看完吧!一定能給你帶來積極的改變。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由於天然的血脈相承,親子關係如鐵鏈一般堅固,幾乎沒有外力可以將之破壞。作為親密關係的締造者,父母自然希望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家,讓他們能夠安全快樂地成長。
  • "還在吼孩子麼?"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真的很重要。
    這也就是孩子經常說「我不要」「我不幹」的原因。方法:把指令明確話,說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不應該怎麼做。3.沒有指名道姓,他認為不是在跟他說話。當孩子認知不成熟的的時候,他不覺得你在跟他說話或下指令。所以自然不理家長了。方法:讓他明確知道家長在跟你溝通。
  • 值得收藏:避免孩子粗心大意的六種有效方法
    學習是一種系統工程,若沒有強烈的學習動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是緣木求魚,事與願違。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粗心大意,寫作業不認真,寫字經常丟三落四的。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粗心大意的習慣?
  • 良好的溝通,進行有效的教育,掌握這幾種方法讓孩子與你無話不說
    你的至理名言,被孩子當成了耳旁風;你苦口婆心的訓導,讓孩子感到心煩意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作為父母,如果不懂得從孩子的角度來和他交流,那一定會使溝通出現重重的障礙。 聽到這幾個小朋友的聊天,讓我感到很詫異,也許很多父母會感到很詫異,因為他們多半都認為自己做得很到位:我天天在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啊,將來一定要考大學啊,一定要有出息啊,可千萬別走某某的老路啊…難道這不是溝通嗎?還有父母覺得:我整天跟孩子在一起,我陪著他寫作業,我為他整理書包,難道這不是交流嗎?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6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解決孩子情緒失控的方法很多,除了要在3歲前建立孩子良好的依戀關係外,生活中的溝通方式也很重要。√「你扔這些玩具,我會以為你不喜歡和它們玩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找個沒人的地方,好好溝通一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