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利潤是營收和成本的價差。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公式,說其簡單是因為只要提供營收和成本這兩組數據,我們就能很快得出利潤大概是多少。表面上看,利潤是由營收和成本決定的,這樣理解本身也沒有多大問題。但問題在於,誰又決定了營收和成本,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決定營收和成本的因素才是最終決定利潤的真正因素,而營收和成本不過是個最終數據而已。
那麼,到底是什麼決定了營收和成本呢?
營收是什麼?其實大家並不陌生。簡單點講,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貨幣價值就是營收。那產品和服務又是什麼產生的?沒錯,那就是人員、設施、設備、材料、技術、技能等等這些有形或無形的資本,是這些因素創造了產品和服務。在這裡,我們統稱它們為資源。
因此,營收是由資源創造出來的,或者說資源轉化成了產品和服務。商業社會裡的產品和服務無一例外都是資源轉化來的。但是,資源只能創造產品和服務,它不能直接轉化為價值。因為,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大部分時間是由市場決定的。不通過市場交換,產品和服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因此,資源不能直接創造你想要的價值,只有通過市場進行轉換。
那成本又是什麼呢?我們前面所說的人員、設施、設備、材料等,它們創造了產品和服務,但是它們本身也是要通過市場交換才能獲得,它們在市場上也是有價值的,也是需要付出貨幣才能得到,這付出的貨幣就是成本。而人員、設施、設備、材料等本身是一種資源,因此可以理解,資源一部分轉化成了成本。
綜上所述,資源創造了營收和成本,而營收和成本的差價就是利潤。因此,資源創造了利潤。
企業的投入首先轉化為資源,資源一分為二再次轉化為營收和成本,將企業營收回歸到資源狀態後,剩餘的營收部分就成了利潤。
這就是利潤和成本的真相。
利潤來自哪裡,又是如何產生的?
成本是如何產生的,又來自哪裡?
很多人都沒有真正搞明白。
不知道利潤來自哪裡以及如何產生的,就不知道如何獲取和增加利潤。
不知道成本是如何產生的和來自哪裡,就不知道如何發現和降低成本。
通過對利潤和成本的真相分析,我們終於明白:
利潤是企業資源創造出來的,企業資源的消耗產生了成本。
因此,提高資源效益就能增加利潤,減少資源消耗就能降低成本。
當我們找到了利潤和成本的來源,管理的目標和對象就相對統一和簡單了。
企業管理就是對企業資源進行的管理。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發揮和提高企業資源轉化為利潤的能力,並儘可能減少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就能幫助企業獲取更多利潤。
這其實就是企業管理的目的,也是企業管理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