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學霸將敲鐘:三年半虧損30多億,柔宇科技能否募資超百億?

2021-01-11 創業邦傳媒

作者|獅 刀

編輯|及軼嶸

近幾年最耀眼的獨角獸之一柔宇科技也要登陸科創板了。

2020年12月31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於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科創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兼主承銷商,中金公司為聯席主承銷商。

據柔宇科技招股書,2017至2020年1-6月,柔宇科技實現營業收入為0.65億元、1.09億元、2.27億元、1.16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

三年半累計營業收入4.01億元,累計虧損卻高達31.95億元。柔宇科技此次IPO卻要募資144億元,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圖源:圖蟲

上市之路曲折

2020年初,就有市場消息稱,柔宇科技已秘密申請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計劃籌集約10億美元以擴大銷售、營銷和研究設施等投入。

但當時間來到去年七月,柔宇科技卻擱淺了美國上市計劃,並考慮在中國上市。

它瞄準的是科創板。

根據睿獸分析數據,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10輪以上融資,早期投資者包括深創投、保利資本、IDG資本、松禾資本、中信資本等機構。其最近一筆融資為2019年12月完成的3億美元F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約為60億美元。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制表:創業邦

本次IPO,柔宇科技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12000萬股普通股,募資144億元。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為36000萬股,那麼IPO之後的估值大約是576億元人民幣。

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5月,由史丹福大學三位華人校友劉自鴻、魏鵬和餘曉軍創立,是一家柔性顯示屏及傳感器研發商,主要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柔性技術生產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以及包括摺疊屏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在內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機互動產品。

2014年7月,柔宇科技推出了厚度僅有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兩項指標均打破世界紀錄。

2018年6月,柔宇科技投資約110億元建設的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在深圳正式點亮投產。

劉自鴻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柔宇科技目前在業務定位上,實行B2B+B2C模式。

劉自鴻解釋說:「柔宇既研發生產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等核心基礎器件,也致力於拓展柔性技術應用到不同的場景,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和終端產品。」

儘管to B和to C對一家企業來說向來是一道哈姆雷特式難題,但是在劉自鴻眼裡,卻是可以兼得的魚和熊掌。

在C端市場,柔宇科技於2018年10月發布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柔派(FlexPai)。截至目前,公司旗下產品囊括FlexPai柔派手機、RoWrite柔記、RoTorch柔炬、柔性屏時尚衣帽、Royole Moon系列、Royole-X及配件等7大類別。

圖源:柔宇招股書

在B端市場,柔宇科技近年來陸續將全柔性顯示屏、全柔性傳感技術滲透到智能行動裝置、智能交通、文娛傳媒、運動時尚、智能家居和辦公教育等六大行業。

「行業中沒有絕對的模式,還是要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基因、能力和市場定位的方式。我們現在認為to B和to C的結合模式,對於柔宇來說最合適,可以讓合作夥伴一起去打造柔性電子生態。」這是劉自鴻在採訪中給出的回答。

to B 還是 to C ?

2020年2月,劉自鴻發布全員信稱,計劃將項目進行優化重組,縮減市場價值較小而資源消耗較大的項目,將戰略資源向市場價值大、市場佔有率高、現金流穩健的產品和項目匯集。

根據公司營收披露,主營業務裡to B的佔比從2017年的82.04%一路下降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22.02%。

圖源:柔宇招股書

目前,在B端市場中,華為、小米、蘋果等手機巨頭都沒有用柔宇的技術,柔宇索性把它們都列為了競爭對手。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to B業務的收入僅為2476萬元。

在C端,公司的手機等產品的銷售渠道主要是直銷和經銷,2020年上半年,直銷佔21.56%,經銷佔78.44%。

圖源:柔宇招股書

「一般而言,經銷的數據是東西給到供應商就可以記帳了,供應商賣不賣得出去是他們的事兒。直銷這塊營收只有2000多萬元,但是一部手機的單價就大幾千元,數量級太小,真實性無從驗證。」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說。

作為對比的是,三星Galaxy Fold在2019年11月正式發售的時候,售價15999元,到了12月,三星高管Young Sohn聲稱銷量已經達到100萬部。華為稱其摺疊屏手機Mate X自從2019年11月上市以來,售價16999元,聲稱每月銷售量達到10萬臺,

從表面上看,C端賣得不好也有可能是柔宇的技術「叫好不叫座」,或者是技術公司使用終端產品作為「Reference Design(參考設計)」,但是再看看公司的風險提示,感覺公司真的把C端產品作為自己的市場定位,這令人十分困惑。

圖源:柔宇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公司主要提供柔性電子產品與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基於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技術的多種場景應用,因此存在新技術替代風險。

「一方面,由於柔性電子產品尚未在行業內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或確定的技術發展路線,存在技術路線分歧的風險,進而可能影響消費者對柔性電子產品的選擇;另一方面,柔性電子技術處於快速發展時期,不排除有新的替代技術出現,導致現有技術面臨新的競爭,公司存在新技術替代風險。」

圖源:柔宇招股書

實際上,技術路線目前確實存在分歧,但是對於技術公司來說,這樣的分歧並非是消費者選擇的,而是業內廠家選擇的。

舉例來說,以三星主導的技術路線,也就是低溫多晶矽(LTPS)技術路線,目前是華為做柔性屏手機用的就是三星的技術,並非是因為華為的消費者認可三星技術,而是華為認可。

Galaxy Note Edge. 圖源:YouTube

那以柔宇為代表的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技術路線呢?從不斷縮水的B端市場來看,尚未得到行業認可。而C端這邊,也只是柔宇自己的系列產品在用。

根據公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將存在持續虧損。

具體到費用上看,報告期間,公司費用合計分別為3.5億元、7.9億元、10.4億元和 9.7億元,期間費用率分別為536.77%、725.23%、460.15% 和 831.64%。

公司解釋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率較高主要系公司尚處於從創業期到快速成長期的過渡階段,市場尚處於培育期,銷售收入規模相對較小所致。

圖源:柔宇招股書

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的營收毛利接近於0。現階段收入結構分析意義不大,完全處於研發階段。

圖源:柔宇招股書

IPO前,前五大股東中,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自鴻直接持有38.61%的股份;其他大股東還有聯合創始人魏鵬和餘曉軍,分別持股4.97%和4.47%;機構大股東有中信資本和深創投,分別持股6.05%和4.64%。此外,松禾資本、IDG資本、基石資本、前海基金、Alpha Wealth等均在股東之列。

柔性OLED市場未來可期

拋開柔宇這家公司不看,柔性屏市場到底是「真剛需」還是「偽需求」?

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高端電子設備日益普及,消費者對顯示屏的要求逐漸提高。

OLED 顯示屏不但具備了優於傳統 LED 屏幕的顯示對比度、色域、可視角、反應速度、柔性高等特點,而且更加輕薄、省電,整體性能更優,未來將成為主流。

相比傳統的顯示技術,柔性顯示具有眾多優點,例如輕薄、可捲曲、可摺疊、便攜、不易碎等,而且便於進行新型設計。

圖源:圖蟲

柔性顯示技術將革命性地改變消費電子產品的現有形態,讓大量的潛在應用成為可能,對未來的人機互動方式帶來深遠的影響。

自蘋果初代 iPhone 開啟大屏智慧型手機時代以來,這之後手機的形態沒再發生太大變化,智慧型手機行業似乎進入了創新瓶頸,出貨量持續下滑,廠商紛紛開始尋求新的突破。

此時摺疊屏、柔性屏技術的出現無疑再次引起業界和消費者的關注,期待一場新的手機技術革命的到來。

阻礙摺疊屏手機發展的因素是成本高、屏幕的耐用性差和良率低,導致摺疊屏手機供給不足,但終端需求仍十分旺盛。

2019 年 11 月華為摺疊屏手機 「Mate X」 開售,官方售價16,999 元,一度成為搶手貨。

不過放眼未來,摺疊屏仍屬於過渡性產品,可捲曲屏才是柔性 OLED 屏手機的終極形態。

與摺疊屏相比,捲曲屏可通過捲曲的方式節省更大的空間,攜帶更方便,更符合消費者需求。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柔性電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49.40億美元,2019年至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44.71%。

圖源:柔宇招股書

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交通、文娛傳媒、智能家居、運動時尚和辦公教育等各行各業對柔性電子技術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

在需求不斷增加的驅動下,中國面板廠商近兩年紛紛大規模投資柔性 OLED 產線,已有多條柔性 AMOLED 產線實現量產,2020年~2022年還將有多條產線陸續投產,中國在柔性 AMOLED 領域已具備較強的實力。

隨著產能的進一步釋放,中國本土面板廠商將有望憑藉本土優勢搶佔市場份額,中國摺疊屏手機柔性 OLED 面板國產化已是大勢所趨。

未來,隨著柔性OLED 技術不斷完善,良率不斷提升,單位成本下降未來可期,更多的手機廠商將逐步加入柔性屏手機的陣營,從而加快摺疊屏手機在市場普及的速度。

這項技術成熟後,和5G結合,將有望在家電、電子產品、汽車、醫療等領域實現應用,市場前景可觀。

回到柔宇科技,在這股柔性OLED熱潮中,柔宇會有立足之地嗎?

實際上,對柔宇科技來說,它的市場前瞻性並沒有錯,它自主創新的初衷更值得鼓勵,但在實現路徑中或許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相關焦點

  • 大型半導體「獨角獸」將登科創板!斯坦福學霸創業,募資僅次於中芯...
    繼中芯國際(688981.SH)之後,又一隻半導體大型「獨角獸」柔宇科技走向科創板,擬IPO募資高達144億元。柔宇科技是全球柔性科技行業的先行者,頂著「柔性屏幕」的光芒誕生,也是深圳的明星企業,最近幾年最耀眼的公司之一。然而公司最近三年半時間營收僅5億元、巨虧卻高達32億,且虧損仍在持續增加,「獨角獸」似乎變成了一頭持續燒錢的「吞金獸」。
  • 計劃募資144億,柔宇何來的底氣?
    近日,柔宇科技趕在新年伊始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IPO的申請,計劃發行不超過1.2億股人民幣普通股,計劃募資金額達到了144.34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柔性顯示基地升級擴增建設項目等。據了解,這是目前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中僅次於中芯國際的募資金額。柔宇科技處於爭議的漩渦中也並非沒有原因,特別是從其發布的招股書來看,營運數據一片慘澹,即便全球柔性電子行業的需求在迅速增長,前景可期,但截然相反的數據也為這家一隻腳已經邁進上市的公司籠罩了一層迷霧。
  • 柔宇科技,搞「黑科技」卻去賣手機,再不上市就死了?
    【出品】適道商業 一家三年半累積虧損32億的公司,如今要上市募144億元,這公司是做什麼的? 這家名叫柔宇科技的柔性屏技術公司,成立至今已經融資十幾次,投資方有IDG、中信資本、保利資本、深創投、松禾資本等等,可謂是市面上有錢的機構都給了錢,沒給錢的機構都在後悔錯過。 比如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就痛惜啊,他說:「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資以來,一個真正錯失的項目。每次看到他們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
  • 柔宇科技擬募資144億元加大研發擴充產能
    原標題:柔宇科技擬募資144億元加大研發擴充產能   日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柔宇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
  • 柔宇年營收僅2億卻要融資144億 梁靜茹給的勇氣嗎
    雷帝網 雷建平 1月2日報導柔宇科技日前轉戰科創板,柔宇科技計劃募資144.34億元。柔宇2017年、2018年、2019年淨虧損分別為3.59億元、8億元、10.73億元。柔宇2020年上半年淨虧損為9.6億元。這意味著柔宇兩年半的時間虧損超過28億元。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最快本周衝刺科創板,估值或達80億美元
    「柔宇科技科創板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120億元人民幣。」彭博日前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柔宇科技科創板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120億元人民幣,估值則可達80億美元甚至更高。 今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8月4日,柔宇科技與中信證券籤署輔導協議,正式啟動科創板上市流程。
  • 六看柔宇科技IPO:商業化久不落地,是「PPT公司」還是創新先鋒
    以不超過48000萬股的發行後總股本計算,其估值約為578億元,較2020年第四季度完成3億美元F輪融資時上浮約四成,彼時柔宇科技的估值為60億美元。伴隨招股書披露,柔宇科技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和其巨量募資和高昂估值相對的,是市場對這家公司技術、量產和商業化多項能力的質疑,包括產能利用率低、客戶不明、行業前景堪憂等。而更嚴重的,可能是財務造假。
  • 六看柔宇科技IPO:商業化遲遲不落地,是「PPT公司」還是創新先鋒?
    以不超過48000萬股的發行後總股本計算,其估值約為578億元,較2020年第四季度完成3億美元F輪融資時上浮約四成,彼時柔宇科技的估值為60億美元。 伴隨招股書披露,柔宇科技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和其巨量募資和高昂估值相對的,是市場對這家公司技術、量產和商業化多項能力的質疑,包括產能利用率低、客戶不明、行業前景堪憂等。而更嚴重的,可能是財務造假。
  • 估值60億美金 柔宇科技值不值?
    然而,單憑一項技術,能否撐起60億美金估值?在電子科技圈,柔性電子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柔宇科技也同樣經歷了戴森式創業困境。一邊是柔宇科技在產品上不斷突破,另一邊是柔宇開始面臨紛至踏來的質疑,比如柔宇科技的技術成熟度如何?柔宇科技的產品能否量產?什麼時候開始盈利?2015年,這對柔宇科技來說是關鍵的一年。
  • 解密柔宇科技:「獨角獸」還是「大忽悠」?
    1 連年虧損,資金鍊緊繃 從投資陣容來看,柔宇科技確實對得起「獨角獸」這個名號。 天眼查資料顯示,創立至今,柔宇科技歷經多輪融資,背後陣容堪稱豪華。
  • 柔宇科技或將IPO,上市底氣在哪裡?
    近日,據彭博報導,柔宇科技科創板 IPO 擬募資 120 億元人民幣(18 億美元),最快 12 月提交上市申請,估值可能提升至 80 億美元以上。柔宇科技專注於研究下一代顯示技術及相關電子產品,創始人劉自鴻在 2006 年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時,便開始研究柔性顯示技術。
  • 科創板IPO擬募資120億元,柔宇科技能否靠摺疊屏如願上市?
    11月28日,據彭博社報導,新興柔性顯示器製造商柔宇科技(Royole)計劃科創板上市申請,最高籌資18億美元(約為120億元人民幣),最快將於12月上市,估值可能會達到80億美元(約為525億元人民幣)以上。
  • 柔宇科技完成上市輔導:最快本周上市估值或80億美元
    【手機中國新聞】近日有消息稱,中信證券關於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的上市輔導工作已於11月25日全部結束,預計12月中上旬即正式遞交科創板招股說明書。此前有消息稱,柔宇科技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120億元人民幣,估值可達80億美元甚至更高。
  • 柔宇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144億元用於柔性顯示基地擴建等項目
    北京時間01月0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12月31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公司擬募資144.34億元。經Wind統計,在目前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中,僅中芯國際募資額在柔宇科技之上。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柔宇科技方面,對方表示不予置評,以公司公告為準。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5月,是一家柔性顯示屏及傳感器研發商,專注於新型顯示與傳感及其相關電子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的公司。天眼查App顯示,柔宇科技6月30日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名稱由「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主體從「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臺港澳與外國投資者合資,未上市);此外,公司註冊資本由5279.3444萬元增加到3.6億元,投資總額由1.2億元增加到3.6億元,增幅200%。
  • 史丹福大學三校友創立……
    文章來源:E公司官微趕上2020年末班車,柔性屏龍頭企業柔宇科技科創板IPO正式開啟。圖片來自柔宇科技官網12月31日上交所披露,已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宇科技)科創板擬上市申請,柔宇科技此次IPO擬募資144.39億元。按照這次IPO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柔宇科技估值將達到578億元。登陸科創板後市值將進一步攀升。
  • 斯坦福三校友創立估值高達...
    趕上2020年末班車,柔性屏龍頭企業柔宇科技科創板IPO正式開啟。圖片來自柔宇科技官網12月31日上交所披露,已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宇科技)科創板擬上市申請,柔宇科技此次IPO擬募資144.39億元。按照這次IPO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柔宇科技估值將達到578億元。登陸科創板後市值將進一步攀升。
  • IPO觀察 柔宇科技持續虧損衝刺科創板,中車時代電氣擬募資近80億
    報告期內,瑞博生物仍處於產品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在研產品尚未形成營業收入,公司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以及對核心員工的股權激勵費用導致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不斷增長。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6868.50萬元。
  • 柔宇創始人劉自鴻:不僅摺疊你的手機
    柔宇科技董事長兼CEO劉自鴻,當年躺在史丹福大學的草坪上,用「天馬行空」的大膽想像確立了柔宇科技「掰彎世界」的前進方向。17歲成為江西省撫州市高考理科狀元,曾獲全國奧賽物理一等獎、化學一等獎,23歲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26歲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而且是斯坦福校史上罕見的用時不到三年即完成博士學位的畢業生,29歲在美國矽谷和中國深圳及香港創立柔宇科技。
  • AI語音第一股:業務遭阿里百度擠壓,三年半虧損近9億_易車網
    近日,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知聲)獲得科創板上市受理,或將成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相較同樣在2012年成立的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AI四小龍」,雲知聲商業化成效較為遜色,其最近三年半累計營收不足6億元,和同在智能語音賽道的科大訊飛的百億營收更是相差甚遠。同期,雲知聲合計虧損近9億元,研發投入則超過6億元,超過營收,成為虧損主因。